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offer 的取得,除了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與合格的語言成績外,還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看畢業(yè)于大連海事大學并成功申請英國牛津大學的張?zhí)鞇弁瑢W的經(jīng)驗分享—
在2023年的留學申請季,我收獲了來自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的三份應用語言學專業(yè)offer。關于這些offer的取得,與我在大連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接受的系統(tǒng)專業(yè)的教育、取得的優(yōu)異學習成績/GPA和合格的語言成績,以及學院老師的培養(yǎng)和指導密不可分,同時還要滿足一些其他的標準及要求。
驅動學術探索:動機與興趣的引擎
在對學生進行初步篩選后,英國招生官更看重的是留學項目提供的資源與候選人的申請動機是否匹配。
學生的申請動機一般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求職實踐導向類的,另一種是科研學術導向類的。前者更傾向于通過留學獲取職業(yè)技能、實踐經(jīng)驗和行業(yè)資源,以增強自身的就業(yè)競爭力。后者更希望在某一學術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并為該領域作出原創(chuàng)性貢獻。一般而言,申請者都希望通過留學,獲得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接觸頂尖的教學研究人員,參與高水平的研究項目,從而提升自己、推動學術進步。因此,在撰寫留學申請的個人陳述時,闡述自己在宏觀層面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
就科研學術導向類的留學申請來說,申請者需要思考自己具體的研究興趣所在,大量閱讀文獻,參加一些提供專業(yè)課程的夏校,旁聽一些相關的學術講座,從而了解各領域最新的前沿動態(tài)。以我個人的專業(yè)申請為例,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傳遞、思維互動、教育學習和情感表達的核心,影響個人生活和社會行為,所以在應用語言學的議題選擇方面需要保持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我是一個愛好特別廣泛的人,對許多事物都抱有好奇,每天都想探索一些新的東西。我的這種性格影響了我對學術的關注與探索,而眾多跨領域的嘗試讓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能以更靈活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最終也豐富了我的研究經(jīng)驗。但是,它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樣樣通,樣樣松”。雖然我在多個領域都有涉獵,但在每個領域的研究都有深度不夠的問題。而在學術界通常更加重視學者對某一領域的深入研究和貢獻,過于分散的研究方向會影響學者在某一領域研究的連續(xù)性,使得研究進展緩慢或難以形成系統(tǒng)性的成果。
同樣,對于一些以科研學術為導向的國外高校來說,他們希望申請人在文書中提到的研究興趣盡量具體,相關實習實踐科研的經(jīng)歷不能太分散或與項目的培養(yǎng)目標無關。因此,申請者可以多回顧曾經(jīng)的研究或學習經(jīng)歷,留意自己喜歡的課程。同時,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初步評估自己在不同領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確定哪些話題能為自己的深入研究注入動力,以便更好地在留學申請時確定自己的目標與興趣。對于牛津來說,面試是錄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面試官一般會通過提問了解候選人的學術興趣、研究潛力以及對未來學術生涯的規(guī)劃。因此,確定清晰明確的研究興趣是成功通過面試的關鍵一步。
引領深思探索:提問與批判性思維
在牛津,我學到的最重要的科研素養(yǎng)是批判性思維。教授們每次課前都會布置一些需要提前閱讀的實證類研究文獻,并在課堂上讓我們討論這些研究文獻的優(yōu)缺點。一些高校則要求申請人在申請時針對一篇文章撰寫批評性評價(critique),以考查申請人是否具有學術批判性思維。一開始,我對如何深入分析和對文獻進行評價也感到迷茫,覺得無從下手。通過一年的學習,我慢慢了解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數(shù)據(jù)來源、假設前提,并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會影響結論的適用范圍。當然,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時間和實踐,我自己在這方面也在不斷提升。具體來說,可以涉獵不同領域和具有不同觀點的文獻,了解各種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這會有助于多角度思考能力的形成。之后,在相關閱讀中,不僅要關注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還要質疑其假設、方法和結論的合理性,對不同研究進行比較,評估其在相同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和結果差異。
另外,在學習中要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牛津的教授們每節(jié)課都會留出十分鐘的提問時間,這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機會。一個高質量的問題往往來源于充分的思考和準備。因此,在提問之前,首先要盡量搜集相關資料,分析問題的背景和可能的答案。只有對問題有了基本的了解,提問才會更具針對性,也更容易引發(fā)深入討論。提問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答案,更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式。通過提問,可以挑戰(zhàn)已有的觀點,探索新的觀點與思路。特別是在面對復雜的研究問題時,提問可以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和關系。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很有可能是從一個簡單的提問開始的。比如,在我碩士這一年里,每一次與導師一對一的交流幾乎都是以我準備好的問題為核心進行的。這種互動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導師并不會直接告訴我該做什么,而是通過我提出的問題來引導我對研究方向的選擇。所以,提問不僅僅是獲取答案的途徑,更是深度理解和推進研究的關鍵。不要因為擔心問題不夠“聰明”或者害怕被別人批評而選擇沉默,任何一個經(jīng)過認真思考的問題都有其獨特的價值,甚至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往往能夠揭示出被其他人忽略的關鍵點。因此,提問不僅僅是學習者的權利,也是學術探索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鍛造學術之路:寫作與演講的力量
最后,學術寫作能力和英語演講能力,在文書寫作、面試以及未來的留學學習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寫作中準確的語言表達和專業(yè)術語的運用,能夠讓文書寫作更加專業(yè)和具有說服力,從而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另外,面試中清晰的表達不僅能夠幫助大家準確傳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展現(xiàn)出個人的自信和對問題的深入理解。進入英國高校后,學術寫作和英語演講能力將是留學生活必備的技能。無論是撰寫論文、準備報告,還是參與課堂討論和學術會議,學術寫作能力和英語演講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提升學術寫作能力或英語演講能力,關鍵在于不斷練習和積極反饋。首先,針對學術寫作,可以從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學術論文開始,然后選擇一個自己欣賞的學者的表達方式,嘗試模仿其寫作風格,同時要注重邏輯的嚴謹性和論證的清晰度。每次寫作后,可以主動尋求老師的反饋,并根據(jù)老師的建議進行修改。其次,就英語演講來說,可以通過錄制自己的演講并觀看回放,觀察語速、發(fā)音和語調等是否自然流暢。此外,還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演講,把握實際演講的機會。每次演講后,多邀請聽眾為自己提出建議,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是平時英語演講還是進行面試問題準備,不建議過分依賴逐字稿。在開始演講的初期,可以寫一兩次逐字稿去熟悉演講的內容和結構,但隨著演講次數(shù)的增多,要慢慢嘗試圍繞PPT上的關鍵點自然展開演講。在演講前,對內容進行充分的結構化思考,明確每一部分的核心要點和邏輯順序。這樣,即使沒有逐字稿,也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要講什么。通過不斷練習,這兩項技能會逐漸提升。
總之,無論是在留學申請季,還是在未來的求學路上,動機與興趣、提問與批判性思維、寫作與演講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學習中多多實踐,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優(yōu)勢。可以說,人的成長會有一條既定的軌道,也有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曠野。在這條既定的軌道上,要在每個機會到來之前做好準備,避免盲目決策。同時,即使偶爾偏離軌道,依然擁有調整和修正的機會。希望大家都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穩(wěn)健前行,從容應對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