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堅持把師生終端配置作為學校教育數字化的前提和基礎,積極探索師生點單、學校下單、企業送單、政府買單“四單”模式,以師生對比體驗確定終端配置類型,以師生滿意度決定費用支付額度,實現師生終端配置標準化、城鄉數字資源均衡化。
精準對接需求,共建“云平臺”
小心愿,大行動。在調研走訪過程中,一線教師普遍反映使用的電腦配備早、運行卡,很多軟件不兼容,難以保障正常使用;基層校長多次反映學校的電腦普遍老化、運維成本高、更新資金投入大,特別是村小、教學點的終端配置需求和經費短缺矛盾突出。對此,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全面反復論證,區教育局在區實驗小學等3所學校開展“云電腦”試點。經過半年免費使用,大家一致認為,“云電腦”資金投入少、運維成本低、使用體驗好、安全性能高,運行速度快,存儲空間大,可以按需彈性配置,免費硬件升級,不需要二次投入更新設施設備。通過多方面分析比較,區教育局決定采用“云電腦”配備師生終端。
小投入,大配置。按照“財政安排資金、企業全程配建、教育全面統籌、師生免費使用”的辦法,區財政根據終端配置方案,安排專項資金,通過公開招標,按照“統一配置、留足余量”的標準,新增配置“云電腦”4000余臺,覆蓋轄區所有幼兒園、中小學、教學點。按照“交鑰匙”工程標準,由中標企業進行線路布設、終端安裝、平臺搭建、賬號開通、調試運行、維護更新等配置工作。
小平臺,大聯動。全區學校共享云資源池,上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中聯學校專用存儲平臺,下聯教師個人云盤,形成上下聯通、共建共享的“一朵云”。每所學校一個專用存儲平臺,配置公共云盤,用于收集、共享各類資源。每位教師一個賬戶,配置個人云盤,人人有“云”,個個有“戶”,“戶”隨人走,“云”隨人動,隨時隨地能使用。
精準考核評價,共享“云資源”
在使用端推行考評定星,讓教師用起來。組織開展學校管理員專項培訓、學科教師系統培訓,讓廣大教師學用“云電腦”;每季度對教師下載、上傳、共享的各類資源進行考評,讓廣大教師熟用“云電腦”;根據活躍度、貢獻度,進行評星定級,讓廣大教師巧用“云電腦”。
在樞紐端推行考評定效,讓學校聯起來。以教聯體為單位,每季度對云集體備課、云聯片教研、云同課異構、云崗位練兵等進行績效考評,讓教聯體各學校人流動、云互動、全聯動。
在企業端推行考評定價,讓服務好起來。建立“云電腦好不好師生說了算”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月評價、季考核、年結算,把師生滿意率作為支付“云電腦”服務費的依據。對滿意率超過80%的,支付全部費用;對滿意率低于60%的零支付,從機制上讓服務商全過程、全天候用心服務,全力保障高效運行。
精準數字賦能,共謀“云應用”
賦能學校智慧管理。以學校為單位,把安防監控、教學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端口全部接入“云平臺”,形成“全校一張網、服務一站式、數據一個庫”,提升學校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在防溺水工作中,把“云平臺”和鄉鎮村組監控系統聯通,構建“學校一個管理員、重點水域全覆蓋”的監管體系。
賦能教師專業成長。在北京東城區和鄖陽區對口協作中,共建“東鄖云上名師工作室”13個,開展云教學研究、云課例研討、云教學沙龍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廣大教師專業素養。云資源使用以來,鄖陽區有95節課程先后獲評省級以上優課、精品課,“綠色課堂教學模式”獲評首屆“湖北好教研”二等獎。
賦能教育質量提高。充分運用“云技術”,全面提升“三個課堂”和“雙師”課堂建設水平,讓城鄉孩子同上一節課、共享好資源,讓偏遠學校的短板學科和緊缺學科補起來、強起來、好起來。全區學校統一實行云閱卷、云分析、云評價、云共享,每個學校、每個學科、每個學生擁有“云檔案”,全方位采集數據,全過程定量分析,全學科跟蹤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