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分析關鍵要素是確保設計質量的關鍵所在。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為例,從教材、新課標、教學目標、學情、教學重難點、整體框架重構、關鍵課時方案設計與實施等方面,對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的關鍵要素進行了分析,旨在提升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最終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數乘法;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關鍵要素
作者簡介:姚富梅(1969—),女,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一只船小學。
小數乘法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計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找出關鍵要素,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本文將深入探討“小數乘法”這一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
一、加強對教材、新課標和教學目標的解讀
(一)教材解讀
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教材解讀是關鍵要素之一。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是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的關聯,使學生把整數乘法的學習經驗應用到小數乘法的學習中,以此促進學生推理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新課標解讀
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的解讀,明確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注重數的運算,使學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數的運算之間的內在聯系,感悟運算本質的一致性。在小學高學段,學生已掌握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及混合運算,并能夠說明運算過程。同時,學生應具備在情境中運用科學運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應掌握科學的估算方法,并能夠描述估算過程。
(三)教學目標解讀
本單元教學目標如下:一是學生掌握數學乘法算理與方法,能正確進行小數乘法計算與驗算;二是學生能運用四舍五入法獲取積的近似值;三是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的運用,能進行簡便運算;四是在解決簡單的小數乘法問題時,能理解估算的意義,形成估算意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與算法,提升遷移應用能力與推理能力。
由此可見,在“小數乘法”的單元教學中,教師既要強化學生的運算技能,又要強化學生對小數乘法問題的探索、分析與解決能力,使學生意識到問題解決方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學會根據問題解決的過程,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理性判斷,學會從中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最終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增強,學會運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運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1]。
二、加強對學情、教學重難點與單元整體框架的解讀
(一)學情解讀
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學情解讀也是關鍵要素。在分析學情時,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探究“整數乘整數”能否與“小數乘小數”的內容整合。根據學生現有知識儲備,從整數乘法向小數乘法過渡不難,但是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存在的困惑。因此,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前測,根據前測結果進行判斷。若學生的計算正確率較高,則可以整合,反之就不整合。二是探究“積的近似數”能否與“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內容整合。因為整數求積的近似數與小數求積的近似數均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其已經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計算的目的就在于運用,估算旨在解決實際問題,而現實生活中小數乘積并不需要精準計算,不用保留很多位數,因此將二者進行整合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教學重難點解讀
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維學習小數乘法知識,理解算理,提升推理能力。為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和原理。
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和解析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基本概念,并學會實際應用。同時,教師可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觀察歸納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小數乘法的原理和計算方法。其次,本單元的教學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小數乘法中因數與積的大小關系的相關規律。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組織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小數乘法中各因數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圖形、表格等呈現小數乘法中的數量關系和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最后,為了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和分析。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關于小數乘法的推理題、開放性問題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推理能力[2]。
(三)單元整體重構及實施
教師對本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分為整合課、練習課、規律課、拓展課,具體如下。
1.整合課
在整合課上,教師要直接展示課題,使學生快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初步認識并思考小數乘法。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現有經驗,引導學生把小數乘整數轉化成小數加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乘法的算理與算法。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關聯,使學生體驗和感悟算法的多樣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突破算理難點,教師可以將整數乘法、小數加法與小數乘法結合起來教學,使學生明確小數乘法的算理就在于將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因此,其本質是求幾乘以幾個單位。教師可以開展“尋找積的小數點在哪”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算理,最終幫助學生達成掌握算法的目標。
2.練習課
練習課旨在進行鞏固訓練,實現學生思維的創新與拓展。教師要通過大量的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小數乘法的知識,并讓學生從中發現積與因數的關系。
3.規律課
在規律課上,教師要通過實例分析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乘法定律在小數乘法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簡便計算能教會學生快速準確地完成小數乘法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例如,為了引導學生學習“積與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變化規律”,教師利用課件給學生呈現下列算式:
3.5×4= 2.4×0.2=
3.5×6= 2.4×0.22=
3.5×2.5= 2.4×0.45=
3.5×3.3= 2.4×0.7=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上述算式并交流。其中,第一組(左邊)的第一個因數均是3.5,但乘的因數不同,這一組算式的結果都比3.5大;第二組(右邊)的第一個因數均是2.4,但乘的因數不同,這一組算式的結果均比2.4小。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組算式中第二個因數的特征,發現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第二個因數分別具有大于1和小于1的特點。此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概括規律:當一個數乘以另一個數,若另一個數大于1,則得到的積大于原來的數;若另一個數小于1,則得到的積小于原來的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積與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變化規律,形成了數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舉例,對猜想進行驗證,讓學生在多次驗證中積累更多的經驗,掌握“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獲得結論”的基本學習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判斷題,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知識和規律[3]。
4.拓展課
為了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復雜的案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應用小數乘法知識。例如,在分段計費的問題中,教師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學習分段函數,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彰顯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師提出了以下三個驅動性問題。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分段計費”問題嗎?
(2)你最喜歡哪種“分段計費”標準?
(3)你能設計一份“分段計費”作業嗎?
問題(1)能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分段計費”問題,如水費、電費、共享單車騎行服務費、停車費等,并讓學生制作分段計費小報;問題(2)能引導學生收集素材,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分段計費”標準與生活經歷;問題(3)能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在本次學習中的感悟與收獲,并編寫相應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完成上述活動后,教師按照表1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關鍵課時方案設計與實施
(一)科學導入
科學導入是確保學生順利學習新知的關鍵。在小數乘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三個算式——26×4、2.6×4、2.6×1.4,引導學生將已經學過的26×4作為切入點,為2.6×4的算法遷移和對比提供可能,讓學生通過導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整體意識[4]。
(二)強化對比,深化算理理解
首先,教師將學生前測的結果呈現出來,引導學生交流和分析,發現學生均是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后再計算。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比26×4、2.6×4的區別與聯系,隨機抽取學生上臺計算,引導學生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有著緊密的關系。再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橫向對比,展示不同學生的答案,從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并找出錯誤的原因,引導學生發現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減法的小數點位置的定位方法不同,各因數小數位數的和就是積的小數位數。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加強縱橫向聯系,讓學生從算、數、點三個方面,掌握小數乘法的算法。其中,“算”就是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數”就是數因數的位數;“點”就是從積的最右邊開始,往左數出小數的位數,并加上小數點。
(三)多層次練習,深悟理法
小數乘法的學習需要多層次的練習,從基礎題到變式,逐步深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基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規則,例如如何處理小數點、如何進行乘法運算等,并通過大量的簡單計算題來加強基礎練習。基礎練習能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其次,專項練習也是很重要的。學生需要針對小數乘法中的難點和易錯點進行專門的練習,例如處理乘法中的進位、處理小數點后的位數等。專項練習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原理,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最后,變式練習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和條件,讓學生靈活運用小數乘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可設計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練習題,如購物時的找零、計算物品的重量等。這種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數乘法的實際應用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多層次練習是學生學好小數乘法的關鍵。基礎練習、專項練習和變式練習的逐步深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小數乘法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較多,在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教材的解讀,認真研讀新課標,不斷優化教學目標,加強學情分析,明確教學重難點,不斷完善單元整體框架,做好關鍵課時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確保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汪冬年.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J].理科愛好者,2023(5):209-211.
[2]洪丹妮.新課標背景下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3(12):67-69.
[3]陸仁珠.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小學數學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30):79-81.
[4]黃亞男.基于新課標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9):59-61.
[5]趙正榮.大觀念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J].智力,2023(29):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