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往霜來憶往昔 “沒有白走的路”
我是1980年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的,嚴格說來,我的職業生涯始于1974年。那時我在家鄉擔任大隊副書記,平日里既要處理農業生產事務,也要兼顧各項政治、安全、思想工作,甚至幫助解決家長里短、鄰里糾紛。基層工作瑣碎繁重,很好地鍛煉了我的統籌協調能力。也正是在那時,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后來我進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系學習,深知機會來之不易,十分感恩黨和國家的培養,于是我像塊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養分。當時我的同學們也是一樣,大家“比學趕超”。大學4年辛苦又充實,奠定了我扎實的專業基礎。
大學畢業時,我被分配到原韶關師范專科學校(現韶關學院)擔任化學老師。7年教師生涯,備課一絲不茍,教學嚴肅認真,謹記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耕耘的日子,讓我踏實心安。
時間來到80年代中后期,省輻射中心籌建,因為化學是單位需要的核心專業之一,我被直接調到省城,參與省輻射中心籌建及全省輻射環境本底調查工作。不得不說,這是一段艱苦的“創業”歲月,“拓荒牛”可不是那么好干的,當時環保局的前身是“環保辦”,社會對環保工作的認知和支持程度遠不如今天,籌建工作推動起來阻力重重。我只能主動協調,逐一解決難題,慢慢推動。而像這樣的籌建工作,我參與了不止一次。總啃“硬骨頭”練就我一身專業本領,我自己也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我很享受。
就這樣,我進入環保系統工作,兢兢業業幾十年直到退休。期間經歷頗為豐富,幾次調崗,往往是上一輪“創業”剛剛告一段落,又進入下一輪“創業”。后面在監察總隊、環監局工作,也是任務重、責任大。扎實的專業能力、高度的責任心,是我勝任各項工作的法寶。
對工作我也從不挑肥揀瘦,組織上交辦什么,就辦好什么,像塊石頭,哪里需要往哪搬。當時可能會覺得辛苦,甚至有時也有委屈,但回頭看,所有經歷都是歷練,都對自己有好處,沒有一步白走的路。
篳路藍縷創業史 “要有一顆事業心”
省輻射中心籌建時我被派去深圳市籌建省輻射中心深圳分站實驗室,該實驗室對大亞灣核電站周邊生態環境數據進行實時傳輸并同步報送省輻射中心。這是一項從無到有的建設工作,要一點點“白手起家”。基建要協調、報批、建設,需要跟很多單位打交道,環境輻射監測還涉及很多新設備,也要一一采購、調試、運行。這么多工作,都等著我和搭檔去完成。
當時交通不便,從廣州過去大亞灣,要先到深圳,坐公共汽車要半天時間。為了更快完成籌建工作,我和搭檔只能減少回家的次數。籌建工作強度高,心理壓力大。那時家里孩子幼小,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夫人也要全職工作,對我經常要外派工作也曾有過怨言,但她最終選擇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們夫妻倆都有事業心,但作為女性,她為家庭付出更多,對此我很感激。
籌建工作是真累,本底調查工作是真苦。當時毫無參考依據,也沒有工作基礎,我們只能四處采樣收集數據,最苦的是要租漁船把大亞灣附近海域魚類捕捉回來采集數據。我暈船十分嚴重,吐得稀里嘩啦,東倒西歪在甲板上,也要拖著頭重腳輕的身體“死頂”完成采樣,每次上岸后,都要躺上一天才能緩過勁兒來。
在監察總隊工作時,有件工作讓我印象頗深。2005年,北江出現重大鎘污染事件。我奉命帶隊前往清遠“打頭陣”,沿著北江上下游調查取證,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污染源頭。大家不眠不休連續工作3天,終于鎖定污染源,證據在手后,迅速報告局領導開展后續處置工作。取證時,大家只能見縫插針小憩片刻;現場匯報時,我感覺自己眼皮都睜不開了……這是我省第一次重大污染事件,社會關注度很高,省局妥善迅速的處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揚,我也因此被評為當年“先進工作者”。
執法工作中,危險如影隨形。一次,我們赴清遠龍塘某鎮執法,當時該鎮焚燒電路板取銅導致空氣污染嚴重。凌晨,我們鎖定鎮上一家企業,該企業關著門偷偷作業,敲門不開,我們表明身份后才打開門。門一打開,三個彪形大漢拿著棍子沖了出來,兇神惡煞般吼叫著讓我們“滾出去”。當年環保執法工作都是環保部門唱“獨角戲”,沒有公安機關介入,企業公開抗拒環保執法的事件屢有發生,聽說當地執法人員還曾因此被打斷腿,我們也是很害怕的,但只能硬著頭皮,耐心溝通,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完成工作。
“環保很重要啊!”每當身邊有人知道我是做環保的,都會對我發出這樣的感嘆。看到如今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他們切實體會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的生活福祉。環保部門的工作也逐漸到社會理解與認可,環保執法的底氣更足了,環保事業的前景也更廣闊了,可以說是大有可為。對此,我們環保人更要有一顆事業心,勇于扛重擔,創造新成績。
初心如磐征程闊 “做事之前先做人”
退休后,我依然活躍在環保領域,以專家身份幫助企業進行環保項目落地、應急預案編制、環評驗收等。但我深知底線不能觸碰,提醒自己要時刻按照省委組織部對退休干部的要求規范行為。
即使在家,企業咨詢電話也幾乎每天都有,我都是無償解答,熱心幫企業出謀劃策,自己的專業能夠發揮余熱幫到別人,這讓我很高興。為了與時俱進掌握最新政策法規技術,我始終保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讓我感到十分充實。
環保事業的目標是分階段的,要達到更高目標,還需要我們環保人繼續努力奮斗。比如,基層人民的環保認知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這就要求環保宣教部門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政策法規對比發達國家仍需進一步細化完善,只有這樣司法部門才能對環保違法行為擁有更大裁量權和強制執行能力;此外,管理手段也需進一步提高,環保設施還要進一步增加,環保產業配套尚未完善,環保科技還需加強研發……
入黨那天,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要聽黨指揮,為人民服務。多年來,本人始終初心未改。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加入“環保鐵軍”隊伍,他們都是經歷層層選拔的優秀人才。我們系統選拔人才,要把“德”字放在首位。
我們這代人吃過不少苦,對于現在的生活,更容易滿足。年輕人出生在好年代,吃的苦少,有時遇到困難和阻力,心里容易有“疙瘩”。要多向正能量的人學習,增強信心,做好工作。任何困難放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只是浪花一朵,想不通的時候也可以找老同志聊聊天,聽聽那些過去的故事。
人這一生,高光時刻其實不多,大部分時候要耐得住平凡與寂寞。對于進步,我的理解并不是“升官發財”,而是做好本職工作,靠實力立足,真材實料才是自己最大的依仗。做事之前先做人,踏實、勤奮,把心思更多地放在鉆研業務能力上,通過投機取巧取得的“成績”都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