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變局,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國家發展與改革的關鍵時期。而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是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教育擴大開放領域具有比普通教育更大的優勢。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是服務產業“走出去”的必然結果,是國家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
隨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走出去”的鐵路、公路、電力、港口、通信等產業,在全球各地承接工程項目,首先面臨的就是當地技能型勞動力等人力資源供給問題。職業教育作為對接產業最密切、服務經濟最直接的教育類型,在為“走出去”的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能培訓、課程開發與設置、人文交流與合作服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被稱為“職教出海”的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可為國家培養適應國際化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提升國家教育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可為海外中資企業培養培訓本土化技能人才,滿足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和企業“走出去”的要求;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我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提供職業教育經驗,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職業教育高質量對外開放需要制定國際通用的教育標準。在“資格或資歷框架”制度建設方面,國際上基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八級教育分類標準,歐盟制定了八級《歐洲資格框架》,東盟也制定了相應的《東盟資格框架》。如今,“八級資格框架”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技能等級標準。按照這一框架,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校學歷證書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5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等,亟須通過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教育標準予以認可。因此,建立中國《國家資歷(格)框架》這一制度框架迫在眉睫。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資格”框架比“資歷”框架更為確切。因為資歷指的是過去的經歷,而資格是現在具有和應對未來的能力。
職業教育高質量對外開放需要推出成熟的中國特色品牌。因此,必須大力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境外辦學模式,包括伴隨工程項目“走出去”的模式、借助合作聯盟“走出去”的模式、按照國家協議“走出去”的模式等。如此,既可展示中國職業教育辦學品牌,又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發出中國聲音,建立職業教育國際化協同發展共同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職業教育樣板。
(作者系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