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當前高校黨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作用。為此以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為研究視角,闡述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與特征,分析遼寧紅色文化融入高校黨建工作的價值意蘊。并結合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特有形式從高校黨建應突出黨建引領、發揮高校主導、發揮紅色文化引領、創新紅色文化活動等方面闡述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高校黨建|應用路徑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先進文化[1]。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一文中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2]。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好紅色文化資源的功能,是創新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黨建工作要更好地應用紅色文化,融入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意義。
一、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及特征
(一)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帶領著中國人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建設時代,通過不斷探索,創造出來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從它的形態來看,可以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物質文化,也就是那些擁有實體屬性的歷史物質資源和現代化的物質資源。如革命遺址、遺跡、遺物以及歷史場館、紀念館等,此類的文化資源具有唯一性的特點,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現代性物質文化資源包括紅色文化產業、文化產品以及活動場館等,此類文化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另一種就是精神文化,此類文化主要表現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形成的優良革命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航天精神等等,這些精神經過熏陶可以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并能激發出積極向上的作用。
(二)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特征
遼寧省地處東北地區,素有“共和國長子”之稱,它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留下了輝煌的印跡,在國家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濃重一筆”,孕育了豐富的紅色文化,因此遼寧省又被稱為“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遼寧有著豐厚的紅色文化傳承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它同黨的偉大事業齊心并立,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一是種類豐富且內涵深刻。遼寧省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且蘊含著深刻的紅色文化內涵,在物質文化資源上,遼寧省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遺跡,紅色場館種類眾多,誕生了東北地區首個黨支部和為加強東北革命工作所成立的中共滿洲省委;有遼沈戰役、抗美援朝戰役的眾多歷史遺跡,許多市、縣都設有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活動場所。在精神文化資源上遼寧有著眾多知名的英雄人物,其中不乏楊靖宇、關向應這樣的烈士;雷鋒、郭明義等先進榜樣人物,使紅色文化意蘊更加深厚。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遼寧精神與許多先進精神緊密相連,遼寧的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厚的凝聚力和指導實踐的力量。
二是內容廣且時間跨度長。遼寧是最早進行工業化的地區之一,遼寧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烙印,涵蓋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貫穿黨發展的各重要歷史階段。在1923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黨組織就委派黨員歐陽強到遼寧地區開展工人運動,并于次年成立了遼寧省的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溝幫子鐵路支部[4]。在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拉開了中國共產黨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后,抗美援朝戰爭從這里出發,遼寧又稱為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前赴后繼的共產黨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遼寧的這片土地上,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嘔心瀝血,留下了一支又一支的“紅色頌歌”,積累了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譜。
三是紅色文化氛圍濃厚且傳播有力。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弘揚文化精神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遼寧通過廣泛地開展各種鮮明特色的“紅色”文化活動,以對廣大民眾進行宣傳教育。以黨史學習為基礎,以旅游業為載體,精心策劃了“致敬最可愛的人”“雷鋒遼寧足跡”“遼西鄉村振興之旅”等多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同時在各單位、各高校,組織單位人員,學生群體參觀紅色遺跡,聆聽紅色故事,開展紅色研學,打造并上映了《中國地》《東北抗日聯軍》等一批能夠反應遼寧革命史,發展史的紅色影片,宣傳影響效果良好[5]。另外為突出紅色文化對學生群體的價值引領作用,遼寧在教育領域廣泛開展深層次的紅色主體教育活動,以政治引領為主,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通過紅色研學、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來開展紅色教育活動,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傳承遼寧紅色文化基因,不斷推動學生群體形成文化自覺。
二、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建的價值意蘊
遼寧紅色文化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它包含著深厚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6]。是推動實現遼寧振興的精神動力,對于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鞏固理想信念,推進黨建工作的創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黨建向心力
高校黨建工作,是堅持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重要一環,其自身的組織向心作用極大地影響著領導工作的成效。紅色文化涵蓋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文化,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最能體現黨性、最能涵蓋黨的本質,它蘊含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能夠集中反映出黨的執政理念和價值取向。紅色文化融入高校黨建工作,可以不斷引領廣大黨員牢記初心使命,發揚吃苦耐勞精神,牢記集體意識和黨員本性,以凝聚黨組織成員的向心力,提高黨員成員的理想信念。在高校黨建工作中,以紅色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對于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向心力具有著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黨建引領力
高校黨組織是引領高校堅實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領導力量,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黨建工作中,有利于把牢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也有利于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黨對組織的領導、個人服從組織等組織建設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通過不斷斗爭所形成的有效經驗。紅色文化中關于組織領導的優良傳統,在堅持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這對高校黨組織提高自身建設,履行黨員職責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升高校黨建的引領力。
(三)有利于提升黨建凝聚力
高校黨建工作是黨在高校工作中執政的根基,這事關著黨在高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也事關高校是否能夠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紅色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積累,是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文化彰顯,其所蘊含的“井岡山精神”“航天精神”等偉大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奮發有為的精神,這些是廣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同心同力,努力拼搏所形成的。紅色文化為黨組織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材料,將紅色文化與思政課堂結合,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不斷加深學生群體對中國夢的理解,不斷凝聚群體力量。
(四)有利于提高黨建創新力
高校黨建工作多項對接學生群體,要發揮針對學生的價值引領作用,就要采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紅色文化內容多樣、內涵豐富、影響范圍較廣,在學生群體中廣受影響,將紅色文化融入黨建,能夠幫助黨建工作不斷進行改革創新。黨建工作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能夠幫助實現與學生群體的良好互動,不斷提升學生理想信念的水平,也能夠創新黨組織的活動形式,提高黨建工作的創新力。
(五)有利于提高黨建的戰斗力
高校黨組織對于引導高校健康發展,規避不正之風,保證為學生群體營造積極向上的發展氛圍至關重要。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組織組建、制度建設等多種制度,對于高校黨建工作具有極好的借鑒價值。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黨建,對于警示高校黨員干部工作作風,堅守準則有著重要的警醒作用。以“紅色文化”為基礎,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黨風廉政教育,把黨組織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加強制度建設,實現黨建工作的重點下移,增強隊伍抗腐能力,加強隊伍建設的戰斗力。
三、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建的應用路徑
在新時代背景下,遼寧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較強的文化優勢,因此,加強對黨建工作的借鑒十分重要,從而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一)加強黨政引導,夯實黨建基礎
黨和政府作為學生群體黨建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黨和政府應首要做出引導,著力協調解決推動紅色文化資源落地高校黨建的各項工作。
一是要加強組織建設,上級黨和政府應分級、分類、分批的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建立溝通協調組織機構,打通省內各地方政府、教育、旅游等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建立起有效的組織保障體系,引導各高校主體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黨建建設工作。
二是要加強配齊短板,夯實融合基礎。黨和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完善提升紅色文化資源周邊配套基礎設施,為高校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合黨建提供便利。
三是要加強制度保障,推動頂層設計。黨和政府要及時總結紅色文化資源融合黨建工作經驗,為持續發揮二者融合優勢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形成紅色文化融合高校黨建制度,以制度保障,推動各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二)突出高校主導,增強黨建浸潤
高校是將紅色文化與黨建進行融合的重要主體,為此高校黨組織要結合自身情況主動作為,以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浸潤作用。
一是要以思政課為主渠道,突顯紅色文化育人功能。高校黨建工作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突出紅色文化精神。可以利用思政課引導學生將紅色文化中具有明顯突出教育意義的事跡、人物編寫成教育案例。再通過思政課堂研討,以突出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使在課堂中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另外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一定形式組織學生進入紅色展館,進行現場教學,以不斷增強紅色文化的浸潤作用。
二是要發揮校園文化的媒介作用。高校校園有著豐富的校園文化,高校黨建工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營造紅色的校園文化,增強紅色文化的浸潤作用,提高紅色文化精神在學生群體中的傳承。首先可以通過結合校園廣播,進行校園宣傳;其次可以利用新媒體“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種形式的新媒體宣傳平臺,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創作傳播,擴大紅色文化浸潤范圍。
(三)發揮文化引領,增強黨建實效
一是以紅色文化引領思想。紅色文化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推動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出紅色文化對黨員教育的引領作用,立足遼寧地區,充分發揮地區紅色文化的思想引領作用,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內的黨員教育工作中,把紅色文化精神和新時代遼寧精神結合起來。可以通過發揮紅色文化的榜樣作用,結合郭明義、毛豐美等遼寧當地的先進人物事跡,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以增強高校黨員對紅色文化的精神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二是以紅色文化引領作風。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廉潔教育內涵非常豐厚,廉潔自律對于黨員的作風建設來說,也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在紅色文化與高校黨建的應用中,要充分挖掘廉潔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遼寧當地的紅色文化將廉潔要素融入到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廉政建設之中,可以通過開展廉潔課堂、廉潔宣傳等形式,開展紅色實踐,凸顯紅色文化中的廉政教育功能,對促進高校內黨員的優良作風,提升高校內的黨員和黨員干部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以紅色文化引領制度。制度建設是保障,“治”黨的關鍵是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7]。要強化黨的制度建設,一方面要通過健全黨的法規體系來實現,另一方面要在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提高制度執行力度。在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如黨的領導制度、黨內的組織生活制度、監督制度等等方面,這是黨長期從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為此高校黨建工作可以結合紅色文化不斷改進與之相匹配的規章制度,加強監管。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黨的建設中去,就是要去不斷吸收紅色文化中的制度,不斷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規范性和約束力。
(四)創新文化活動,豐富黨建載體
紅色文化是有形的物質也可以是一種無形的精神符號[8]。高校黨建工作在創建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載體開展工作時,可以創新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通過多元思維來突出紅色文化的價值意義。
一是可以通過融入藝術形式,創新性地將紅色文化與黨建工作融合起來。可以根據遼寧特有的紅色文化和思想精神等內容,對紅色歌曲進行創作,制作出一些紅色動畫,創作出一些紅色符號剪紙等,對紅色文化進行創意表達,凸顯出當地特色的文化符號,并在高校黨建工作加以融合,以營造更具氛圍的高校黨建活動。此外,還應與當代的美學文化相融合,在黨日活動、主題活動等方面,將其融入到藝術的表達之中,提高紅色文化表達能力。
二是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展現方式將紅色文化呈現出來。可以在高校中制作一些“微視頻”、制作高校“小禮物”等形式,將紅色文化內涵以符號、視頻、圖案等形式進行展示,高校黨建工作也要增強內涵性,在利用新形式展現紅色文化時,也要注重高校黨建工作的嚴肅性。
四、結語
遼寧擁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內容廣泛、價值重大、具有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為此將紅色文化與高校黨建融合,這是創新用活紅色文化資源、傳承文化基因、創新高校黨建工作、凝聚師生精神力量的重要應用,這可為不斷推動遼寧全面振興、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來小康,任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天南,2023(06):102-104.
[2]梁琨琳.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路徑探索——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學,2023(30):177-180.
[3]賈鑫,陳明.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建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3(10):50-52.
[4]馬君,劉洋.紅色文化推動黨建工作創新之路徑——以遼寧省為例[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2):1-7.
[5]楊一桐.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錦州醫科大學,2023.
[6]袁佺,舒暢,崔運浩.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中醫院校基層黨組織建設路徑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11):174-176.
[7]崔劍生.用好紅色資源提升遼寧高校黨建工作質量的動能與路徑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22,24(03):41-43.
[8]楊揚,韓東海.紅色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遼寧地區紅色資源為例[J].吉林教育,2021(35):69-72.
【基金項目:2023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23GXDJ-YB124)】
(作者簡介:王金芝,大連財經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