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的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

2024-10-21 00:00:00曹金楊建松馮婷婷唐德龍董容容高宏斌
科普研究 2024年4期

[摘 要] 女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女性科學素質建設對構建高素質創新大軍、促進生產力的實踐轉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數據,探索女性科學素質水平在地域、城鄉、年齡段、學歷段、職業群體、對科技信息的感興趣程度、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不同表征。結果顯示,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增速較快,男女差距逐年縮小,但整體水平較低,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全國水平;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存在地區差異,城鎮高于鄉村,東部高于中部和西部;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隨年齡增加而降低,隨學歷增加而增加,且各年齡段、各學歷段均低于全國水平;我國女性公民對科技發展支持度高,對科技信息感興趣程度多為一般;我國女性公民多通過數字化產品獲取科技信息,科普基礎設施利用率低。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提升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對策建議如下:優化社會性別意識文化觀念,加快彌合城鄉科學素質鴻溝;建立覆蓋全國的女性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女性教育、就業保障機制;突出女性科普工作重點、要點,聚焦女性群體開展科普活動;拓寬利用數字技術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營造女性參與科學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女性 科學素質 性別

[中圖分類號] N4;C776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4.04.005

1問題提出

婦女是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起到了“半邊天”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全體人民團結奮斗,婦女的作用不可替代[1]。女性作為“半邊天”群體,在歷史上受傳統觀念、宗教習俗、文化體育以及個體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在社會各方面均處于弱勢地位,而自然科學教育也時常存在著性別差異,如科學課程教材中多按照男性思維方式來展現教學過程[2],女性科學素質水平也普遍較低[3]。但隨著婦女事業的迅速發展,婦女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婦女社會地位也得到充分體現。在國際層面,強調女性賦權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核心內容[4],而在我國,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于2021年開展的“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女性在經濟社會發展、家庭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女性科學素質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堅強基石,提升女性科學素質水平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女性力量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重要指示的指導下,我國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2.53%,而2015年我國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3.38%。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處于逐步提升的狀態,但仍未達到理想水平,這主要和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質量的差異有關,開展提升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已有對女性科學素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科學素質相關調查的性別比較分析,有國家級的大規模調查[3, 6-7],也有對于某省份或某市的小范圍調查[8-13],相關調查普遍發現,女性科學素質低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女性接受教育平均年限低于男性,此外城鄉、區域、職業、年齡等都是女性科學素質水平的影響因素,然而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這些調查距今時間較長,已無法反映當前的女性科學素質發展現狀,近期對女性科學素質的研究較為缺失。另外,也有學者基于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有

關科學素質的數據對女性、性別差異進行了分析。PISA2000的香港地區科學素質數據顯示,男、女生的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沒有顯著的差別,但是在高分段中,男生要明顯強于女生[14]。PISA2006和PISA2009中關于科學素質的成績顯示,上海、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男、女生表現差異總體較小[15-16]。PISA2009報告指出,與數學和閱讀相比,各國在科學素質上的性別差距最小[17]。PISA2015測試顯示,在72個國家、經濟體中,有24個國家、經濟體的男生平均分顯著高于女生,但也有22個國家、經濟體的女生平均分顯著高于男生,我國男生的科學素質總體優于女生,在頂尖水平的比例也超過女生[18]。PISA2018測試結果表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女生在科學素質的平均表現略優于男生,在中國調查中,男生在科學素質上的表現要優于女生[19]。

隨著社會治理深化,為構建出包容、多元、兩性和諧發展的社會局面,社會性別意識也逐步被納入社會決策主流,提升女性科學素質水平不僅具有緊迫性與應用性,而且事關科學素質發展全局,因此需要基于新背景開展關于提升女性科學素質水平的研究。諸多論文都展示了女性科學素質水平低于男性科學素質水平的基本情況,社會已逐漸關注并開展相應行動。近些年我國教育事業、科技文化、衛生健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民科學素質水平穩步提升。與此同時,數字時代下女性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愈加深刻,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科技工作中,為女性科學素質提供了加速發展的新動能。為此,本文基于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數據開展分析與研究,以期有針對性地提升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補齊短板,促進社會公平,為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覆蓋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69歲公民,共回收有效樣本297 740份。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測評量表主要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4個維度對科學素質進行考察,4個方面指標權重分別為40分、20分、20分、20分,總分100分,當總得分超過70分即判定為具備科學素質,科學素質的總體情況按照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來反映。科學態度主要從公民對科技類信息的興趣、對科技及科技發展的態度等方面進行考察。

在297 740份有效樣本中,女性公民有效樣本為110 778份,據此分析出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基本情況以及她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態度和需求等方面的數據。在所有女性樣本中,從城鄉方面來看,城鎮樣本74 113份(占比為66.9%),農村樣本36 665份(占比為33.1%);從年齡來看,18~29歲樣本24 414份(占比為22.0%),30~39歲樣本26 336份(占比為23.8%),40~49歲樣本23 354份(占比為21.1%),50~59歲樣本22 672份(占比為20.5%),60~69歲樣本14 002份(占比為12.6%);從學歷來看,小學及以下學歷樣本14 924份(占比為13.5%),初中學歷樣本24 169份(占比為21.8%),高中學歷樣本18 932份(占比為17.1%),大學專科學歷樣本17 396份(占比為15.7%),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樣本35 357份(占比為31.9%);從職業看,領導干部公務員樣本6 707份(占比為6.1%),產業工人樣本8 288份(占比為7.5%),農民樣本24 350份(占比為22.0%)。總體來看,女性公民樣本數量較大且結構合理,調查代表性較強。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測評量表,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與數據處理分析。本研究首先對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狀況進行描述性分析,隨后分別以地域、城鄉、年齡段、學歷段、職業群體作為變量開展差異性分析,并對女性公民對科技信息的感興趣程度、獲取科技信息渠道進行解讀。

3調查結果分析

3.1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增速較快,男女差距逐年縮小,但整體水平較低,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全國水平

2023年,我國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2.53%,比2022年的10.98%增長1.55個百分點,比2020年的8.82%增長3.71個百分點,比2015年的3.38%增長9.15個百分點。女性公民在2015—2023年間科學素質水平均低于全體公民水平、男性公民水平,但是發展增速較快,2023年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大約為2015年的3.7倍。與男性公民相比,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水平在2015年、2018年、2020年、2022年、2023年分別低于男性公民5.66、4.91、4.30、3.79、3.13個百分點,差距逐年縮減(見圖1)。

在科學素質維度方面,相比于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維度,女性公民在科學精神與思想、應用科學的能力維度方面表現更好。女性公民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思想、應用科學的能力維度的得分分別為48.0分、45.4分、52.7分、54.3分(總分為100分)。全體公民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思想、應用科學的能力維度的得分分別為49.9分、46.5分、53.7分、54.7分,均略高于女性公民得分,其中在科學知識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最大,在應用科學的能力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最小(見圖2)。

3.2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存在地區差異,城鎮高于鄉村,東部高于中部和西部

城鎮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明顯高于鄉村女性公民。2023年,城鎮、鄉村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15.6%、7.2%,城鎮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是鄉村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的兩倍多,且城鎮和鄉村的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低于城鎮和鄉村的全體公民平均水平(見圖3)。

東部地區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高于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2023年,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14.6%、11.2%、10.6%,呈現出東部地區高于中部地區,中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的情況。其中,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小,東部地區則明顯高于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且各地區的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低于全體公民平均水平(見圖4)。

3.3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隨年齡增加而降低,隨學歷增加而增加,且各年齡段、各學歷段均低于全國水平

我國青年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較高,隨著年齡增加,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呈現下降趨勢,與全體公民的分布狀態一致。18~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的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24.5%、17.6%、11.3%、6.8%、3.2%,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8~29歲和30~39歲年齡段的女性公民,下降6.9個百分點,且各年齡段女性科學素質水平均低于全體公民平均水平(見圖5)。

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隨受教育程度提高呈階梯激增。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2.9%、6.9%、15.8%、23.7%、39.2%。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大學專科學歷的1.7倍,是小學及以下學歷的13.5倍,凸顯出受教育程度對于科學素質水平具有重要影響,是決定科學素質水平的關鍵要素(見圖6)。

女性公民各個群體的科學素質水平具有差異,其中女性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水平(31.6%)最高,約為女性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水平(17.2%)的1.8倍,約為女性農民科學素質水平(5.3%)的6倍。不同群體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低于全體公民平均水平(見圖7)。

3.4我國女性公民對科技發展支持度高,對科技信息感興趣程度多為一般

我國女性公民對科技發展持支持態度,普遍認為科技發展是有利的,對科技發展的看法更加成熟和理性。贊成“政府應該通過舉辦聽證會等多種途徑,讓公眾更有效地參與科技決策”的女性公民比例為88.6%,贊成“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和支持,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礎”的女性公民比例為87.1%,贊成“盡管不能馬上產生效益,但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應該支持”的女性公民比例為85.6%,贊成“現代科學技術將給我們的后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女性公民比例為87.9%,贊成“持續不斷的技術應用最終會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女性公民比例為34.7%(見圖8)。

調查顯示,女性公民對科技類信息感興趣程度較高,選擇“非常感興趣”的比例為15.8%,選擇“比較感興趣”的比例為23.2%,選擇“一般”的比例為44.5%,選擇“不太感興趣”的比例為12.4%,選擇“非常不感興趣”的比例為4.1%。

對于獲取科技信息的原因,選擇“家庭和工作需要”的人數最多,選擇比例為49.6%;“解決具體問題”“主動自我提升”“對特定科技主題感興趣”也是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原因,選擇比例分別為42.0%、37.1%、28.5%;選擇“打發時間”的比例為26.5%。女性公民更偏向于從解決自身的需要和問題出發來獲取科技信息,更關注實用性。

3.5我國女性公民多通過數字化產品獲取科技信息,科普基礎設施利用率低

電視和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是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選擇比例遠遠高于其他渠道。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是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首選渠道,與把其他渠道作為首選拉開明顯差距。通過電視、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的女性公民比例分別為86.8%、77.5%,其中將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作為首選渠道的女性公民比例為55.5%,顯著高于首選電視的比例(29.3%)。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其他渠道依次為與人面對面交流、廣播、報紙、圖書、期刊雜志,選擇比例分別為39.6%、31.7%、24.3%、21.9%、18.2%(見圖9)。

對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的情況這一渠道開展進一步分析發現,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是我國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一網絡渠道,選擇比例達79.1%;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是我國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二網絡渠道,選擇比例達70.9%;百度、必應等搜索引擎是我國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三網絡渠道,選擇比例達53.6%。其中,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作為首選網絡渠道的比例最高,達41.6%,顯著高于其他首選網絡渠道,也表現出這種輕松、碎片化的網絡渠道受到女性公民的喜愛(見圖10)。

女性公民對各類科普場所的選擇中,去的最多的是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博物館等自然博物類場館,比例達67.7%;其次是文化館、圖書館等,比例達62.6%;然后是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技類場館或設施,比例為38.2%;最后是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展覽室、生產線等,比例為18.4%。約7成女性公民在過去一年參觀過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博物館等自然博物類場館,這也是女性公民前往最多的科普場所;約4成女性在過去一年參觀過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技類場館或設施(見表1)。

4特點分析

4.1科學素質9f80de1d1ce0ba7902e3d9053547224f72aa647b658fe180b6b7dd3499c5490f視域下社會性別觀念淡化

社會性別觀念反映的是一種性別之間的不平等關系,本質其實是一種權力關系,貫穿于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家庭、社會生活等領域。女性科學素質的穩步提升反映了當今社會對女性科學素質水平的重視,科學素質提升背后離不開教育、地位、權利、培訓等方面的平等對待。盡管女性的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總體弱于男性,但可以發現女性科學素質水平處于高增長狀態,具有加速發展的增量,男、女性的科學素質水平差距越來越小,不同性別公民前往科普基礎設施、參與科技類活動的情況差別已經較小。男、女性在科學素質上的差距縮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社會進步和性別平等意識的增強,反映了社會性別觀念的淡化。要推動女性科學素質水平進一步提升,重塑新時代女性形象,營造新型社會性別的觀念氛圍。

4.2地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的發展瓶頸

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在城鄉之間、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呈現顯著差別,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越高,與全民科學素質水平的發展狀況一致。這凸顯出地域發展不平衡是影響女性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代女性具有更高的科學技術文化需求,這點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更為顯著,在許多機關部門、科研院所、公司中,擔當重要崗位的女性比比皆是,但在鄉村或是一些不發達的小縣城,提供給女性的就業崗位不如男性那么多,甚至有一些地區的人們仍然有女性讀書用處不大的落后觀念,導致女性學習計劃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從而影響該地區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提高。

4.3受教育程度對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具有顯著影響

教育、傳授人科學知識,幫助人掌握科學知識,培養人的科學精神與思想,鍛煉人應用科學的能力,構建良好的精神文明和學習型社會環境,對科學素質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學歷段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表現明顯不同,學歷越高,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越高。大學專科和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女性公民群體,其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高達15.5個百分點,小學及以下學歷的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水平比例僅為2.9%。在越高的學歷階段,相鄰學歷段的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之間的差距越明顯,可見受教育程度對女性科學素質水平提升的顯著影響。做好教育的普及普惠,落實教育公平,加強科學教育發展,能夠全面、深遠地影響女性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4.4女性公民積極了解科技信息與參與科普活動

女性公民對科技發展多持贊成態度,認為科技發展是社會前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8成多女性公民對科技類信息感興趣,她們主要通過電視和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其中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是我國女性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一網絡渠道,顯示出數字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女性公民獲取信息的渠道造成了巨大影響。

女性公民參觀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技類場館或設施的頻率相對較低,科技館類的科普基礎設施觸及率不高。女性公民參觀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博物館等自然博物類場館的頻率較高,這提醒我們一方面需擴大科技館類科普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賦能高質量科普內容,吸引更多女性公民前往參觀;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自然博物類場館等場所的科普設計和科普策劃,以此雙向發力,提高基礎設施的參觀使用率。

5對策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女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促進女性參與科普活動,推動知識普及普惠,構建全面優質的科學素質發展形態,可從以下4點實施舉措。

5.1優化社會性別意識文化觀念,加快彌合城鄉科學素質鴻溝

一方面,政府及社會各界要充分重視和關注女性形象,對女科技工作者進行大力宣傳,塑造新時代女性科技形象,打造女性科技榜樣。突出女性在科技攻關、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以男性為主的思維定式和傳統思想,讓更多女性同志參與到科技工作中,重視整個社會的女性科學素質提高,對女性公民進行全面深度的正向指引,如在高校教育中,等額設置女性導師,讓女生接觸到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功女性。促進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文化觀念,強化以能力和成果作為工作的評判標準,避免因性別差異對工作和評獎出現傾斜。

另一方面,制定針對性政策和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女性科學素質提升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對廣大鄉村地區適當進行政策傾斜,設立幫扶項目,加大對困難女學生的扶持力度,避免女學生因各類原因輟學,轉變鄉村地區婦女的教育觀念、科普觀念,在生活和精神上給予其關心與幫助。

5.2建立、完善女性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女性教育、就業保障機制

第一,在多個教育階段關注女性參與科學實踐。通過教育培訓培養女性的自信心,如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階段,教師多鼓勵女學生參與科學實驗,在高等教育階段鼓勵女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加深女性對科技了解。科學課程教材將性別平等作為指導思想之一,增加女性角色在課本中的比例,同時要尊重學生的性別差異,避免過度關注造成新的性別歧視[20]。

第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女性專項提升計劃,加大對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女性職工培訓競賽,摒棄刻板印象,突出女性動手能力的培養、全方面發展,穩步提升女性綜合能力。

第三,維護女性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保障義務教育中女學生的上學權利,保證適齡女童按時入學,穩定學位供給,推動教育部門開展專項教學督導工作。完善女性工作過程中的保障機制,頒布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

第四,保障女性擇業、就業公平權利。政府部門要以各類優惠鼓勵企業增設女性崗位,增加女性工作機會,宣傳正確的招聘觀、擇業觀,弱化在招聘工作中對男性優先考慮的現象。鼓勵創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職業發展機制,包括職稱評定、課題資助、項目認定、獎勵激勵等方面,確保女性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才能。

5.3突出女性科普工作重點、要點,聚焦女性群體開展科普活動

第一,明確科普目標,聚焦女性需求。根據所在地區特點,依托女性對科技發展持積極態度的基礎,根據女性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原因,設定科普工作的具體目標,如培訓工作能力、解決生活學習問題、培養科學興趣、提高對某一科學領域的認知度、充實自身等,通過組織科學實踐活動、開展科普講座等方式,滿足當地女性科學素質提升的需求。

第二,強化女性科普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女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參與科普工作,培養一批專業素養與科普能力兼具的女性科普人才,通過科普實踐鍛煉其科普講解、活動策劃和組織實施能力。

第三,關注特殊人群,重視老年女性的科學素質提升。老年女性更容易迷信,相信偽科學、反科學,因此需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老年女性的科學素質。可創設針對老年女性、受教育程度較低女性的普及內容、方案、計劃等,從科學知識入手,逐步普及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思想,完善科普體制,補齊短板,促進科普公平普惠,加快消弭科學素質水平“老齡低”現象。

5.4拓寬數字化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營造女性參與科學良好氛圍

一是細化學習內容,打造數字平臺。構建面向女性的科普數字資源內容設計,整理匯總科研院所、科普基礎設施等機構的數字科普資源,形成科普數字資源庫。建設科學素質學習平臺,使之具備多層次、廣范圍的女性科學素質學習與培訓功能,可將不同區域、不同組織的數字資源進行標準化整合加工,并面向女性以供其便捷使用。豐富科學素質提升的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數字化助力女性科學素質提升,創新參觀、學習數字化方式,舉辦女性數字化提升研學營,鼓勵互聯網平臺參與到科普公益活動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普活動。

二是精準定制活動,多措促進參與。定期開展科普知識宣講、親子游科普活動、健康教育講座等精準的科普服務,推動女性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形成正向循環效應。根據女性感興趣的科技發展領域,開發更適合女性參加的活動、參觀的場館,提高女性參與活動、參觀場館的積極性。引導更多女性對科技發展保持積極態度,培養女性的科學興趣,引導女性立志從事科學相關的職業,提高女性在科學技術相關領域活動的參與程度。

6結語

本研究對我國第十三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中有關女性的相關數據開展分析,從地域、城鄉、年齡段、學歷段、職業群體、對科技信息的感興趣程度、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等方面,闡述我國女性公民的科學素質基本情況及特征,總結發展特點,進而從縮小性別和城鄉差距、推動教育培訓、開展科普工作、拓寬參與渠道及強化引導等方面提出促進我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建議,對加強女性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本研究,可為全國開展女性科學素質提升專項行動提供依據和借鑒,營造共促女性科學素質提升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新華社.總書記談婦女事業發展,這些要求一以貫之[EB/OL].(2023-11-10)[2024-03-12]. http://www.xinhuanet.com/2023-10/31/c_1129951375.htm..

鄭新蓉.性別與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張鋒,杜光旭,何薇.中國女性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及對策分析——基于女性公民社會權利的角度[J].科普研究,2016,11(3):39-44.

王志珍.科學素質與科技女性[J].科技導報,2019,37(2):90-91.

中國婦女報. 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情況發布[EB/OL].(2021-12-28)[2024-03-12]. https://paper.cnwomen.com.cn/html/2021-12/27/nw.D110000zgfnb_20211227_6-1.htm.

姚昆侖,劉恕,李象益.中國婦女的科學素養狀況分析[J].科技導報,1995(10):32-36.

張超,何薇.中國公眾科學素養性別差異研究[J].科普研究,2008(2):17-25.

唐美玲,鳳笑天.女性公民的科學素養——對湖北省541位女性公民科學素養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2(2):18-23.

李彩鳳.福建省農村女童科學素養現狀及其對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1):95-101.

郭虹,沃文芝.四川公眾科學素養的性別分析研究[J].浙江學刊,2008(1):207-211.

聶馥玲,任玉鳳.從內蒙古地區大學生科學素養調查看科學素養的性別差異[J].科普研究,2010,5(6):38-44.

連新.內蒙古農村牧區婦女科學素養現狀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5(2):79-87.

胡詠梅,唐一鵬.高中生科學素養的性別差異——基于無條件分位數回歸的經驗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11(4):110-128

Yip D Y,Chiu M M,Ho E S C. Hong Kong Student Achievement in OECD-PISA Study:Gender Differences in Science Content,Literacy Skills,and Test Item Forma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2004(2):91-106.

OECD. PISA2006 Science Competence for Tomorrow’s World Volume 2-Data[M]. Paris:OECD Publishing,2007:27,40,32-42,46-54.

OECD. PISA2009 Results: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 Volume Ⅰ[M]. Paris:OECD Publishing,2010:228.

OECD. Database:PISA 2009[EB/OL]. [2024-03-12]. https://www.oecd.org/en/data/datasets/pisa-2009-database.html#:~:text=Download%20the%20PISA%202009%20dataset%20with%20the%20full.

關丹丹,焦麗亞.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性別差異:基于PISA2015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4):92-96.

OECD. PISA 2018 Results(Volume I):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EB/OL]. [2024-06-09]. https://doi.org/10.1787/5f07c754-en.

伍遠岳,郭元祥.中學生科學學習的性別差異與課程應對——基于PISA 2015中國四省市的數據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7(5):115-127.

(編輯 顏 燕 荊祎瀾)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f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13th Sampling Survey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f Chinese Citizens

Cao Jin Yang Jiansong Feng Tingting Tang Delong Dong Rongrong Gao Hongbin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Beijing 100081)

Abstract: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scientific litera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high-quality innovation army and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v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mong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ir level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y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the 13th Chinese Citizen Science Literacy Sampling Survey,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women’s scientific literacy levels in terms of region,urban-rural area,age group,educational level,occupational group,level of interes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and channels for obtai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 has grown rapidly,and the gender gap has been narrowing yearly. However,the overall level is relatively low,with scores in all dimension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level of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with higher levels in urban areas than in rural areas and higher levels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a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level of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 decreases with age and increases with education,and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in all age and education groups. Female citizens in our country have a high level of support fo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nd their interest in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is generally average. Female citizens in our country often obtain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digital products,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frastructure is low. On this basis,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level of female citizens in China. First,optimize social gender awareness and cultural concepts and accelerate the bridging of the urban-rural scientific literacy gap. Second,establish a nationwide women’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ensuring women’s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ird,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of women’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and focus on women’s groups to carry ou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Fourth,expand the channels for utiliz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obtain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cre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Keywords:women;scientific literacy;gender

CLC Numbers:N4;C776 Document Code:A DOI:10.19293/j.cnki.1673-8357.2024.04.005

收稿日期:2024-05-05

作者簡介:曹金,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理論與實踐研究,E-mail:18810271152@163.com。高宏斌為通訊作者,E-mail:gaohongbin@cast.org.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第二页|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a级片|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三级| 毛片免费网址|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色婷婷成人|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超碰免费91| 久久成人免费| 欧美在线三级|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色爽网免费视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午夜小视频| 熟妇无码人妻|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三级a|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色综合中文| 成人在线天堂|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久青草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九色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