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一個暑假,大三男生小李再次來到了心理輔導室。上學期他曾找我咨詢過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大男孩。而這次見面,他面容憔悴,眼底發青,人也瘦了一圈。
沒等我開口問他發生了什么事,他就率先哭了起來。我吃了一驚,不過沒有阻止,遞給他紙巾,等待他情緒平復。
半小時后,小李止住了哭泣,開口就是向我道歉:“對不起老師,我沒控制住。”
我問:“你遇到什么事了?”
小李告訴我,暑假期間,他的父親因突發疾病離世。他從小與父親的關系深厚,父親不僅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更是小李精神上的指引者。無論是面對學業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挫折,父親總是小李最堅實的后盾。經濟支柱和精神支柱的轟然倒塌,對他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同樣深受打擊的還有小李的母親和爺爺奶奶。兩位老人聞訊,直接哭暈過去,母親情緒崩潰,天天以淚洗面,小李就成了家里唯一能主事的成年人。
“在幾個親戚的幫助下,我料理完了父親的喪事。父親火化時我很想哭,可一想到我的母親、爺爺奶奶還需要我照顧,我就告訴自己不能哭,要堅強起來。假期里,我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悲傷和疲憊,心里越來越難受,可我不能跟家里人說,擔心這會讓他們更悲痛。現在見到老師您,我才敢宣泄一下。”
小李的講述令我無比動容的同時,也對他心生敬佩之情。一個剛滿二十歲、社會經驗還不豐富的學生,面對家中巨變,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頭腦清醒地去處理事情,體諒家人的心情,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小李心理輔導的第一個重點也隨之產生—— 未能及時宣泄的悲傷。父親去世后,小李的悲傷一直處于壓抑、克制的狀態,這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第二個重點,是他的家人都深陷悲痛之中不能自拔,這給了小李很大壓力。小李說,他很擔心自己在校時間長了,不像假期里那樣能在身邊體貼、照顧,家人不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第三個重點,是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從前,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父親會為小李出謀劃策,但現在他更多要自己拿主意,這讓他感到迷茫和焦慮。另外,因為父親是家里唯一的經濟支柱,在失去這個支柱后,小李對未來的學業規劃和職業選擇也感到很糾結。
通過對話交流,我和小李共同復盤了從他父親去世到現在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他的心境變化,這讓小李更加接納事實,并認識到自己的痛苦、失落需要及時宣泄出來,但即便宣泄了也不會馬上消失,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交流的過程中,小李通過傾訴也釋放了一部分內心的壓抑,情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小李的悲傷沒有得到及時宣泄,一個原因是迫于現實情況而不得不自我壓抑,另一個原因是他情感的表達方式比較模糊,或唉聲嘆氣,或沉默不語,或沉浸在傷心和悲傷中,這些都不是積極的哀傷處理方法。在輔導中,要誘導其健康的哀傷反應,鼓勵他表達和體驗痛苦,具體技術是想象與暴露,如想象與死者見面、對話。
在心理輔導室之外,我建議小李可以嘗試到曾經和父親一起去過的地方看看,回憶一下當時的畫面,嘗試多與其生前使用的物品接觸,寫悲傷日記等,逐步減少對人、物和情境的回避。
當他能夠在現實中確認,父親已經真的離開了,并能夠在情感上去面對,體會復雜而深刻的哀痛時,他會逐漸走出內心混亂的階段。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不是一次輔導就能做到的。但小李對于輔導是積極配合的,并表示會嘗試我所說的方法。
小李不希望看到母親和爺爺奶奶還深陷在哀痛之中,問我該怎樣處理他家人的哀傷情緒。
經過深思熟慮,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關注家人情緒狀態。小李的家就在本地,平時如果學校沒什么事,多回家看看。回家后,要了解母親及兩位老人的情緒狀態,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必要時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傾聽與整合。當家人在訴說悲傷時,小李要去傾聽他們,不要因為擔心悲傷的加重而阻攔或回避。傾聽他們的訴說并幫助他們整合事情的經過,其實也是一個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的過程。
多做正面回顧。悲傷之下,家人們回顧與死者有關的事情時,可能更多側重于負面事件。小李可引導家人一起做一些正面回顧,如死者生前做過的有意義的事,和死者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死者的優點等等,這是對積極情緒的一種調動,也有利于家人回到現實。

在小李的哀傷情緒基本平復后,我們進行了第四次輔導,討論如何恢復到從前父親健在時一樣的生活。我們一致認為,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建立積極心態是很重要的。
其實,小李自身的品質非常優秀,這也是他能夠在我的引導下很快直面哀傷,并帶著這份心情繼續生活的重要基礎,他的優秀品質也為家人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心理支撐。所以,他后續的成長還是比較順理成章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以及保持生活的規律性,這些都沒有問題。
不過,他同時也面臨著經濟重擔,而這是心理輔導無法解決的。家中經濟條件的改變,影響著他的未來規劃,對于接下來是要考研,還是直接工作,或是其他選擇和出路,我們也進行了討論,只是這一次我沒有給出建議。
小李對此有些失落,他說:“如果父親還活著,我一定不會這么迷茫。”
我回答:“無論是誰,都不能替你選擇未來的道路。從前,你在精神上比較依賴父親,他不能再給你提供建議時,
你會有無助感,這很正常。但經此一事,你也成熟了不少,你能夠解決眼下的困境和混亂,我相信你能且一定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在階段性輔導結束后,我和小李約定,定期進行交流。另外,也建議他充分利用身邊的新媒體資源,如學校建立的網絡心理健康平臺,在上面學習一些情緒管理方法,關注有關生命教育的話題等。
2024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大數據賦能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JGJX24D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