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文獻的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及知識組織

2024-10-21 00:00:00邱天
科普研究 2024年4期

[摘 要] 弘揚科學家精神是科研或科學傳播機構的現實需求,科學家故事作為科學家精神的載體不僅承載了社會、學科、國家、機構發展等一系列信息,還飽含人文價值和精神內涵,然而創作者缺少可借鑒的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式。本文根據傳統故事敘事的方式和科技名人檔案構建特點,輔以方俊院士文獻資料作為案例,分析V型與A型兩種傾向性敘事,并提出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VVAV”最佳結構和與之相匹配的科學家文獻資料知識組織方法,并展示程序模擬敘事模型及其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這套模型和方法能為科學家精神內容創作提供模式化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科學家精神 敘事模型 知識組織 展廳設計

[中圖分類號] N4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4.04.009

科學家以科學技術研究為職業,其一生給社會留下了寶貴的學術財富,其科研成果被完整地記錄在檔案、報告和學術文獻中,其中一部分已經轉化為成熟技術被運用于國民經濟、國防軍事等領域,造福于社會。優良學風、高尚品格等科學家精神層面的價值往往借助報道、傳記等文學載體才得以體現,其內容方面又以知名科學家的學術成長經歷最為典型。得益于科技史學、檔案學、文學等相關從業者的努力,諸多知名科學家的資料得以被搶救、修復并妥善保存。在此背景下,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研究課題得以被推動,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1]科研及科學傳播機構肩負了挖掘、提煉科學家精神的歷史使命。

我國于2010年正式啟動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該工程已完成674位科學家的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作,共獲得實物原件資料14.7萬件、數字化資料34.5萬件、視頻資料47萬分鐘、音頻資料56萬分鐘[2]。覃兆劌從“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檔案庫”的角度闡述了科技名人檔案是科技和名人的要素交叉,具有科技檔案和名人檔案的雙重屬性,與科學家的創新實踐是同構對應的[3]。對學術成長資料的組織和提煉,能更有效地解讀科學家人生及其學術的軌跡;構建社會及學科發展歷史脈絡,是做好弘揚科學家精神工作的先決條件。李響、齊欣認為,對科學家資料集中匯總開展研究,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支撐創新發展的國家需求形成更加有力的支撐[4]。任安波從7個層面對科學家群體進行了研究,即宏觀綜合、學科、國度、學派、團隊、學會、精英,并認為史學、社會學和人類學都有助于對科學家的解讀[5]。

即使在檔案完備、資料豐富的前提下,科學家資料的特殊性仍導致講好科學家精神故事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人物展覽更是不可多得。田田指出,中國現代科學家精神故事創作面臨多重困境,典型問題是科學家傳記寫作尚不足以形成專業,作者難以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掌握科學家從事的專業,科學家也不太可能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其他科學家寫作[6]。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當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六大精神[7]。人物精神的宣傳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科學家學術層面故事創作的難題,但標語性的精神框架最終還是需要充實的故事細節來支撐,學術層面才是科學家搶占制高點的主戰場,欲深入弘揚科學家精神,不能一味回避這一難題??蒲袡C構作為科學家的所屬單位,同時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最前沿陣地,很難投入大量人力來組織、凝煉科學家資料,對于年代久遠、碎片化、分割化的人物事跡、社會背景等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方法。

方俊是世界著名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地圖學先驅,大地重力學和地球形狀學的創始人,固體潮研究的開拓者,他的學術成長經歷蘊含深厚的歷史和學術底蘊。本文將建立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提出一種新穎、簡易的標引方法,對科學家成長資料進行重構,并以方俊院士文獻資料內容作為實例,力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科學家精神故事創作上的痛點。

1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

1.1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

科學家精神敘事是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敘事種類,它既包含科學家個體所具備的精神內涵,也凝結了中華民族勵精更始、奮發圖強的歷史記憶??茖W家精神敘事通常涉及兩個空間,即社會空間和學術空間。社會空間是科學家作為一個自然人的生活、成長空間,其內部包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時空等多種關系。學術空間是科學家作為科研人員的學術、思想空間,其內容包含人與學術觀念、人與學科發展、人與研究對象等多種關系。故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而科學家精神則是建立在上述兩個空間內各種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上。社會角色和學術思想處在兩個層面,兩者沒有直接關聯,在科學家精神敘事的過程中不能混為一談。但兩者在某些情況下相互影響,如愛國精神會激勵科學家在學術上攻堅克難,學術上的成就也會激發科學家的愛國熱情。方俊在20世紀30年代參與《申報地圖》的編制工作,其間抗日戰爭爆發,為了讓中國擁有現代測量技術編制的地圖,方俊將一腔愛國熱情融入到編制工作中,并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吨腥A民國地形掛圖》作為中國最早、幅面最大的現代地圖出版時,被日本出版商要求將東北三省改名為滿洲國。方俊作為掛圖的主創,對此堅決反對,認為這份學術成果不僅是地圖,更飽含民族尊嚴。

科學家精神敘事還涵蓋兩個時期,即積蓄期和迸發期。積蓄期是科學家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思想和智力的積累時期,其中包含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這是科研中最艱難、最耗時的量變過程。迸發期是科學研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產生創新成果或經歷階段性失敗的回饋時期,其中包含創新突破、學術成果、失敗經驗、社會影響等諸多元素,是科研中兼具顯示度和影響力的質變過程。

以上兩個空間和兩個時期相互交錯,共同組成了科學家精神的敘事循環。敘事從發現問題作為開端,科學家經歷思想意識上的激發進入具體學術研究過程,通過科研攻堅產生創新成果,又或是經歷失敗總結經驗,在社會和學術界產生影響,最終展示出精神內涵。一個科學家精神敘事通常由一個或幾個循環構成,每個循環由于側重點不同而形成獨具特點的敘事(見圖1)。

1.2兩種傾向性敘事

在一個敘事循環中,肯定會存在社會空間和學術空間內容豐度的差異,假如以敘事循環為x軸,內容豐富度為y軸,敘事循環內容會形成V型(偏向社會空間)和A型(偏向學術空間)兩種敘事傾向(見圖2)。對于單一科學家故事而言,兩種敘事傾向并沒有嚴格的指標界定,所謂內容豐度是從社會與學術層面的素材篇幅、詮釋內容細膩度以及主觀情感來綜合判斷。

但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構成敘事循環的文獻資料素材,根據其外觀形態或文字描述,也具有兩種傾向,可稱之為V型或A型素材,兩者具有明顯的區分。A型素材可被定義為與學術研究強相關的文本、圖片或實物,如學術論文、學術專著、學術報告、學術會議、科研項目、成果描述、科研圖紙、科研手稿、科研器材等。除A型之外的資料素材,都可被定義為V型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V型素材中摻雜著A型素材,這時就需要分開定義,如方俊與錢學森的來往書信本身屬于V型素材,但部分信件中提及重要的重力學專業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可定義為A型素材。兩種類型素材的定義可為科學家文獻資料知識組織作好鋪墊。

例如,方俊于1955年創刊《測繪通報》,他作為雜志主編刊登的文章《三十年來蘇聯在測量學上的成就》以非常通俗的語言闡述了新中國在大地測量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內容涵蓋當時的社會背景、學科背景、蘇聯的先進經驗等,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測量事業”的理念,闡述了我國測量事業的短板和不足,建議認真學習蘇聯先進理論技術,滿足國家在建設中的迫切需要。其中,專業學術內容非常有限,作者大篇幅論述學科對社會的影響力,具有典型的胸懷祖國、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內涵,是V型結構故事敘事的絕佳素材,即V型素材。方俊1958年發表的文章《天文重力測量水準儀計算

模板》(《ПАЛЕТКАДЛЯВЫЧИСЛЕНИЯПO АСТРОНОМО -ГРАВИМЕТРИ -ЧЕСКОМУ

НИВЕЛИРОВАНИЮ 》)成功利用直角坐標系建立計算天文重力水準的模板。其次年發表文章《天文-重力水準的計算模板(續)》闡述了該模板與莫洛金斯基(M.S.Molodensky)的橢圓—雙曲線系統之間的差異及優勢。兩篇文章都是指向性很強的學術論文,是對當時學術權威的反思和改進,具有追求真理、敢為人先的科學家精神內涵,是A型結構故事敘事的典型素材,即A型素材。

對創作者來說,V、A兩種類型的敘事循環可以互相轉化,但難度存在巨大差異。A型向V型傾向轉換相對容易,可將與學術內容相關的時間、空間、人物、項目等社會空間素材進行有機融合,重點突出人物或事件的矛盾、激發過程,在社會及學術影響力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對科學家精神進一步凝煉。V型向A型傾向轉換相對較難。首先,創作者需要具備非常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以及常年從事科研工作的敏銳直覺,非學術專業領域人員應盡量避免。其次,除本人之外,即使是同行或其學生,也很難完全理解科學家的學術細節,科學家本人在研究過程中的智力付出和靈光一現,其他人很難感同身受。

1.3最優敘事結構

科學家的故事難講,根本原因是其學術空間的內容晦澀難懂,難以融入大眾習慣接受的敘事情節中。人易于接受的情節分為3種:原型情節、微情節、反情節,三者構成著名的麥基“故事三角”[8]。其中原型情節最經典也最受人歡迎,其突出特點為線性時間線、因果性、單一主角、活躍度、封閉式結局。蘭迪·奧爾森(Randy Olson)在此基礎上擴展了兼容科學研究結果和敘事結wtZnoHvZawFz+s6BrF7fUw==構的形式[9],認為原型情節等同于ABT(And、But、Therefore)結構,即四段敘事要素用ABT結構來銜接,這被認為是最精簡的敘事結構,其通俗的表達為背景介紹+事實陳述+矛盾反轉+提出結論,其核心為矛盾反轉,目的是讓枯燥的、結構化的學術陳述重點突出且更具吸引力。

正如前文所述,科學家的主戰場是學術空間,科學家精神最精彩的矛盾反轉也一定集中在學術空間或由學術影響的社會空間。傳統平鋪直敘式的學術敘事令人感到乏味,但如果將其設定在整篇敘事情節的矛盾點、反轉點之中,必然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從而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茖W家精神敘事中的矛盾和反轉通常表現為對傳統思想的質疑、對現有理論的突破、對研究學科的開拓、對自身局限性的審視等,而這些內容往往都能找到相對應的學術文獻資料(A型素材)進行佐證并加以創作。

科學家精神敘事天然具備線性時間線和單一主角的特點,結合麥基“故事三角”和奧爾森的ABT結構,筆者嘗試列出最優科學家精神敘事結構“VVAV”:帶入背景的V型素材+事實闡述的V型素材+矛盾反轉的A型素材+社會/學術影響的V型素材(見表1)?!癡VAV”結構是基于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的進一步凝煉,四段式構成了科學家精神敘事的最簡線性敘事結構,利于創作者更高效地進行敘事創作。敘事的主體用大眾易于接受的V型素材進行創作,矛盾沖突的反轉中融入A型素材,用以突出學術重點和淡化學術內容的枯燥感。

以方俊院士“天文-重力水準的計算模板”的提出為例,在敘事循環中加入了如下素材:(1)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大地測量學科全面參考蘇聯經驗(V),這段素材交代了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歷史階段以及大地測量學科的發展困境,為方俊的人物敘事作好鋪墊;(2)方俊回憶錄提到其曾經在武漢測繪學院任教,與莫洛金斯基的學生有一段學術上的激烈討論,并提出新方法(V),這段素材描述了一個完整的情節,并明確了矛盾點,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整個敘事的基本事實;(3)方俊發表論文《天文重力測量水準儀計算模板》,突破性地使用直角坐標代替雙曲線坐標(A),這段素材對論文的創新點進行了客觀描述,并從側面展現了他幾十年來在地圖投影學方向上的深厚學術功底;(4)方俊提出的這種新方法引起國際重視,先后被前蘇聯、東歐及中國教育部門編入教科書,被稱為“方俊方格模板法”(V),這段素材提供了封閉式結局,可提煉出方俊追求真理、敢為人先的科學家精神。四段素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敘事主線,經過加工創作即可快速構成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

1.4“VVAV”結構的應用效果

2022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以“學科領域開拓者”為主題策劃綜合性科學家精神展覽,策展團隊從6家中國科學院在武漢的研究機構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王天眷、高尚蔭、陳封懷、王家楫、陳宗基、方俊。他們分別是各自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以及所在單位的開創者。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資料采集及內容創作,策展團隊于2023年年底完成關于6位科學家的每人4篇科學家精神故事,共24篇。其中方俊的4篇故事是利用“VVAV”結構創作的,其余5位科學家的20篇故事則是基于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采用學術內容脫離敘事單獨呈現的方式創作。

之后,團隊從6家科研機構分別邀請1位學科專業人員與團隊內3名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組成內容評審小組,他們的學科背景分別為大地測量學、波譜學、植物學、病毒學、魚類生物學、巖土力學、圖書館學(2名)、情報學。評委對24篇科學家精神故事進行審核并評分,評分規則為9位評委分別對每篇故事從內容準確性、文字表現力、學術內容可讀性、故事感染力、科學家精神5個維度進行評分,滿分5分,最終得到1 080項分值。

從評分統計結果來看,由于創作內容出自同一團隊,所有故事的內容準確性、文字表現力、科學家精神的分數差別不大。方俊的4篇故事的學術內容可讀性的平均分為3.94,大幅高于全部故事平均分3.23,值得注意的是,非專業領域評委在這一維度的評分高于學科專業人士;而方俊的4篇故事的感染力平均分為3.75,略高于全部故事平均分3.66,在6位科學家中名列第2(見圖3)。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VVAV”結構可以在保證故事感染力的情況下,較好地將學術內容融入敘事中。另外9位評審一致認為學術內容融入方俊科學家精神敘事的方式讓人感到耳目一新,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其學術成果的魅力。

1.5歷史和科學刻度下的敘事循環序列

現代科學家大都與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過程緊密相關,其個人經歷和科學建樹能夠融入歷史發展的宏大背景敘事中。人們往往試圖在一個時代的總體構成中(即社會的、學科的乃至政治的構成中)去理解這個時代的科學家[10]。科學家精神敘事需要結合時代的歷史進程和學科發展,使科學家特定的行為、感觸、思想更易理解,突出其選擇和堅持的難能可貴。

歷史進程和學科發展就像兩把標尺,在某一特定刻度下為科學家的學術成長提供了宏觀層面的參照。將多個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按照時間、事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元素在歷史刻度和科學刻度之間進行有序排列,就能勾勒出完整的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序列(見圖4)。從方俊院士敘事循環序列中,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中國大地測量學的發展脈絡與近現代中國歷史進程息息相關,方俊的學術生涯及學術成果與新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密不可分。敘事循環序列可以為科學家人物傳記、展覽、影視作品等提供敘事基礎框架,根據創作者意圖調整時間線、故事線即可構建更具特色的敘事框架。

2科學家文獻資料知識組織

文獻資料是科學家精神敘事的基礎素材,科學家學術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要素都以文獻的形式記錄下來。中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GB 3792.1-83)將文獻定義為“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11]。 《新編圖書館學情報學辭典》中則將文獻定義為“記錄有知識與其他信息的所有載體”[12]。對于科學家文獻資料,即可定義為記錄有科學家信息的一切載體,其內容涵蓋科學家自出生起的重要生活、學術經歷。這種文獻資料是寬泛的、零散的,對其重組有助于更有效地構建科學家精神敘事。

2.1文獻資料的分類

文獻資料的組織是將雜亂無章的各種文獻資料加以序化,使其各就其位、便于查找。要做到這一點要先將所需文獻資料進行分類,并為每一種類別的文獻資料分配一個固定的代碼,把這些代碼按順序排列起來,這就是文獻序化的過程[13]。結合科學家文獻資料所具備的科學性、人物專屬性、稀缺性、載體多樣性等多種特點,“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將資料分為16大類,即口述資料、傳記、證書、信件、手稿、圖書、論文、專利、報道、學術評價、視頻、音頻、照片、圖紙、檔案、其他。為了使文獻資料更好地服務于科學家精神敘事,筆者在此基礎之上作出調整,將有利于敘事的文獻進行細化,不利于敘事的文獻簡化,并將文獻資料分為4大類:完整敘事、核心素材、稀缺素材、備選素材(見表2)。

完整敘事類,即由他人編輯、加工、創作的成熟科學家敘事作品,其來源權威、引用明確,且包含完整的敘事邏輯及豐富的故事素材。這類文獻資料可直接作為科學家精神敘事主體,或經過簡單重構加工即可符合敘事需求,但缺乏創作者視角和內容新穎性。

核心素材類,即科研或科學傳播機構有完整保存或創作者容易獲得的科學家文獻資料。這類文獻需要創作者深入解讀,提取敘事主體,凝煉科學家精神。其優點是創作者能從學術角度創作出符合科學家特點的敘事,但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需要系統的工作方法來支撐。

稀缺素材類,即科研或科學傳播機構難以保存或創作者難以采集的科學家文獻資料。這類文獻資料有的因年代久遠已丟失,有的因科學家離世而徹底無法獲得,有的因其家人、弟子及相關人員的個人因素導致難以采集。這類文獻資料載體類型豐富,且有很強的代入感,是豐富科學家精神敘事主體的理想素材,創作者應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采集。

備選素材類,即與科學家精神敘事弱相關,或難以對其進行考證的文獻資料。這類資料在特定情況下可被納入科學家精神敘事,但需要創作者慎重考慮。

2.2文獻資料元數據標引

參考DC(Dublin Core Metadata)、MARC

(Machina Readale Catalague)等國際通用元數據標準和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ISAD(G)(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等檔案領域元數據標準[14],對4類科學家文獻資料進行元數據字段描述。為在數字環境下更好地組織和管理科學家的文本、實物和錄音、影像等資料,并規范描述其生成的數字對象,除了在元數據中揭示科學家文獻資料的基本屬性和檔案屬性外,還需賦予V型或A型敘事屬性以及精神屬性。其中,基本屬性和檔案屬性記錄了科學家文獻資料的標題、主題、類型、大小、材質等內容特征和形式特征。V、A兩種屬性字段中,標注了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科技事件,從歷史進程和學科發展的角度描述了科學家的研究背景,科研經歷、成果,任職情況等。精神屬性則是數據加工人員通過自身對文獻的判斷,人為凝煉出與6大科學家精神內涵相匹配的字段,元數據字段及其說明如表3所示。

文本類元數據的體量和內容以敘事需求為導向靈活設定,如整本專著由于內容要素過多難以提供有效的創作素材,單一句子或者短語由于缺乏關聯語境而難以提供足夠完整的敘事內容。最理想的文本類元數據體量應該是一段完整語境或者一篇針對某個問題的完整論述。如方俊翻譯的E.H.阿斯奎斯(E.H.Askwith)的《近世幾何學》(A Course of Pure Geometry)于1933年出版,李文瀾在1928年為這本書寫的序是典型的文本類元數據。序通篇400余字,不僅講述了方俊譯書的學術價值,還贊揚了他刻苦鉆研的精神,其中“我醉歌眠,一覺醒來,方君猶埋首治算,蓋其勤如此,其術遂日以益……”生動展現了方俊求實、奉獻的科學家精神。

2.3科學家集體敘事切片

科學貢獻是科學家良好形象的根基,其經歷和性格特點是形象的重要方面,有個性的科學家形象能得到當前讀者更多的歡迎[15]??茖W家精神敘事和普通故事敘事一樣,都需要更豐富的細節讓讀者感同身受,而細節則依靠充分的歷史背景、社會背景、科學背景資料作為支撐。單一科學家的文獻資料是有限的,創作者需要發現合適的“細節”去補全科學家精神敘事這張“拼圖”。

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論集體記憶》(On Collective Memory)中指出,集體記憶表達了一個群體的態度,再現了群體的歷史,還確定了群體的特點、品性和嗜好;同一事實的記憶也可以被置于多個框架之中,而這些框架是不同集體記憶的產物[16]。筆者結合科學家精神敘事的特點,提出科學家集體敘事的概念,并以敘事切片的形式運用到科學家精神敘事當中。

科學家集體敘事是對一個特定科學家群體或科學家生活、研究環境中的其他人所共享、傳承以及一起建構的事或物的記錄和表達。如A和B兩位科學家曾在某一特定空間內共同生活或研究,A關于這段時空的相關科學家文獻記錄是A、B所共同經歷的,但B的科學家文獻中并未涉及,那么A的這段文獻記錄在經過論證后,是可以作為B的科學家精神敘事素材的。包含A、B的相關文獻及其相互關系的信息可稱之為科學家集體敘事切片(元數據),其元數據字段包含應用對象、時空信息、主題詞、科學家精神、集體敘事、來源對象、敘事類型。

科研環境方面的科學家集體敘事切片最具代表性,如方俊在抗日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三年困難時期依然忘我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其文獻資料中卻很少提及其當時個人生活環境的困苦。而先后與方俊處于同一時空的伍獻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天眷(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的相關文獻資料中對此有明確表述,與之對應的科學家集體敘事切片如表4所示。

特定社會空間、學術空間內的科學家集體敘事具備很強的史料價值和科學價值,準確度高、可信度高、還原度高的特點使得科學家集體敘事成為科學家乃至學科文獻資料和科研機構檔案的重要佐證和生動補充。隨著科學家集體敘事切片的豐富度不斷提高,其能逐漸拼接并還原內容細節,最終清晰地展現特定社會空間、學術空間全貌。

3敘事模型的實踐

3.1數字敘事模擬器

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及相關文獻資料知識組織的方法為搭建數字化模擬器輔助故事創作提供了可能。利用JavaScript編寫敘事素材展示腳本,使用java+vue/html搭建可視化編輯界面,兩者關聯成為所見即所得的簡易科學家精神數字敘事模擬器。該模擬器可編輯單個敘事循環,也可構建敘事循環序列。從文獻資料元數據中,按照“時空信息”“敘事傾向類型”“科學家精神”等標簽進行檢索,并挑選出敘事素材條目放入編輯界面中進行編排,過程中盡量遵循最佳敘事結構“VVAV”。圖5展現了筆者通過數字敘事模擬器快速生成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即科學家故事《夙興夜寐,自學成才》的內容框架。

敘事模擬器的可視化編輯界面可自定義素材內容,以及這些素材的展示關系和出場順序。展示界面可輸出集文本素材、圖片素材、實物素材于一體的科學家精神敘事視覺效果,整個操作流程盡可能地還原了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的機制。例如,通過科學家文獻資料元數據精神標簽的提示(求實+奉獻),加之人工對敘事的提煉,最終以醒目的標題(夙興夜寐,自學成才)概括科學家精神內涵。

通過對科學家實物資料的數字化、展示效果的優化和關聯顯示終端,可構建虛擬展廳。虛擬展廳使用數字手段將實體收藏品轉化為數據資源,并輔以數字展示方法,通過互聯網實現跨時間、跨地域傳播。它在保存數據的同時,也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研究、審美、科普等目的[17]。鑒于學科領域、科學方法、科研成果的思想性和學術性,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中部分內容難以用簡單的文字或實物進行描述,物理展廳也很難構建相關的邏輯和敘事結構。未來靈活多樣、不受空間限制的虛擬展廳將是科學家精神的最佳展示平臺。

3.2方俊展廳設計

使用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及數字敘事模擬器編輯的展示內容可作為物理展廳內容設計的重要參考。筆者以方俊院士文獻資料元數據為基礎,利用數字敘事模擬器對方俊院士科學家精神展廳做了敘事內容及結構上的模擬。將200多件科學家精神文獻資料進行元數據標引,經過大量的素材填充和敘事編排,最終確定以1904年(生日)為敘事序列起點,2024年為敘事序列終點,以30歲(青年)、50歲(盛年)、80歲(晚年)、120歲(誕辰)為敘事序列的主題分隔,每個主題內的科學家精神敘事循環序列都盡量符合“VVAV”的敘事結構,搭建出“學科開拓者”方俊院士展的整體敘事框架(見表5)。敘事框架被完整地運用到展廳設計當中,實際效果如圖6所示。

4總結

4.1敘事模型的有效性

科學家精神敘事模型系統地梳理了科學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構建了敘事循環及循環序列,對兩種傾向性敘事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系統描述,歸納出最佳敘事結構“VVAV”,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創作框架。該模型將科學家學術空間內容融入到社會空間的敘事中并以故事形式呈現,使得內容更生動、易于理解。創作者可以通過參考模型中的典型故事和情節,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科學家精神故事。通過對文獻資料元數據標注來源出處,對核心素材、稀缺素材、備選素材進行分類和考證,加之對集體敘事切片的應用,創作的故事可以更具真實性和權威性,創作者可以確保故事的細節和背景信息準確無誤,提高故事的可信度。創作者可以利用模型中的元數據,進行數字化創作和傳播,如通過多媒體、互動敘事等方式,增強故事的表現力和影響力。

4.2敘事模型的局限性

該敘事模型主要基于自然科學方向的科學家學術成長文獻數據,適用于創作以基礎科學、應用科學領域的科學家為主角的故事。對于其他類型的敘事(如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模型的適用性可能受到限制。模型在特定文化和環境中的適用性需要進一步驗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創作者可能需要對模型進行本土化調整。科學家敘事模型的構建依賴于文獻數據的質量,如果文獻數據不全面或存在偏差,可能影響敘事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創作者在使用模型時,需要進行多渠道、多層次的文獻資料的收集和驗證,以確保故事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將文獻內容元數據化并應用于數字敘事,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投入。例如,創作者需要掌握數據處理技術、數字化創作工具等,才能充分利用模型的優勢。

4.3 展望及建議

未來,我們可以考慮將模型標準化,形成一套通用的創作工具或平臺,幫助更多的創作者使用這一模型進行科學家精神的故事創作。模型在教育和傳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潛力。通過該模型,教育者可以更有效地向學生傳授科學家精神,而傳播者可以更精準地向公眾傳遞科學文化。模型可以被開發為科學家精神教育工具或傳播平臺,幫助學校、科研機構、博物館等組織更好地開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和文化傳播工作。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發展,模型可以進一步與這些技術相結合,推動數字敘事的創新。

參考文獻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OL].(2022-10-16)[2022-10-25].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張蓋倫.張藜:將老科學家故事一代代講下去[N].科技日報,2024-06-24(11).

覃兆劌,馬繼萍.論科技名人檔案與科技發展的互構——以我國“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檔案庫”建設為例[J].檔案學研究,2016(4):52-56.

李響,齊欣.博物館如何利用實物資料弘揚科學家精神[J].中國科技論壇,2022(2):10-12.

任安波.科學家群體研究的七個層面[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30(5):101-106.

田田.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寫作的困境與前途[J].科普研究,2018,13(3):82-90.

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N/OL].新華社,2019-06-11 [2024-02-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11/c_1124609190.htm.

羅伯特·麥基.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周鐵東,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蘭迪·奧爾森. 科學需要講故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3.

劉兵.關于科學史研究中的集體傳記方法[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6(3):49-54.

傅廣榮,趙嵐,曾勤.“文獻”析義[J].情報雜志,2003(2):46-47.

丘東江.新編圖書館學情報學辭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呂瑞花,俞以勤,韓露,等.科技名人檔案知識管理實踐研究——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管理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6):94-96.

馮項云,肖瓏,廖三三,等.國外常用元數據標準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4):15-21.

張越月,李大光.中國讀者愛看哪些科學家傳記——科學家傳記的影響力研究[J].科普研究,2010,5(2):30-34.

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王琪.體驗設計在數字博物館的運用與探索——中國國家博物館虛擬展廳的案例研究[J].裝飾,2020(2):134-135.

(編輯 顏 燕 荊祎瀾)

Scientist Spirit Narrative Model and Knowledge Organization Based on Literature:Taking Academician Fang Jun’s Information as an Example

Qiu Tian

(Wuhan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

Abstract:“Promo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is a practical necessity for research 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stitutions. The core of this content,the“stories of scientists”,not only carri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disciplinary,national,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but is also rich in humanistic value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However,the creators of these stories lack a narrative model for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that they can refer t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types of narrative tendencies,V-shaped and A-shaped,and proposes a scientist spirit narrative model“VVAV”and a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organization method for scientist documentation,based on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and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ves of famous figures in science,supplemented by the literature of academician Fang Jun as a case stud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rrative model in exhibition hall design through program simulation. This model and method can provide a standardized solution for content creation centered on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Keywords:spirit of scientists;narrative model;knowledge organization;exhibition design

CLC Numbers:N4 Document Code:A DOI:10.19293/j.cnki.1673-8357.2024.04.009

收稿日期:2024-07-01

基金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風建設自助項目“中科院武漢分院學風作風主題原創作品創作傳播”(XFCC2020ZZ003)。

作者簡介:邱天,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館員,研究方向:科學傳播,E-mail:qiut@mail.whlib.ac.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青青久视频| 天天色综网| 欧美激情成人网|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亚洲性网站|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色综合|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成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a毛片免费看|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一级毛片|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网综合| 91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精品福利视频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久久www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亚洲天堂| 不卡午夜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成人综合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a级片视频| 久久特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亚洲欧美极品| 亚洲va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99re精彩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久久视精品|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中文字幕啪啪| 她的性爱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