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由于地緣政治長期處于緊張局勢,故十分重視預備役力量的建設和運用。2023年爆發的新一輪巴以沖突中,以色列預備役部隊快速動員、快速部署,再次震驚世界。當前,我軍預備役部隊建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既面臨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本文從體系建設、軍官隊伍、軍事訓練、裝備保障四個方面切入,借鑒以色列預備役部隊的有益經驗,針對我軍預備役部隊轉型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巴以沖突|預備役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動針對以色列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1],新一輪巴以沖突隨即爆發,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并發布征召令。沖突爆發后的第二天,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喬納森·康里庫斯就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以色列已在加沙附近集結10萬預備役部隊,應對與哈馬斯進行的“戰爭”[2]。截至10月30日,以色列已經動員了36萬預備役軍人[3]。
此次巴以沖突中,以色列預備役部隊的快速集結、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又一次震撼了世界。以色列之所以在歷次中東戰爭和巴以沖突中克敵制勝,是因為擁有一支強大的預備役部隊。本文就結合以色列預備役部隊運用的鮮明特點,為我軍預備役力量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一、強化“常備常用、有效補充”理念,加快體系重塑
以色列國土狹長、缺乏戰略縱深,其綜合國力難以保持較大規模常備軍數量,故以色列構建了以常備軍為骨干、以預備役為主體,同建同用的國防力量體系。一是秉持全民皆兵,預備役力量規模龐大。目前,以色列預備役部隊達46萬人,規模是常備軍的2.7倍。以色列年滿18歲的公民不分男女必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必須轉入預備役,且預備役時間較長,一般男子到54歲,女子到38歲。二是堅持立法先行,預備役運用有法可依。為使預備役部隊動員、組建、訓練、保障高效順暢,以色列制定了包括《國防法》《兵役法》《預備役動員法》等20多項具有本國特色的預備役法規制度[4]。三是重視國防教育,預備役建設基礎穩固。以色列規定國防教育是每名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偵察、射擊、救護、野營等軍事技能訓練都包含在內,還會定期組織觀摩部隊訓練、演習[5]。
2020年7月1日,我軍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這是預備役部隊轉型重塑、換羽新生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吸收借鑒以軍的有益做法,加快推進整體重塑。一要樹立常備常用理念。不只是把預備役部隊作為在戰時才使用的一支力量,預備役部隊平時就要保持規定的戰備狀態,并且能夠成建制遂行相應任務,確保隨時能夠拉得出來、頂得上去。二要加快完善法規制度。軍地雙方應在新頒布的《國防法》《兵役法》《預備役人員法》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涉及預備役選拔補充、教育培訓、晉升任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條例辦法,保障預備役部隊建設沿著正規化、法治化的方向發展。三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應以實現強國夢、強軍夢,打贏未來戰爭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戰略戰術、戰場建設、戰爭動員等知識為重點。在教育主體上,要成立由軍地雙方負責人共同參加的統一的全民國防教育協調機構,以確保軍地所屬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在教育對象上,應貫穿所有年齡段的公民,并區分層次、各有側重地開展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
二、按照“集聚英才、注重質量”要求,打造過硬軍官隊伍
以色列高度重視預備役軍官選配,規定了相應的晉升制度和服役期限。一是以退役軍官為主體,確保隊伍質量。以軍要求現役軍官退役后直接轉服預備役,目的是為了增大預備役部隊退役軍人比例,保證預備役部隊的整體質量。二是發揮激勵導向作用,激發隊伍活力。選派能力出眾的預備役軍官進入軍事院校深造學習。軍銜晉升方面,最高可提升到中校,擔任營長職務。同時待遇方面他們領取的薪資高達擔任民職時薪資的80%以上[6]。三是延長服役期限,維持隊伍穩定。以色列《預備役法》要求預備役軍官服預備役至45歲,飛行員、醫生等特殊崗位人員要服役至49歲,以確保專業技術骨干力量在預備役部隊得到較長時間保留[7]。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預備役軍官不僅是預備役部隊的骨干,更是戰時現役軍官的補充來源,其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預備役部隊整體作戰效能發揮。一要著眼“編為用、編為戰”,注重選優配強隊伍。按照瞄準實戰、專業對口、嚴控質量的原則,切實把思想好、學歷高、專業精的人員選配進來,建成一支人才密集、技術密集、智力密集的預備役軍官隊伍。二要著眼“能打仗、打勝仗”,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按照“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理念,充分利用軍隊院校、訓練基地、任務部隊等單位教育培訓資源,開設短期培訓班、集中輪訓班、專題研討班,提高預備役軍官隊伍打現代化戰爭素養。三要著眼“起作用、有作為”,完善獎懲晉升機制。細化制定預備役軍官考核評定、表彰獎勵、晉升任用的具體辦法。重點考察軍政能力素質和重大任務表現,建立“預備役軍官紀實評價檔案”,定期將考核結果通報地方組織、人事部門,將其作為提升使用、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引導預備役軍官認真履職盡責。
三、著眼“為戰務戰、能力生成”標準,抓實軍事訓練
以色列預備役人員在征召后能迅速投入戰場、執行任務,這主要得益于其扎實的訓練。一是訓練時間強制。按戰備等級,以軍預備役人員被分為一類和二類。一類預備役人員除每月訓練一天或每季度集訓3天外,每年集訓30天,總計42天,軍官和士官還要到軍校集訓7天。二類預備役人員除每月訓練1天或每季度集訓3天外,每年集訓14天,總計26天,軍官和士兵同樣需到軍校集訓7天[8]。二是訓練內容充實。預備役人員以3年為一個周期,完成個人技能、基本戰術、聯合演訓等多種訓練內容,預備役部隊每年都要與現役部隊共同進行較大規模的實戰化訓練和演習。此外,以色列各軍區每年輪流組織5至6次預備役動員演習,敦促預備役人員隨時保持良好的備戰狀態[9]。三是訓練保障到位。以軍在全國開設步兵、裝甲兵、炮兵、衛勤等多處訓練中心。
訓練有備,兵之事也。軍事訓練和軍事演習的戰爭預實踐,是預備役部隊戰斗力生成的必由之路。一要現預一體合訓。預備役部隊作為軍兵種力量體系的構成要素,要真正融入全軍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應共同參加實兵實彈演習,把預備役部隊放到一線加鋼淬火。二要區分層級精訓。按照先訓現役人員、后訓預備役人員,先訓軍官軍士、后訓普通兵員的原則,根據各類對象、不同層次的訓練特點,實施分類組訓、掛鉤帶訓、逐級聯巡,以達到熟習崗位職責、熟習武器裝備戰術技術性能、熟習作戰指揮基本程序的要求。三要作戰牽引實訓。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預備役人員按實際戰位參加現役部隊的任務執行,甚至遂行作戰任務和海外任務,徹底破除“預而不備”的錯誤思想,讓他們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生成作戰能力。
四、遵循“軍民融合、一體規劃”原則,健全裝備保障
以色列把武器裝備保障放到提高預備役部隊戰斗力的高度進行統一部署,基本實現了預備役部隊與常備軍同水平發展。一是數量質量對標現役。目前,以軍的一級預備役部隊平時武器裝備配備率就達到了編制數的90%以上,與常備軍基本一致,預備役部隊不僅裝備現役部隊的武器,而且有的數量上比常備軍還多。二是軍民一體快速補給。以色列平時就對給養物資、運輸車輛和醫療衛生器材等進行登記、編號,戰時一律納入軍事后勤保障系統,極大地提高了保障效率。三是就地儲備就地武裝。以色列各軍區設置了若干個動員征召集結點和應急軍用倉庫,動員征召集結點通常設置在各軍區人員集中的地方,應急軍用倉庫中則儲存著大到坦克、火炮,小到被裝、藥品等軍用物資,建立起一套完整地就地征召、就地儲備、就地武裝的機制[10]。在接到動員令后,預備役人員可按照規定迅速趕往集結點,直接領取武器裝備。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我軍預備役部隊裝備長期存在缺編多、不配套、較落后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預備役部隊戰斗力的生成。解決好預備役部隊武器裝備保障問題,日益成為推進預備役部隊轉型建設的關鍵。一要理順武器裝備保障體制。全軍武器裝備保障體系必須把預備役部隊納入其中,遵循一體規劃、統一調配、同步更新的原則,重點解決預備役部隊保障不順、裝備落后的突出問題。二要加大武器裝備配備力度。結合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有計劃、分批次地從現役部隊調劑部分武器裝備到預備役部隊,確保預備役部隊武器裝備水平與現役部隊基本持平。三要完善通用裝備保障渠道。充分發掘地方資源優勢,借力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依托地方政府、高科技企業,搞好裝備器材供應潛力調查統計,構建精準供儲、物流暢通的軍民通用裝備保障機制。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新華社.“5000枚火箭彈”!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N].新華網,2023-10-07.
[2]李律杉.以色列已集結10萬預備役部隊[N].環球網,2023-10-09.
[3]劉學.新一輪巴以沖突七大關鍵詞[N].新華網,2023-10-30.
[4]楊勝利,張振宇.全民皆兵的以色列戰爭動員模式[N].中國國防報,2020-07-24.
[5]盧偉,趙虎.特色鮮明的以色列國防教育[N].中國國防報,2020-07-10.
[6]范文.以色列軍官退役制度概覽[J].中國退役軍人,2019(9):42-43.
[7]路秀儒.以色列加強預備役部隊建設的五點啟示[J].國防,2017(01):37-39.
[8]董文韜.以色列的戰爭動員——以動員之力彌補先天劣勢[J].中國民兵,2022(6):50-53.
[9]路秀儒.以色列加強預備役部隊建設的五點啟示[J].國防,2017(01):37-39.
[10]張友庫.探究以色列預備役快速動員[J].時代報告,2014(08):261-262.
(作者簡介:劉鵬宇,陸軍指揮學院研究生大隊一隊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