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用無聲的語言激發著他們的內在動力。如何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廣東省深圳市第六幼兒園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形成了既有新意又符合園所實際的環境教育方法論。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廣東省深圳市第六幼兒園打破傳統園所的結構模式,構筑自然生態空間,打造多層次主題空間,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全面發展的學習生活環境。
首先,構建“四維空間”。
綠色健康的生活空間。我園秉持“綠色教育”理念,積極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舊物改造是我園落實“綠色生活”的方法之一。例如,會“呼吸的鞋柜”是舊物改造的成果,在幼兒午睡期間,將鞋柜挪到通風條件較好的戶外,讓鞋子“呼吸”新鮮空氣。通過制作,幼兒將舊條柜裝上萬向輪,方便將柜子推出教室。在制作的過程中,幼兒形成了“綠色生活”的意識,也有利于幼兒養成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心態。
多樣共享的活動空間。我園為幼兒營造了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的共享空間,如陽光餐吧、兒童友好圖書館、下沉式音樂廳、侘寂風美術室等,這些空間構成了無邊界的游戲、交往空間。除此以外,幼兒通過“魔方時空旅行”的方式進行班級輪轉,感受“班班不同、廊廊不同、角角不同”的變化與多樣性。
自然神秘的學習空間。幼兒園的學習空間強調真實自然,我園在空間設計時融合了“親自然設計”的建筑設計理念,利用院落、廊臺、樓頂開辟出果園花園。幼兒和教師種下25種、60余棵果樹,且在各樓層露臺上精心打造了蘭花園、竹園、多肉園、刺刺花園、“治愈”花園等。“沒有二次裝修的音樂廳如何解決聲音回響的問題”“為什么中庭會‘空穴來風’”,幼兒以環境中的問題為契機開展項目主題探究活動,大自然里的種種現象又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兒在探究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藝術時尚的美學空間。我園將建筑外觀、裝飾材料、園所標志等元素進行空間視覺一體化設計,并配以藝術家的作品元素。除此之外,我園還打造了幼兒作品與美學空間相結合的裝置藝術、鋼琴彩繪、彩繪長廊等。幼兒在美學空間中與藝術家對話,滋養心靈,接受藝術的熏陶。
其次,構建空間創建“三步走”策略。
探需求,設空間。教師根據幼兒學習與發展需求創設空間。空間創設初期,利用現有的條柜、桌椅、沙發等,并結合空間使用功能、使用對象的實際需求等,初步圍合形成空間。例如,我園的種植園地是供幼兒探索的重要場域,為了讓幼兒獲得真實的體驗,我園在規劃初期便開辟出面積超一畝的種植園地,供幼兒開展種植活動,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
觀實踐,優細節。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兒童在空間使用過程中與平日生活不相適應的地方,并通過行動研究解決問題,優化空間環境創設中的細節。在種植園地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自身的觀察和幼兒的訴求,與幼兒共同討論改造方案,增加了干欄式茅草屋、喂食器、鴨舍等。自然環境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并激發幼兒更深層次的自主探究與思考。
浸美學,升品質。我園從審美角度出發,將藝術融入環境,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更喜歡穿梭在田間小道上。隨后,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讓田間小道長一點”。通過探究,幼兒發現彎曲的線路可以讓小道更長。于是,教師從藝術家的剪紙作品中獲得靈感,鋪設了蜿蜒的小道,滿足了幼兒實際需求的同時又將藝術作品融入環境,讓幼兒在藝術的環境中浸潤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