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區溪翁莊鎮中心小學坐落在素有“燕山明珠”之稱的密云水庫腳下。那里環境優美,生態宜人,擁有豐富的水庫歷史文化、人文精神、環保教育與南水北調國家戰略工程的實踐體驗等多方面的教育資源。學校立足水庫資源優勢,開發鄉土特色課程,匯聚水庫教育力量,與鎮域文化、鄉村社區相融合,多元融通,合力育人,培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時代新人。
立足水庫自然資源,實施水域綜合實踐育人
密云水庫聞名遐邇,是亞洲第三大人工湖,是密云人的驕傲。學校近水,以水文化為依托,以水潤德,循水啟智,把水的精神融于學校教育,開展水潤教育,建設以“水文化”“水精神”為內涵的特色校園文化,開發以“水”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形成 “水潤春華”綜合實踐育人文化特色。
開展愛水、護水、研究水的系列活動。設立水質監測青少年科普活動站、護水小隊、氣象研究小組,并開展相關研究。由師生組成的護水小隊多年活動在水庫周邊,定期對密云水庫進行水質監測,完成本地區降雨量的調查,進行“枯水期內庫區種植莊稼對水庫水質影響”的研究。學生們當起河流的“小醫生”,利用科學課上所學知識,為學校周邊水域做“健康體檢”。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有關水的知識,增強探究能力,樹立 “我生活在水源區,我們要護水愛水”的意識。
融入STEAM理念,建構“趣”探水世界課程。打破學科界限,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于一體,讓學生動手設計、創造、實踐、實驗,在實踐中認識水,體驗水與其他學科融合的趣味,感受水的魅力。
立足水庫人文資源,探索家鄉特色實踐育人
分層開設實踐課程,深悟家鄉美。學校立足地域優勢,關注鄉土人文資源,把溪翁莊鎮域特色和學校水文化有機結合,開發出“知家鄉、愛家鄉”的綜合實踐課程,編寫《“水潤春華”綜合實踐指導手冊》。根據年齡特點,一至六年級分別開設溪翁莊景點文化、村落文化、家鄉果林、農耕與節氣、特色美食、特色節日文化六大類綜合實踐課程。圍繞研究主題進行學科整合,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家鄉歷史,感知家鄉民俗,探尋家鄉農時美食,探研家鄉生活世界,提升綜合素養。
對接社團課程,傳播家鄉美。學校將家鄉教育和學生社團有機結合,讓學生動手實踐,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家鄉美——精美的家鄉特產在泥塑社團中誕生,繪畫社團借助廢布描繪家鄉的四季,剪紙社團剪出十米“連年有魚”長卷,軟筆社團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書法作品。學生自創詩詞,歌頌密云水庫,詠贊家鄉美。學生創編廣告詞為家鄉的特產代言做宣傳,傳播家鄉美,比如“尖巖板栗粒粒香,甜在嘴里回味長”“蕎麥宴上蕎麥香,品味健康與時尚”“特色水果有萬千,金叵羅的櫻桃味領先”。
立足水庫資源,實現融通合力育人
學校立足密云水庫資源優勢,開發密云水庫文化節精品課程,多方協同聯動,融通合力育人,匯聚水庫的教育力量,讓師生深入了解密云水庫,弘揚水庫精神,愛水庫,愛家鄉,厚植家國情懷。
校內開展系列實踐。學校圍繞“建庫奉獻”“治水力量”等相關主題,分年級依據不同主題不同形式走進密云水庫,了解密云水庫,圍繞水庫知識開展相關活動。從“密云水庫文化周”到“密云水庫文化月”再到“密云水庫文化節”一系列活動,讓全校師生圍繞相關主題參與到密云水庫的教育實踐中來。前期的“密云水庫文化月”,在課前讓教師帶領學生圍繞密云水庫不同的主題內容,查閱歷史文獻材料,了解建庫背景,走訪當年參與水庫建設的建庫人,收集散存在各家各戶的珍貴歷史照片和當年建庫時用過的老物件,了解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密云水庫建設的歷史背景,記錄修建和保護密云水庫過程中的一樁樁、一件件感人故事,感受老一輩艱苦拼搏的精神。在課上跨越學科界限,教師傳授水庫知識,學生講述水庫故事。在課下組織學生參觀密云水庫展覽館,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設計理念及重要作用,邀請建庫人講述修建水庫的感人事跡,組織學生聆聽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專題報道,觀看水庫管理處提供的視頻資料。中期的“密云水庫文化月”,讓各年級師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解到的內容,師生講密云水庫故事,演繹建庫的感人情景,誦密云水庫詩詞。后期推出“密云水庫文化節”精品節目,展示學習實踐成果。
校外協同聯動融通。為了讓學生對密云水庫有更深入的認識,學校將“走出去”“請進來”結合,與鎮域內水庫管理處、電廠和保水大隊等多家單位達成共建關系,邀請他們為“全員育人”助力。師生走進電廠,登大壩、看展覽、觀設施、查水位、析水質。保水大隊也會到學校講護水故事——巡查水域,勸阻釣魚人員,與偷捕人員斗智斗勇,清退網箱養殖……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聽得學生既興奮又佩服。學生們對水庫的熱愛被激發,護水庫行為得以落實。
開啟密云水庫文化節。密云水庫開工建設60周年之際,學校與溪翁莊鎮政府聯手,開啟了以“知水庫、愛水庫、做新時代水庫人”為主題的首屆密云水庫節活動。水庫節圍繞“建庫奉獻”的主題,以“水庫”為線索,通過“憶水庫、話水庫、詠水庫”的形式,讓師生、家長及社會人士了解密云水庫建庫史,感受建庫場景,理解水庫精神,激發愛水庫、護環境、愛家鄉的情懷。
學校邀請水庫當年的建設者、村鎮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同臺,多方共同話水庫、談未來,一起感悟密云水庫精神。
鎮文化館為學校提供了場地支持,鎮村領導、水庫移民代表,曾經的建庫人、今日的守護者親臨現場與師生互動,家長們全程熱情參與。首屆水庫文化節圓滿結束,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學生們主動擔負起愛水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小手拉大手,和教師、家長一起爭做生態文明人。“小水滴”志愿服務隊是學校的德育品牌。這些“小水滴”活躍在校內外,他們按照村隊劃分,在水庫周邊、社區、村隊參與環境整治,擦拭健身器材,進行垃圾桶前值守,普及創城小知識,發放宣傳材料,做保水護水動員,參與社區文化節等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學生用行動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美化一個村鎮,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水、護水行動中來,為創建生態文明村鎮貢獻力量。
在第二屆密云水庫文化節中,學校以“牢記囑托,做新時代愛水人”為主題,以“治水”為線索,圍繞“治水力量”的主線——“祖先之力共工治水,新中國之力英明決策,人民之力改天換地,新時代之力愛水行動”講故事、說快板、戲劇表演與歌曲合唱相結合,校內校外、家庭學校、臺上臺下融合互動,讓師生感受建設密云水庫前后治水的力量,傳承密云水庫精神,擔當起新時代保水護水的責任,做新時代愛水人。
學校抓住水庫資源優勢,多元融合資源,建構開發課程,匯聚育人力量,把外部力量轉化為學校的內生力量,在廣闊的天地人中融通共育,培育新時代生態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