[摘 要]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純粹描述幼時經歷的經典散文,雖然字數較少,但是其中展現的情感十分充沛。金色的草地,既是作者的童年回憶,也是每一位讀者都曾有過的“童年經歷”和“幼時感受”。本文通過對《金色的草地》這一篇文章的賞析,分析其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感悟每個人都擁有過的美好的童年時光。
[關鍵詞] 《金色的草地》 情感 童年最美的回憶
[中圖分類號] I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15-0096-04
童年經歷往往是人們最寶貴的回憶之一。在小時候,對于生活的認識尚有欠缺,也正因如此,小孩子的心中少了許多煩惱,多了很多快樂。在《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我”和兄弟謝廖沙在蒲公英成熟的時候,會隨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獵,這個時期,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也是作者在后來寫下這篇散文的直接原因。作者通過對“蒲公英”“謝廖沙”“草地”等內容的回憶和講述,簡單地將少年時的經歷和自然的美景結合在一起,通過寥寥幾句講出了對自然的熱愛和感受。同時,“蒲公英”“草地”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形成“金色草地”的關鍵,文中的“我”作為一位善于觀察生活和自然的少年,在偶然的經歷中發現了“金色草地”的形成原因,從此便愛上了蒲公英這種花,不僅僅是因為作者說的“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床。”也是因為蒲公英承載了作者幼時的寶貴記憶和兄弟間真摯的情誼。本文針對《金色的草地》原文內容進行賞析,分析《金色的草地》中的童年回憶與孩童視角,了解其中展現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風貌。
一、《金色的草地》概述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作家普里什文創作的一篇小短文,在我國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有收錄應用,廣為流傳。文章通過描寫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經歷以及“我”對自然的認識和發現,講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和蒲公英為“我們兄弟”帶來的探索的喜悅,為人們展示了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妙景象。
《金色的草地》一文語言樸實,淺顯易懂,越是簡單的文字,越能打動人心,這也是文章選入教材的關鍵。全文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孩子們的純真氣息。游戲的過程是十分簡單的,但是卻充滿了童真與童趣,通過這樣簡單的描繪使得課文的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如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一樣真實。通過小孩子的視角,展現了自然景色的魅力和其對人們心靈的洗滌能力。在對童年的回憶中,往往無法剝離開童年的朋友和玩伴,《金色的草地》中,“謝廖沙”是除了“我”之外唯一的人物,也正是謝廖沙和“我”的那段經歷,才讓作者對“金色的草地”有深刻的印象,更進一步地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能夠提升人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體會[1]。
二、《金色的草地》賞析
1.故事的開端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寫道:“蒲公英成熟的時候,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開心的日子。常常是這樣,我們隨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獵一一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通過這段話,作者講出了去草地的原因,為后邊“金色的草地”這一內容的融入做好了鋪墊。同時,在文章開頭,作者交代了文中除了“我”之外的唯一人物,也正是“我”和謝廖沙的情誼和童年相處的時光,才讓這段回憶含有社會和家庭的氣息,讓自然所占的屬性不至于壓過“人”這一內涵。
第一,“我”和謝廖沙是一對兄弟,在蒲公英成熟的時候是“我們兄弟”最開心的日子。然而,雖然文中強調過多次蒲公英的重要作用,但在“蒲公英盛開成熟的時候”“我們兄弟”能夠隨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獵,明顯才是作者能夠深刻地記住這段童年經歷的關鍵因素。第二,作者和謝廖沙的興趣愛好相同,兩人有共同的娛樂活動,都熱愛自然,喜歡親近自然。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寫到“常常是這樣”,說明兩人親密無間,往往在一起玩耍。人在回憶童年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最親密的人,作為兄弟,“我”和謝廖沙的童年生活有很多相似經歷,對于自然景色的認識和感悟也相近。因此,作者才能夠在多年以后再回憶起幼時的生活,才能夠永遠記住那片只屬于他們兩個人的“金色的草地”。
2.故事的經過
在文章的第二段寫道:“‘謝廖沙!’我一本正經地喊他,等他回過頭來,我便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于是他也開始窺伺我,假裝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個新發現。”相對于第一段內容,作者在第二段中更細致地描寫了“我”和謝廖沙童年時期的互動,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和“我們”利用蒲公英展開的玩鬧,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天真爛漫的童趣圖,讓人看了不禁感嘆時光易逝,歲月蹉跎,再也沒辦法感受童年的快樂了[2]。
首先,在第二段,作者通過兩人之間的小動作,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兩個孩子在自然環境下的互動,展示了童年時期男孩子們的童真童趣,讓讀者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快樂。此外,作者在第二段的結尾寫到“我有了一個新的發現”,這為后文埋下了伏筆,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同時也將“金色的草地”這一主題內容進行引入。
“我”和謝廖沙童年時期的打鬧與互動是再平常不過的回憶和生活經歷,但是,在作者的筆下,通過對蒲公英這一自然事物的運用,兩個孩子的互動更加天真爛漫,更能夠讓人感受到童年的朝氣與活力,對于體現童年的美好以及自然的魅力有積極作用。同時,作者將二者的互動置于一個常見的自然情境下,讀者很容易就能夠在心中想象出這樣一種場景,更有利于感染讀者,發揮文章的抒情作用。
3.故事的高潮
文章的第三段寫道:“我們住在鄉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許許多多的蒲公英正在開放,這片草地就變成金黃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快到中午的時候,我返回家來,整個草地又都變成了金色。我開始注意觀察,傍晚時草地又變綠了。我便來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來它的花瓣都合攏了。就像我們的手,手掌花朵張開時它是黃顏色的,要是攥成拳頭,黃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陽升上來,我看到蒲公英張開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變成金色的了。”第三段相對于前兩段,更多地對自然環境進行了描寫,也點出了文章的主題——金色的草地——的由來。在這一段文字中,作者從孩童的視角,為讀者揭示了大自然的瑰奇面貌,讓讀者深入體會兒童視角下大自然的魅力[3]。
第一,作者將“我”看到“金色草地”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寫了出來。在這段文字中,蒲公英、太陽和草地,共同“完成”了“金色草地”這一藝術創作,為讀者展現了自然中美麗的景觀。第二,許許多多的蒲公英是“金色草地”中的關鍵因素,也是引導“我”發現金色的草地的關鍵。蒲公英作為一種常見的花朵,在這兒有幾種含義:(1)蒲公英最后都需要通過種子的漂泊完成播種和發展,這預示著“我”和謝廖沙終將分離,各自成家立業。但是,在童年時期,就像蒲公英花一樣,“我們”會相聚在一起,共同玩耍和生活。(2)蒲公英在太陽的照射下將草地染成了金黃色,說明“我”和謝廖沙友誼的珍貴正如黃金一般,會是二者永遠的美好回憶。
4.故事的結尾
文章的末尾寫道:“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因為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床。”在文章的結尾,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蒲公英這種花的喜愛,通過蒲公英以及家庭生活關系的簡單敘述,完成了對自己童年的追憶[4]。
《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講述的內容較少,但是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對童年的回憶卻非常豐富。同時,文章選擇的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景色和生活事例,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感觸。
三、《金色的草地》中童年回憶以及孩童視角的分析
1.童年回憶的關鍵內容
在《金色的草地》文章賞析的過程中,能夠發現童年回憶內容是作者首要表達的主題。第一,在文章中,作者將“我”和謝廖沙的童年生活和經歷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兩個人少年時期的互動、生活等內容的展示,讓讀者深刻地感受童年生活的珍貴和快樂。第二,在文章中作者借助童年回憶引出“金色的草地”這一概念,表明了一種兒童視角下對自然事物的認識。由此可以發現,在人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喪失童年視角下對自然和社會的感受,這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失去。
2.對蒲公英的認識
蒲公英作為貫穿全文的自然事物,在“我”的視角下,是和童年經歷、回憶密不可分的。第一,蒲公英代表著“我”和謝廖沙從小生活、玩耍的經歷,在長大之后,我們也像蒲公英一樣奔向四方。第二,蒲公英經過太陽的照射讓草地變成了金色的,在孩童視角下,蒲公英對應著童年生活經歷中的美好瞬間。第三,蒲公英作為常見的植物,很多人都在童年見過,也都用蒲公英吹出過大片的種子。這一意象的應用讓讀者更能夠和作者共感,有助于作者更好地抒發內心情感,引導讀者回憶童年[5]。
3.對金色的草地的認識
金色的草地是童年中美好事物的具象化體現。第一,在孩童視角下,“金色的土地”顯然是稀有的、珍貴的,是值得自己駐足欣賞和喜悅的。文中的“我”在見到金色草地時,非常高興和欣喜,也正是因為金色草地,才會一直喜歡蒲公英這種花。第二,金色草地承載的不僅僅是景色,還有兄弟之間的經歷和回憶,對于作者來說,記住了金色的草地,就記住了二人童年時的情誼和快樂。第三,金色的草地是孩童對自然的一種向往。人在少年時期往往更喜歡親近自然,金色的草地展現出大自然獨特的美麗,才讓作者能夠長久記憶[6]。
4.對童年人物的認識
謝廖沙是《金色的草地》中出現的除主角之外的唯一人物,在對童年時光的回憶中,作者通過特定人物和特定事件的回憶,大致地對自己童年時期的生活和經歷進行了講述。在“我”的眼中,謝廖沙是和“我”一樣熱愛自然,喜歡在自然中暢游的人,作為兄弟,他同樣喜歡用蒲公英和我活動,在“我”發現“金色草地”時,他同樣在“我”身旁,和“我”一起見證著美麗的大自然。
《金色的草地》是對童年美好經歷的回憶,在童年相處過的兄弟、采摘過的花朵以及玩耍過的草地對于幼時的“我”來說,幾乎和整個世界同樣重要。在《金色的草地》這一文章的閱讀中,帶入兒童視角并回憶自己的童年,更能夠感受其中情感的真摯,體會作者的思想和精神[7]。
四、《金色的草地》展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風貌
《金色的草地》,不僅講述了作者自身的童年經歷和美好回憶,還體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精神。在當前經濟、技術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這種和諧發展的思想尤其珍貴。
第一,借助蒲公英和狩獵活動,能夠展現出人與自然競爭和和諧相處共存的局面。“我”和謝廖沙既會去自然中狩獵,又能夠欣賞蒲公英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氣息。第二,在“我”發現金色的草地時,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在文中達到了頂峰。作者通過簡單的語言構成了這樣一幅美景:太陽高掛,蒲公英在草地上方盛開,陽光經過蒲公英折射之后攤鋪在草地上,把草地染成金黃色。在自然中,不同自然事物的組合能夠構建出更加瑰奇的景色,人們在這時置身其中一點也不突兀,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第三,蒲公英作為貫穿全文的事物,其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狀態的體現有重要意義。首先,蒲公英盛開時,是“我”和謝廖沙狩獵的日子,這是一個標志,也是我們共同進行這一活動的“鬧鐘”。其次,蒲公英是產生“金色的草地”這一現象的基礎和關鍵,大量的蒲公英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第三,蒲公英和我們的孩子們共同入睡,又和我們共同醒來,這也體現了人與自然這一概念[8-9]。
童年的回憶往往充滿著成年人無法理解的美好,兒童對于自然的感受也是成長之后不會再有的。只有不斷感悟自然,體會自然,才能夠避免失去欣賞自然的能力,從而達到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境界。
五、結語
綜上所述,《金色的草地》是普里什文描寫自己童年回憶的一篇散文,通過對“金色的草地”以及童年生活中的事例的描述,將自己的童年回憶和自然景色結合起來,抒發了自己對童年的熱愛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同時,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也回憶了自己和兄弟謝廖沙的情誼,進一步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和期朌。
參考文獻
[1] 白繼榮.《金色的草地》(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21(11).
[2] 林流英.以蒲公英之“眼”品觀察之言——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J].閱讀,2023(7).
[3] 周明紅.大地的眼眸:引領兒童發現自然之美——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文本解讀[J].環境教育,2022(4).
[4] 王效衛,韓春梅.聚焦“觀察”訓練,提升表達能力——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實錄及評析[J].山東教育,2021(Z5).
[5] 陳全席.用心做一名“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臺灣黃秀精老師《金色的草地》教學案例啟示錄[J].新教師,2021(4).
[6] 陳鈺樞,姜樹華.聚焦“言意”學會觀察——《跟著課文學觀察》整體學習教學實錄及評析[J].小學教學(語文版),2020(12).
[7] 陳穎.指向寫作的閱讀策略教學——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31).
[8] 閆瑾.金色的草地,童年最美的回憶——《金色的草地》(第一課時)說課稿[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20(10).
[9] 吳忠豪.從閱讀走向表達——黃秀精《金色的草地》教學案例評析[J].新教師,2019(5).
(特約編輯 楊 艷)
作者簡介:肖明輝,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