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推進,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思政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核心素養有一定促進作用,對其進行分析,能夠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诖耍疚囊岳碚摲治龊臀墨I研究作為主要方式,闡述了精準思政的核心。概念明確了精準思政模式與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了多元化的精準思政優化方案,利用從理論課、專業課、科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園文化的層面出發,提升學生的多領域思政教育獲得感,推動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深度革新。
【關鍵詞】精準思政|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獲得感
從目前高職院校精準思政工作踐行的具體邏輯來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獲得感將作為對思政教育成效進行評價的標準之一,能夠了解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效果反向促進思政工作的改革。但目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存在諸多影響因素,不僅來源于常見的理論課程,與思政工作實踐內容也有一定關聯,因此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需求,建立在精準思政的基礎上,為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的提升提供輔助,能夠反向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精準思政的時代內涵
精準思政強調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打造精細化的管理體系,結合學校的學科特性以及師生主體特性,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同時,精準思政也作為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維,利用精準思維來解放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期間存在的各項問題,尤其解決大學生在思想以及生活方面存在的矛盾,提供精準的教育服務、管理手段、科學引導。
因此高職院校所執行的精準思政模式能夠顯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和靈活性,切實解決教育工作發展以及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具備極強的現實價值。
二、精準思政和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之間的邏輯關系
獲得感這一概念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0次會議重要講話中,極具中國特色。從學術層面來看,獲得感這一概念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在不同領域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1]。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來看,獲得感主要指的是學校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思政服務,大學生在接受學校思政工作引領的過程中能夠獲知的理論、獲得的體驗、達成的成就、形成的認知,這些主觀思想的轉變、客觀環境的變化或者方法的習得,都是獲得感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從目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的調查角度來看,其內涵往往以前兩項內容為主,即在思政工作中獲得的積極情緒、正向的感受以及豐富的體驗。
而由精準思政模式構建的思政教育獲得感,在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以數據分析以及實際調查為主的工作模式,嚴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規律,進一步提升思政育人的精準性,以解決大學生成長問題以及學習問題作為核心目標,在這樣的模式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化成了精準思政,工作大水漫灌的模式被轉變,形成了精準滴灌;思政工作的評價標準也逐漸從傳統的內部標準向外部標準進行轉移,堅持以教育者為本位的教學理念也轉向成了以教育對象為本位。
三、影響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的實際因素
理論上來講,在精準思政的模式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會顯著提升,有著更加豐富的體驗,也獲得了更多的正向情緒,但是結合當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獲得感會出現參差不齊以及不平衡的現象,綜合其源頭和學校精準思政工作模式的內容來看,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點。
(一)理論課獲得感偏低
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缺少精準性,未能全面踐行精準思政的內涵,部分教師在理論課開展期間,未能從學生學習需求以及成長需求的層面出發進行理論講述,過于追求理論課的完整性,內容單一且模式死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延續了初高中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缺乏積極的情感互動以及情感引導,還將思想政治課當成了一種學生獲取學分的途徑。綜合實際情況來看,通過互聯網或者綜合實踐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轉型成為大學生訴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驗證了目前理論課的獲得感有所下降。
(二)心理引導以及實踐教學缺乏完善性
高職院校缺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輔導的重視,并未認識到心理引導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導致學生無法從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正向的心理引導和認知,尤其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系統存在滯后性,也未能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性的學習內容,學生無法從校外實習、志愿者活動、發展性實踐等思政實踐活動中獲得正向的體驗,導致獲得感并不充實[2]。
(三)缺少豐富的文化及網絡資源開發力度
目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將發展的重點放置在教育改革以及制度建設方面,對于校園文化的開發以及網絡資源的利用還不夠充分,導致校園文化活動內容不夠豐富,類型較少,學生的參與度得不到提升,絕大部分學生偶爾參加甚至不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同時有關網絡資源的應用也存在開發力度不足的現象,輔導員以及思想政治教師很少利用互聯網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和研究,學生獲取思想政治理論和案例的途徑,大部分以教科書或者教輔資料為主,對于時事熱點的討論力度不強,也影響了學生正向的學習體驗。
四、精準思政模式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提升的路徑
(一)強化理論課獲得感占比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落實必須立足于學生當前的現實成長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同時在關注學生獲得感的基礎上,還需要關注教育者的獲得感,師生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同時有所收獲,這才是良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組建的標準,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做好充分準備,不僅要落實好科學備課,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標準和實際需求。一方面,能夠在理論課上為學生清晰明確地講解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內容帶領學生去自主探究思想理論以及道德發展規劃,強化學生的課堂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可以讓理論課有更強的互動性和實踐性,由此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落實,還需要集中解決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各項需求,這是滿足學生學習心理預期的主要手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更傾向于“求知求高”,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求是否能夠為滿足將成為獲得感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思政課的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利用思想政治理論以及自身的經驗和積淀,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精準性和針對性,讓大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有所用,學有所長,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論獲得感。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僅要有過強的政治特色,還要有豐富的個人情懷,不僅要學會從思維層面進行創新,還要有極為廣闊的視野,讓師生能夠通過理論課不斷拓寬知識學習的途徑,完成知識儲備從多角度進行內容詮釋以及時政要點的分析,這樣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學科參與興趣,自然能夠增強獲得感。
(二)以專業內容及科研活動為依托進行豐富獲得感
精準思政的又一體現在于“課程思政”,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上,還需要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各個專業課進行融合這樣所打造的多角度思想政治模式,能夠讓學生立足于自身發展的行業或者專業,從中窺見思想政治理論的應用價值,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過程中也有著正向的思想體驗。
首先針對學校的專業課教師落實好思想政治培訓,確保思政教師能夠以所處學科或所處專業為依托,明確該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以及典型案例,比如組織教師學習國家重大精神,開展專業培訓班以及學習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堂組織以及優化。
其次,進一步豐富專業課創新形式。依托專業課進行思政育人,要打造豐富的形式,才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加豐富的活動,內容立足于專業發展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比如要積極組織專業課德育講座,帶領學生了解所屬專業的優秀人物、案例,積極開展實踐性專業課,讓學生從社會實踐以及項目研究等多個層面去感知優秀道德品質以及思想觀念的內涵[3]。這能夠讓專業課的形式更加豐富,也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自然不斷積累體驗、豐富經驗、習得正向知識。
(三)夯實心理健康教育基礎
目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因此高職院??梢詮男睦怼⒔】到逃约皩嵺`育人的角度出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設施,打造多元化的心理引導以及實踐機制,減少外界因素對學生獲得感產生的影響。
一方面,建立健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設施,通過制度體系建設組建專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引進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人員以及專家教授,確保高職院校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了解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和具體解決辦法,可以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善,心理問題分層處理機制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正向反饋。
另一方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課,并且和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對接,比如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專業建設以及行業發展為依托,為學生講解相關案例,確保學生對于未來發展有正確的認知,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個人生涯規劃恐懼感和迷茫感,從中在滲透有關思想政治方面的內容,對學生施加正向的心理暗示,具備職業環境安全感、個人發展成就感。
除此之外,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整體的思想政治工作計劃進行對接,進一步強化心理健康服務水平,打造預防干預機制,例如高職院校可以構建學校、院系、專業、班級、宿舍多級心理健康預警防控體系,持續性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自我心理疏導平臺以及思維拓展訓練平臺,合理利用校園內部的廣播媒體以及宣傳平臺,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針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和干預,落實好心理健康素質測評的全面覆蓋和內容拓展。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四)依托文化體系及網絡資源豐富實踐內容
調查顯示,目前高職院校的活動內容較為單一,活動類型較少,影響了學生的獲得感。因此在精準思政的引導下,高職院校需要加大力度,做好活動體系的創新,并且依托當地的特色文化以及校園文化,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多元化的活動主題,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以學生實踐為依托,進行自主探索的教育,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有著更加完善的學習體驗,是提升獲得感的重要途徑。
首先,從文化建設的層面來講,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定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核心方向,堅持以文化育人作為核心脈絡,開發多樣化的主題活動,比如校園社團活動、網絡活動、讀書活動、知識講座、紀念活動以及文藝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主題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學生作為主體,自主進行活動的組織和開發[4]??梢詭椭鷮W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感知思想道德觀念在實踐中的主要體現方式。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活動參與感以及文化認同感,讓校園文化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文化、以實踐為載體的實踐性文化,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另外,要適當建立完善的志愿活動方案,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實踐觀念以及創新觀念。例如打造多樣化的志愿者服務,積極與各方主體或者企事業單位進行對接,讓學生認識到服務社會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同時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以及線上活動途徑,為學生提供思維拓展和視野拓展的渠道。借助校園網絡和線上網站,階段性地組織學生參與網絡調研以及實踐項目,借助互聯網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從中窺見新形勢下的社會觀念以及文化觀念。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立足于精準思政的核心理念,堅持提供精準服務,打造精細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以及規劃方案,從中提取大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學習意愿,制定多元化的活動體系打造豐富的文化環境,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更加豐富的正向體驗,習得新的技能,增強參與感,有正向的精神反饋,不僅可以昭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也可以為學生道德水平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閆晨.高校精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23.
[2]梁小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感研究[D].南昌大學,2023.
[3]張麗.高校精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財經大學,2022.
[4]易娟.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提升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01):55-56.
(作者簡介:李涵瀟,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