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指導下,樂清市因地施策,積極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全域育人模式,校家社協同育人取得明顯成效。《樂清市學校家庭社會全域育人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統籌、學校主導、家長主動、社會支持”的基本思路,旨在引導各方有作為,共筑同心圓,系統推進校家社全域育人工作。
做好區域機制的整體設計
堅持三大原則。全域育人始終堅持“育人為本”“政府統籌”“協同共育”這三大原則。
圍繞五個目標。推出一批“校家社協同育人”區域實施機制和策略,遴選一批試點培育學校(共20所),培養一批“本土專家”,展示一批典型案例與亮點成果,開發一批活動課程,積極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區域新模式和新體系。
推進四大任務。一是強化政府主導,落實剛性舉措。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聯席會議督導、各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發力的全域育人工作機制。二是強化專業支撐,提升業務水平。建實建強市級家庭教育專家庫,以“工作坊”培養形式促進家庭教育指導教師素養提升。三是強化課程推動,全域構建“1+X”育人品牌體系。四是強化機制保障,落實要素保障、督導考核、宣傳引導,確保全域育人順利推進。
區域機制的整體設計,明晰了全域育人的工作權責和實施路徑,激發了各方面的參與熱情,盤活了區域教育資源,奠定了全域實施的基礎架構。
推進共育項目的個性化實施
校家社協同育人,學校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制訂個性化方案,積極聯系家庭和社會,建立健全制度,打造課程項目,推進個性化實施。
全市20所試點學校建立了協同育人領導機構、三級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家庭教育講師團,每所非試點學校提煉了一個共育項目和一門主題課程,將共育計劃分層展開。
在品牌打造和課程建設上,樂清開展“1+X”全域育人品牌體系建設,以“樂成長·向未來”總品牌統領“樂心”“樂讀”“樂研”“樂動”“樂孝”“樂家”等子品牌,各類特色項目和主題課程在“樂清教育發布”等平臺定期推送。同時,文體娛樂、公益服務、科技探索、勞動實踐、親子體驗等主題活動有聲有色,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構五育并舉活動體系。
在推進過程中,樂清市注重社會資源的挖掘、整合和利用,共育項目逐漸形成鮮明特色。育英寄宿學校的“破冰式親子家長會”、城南中學的“聚夢舞臺”等課程項目,有效地聚合了家社資源,讓孩子們在深度參與中滋養心靈,助推了學校特色發展和地方文化繁榮。“樂閱讀”區域品牌,升級迭代“悅讀悅樂”讀書平臺,在每個鄉鎮都建有圖書館和閱覽館,提亮了“山海之城,醉美樂清”的文化底色。協同育人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共育項目在區域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文化研學、矛盾化解、濟貧紓困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開展案例成果的階段性評展
圍繞全域育人,區域開展各類評展活動,推進共育項目走深走實。舉行主題文化節和課程展示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勞動節、美食節,舉行心理活動課例展、心育戲劇課例展等各類學生才藝展演。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校際和市級文體競賽以及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展示。每所試點培育學校每學年至少開展五項課題研究、五場“家長課堂”活動、五次專題講座、五堂微課。舉行全市協同育人案例評比:每年評選市級十大優秀案例,組織全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征文比賽,在全市范圍展示推廣樣板項目。跟進全域育人課題研究:以省級課題“5+2+V:校家社協同育人生態圈的縣域建構與實踐研究”帶動全域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區域、學校、學科協同共育的優秀案例和典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