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我園大力實施幼小銜接教育,注重幼兒園與小學的雙向互動,并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為確保有效幼小銜接的實現,教師要引導幼兒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準備工作。第一,學習品質準備。教師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包括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培養幼兒做事堅持不懈的品質。第二,情感情緒準備。教師要引導幼兒的正面情緒,學會正確表達情緒,培養幼兒的道德感、理智感以及美感。第三,人際交往能力準備。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兒歌等活動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讓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這三方面準備的實現對幼兒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教師必須著力提升幼兒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引導幼兒思考和探究,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促進幼兒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例如,教師給幼兒布置探究性任務:“怎樣孵出小雞?”幼兒帶著問題自主探究孵化條件、方式,學習使用小型孵化器,最終完成探究性任務。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幼兒園,保育員和教師會照料幼兒的飲食起居,而進入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授知識。因此,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幼兒園教師要學會放手,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例如,教師給幼兒安排勞動任務,設置配餐員,負責擺放餐具、食物,清潔衛生,讓他們學習生活技能。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要注重合作型任務的設計,鼓勵幼兒在合作中表現自己,在互幫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利用搭建類玩具構建主題活動,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培養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教師要培養幼兒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例如,幼兒園舉辦活動時,教師利用鐘表時鐘與分鐘的指向,讓幼兒注意活動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促使幼兒根據具體活動時間理解抽象的時長概念,同時,讓幼兒意識到在活動前做好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日程。
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教師交流。首先,通過閱讀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要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推薦適宜的讀物,鼓勵幼兒相互分享故事。其次,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設計“小小商店”游戲,讓孩子們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通過買賣物品的過程,練習詢問和回答問題。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為孩子創造了多樣的語言實踐機會,還能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幫助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更加自信地表達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