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沈陽市第四十三中學教育集團辦學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學生數量持續增加,從2021年開始,學校組建了由校級領導、學科骨干教師、信息技術專家等人員組成的指導團隊,探索輕負高質的教學方式,以促進集團校持續高質量發展。團隊深入分析新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探索實踐了“備授輔研評”五環精準教學模式,通過精準備課、精準授課、精準課后輔導、精準教研和精準評價五個環節,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的閉環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精準備課——“課前、課中、課后”全程準備
精準備課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全程、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診斷與評估,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研決策,能促進傳統備課更加精準。一是課前預設準備。借助智慧作業平臺分析前置作業數據,獲得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和學生能力素養等學情數據,在課標要求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進行教學設計。二是課中生成準備。教師通過課堂生成的共性或個性問題,結合隨堂練的數據,動態調整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點撥,精準調整教學內容。三是課后反思準備。教師針對作業數據中的高頻錯題專項備課,以數據分析教師教學薄弱處和學生思維盲區,針對性制定補償性教學方案。
精準授課——導、講、建、測四環節
精準授課“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案和問題為載體,設計導、講、建、測四環節。一是精妙問題導學。教師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子目標后轉化為學習問題,并結合前測數據,精心設計有診斷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二是精準知識講授。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展示等多樣活動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結合練習數據精準判斷學情、定位薄弱項,并動態調整策略,實施分層教學。三是精細知識建構?!靶轮嫛币詥栴}為載體,讓問題知識化、層次化和個性化,助力學生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四是精確目標檢測。教師緊扣教學目標,設計目標檢測習題,并依據目標檢測數據設計補償教學和個性作業。
精準課后輔導——“個性化作業本”精準學
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堂測試生成數據,快速找到學生的共性薄弱點和差異性難點,通過學生分層、資源分層的方式,推送個性化習題,并一鍵生成班級電子錯題本和學生個性化作業本,實現精準教、個性學、科學育。以班級電子錯題本收集班級高頻錯題,抓取重點關注學生,并進行典例精講及變式訓練,為教師精準輔導提供抓手;以學生個性化作業本記錄學生歷次作業完成情況、知識點掌握情況,通過分析錯題類型、跟進訂正情況和提供變式訓練等方式,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
精準教研——“數據+經驗”循證研
基于智能研修平臺的課例研修,保證精準教學科學有效地實施。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師生教學行為進行測量、收集和分析,并由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干團隊基于專業經驗,針對教學目標、內容設計和重難點突破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指導。以“數據+經驗”“主觀+客觀”“定性+定量”為精準研修提供依據,為落實精準課堂提供精準診斷、精準反思和精準改進。
精準評價——“三檔三評”綜合評
依托壹成長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學校建立了“三檔三評”多元化立體評價模式,為學生的成長畫像,促進家校共育。首先,面對學生建立“三檔”——學生檔案、班級檔案、學校檔案:學生檔案記錄學生個體評價結果,包括學業成績、品德表現、實踐能力等方面;班級檔案反映班級整體的評價結果,收集學生的學業水平、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等信息,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學校檔案將學生學習縱向全過程、橫向全要素熔為一爐,記錄和評價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其次,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個性成長,建立“三評”,包括評價指標多維度、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方式多樣化?!叭龣n三評”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構筑教育評價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