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沙龍是幫助家長獲得教育理念和經驗、助力幼兒發展的平臺,深受家長喜愛。但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包括主題泛泛,難以滿足家長需求;形式單一,資源缺少有效融合;評價缺失,調整優化難以落實。上海市嘉定區古猗幼兒園立足家長實際需求,創新家長沙龍活動,推動家園社協同育人形成良好局面。
我園充分整合幼兒園、家庭、社區資源,構建融合式家長沙龍活動。融合式家長沙龍活動是以園本家教課程為基礎、家長實際需求為依據、社區參與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的融合共育模式。實施過程中,三方共同確立沙龍主題,設計不同的活動,并在交流評價中互補互進。
共建“菜單式”家長沙龍活動。菜單包括“套餐”“自助餐”兩種模式,以實現家長沙龍內容的多元化。“套餐”是指依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家長設計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活動。這些活動主題帶有普遍性,是每個家長都想解決的問題,能夠引導家長正確認識成長中的孩子。什么主題是家長真正關心的?什么主題能引發家長參與的興趣?基于這樣的疑問,幼兒園調查家長的需求,并以此作為“菜單式”家長沙龍活動的“自助餐”部分,家長可自主獲取更具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
探尋“融合式”家長沙龍模式。第一,聯合型。一方面,幼兒園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參與沙龍活動。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形成多元化的聯合型家長沙龍實踐活動。比如,在幼小銜接主題家長沙龍活動中,我園攜手大班教師、家長和小學教師共同參與。活動不僅幫助家長樹立了科學的教育理念,還促使我園的幼小銜接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社會資源的融合,建立了幼兒園、小學、家庭的互通機制。
第二,沉浸型。幼兒園攜手社區共建,以沉浸型體驗,引導家長親身參與,調動他們在家庭教育指導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新科學育兒理念、豐富育兒經驗。比如,我園有效利用周邊“小籠文化體驗館”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創設沉浸型家長沙龍,使家長在真實的活動體驗中更加了解孩子。
第三,互動型。幼兒園結合相關社區資源的基本屬性,引導家長思維碰撞,共享教育智慧。家長間的互動交流活動,有助于推動家長自我教育能力的成長。比如,針對家長關于親子閱讀的困惑,我園借助社區“我嘉書房”,以互動型家長沙龍活動,鼓勵家長交流閱讀環境的創設、閱讀書籍的選擇等具體問題。
形成“多元化”家長沙龍評價機制。家園社協同育人要走向深度融合,就需要明確相互擔負的職責,形成常態化的監督評價機制。
評價主體多維度。教師是評價的執行者。教師在沙龍活動后以園內調研、組織幼兒互評等方法,關注幼兒階段性發展,并以此明晰家長沙龍實施的有效性和適宜性,進行后續調整優化。家長是評價的參與者。以家長沙龍主題、形式、活動效果等作為評價指標,優化沙龍活動的組織實施。社區是評價的協同者。社區協同評價,是幫助社區積極融入幼兒園活動的重要舉措。社區對活動開展情況的交流反饋和相應調整,能夠為共育提供監督,形成教育合力。幼兒是評價的主體。幼兒的參與評價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自我評價意識,還能從幼兒視角出發,幫助家長梳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評價方式多樣性。幼兒園一方面用文字進行定性評價,另一方面根據活動的評價標準,加權賦分進行定量評價。同時,幼兒園對參與活動的家長實施過程性評價,并圍繞活動目標達成度開展結果性評價,再將二者相結合。
在以家長沙龍為載體的家園社融合共育模式的實踐研究中,幼兒園要注重發揮家庭對幼兒發展的基礎性價值,樹立園方對幼兒發展的引領性價值,增強社區對幼兒發展的補充性價值,使三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為實現家園社協同育人的教育目標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