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高校,特別是傳媒院校,其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肩負著傳播國家安全理念、培養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基于知識建構教學理論,以傳媒院校為研究對象,對應用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路徑優化進行探究,以期能夠結合應用型高校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關鍵詞】國家安全教育|知識建構|應用型高校
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關鍵對象。應用型高校,從其專業特點來上看,有著重實踐的鮮明特征。要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實效,就必須結合應用型高校特點,打破常規,有針對性地優化國家安全教育路徑,著力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
一、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
教育部2018年的《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和2020年9月的《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為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供基本遵循。當前,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正在深入開展,從理論到實踐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發展,但仍未達到體系化、規范化發展的階段。
(一)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仍不全面
2024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也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開辟新局的十周年。總體國家安全觀突出大安全理念,不僅涵蓋傳統安全,還包括非傳統安全以及不斷拓展的新型領域安全。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前期主要通過軍事理論課完成,目前已逐步開設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軍事理論課有關國家安全的章節只涉及國家安全教育的部分內容,由于受課時和教學內容的限制,遠遠沒有覆蓋國家安全的主要領域。在對南京傳媒學院學生進行的國家安全教育問題問卷調查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希望更多地深入了解諸如文化安全、經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的內容,部分學生也渴望了解太空安全、人工智能等不斷拓展的新型領域安全。國家安全概念是動態發展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涵養的領域也在不斷延伸到其他方面。因此,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也要做到與時俱進。
(二)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建設仍顯滯后
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教育要做到進課程、進教材、進校園。從目前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來看,部分高校還沒有開設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國家安全教育分散納入到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中。目前,軍事理論課是高校公共必修課,成為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的主干課程。但是,軍事理論課程偏重國防教育,在強化國家安全教育方面仍顯不足。在教材建設方面,雖然部分高校和學者編著出版了一些國家安全方面的教材和學術著作,但還不能滿足院校開展系統和專業國家安全教育的需求。
(三)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方式仍顯單薄
目前,高校國家安全教育主要偏重國家安全知識的理論宣講,教學方式單一,既缺乏吸引力,又不能與學生專業融合,往往使得國家安全教育走向程式化和形式化,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如何實現專業課程與國家安全課程相融合、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傳媒院校學生對國家安全教育的反饋來看,很多大學生希望將傳媒專業的應用型與國家安全的理論性在教學中實現融合,將與大學生密切相關案例與國家安全法學習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增強國家安全教育實效。
二、應用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采用知識建構教學理論的優勢
知識建構理論是由加拿大學者卡爾·布萊特(Carl Bereite)和瑪琳·斯卡達瑪莉亞(Marlene Scardamalia)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強調以學生的認知能動性和想法為中心,通過知識建構對話,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并基于相互協作達到共同建構知識的目的。將知識建構理論引入應用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能夠充分發揮應用型高校專業特色,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實效。從南京傳媒學院的具體實踐看,在應用型高校開展基于知識建構的國家安全教育具有以下優勢。
(一)能結合應用型專業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時,大學生如果只是被動接受,其教育效果必定不會理想。而傳媒院校由于其專業特點,學生的實踐要求高、主動意識較強。為此,傳媒院校要以學生為主體建構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兼顧其專業實踐需求,使大學生認識到國家安全教育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在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必備能力。比如,攝影專業國家安全教育可以圍繞“相冊里的國家安全”等主題,將經典攝影作品與國家安全教育結合起來,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國家安全問題進行理性思考。
(二)能通過實踐增強知識轉化能力
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目前大多是知識的灌輸,缺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能力培養。作為應用型高校,專業教育重要的特色是不乏多樣化的實踐機會。而知識建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二者之間可以也應該做到有機融合。比如,傳媒院校在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時,教師讓學生結合自身繪畫、攝影、播音主持、廣播電視等專業特長創作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的作品,將專業的實踐性與國家安全教育的知識性充分結合,從而使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知體現到具體的成果中。
(三)能搭建平臺提升教學協作性
應用型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實踐平臺,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型專業開展知識建構的協作,通過創設不同的國家安全情境,使國家安全教學的內容場景化,實現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融合。比如,在南京傳媒學院的國家安全教育中,播音主持、廣播電視、戲劇影視、新聞傳播等專業的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國家安全領域作為專業教育的具體場景進行專業授課,學生也可以通過創作以國家安全為題材的視頻、戲劇、宣傳片等方式完成專業課的作業。如此一來,應用型高校就可以實現教學間的協作,亦可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
三、基于知識建構理論的應用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路徑優化
基于知識建構理論優化應用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就是要發揮應用型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從教學內容的重構、教學目標的重塑、教學組織形式的重組、教學評價的轉型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引導教學主體主動參與到國家安全知識建構過程中,切實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實效。
(一)主題建構: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重組
針對不同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結合學生應用型專業特點,教師設計若干學習框架,讓學生根據自身專業來建構對相關主題的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關于國家安全相關問題的多樣化觀點;而后老師輔助學生對問題提出與解答、對觀點進行凝練與改進;隨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原有觀點進行概括與升華,使國家安全相關主題探究由單方面的宣講實現共同建構。比如,音樂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反映國家安全的經典音樂曲目來探討相關領域的國家安全,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走實、走深。
(二)能力培養:國家安全教育目標的重塑
為了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朝著“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于一體”的課程創新方向不斷前進,基于知識建構的國家安全教育就必須充分發揮應用型高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踐活動以國家安全知識建構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以南京傳媒學院為例,在進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時,從活動現場解說,到現場攝影攝像,再到后期活動宣傳,播音主持、廣播電視、攝影等專業學生可以全程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國家安全知識,又提升了專業實踐能力。
(三)教學協作:國家安全教育形式的創新
知識建構的教學理論應用于國家安全教育,就要充分發揮應用型專業特點,加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協作,改變傳統“要我學”的授課模式。國家安全教育專任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可以就實踐作業開展協同,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實現教學內容的協作,共同圍繞國家安全教育同向發力。以傳媒院校為例,不同傳媒專業的師生可以共同圍繞“文化安全”主題進行教學協作,將文化安全的內涵與外延的探討體現到不同傳媒專業的學習和創作中。
(四)成果導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評價的轉型
知識建構活動的形成性評價,就是將學生參與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全過程的表現,納入到課程成績的綜合評估中,形成參與式課程成績評價方案。比如,每年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南京傳媒學院校內搭建平臺,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讓不同傳媒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繪畫、攝影、演講、文藝表演等多種方式參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并將相關成果納入課程成績評價的相關指標中。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丹陽.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優化路徑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4(08):91-93,97.
[2]張昊,祁占勇.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內涵特質與基本結構[J].國家安全論壇,2024,3(02):70-80,88.
[3]方偉,方科.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08):94-96.
[4]鄭坤芳.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研究[J].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2024,40(03):79-84.
(作者簡介:程會廣,南京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國防與國家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