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是高質量教育的新表征、新追求,學校肩負著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使命。“惠澤童心”是上海市青浦瀚文小學的辦學理念,學校堅持以智慧、仁愛的教育惠及每一個學生,賦予童心最美的光澤,使其求真、向善、至美。
開展美育浸潤的“瀚文實踐”
建設美育教育課程,做好學科協同、美育浸潤。學校在配足專職藝術教師、開足藝術類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多學科滲透、多資源整合、多場域銜接、多方式并舉的美育浸潤模式,讓學生獲得真實的審美體驗與審美感知,將協同學習融入美育全過程。
一是以美研學。學校尤其重視藝術類課程的跨學科融合,充分發掘在地公共文化資源,將其作為美育教學場所。曲水園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代園林,距離學校僅有十分鐘的步行的路程,是不可多得的校外學習資源。學生將對曲水園所蘊含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美術的方法轉化為曲水園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既融合了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與實踐理論,又體現了學生對青浦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二是以美展能。學校建設了電腦繪畫教室、古箏教室、書法教室等藝術專用教室,開設了古箏、中國舞、書法、電腦繪畫等藝術類社團,為滿足學生藝術特長的發展需求提供支持。每年開展的學生才藝比賽,激勵了更多學生掌握一至兩項藝術技能。近幾年,學生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中表現出色。
三是以美賞玩。學校定期開展特色品牌“童心創藝節”,舉辦了“名畫模仿秀”“創意實驗秀”“繽紛才藝秀”等活動,不僅讓學生鑒賞了國內外名畫,并且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以創新的思維方式、藝術理解力和表現力再現名畫。
打造美育空間,賦能美育場域,毓養師生。一是基于學校品牌文化美化校園環境。學校在乙丑牛年創辦,牛有著誠實、堅韌的秉性,跨進瀚文校門的學生便被稱作“牛娃”,學校的吉祥物也定為“美牛牛”“惠牛牛”“趣牛牛”,它們承載了學校“三有三會”的育人目標。三只小牛娃雕塑陳列在U形教學樓中間的草坪上,出現在“小牛娃媒體中心”的宣傳材料中,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賦予了校園生活更多的生趣和靈氣。
二是優化學校文化的物態表現,賦能學校環境系統。學校的“惠學堂”是一個獨具魅力的教育空間,它的審美是自然且富有童趣的,像蓮花池里的蓮花,伴隨學生成長的小烏龜、小魚,它們都可以展現校園的生動與樂趣。同時,教學樓大廳和樓梯廳的部分空間被打造成了書櫥,讓閱讀隨時隨地發生。
培養美育教育團隊,實現“博約兼資,文行并美”。瀚文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博約兼資,文行并美”的“惠教師”培養目標,即瀚文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素養,還要有廣博的文化修為,言語行為富有美感。學校將美(道德素養)、雅(文化修為)、賢(專業修為)、達(教育境界)定義為教師素養特質,將“惠教師”素養特質與“四有”教師要求有機結合,開發校本師培課程。比如,學校開展了茶藝、插花、印染、昆曲、影視鑒賞等教師美育浸潤課程,還開設了瀚文講壇、養心讀書坊等教師分享平臺。在一系列文化活動中,教師看待事物的眼光逐漸變得更具審美性,他們開始密切關注自身與他人的幸福與發展。學校認為,教師審美水平的提升,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擁有更高的審美能力,校園也會更具審美氛圍。
實施美育浸潤行動的體會
“美育浸潤”是一種“具身體驗”,需要多看、多動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創意實踐,調動學生身體的諸多感官,是提升學生審美感知力和藝術表現力的關鍵。“美育浸潤”是一個環境概念,需要多元的社會空間和環境場所。對學校來說,不僅需要營造校園美育文化,更需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美育資源,拓寬美育浸潤的場域,遵循美育特點,建設時時落實、處處滲透、人人參與的美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