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倍嗌倌陙?,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不但讓世人羨慕嶺南盛產荔枝,也讓羅浮山成為了聞名遐邇的風景勝地。
作為環“兩山”的一山,羅浮山被稱為“嶺南第一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史學家司馬遷也曾把它比作“粵岳”。而到了現代,羅浮山更是有了“中國天然氧吧”的美譽,森林覆蓋率高達97%以上。
近年來,羅浮山所在的惠州市博羅縣也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盡力保護轄區內的山山水水,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到訪者在博羅充分感受到綠水青山和天清氣爽。博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借此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博羅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打好“生態、資源、文化”三張牌,擘畫未來生機勃勃的發展藍圖。
超高森林覆蓋率
空氣優良有保障
羅浮山的森林覆蓋率之所以能高達97%以上,得益于一代代護林人的接續奮斗,植樹造林、恢復生態,如今,羅浮山的森林覆蓋率從不足20%提升到現在的97.43%,實現從荒山禿嶺到蒼茫林海的重大轉變。
在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里,只見粗壯的古樹密密麻麻,難以計數;碗口粗的藤條相互交攀,顯得原始而神秘。
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李容金說,由于買麻藤、楝葉吳茱萸、雞骨草等植物有著活血散瘀、祛風除濕等功效,所以周邊的村民之前常到山里采收,導致各種藥用植物數量急劇減少。
“現在,像大腿那么粗的買麻藤都有了!我們把它保護得那么好,長得這么大,沒有人來砍,看到都很開心。”
據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保護管理科負責人林偉通介紹,多年來,保護區持續做好“植綠”“護綠”文章,加強野生動植物監測和保護,積極開展技術研究、森林文化周、科技活動周等科普宣教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愛綠”氛圍。在2023年珠三角重要生態區域植物多樣性監測及代表性瀕危植物保育技術研究活動中,保護區還榮獲了“嶺南動植物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隨著管護力度不斷加強和完善,保護區已逐步重現原始森林的特有景觀,并陸續發現了羅浮瓶蕨、羅浮冬青、羅浮槭等“羅浮專屬”物種。比如羅浮柿,為什么叫它羅浮柿?就是因為它的模式標本源自羅浮山,所以以“羅浮”命名。
羅浮山豐茂的植被也得益于近年來博羅縣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博羅縣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全力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目前,全縣森林面積220.2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1.43%。
博羅縣羅陽街道寨頭村豬含符小組,有一條長約7千米的“萬畝羅浮追綠”登山綠道。這里毗鄰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內少有的萬畝規?;B片生長的羅浮錐林,里面的樹齡最長的達到500年。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萬畝羅浮追綠”項目包括南部登高望錐林區和北部綠美古樹園區兩大片區,以及3條郊野步道和4個重要景觀節點。它的啟用是博羅全面推進“綠美廣東·博羅行動”生態建設,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體現。
據統計,博羅共有羅浮山、象頭山、湯泉、平安、雞籠山、水東陂林場6個市屬國有林場,數量為全市之最。
豐富的森林資源也為優良的空氣質量打下了有利基礎,2023年惠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六項污染物年評價濃度均達標。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治理保護加建設
水源實現“凈”“清”“美”
好山好水好風景,羅浮山景區內還有980多處飛瀑、名泉,溪流和涌泉。沖虛古觀內的“長生井”、寶積寺背后的“卓錫泉”,酥醪觀旁的“釀泉”被稱為羅浮山三大名泉。
博羅縣內也是水資源充沛,境內有東江及其支流沙河、公莊河、小金河等河流29條,大中小型水庫453座。
沙河是博羅的母親河,長久以來潤澤著沿岸的人們,也帶來了工業經濟的早期繁榮。自2018開始,沙河流域堅持三水統籌、系統治理與修復并重,國考斷面實現由劣Ⅴ類到Ⅲ類的躍升,實現由“臟”到“凈”、由“凈”到“清”、由“清”到“美”的轉變。
在整治中,博羅縣徹底整治了1400余家“散亂污”企業和100多家重度污染企業,努力補齊生活污水治理欠賬缺口,并結合獎補實行全流域禁養,大力實施河道清淤和生態補水工程,推動流域初雨面源污染防治,全力守護沙河流域的每一滴水。
為進一步優化沙河水資源調度,博羅還大力實施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恢復沙河和東江之間的古河道,著力打造“碧水新城”。
歷經艱苦卓絕的治理,沙河重煥新生,18條一級支流水質全面達標,本土的螃蟹、田螺、鯪魚等隨處可見,甚至國家二級保護物種斑鳠也在此安家,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
博羅縣的湖鎮鎮山美水美,被譽為“羅浮山的東大門”,也是廣東省生態示范鎮和國家級生態鎮,區域內森林面積145平方千米,區內有大小水庫15個。
其中的顯崗水庫庫區面積16平方千米,總庫容1.38億立方米,水庫三面環山,云影波光,湖光樹影,景色十分迷人。
日前,省河長制辦公室印發出臺《廣東省2024年度綠美碧帶建設工作方案》《廣東省2024年度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方案》,并公布一批2024年度省級綠美碧帶(共32宗)、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名單(共29宗),博羅縣大洞水庫幸福河湖建設項目位列其中。
大洞水庫位于博羅縣福田鎮,于2022年底完成環湖碧道建設。碧道長度約8公里,以“自然之環——龍脈云谷”為設計主題,有效將綠谷賞林、花階覽山、草灘戲水、云臺觀湖串聯成景,形成了風景獨特、設施完善的環湖碧道慢行系統。
大洞水庫環湖碧道的建設,不僅是博羅打造的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重要環節,也是惠州致力于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的一個例證。
項目負責人說:“自大洞水庫環湖碧道建成后,聯動美化了周邊鄉村的村容村貌,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還為鄉村振興發展找到了著力點?!?/p>
如今,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大洞水庫郊游、露營的游客絡繹不絕,紛紛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享受舒適的休閑時光。
隨著游客量不斷增加,這里的村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事起單車租賃服務、農特產品銷售等副業,有效拓寬了增收渠道。大洞水庫的現狀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
生態資源是金山
多元產業齊發展
如今,放眼羅浮山腳下,民宿產業集聚化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民宿產業多點開花,高端項目正在形成集群。
在博羅縣福田鎮徐田村蘭門小組,一家村企合作的高端民宿隱匿在靜謐的山野中,空置村屋改造成了獨棟小院,花木與白墻黑瓦相互映襯。坐擁原始森林,空澗鳥鳴,流泉飛瀑,奇石遍野,大山里的民宿為人們提供了親近山野、感受自然的體驗機會,已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詩和遠方”。
山青水碧惹人醉,好山好水育好物。近年來,福田鎮食品產業也在此集聚,產業發展優勢更加明顯。而今,面對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福田鎮正錨定“食品小鎮”的定位,重點發展食品產業鏈,推動農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讓鎮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
還有前文提到的湖鎮鎮,不僅生態環境良好,農旅資源也很豐富,擁有石芽壩山茶、下徑村檸檬、鄒村尚華田柑橘、金樺葡萄、黎光村李子等特色農產品。值得關注的是,湖鎮鎮還大力發展牛大力、金線蓮及其他藥材的種植,打造自身的“南藥”品牌,促進生命健康與旅游、度假、體育、養生、文化、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湖鎮鎮風景美、生態美、人文美。鎮領導帶領村民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來此觀光度假,感受鄉村美景與古韻悠長。
在湖鎮鎮茶山村,茂林修竹,野花芳香,一條從山上傾流而下的小溪將40多畝稻田圍成了一座“小島”。攝影師曾潭斌與他的創業團隊通過改造村民荒廢的舊房子,將這里打造成一個田園綜合體——“我的稻田有座島”,并推出特色旅拍,提供咖啡和其他飲品等服務。
據曾潭斌介紹,雖然目前他們的項目尚處于試營業期,但已經有不少游客過來體驗、打卡,到鄉野中開展一場深度、休閑、多元的鄉村旅游。
據湖鎮鎮黨委書記劉偉榮介紹,圍繞環“兩山”示范區的目標定位,湖鎮鎮謀劃了三大項目,包括“悠悠古村、湖中老圍”古村落文旅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石芽萌新,多彩壩山”茶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和電子材料創新技術產業園區(湖鎮片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悠悠古村、湖中老圍”古村落文旅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石芽萌新,多彩壩山”茶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已完成測繪和可行性研究,力爭于2025年完成建設。同時,美麗圩鎮、最美旅游公路以及“百千萬工程”重點培育典型村打造等多個子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中。
湖鎮鎮副鎮長高毅敏說,“環‘兩山’示范區建設是湖鎮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蹦壳?,我們鎮正在整合山水、人文和農業資源優勢,推動一二三產高效協同發展,為新一輪的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