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蜂窩網絡數據流量需求的高速增長,對于未來時刻蜂窩流量情況的精準預測,可以幫助改善網絡資源分配、實現流量負載均衡,并部署基站節能與休眠策略。基于輕量化線性瓶頸結構,提出了一個具有多個并列分支結構的空時預測模型,分別提取近期歷史數據和周期性歷史數據中的空時特征。對于網格化空時數據中的空間依賴性,額外通過K-Means 算法對網格高維特征進行聚類,并提取網格基站密度信息作為跨域特征輸入到模型中,實現了使用低復雜度、低算力需求模型對研究范圍全域流量的精準預測。
關鍵詞:空時流量預測;輕量化模型;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蜂窩網絡
中圖分類號:TN915. 08;TP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3114(2024)05-0921-11
0 引言
5G 網絡的成功商業化為6G 網絡的發展愿景及下一步演變[1]指明了方向,未來6G 網絡下各類設備產生的移動數據流量也將隨之爆炸式增長。據統計,2010 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為每月7. 462 EB,而到2030 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每月5 016 EB[2],這對巨量移動數據流量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提前了解蜂窩網絡的未來流量趨勢,可預判流量激增及網絡擁塞,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網絡擴容[3]、調整和優化,從而保證重點區域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不大幅下降;同時得以在網絡過載前完成流量負載均衡,提高系統容量和可靠性,實現對于蜂窩網絡資源的最大化利用[4];另外也得以能在夜間等低流量需求時段暫時關閉部分低負載基站,或使其低功率運行并動態調整其覆蓋范圍[5],從而實現網絡資源的彈性分配,達到節能的目的。然而,單個蜂窩基站的流量數據在時域呈現出的高突發性、用戶生活習慣導致的短時依賴性與周期性、用戶移動性與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6-7]等導致的空間依賴性等因素,都使蜂窩流量模式難以捕捉,同時蜂窩網絡預測問題也較常規的時間序列預測問題更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