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以來,美國每年5月舉辦“心理健康意識月”,也稱為“心理健康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該心理健康月通過媒體、各地群眾活動和電影放映來慶祝,目的是提高人們對行為健康問題的認識,并減少對這些問題的恥辱感,并凸顯精神疾病及成癮問題對我們每個人的深遠影響,不論是患者及其家屬,還是醫療專業工作者,乃至影響整個社會。
每年到三月中旬,美國心理健康協會都會發布一個材料工具包,以指導“心理健康意識月”期間開展活動的準備工作。各地方可依據活動指導性工具包,“照方抓藥”,活動更容易開展,水平更高,管理也更方便。活動持續一個月。各地可在不同的日子開展活動;媒體和有關組織也可以追蹤活動長達一個月。通過這一系列持續時間長、形式多樣的活動,力求滲透至社會各個層面,以期產生更為持久、深入且廣泛的影響。
每年“心理健康意識月”基本是通過三種方式進行:媒體宣傳、當地活動和電影放映。
主流媒體電視上播放一些與心理健康意識月有關的內容。例如,反復播放“五月是心理健康意識月”。還有對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認識,對有行為健康問題的關愛等心理健康科普知識。
各地自行組織活動。但活動主題是統一的,每年各有不同。近兩年的活動主題如下:
● 2023年的主題是“環顧四周,看看身邊”—— 個人的環境是如何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的?提出改變的建議,以改善和保持心理健康。讓我們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們周圍尋求幫助吧!
● 2024年的主題是“從何做起?”—— 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要早期進行干預,如果你在當今世界的壓力中掙扎,感到孤獨,那么就應該注意了,不要等精神崩潰了才開始重視,如果想讓自己可以感覺更好,那么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吧!
是小型的團體活動,有特定的人參加。所放的電影均與行為問題及心理問題有關,例如:
2018年,包含四篇真人真事的紀錄短片《這是我的勇敢—— 揭示精神疾病,消除恥辱》。
2023年,《天堂的悖論》探討影響美國山區城鎮的心理健康危機以及正在開發的創新解決方案。電影放映大有好處。在特定的小團體里進行,有專人協助解釋內容,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除此之外,當今社會不愿意出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可以在家看看電影,從而參與到活動中來。
對于我這個在社區精神衛生醫療領域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人來說,我真心希望工作在我這里結束。但我不得不說,重性精神疾病就像是一種“精神癌癥”,摧殘著患者和家屬的精神家園。然而,對于正在罹患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屬,我又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療之路既漫長又復雜,它要求患者與家屬,特別是監護人,攜手并肩,共克時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有持久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不能因為短期內未見顯著成效就輕言放棄。記住,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是希望的火花,每一次不懈的堅持都是通往康復之路的堅實步伐。家屬的理解與支持,如同溫暖的陽光,能照亮患者心中的陰霾,給予他們無限的力量和勇氣去對抗病魔。
因此,我們應不遺余力地加強“心理健康”的宣傳,利用我們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和科學方法,加大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教育力度,共同推動重性精神疾病康復治愈水平的提升。
讓我們攜手共進,不斷探索和應用最新的治療方法,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重性精神疾病將不再是無法戰勝的挑戰,而是可以有效管理和治愈的疾病。同時,作為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我們,也要借鑒美國愛心組織及愛心人士們的做法和經驗,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大力宣傳精神衛生知識,向公眾普及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幫助大家了解精神疾病的癥狀、治療方法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精神疾病需要早發現,早干預,早診斷,早治療。我們呼吁大眾不要歧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鼓勵患者保持信心,堅持服藥,積極融入社會,樹立自信自強的精神。同時我們也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社區和企業等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培訓和宣傳活動,增強人們的精神健康意識。
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一個關愛和包容的社會環境,使每一個精神疾病患者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幫助。精神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建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