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學習,作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育壁壘,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構建實境化學習場域,讓學生從“思維世界”走向“真實世界”。《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指出,“支持學校根據實際建設小型美術館、博物館、展覽廳、音樂廳、劇場等”“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學校與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交流合作與雙向互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各類社會資源為學校美育教學、實踐活動服務,搭建平臺引導學生走進藝術場館”。基于此,重慶南開兩江中學積極探索“場館學習”,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場館,引入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創設更加真實的教育場景,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新型教育生態。
場館構建:統一與創造的環境資源
遵循學生發展路徑,按照學校教育需求,建立專業型功能場館能適應現代社會對獨立、個性化教學模式的需要。除了行政班的統一場所,學校引入博物館和場館學習的概念,創造了豐富的場館資源,如傳鑒圖書館、地質館、生態館、津之南美術館、航空航天館等,為學生的學習成長賦能。喜歡地質的學生去地質館探險,喜歡生物的學生流連生態館,有星辰大海夢想的學生在航天航空館創造無限可能。其中,津之南美術館位于藝術樓,它以中西結合的設計融入“精、氣、神”的概念,營造身臨其境的藝術體驗空間,讓學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凝聚,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進而幫助學生自然地完成較為專注的自主學習過程。
場館環境即學習場景,美育的場館學習要做到自然與人文相融合、藝術與教育相交互,才能真正適應現代教育方式,賦予學生蓬勃的生命力、無限的創造力。作為學校美育的重要場館,津之南美術館做到了多元化、開放性、互動性與公共性。學校舉行《舊物留聲機》主題展,分“國家”“家庭”和“我”三個主題展區,展示老舊物件并分享有關故事。學生在閑暇之余漫游觀展,也是在上一堂生動的美育課。在這里,藝術成為尊重并肯定學生的方式,場館成為“潤物細無聲”的真實學習場所。美術館既創設了教師的教育延展空間,又構建了學生在藝術浸潤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學習空間,讓師生的創作成果受到關注、學生的課程活動成果得以展示。
課程設計:融合與浸潤的特色美育
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基于既有場館資源,南開兩江中學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功能課程體系,即“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和“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將必修、選修37zFQ1Y9jshddfM0jtGG1Q==、自修諸形式和學科、活動、空間景觀諸內容納入課程設計。在此體系中,學校構建了由美術類、音樂類課程組成的美育課程,包括素描、口風琴、尤克里里等“走班制”的藝術必修課程,沙畫、陶藝、葫蘆絲、單簧管演奏等選修課程,美術團、民樂團、話劇團等社團課程。功能課程體系讓學生的美育感知、理解、創造等能力更好地落地生根,提升了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樹立了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以場館為載體,設計了一系列融合學科知識與美育的特色課程,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增強育人實效。在生態館中,學生不僅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還通過觀察和記錄自然之美,生發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在陶藝館中,學生們親手制作陶藝作品,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體驗了創造美和表達美的藝術方式;在“甜甜圈”云端農場勞動項目制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研討、勞作、探索、實踐,完成雙語答辯,體驗植物生長之美,感受研究之美,表達語言之美;植物豐收時,學校舉行繽紛瓜果節,讓學生在售賣活動中參與前期調研、學習包裝與設計,不斷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在實踐中體悟美勞共育。這些跨學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審美素養,激發自身創造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美育靈感,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入學習生活。
路徑延伸:協同與凝聚的實踐探索
在教育過程中,學校需要以系統化和整體化的思維探索美育創新實踐,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積極與博物館、高校、研究院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學生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美育實踐協同平臺。
南開兩江中學積極發揮家校共育的協同優勢,引導學生在周末參與家庭自助賦能課程。比如,學生與家人共賞一部紀錄片、一出戲劇,共同領略藝術之美;與家人走進美術館、博物館,欣賞藝術、感知文化,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利用周末時間,將學生的奇思妙想變成具象的藝術品,包括樹葉書簽、手工玩偶、黏土擺件等。讓學生在陪伴式美育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提升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研究院、博物館和學校的參與,讓美育實踐探索更具深度和廣度。南開兩江中學邀請藝術家到校舉辦講座和藝術展示活動,和學生們分享藝術創作和研究的樂趣;組織“藝述”系列活動、“墨行千里”中國畫工作坊、“行走的美育”研學實踐活動等,為學生們提供親身體驗藝術的機會。這些活動讓學生們接觸到多元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拓寬了視野,提升了綜合素質。
學校向全國公開發行《藝述》雜志。依托大師力量,深耕藝術教育,以紙上看展、遇見大咖、美育允公、校園允能、登高博見、意外藝述六大板塊為主導,凝聚思想和智慧,讓教育理念、藝術思維交流碰撞,將《藝述》雜志打造為面向全國各地、展示兩江風采、探索優質教育的學術實踐平臺,在多維度、專業化、學術性的藝術探索過程中,以美育觀照世界萬物,為學生開啟藝術的盛宴。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培養豐富想象力和創新意識的教育。南開兩江中學的美育實踐,彰顯了學校自身發展特色,將場館學習資源與課程資源相融合,帶給學生浸潤式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學校良好教育生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