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綱要”課程,讓精神譜系外化于形,內化于心,引導青年大學生感悟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筑牢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依照化工行業高校的特點,從提升“綱要”課程教學時效、講好“綱要”課程典型故事等方面探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化工行業高校“綱要”課程的多元化立體體驗式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模式,進一步推動“綱要”課程守正創新。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立體體驗式教學|化工行業高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黨的偉大精神力量,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化工行業高校為國家培養化工行業領域高質量人才,將化工行業相關元素融入“綱要”課程教學,著力于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的化工專業人才。通過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學生深刻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脈絡、英雄故事、感人事跡,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進一步構建化工行業高校“綱要”課程的特色教學模式。
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充分融入“綱要”課程教學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內在規律。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綱要”課程,有利于新時代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深刻理解中國近現代史每個階段的歷史發展規律和理解每個階段中國共產黨進行的科學決策,進一步實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定理想信念。
“綱要”課程第四章應領悟“偉大建黨精神”,學生感悟新時代青年人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彰顯青春力量、實現個人價值。“綱要”課程第五章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融入授課環節。例如,學生深刻理解井岡山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更是一種信仰。“綱要”課程第六章深入分析“抗戰精神”“南泥灣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等的內涵,學生深入了解抗戰歷史、講好抗戰故事,更加懂得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綱要”課程第七章結合教材明確“西柏坡精神”等的時代價值,通過回顧歷史,接受精神和思想的洗禮。“綱要”課程第八章重點介紹“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的涵義。例如,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做踐行“雷鋒精神”的時代先鋒,英雄的旗幟永遠飄揚,精神的火炬代代相傳。“綱要”課程第九章融入“特區精神”“抗洪精神”“勞模精神”“女排精神”等,學生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為開創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進行的理論探索和創新,進一步體會到前路不乏風險和挑戰,唯有在攻堅克難中超越。“綱要”課程第十章闡述“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各自擅長領域散發光芒,用堅實的臂膀扛起時代擔當與責任。
二、“綱要”課程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為了實現“綱要”課程教學內涵、教學手段和教學實效性的新發展,應突破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師主導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課堂講授、觀看影視資料、閱讀經典著作或資料、實地參觀、演講、表演等不同形式相結合的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
在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講授方面,針對“綱要”課程的教材、教育部課件、相關重要文獻等進行整理和研究,授課教師才能立足于教材與教育部課件,又不局限于教材與教育部課件。進一步制定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切實增強“綱要”課程的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活動方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一是觀看以歷史題材主旋律為主的影視資料。“綱要”課程授課時間有限,課堂中無法將具體的歷史過程詳細展開講解,也無法用語言描述出具體的、生動的場景與人物活動等。為了加深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史,利用好以歷史題材主旋律為主的影視資料,通過線上或線下組織學生觀看《我的1919》《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一批紅色經典影視作品。二是閱讀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的經典著作或資料。教師每章布置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的閱讀書籍或資料,例如,第六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布置閱讀《論持久戰》《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等。在閱讀日益碎片化的時代,通過閱讀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的經典著作或資料,深入了解在中國近現代史中中國共產黨的努力,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義和教育價值。三是實地參觀展覽、紀念館等。通過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校內外的展覽、紀念館等,進一步回溯紅色歷史、重溫紅色故事、體認紅色精神,強化學生共同的紅色記憶,凝聚共同的理想信念。四是演講。圍繞“綱要”課程內容,教師預留演講范圍,學生自擬題目制作課件并演講。生動地呈現學生學習“綱要”課程的成果,切實增強學生對“綱要”課程的獲得感。五是表演情景劇、詩朗誦等。依照“綱要”課程內容,學生表演情景劇、詩朗誦等活動。這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還引導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三、構建化工行業高校“綱要”課程教學模式
構建化工行業高校“綱要”課程教學模式,有助于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綱要”課程,進一步把精神譜系轉化為豐富教學資源,傳承和弘揚黨的偉大精神力量,進一步培養化工行業高校學生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工匠精神等方面。
一方面,構建多元化立體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綱要”課程立體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形成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播放短視頻、翻轉課堂等多元化課堂活動。課堂講授與課堂活動選取化工行業的先進人物事跡以及探尋化工行業發展軌跡,學生浸潤于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之中,深刻體驗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構建多元化立體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教師組織學生參觀、觀影、閱讀、演講、表演、拍攝短視頻、宣講等相關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實地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等展館;觀看《鋼鐵精神》等影片;閱讀《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內涵意義與時代價值》等書籍;演講大學生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表演先進人物用“匠心”書寫出最美的青春;圍繞不同的精神譜系拍攝短視頻;學生宣講團開展宣講以助力精神譜系傳播。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教學數字化轉型,基于化工行業院校的特點,構建“綱要”虛擬仿真教學課程。例如,“弘揚勞模精神,致敬最美奮斗者”虛擬仿真課程,實踐教學拓展中將虛擬仿真“勞模精神”資源帶進中小學,賦能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
以化工行業高校特色為基點,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綱要”課程的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深入探索和創新“綱要”課程教學方法,努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這種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在思想上的認同感,進而增強其行為上的向心力與持久力,進一步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立志、自信自強,努力成長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質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3(01).
[2]付勝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的理與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05).
[3]李丹,徐曉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2).
[4]李心記,林佳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綱要”課的探索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4).
[5]孫忠博等.化工行業院校學生“雙創”精神培育途徑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8(02).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