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荔灣區芳村大道橋梓大街上,早上趕路上班、上學的人們絡繹而行,街上的商鋪也已紛紛開鋪營業,一如往常的熱鬧。誰也沒想到,就在這條大街的中段,廣州鋼管廠、廣州鋁材廠地塊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工程已悄然完成,并分別于今年1月及7月完成了修復治理。
保衛凈土有了“貼身服務”
記者從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年來,廣州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過程中,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重點,不斷進行了多項改革和創新。
其中,為提升全市重點建設用地的安全利用率,已出臺7項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標準,涵蓋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治理等各環節,為本地建設用地再利用提供“貼身服務”,并針對不同程度的風險地塊,實現“低風險地塊排除風險、中風險地塊研判風險、高風險地塊具化風險”的分級分類管理。
而上述兩個地塊土壤的治理修復,創新性地通過對兩個相鄰地塊的污染土壤進行統籌集中治理,是廣州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異地修復典型案例。
“對環境治理修復越快,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就越少,也就能盡快還大家一片‘凈土’?!必撠煆V州鋼管廠地塊修復施工的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尹鵬告訴記者,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確不是易事。
“傷腦筋”問題找到答案
記者在現場看到,廣州鋼管廠地塊東側為廣州第三卷煙廠倉庫和居民區,西側為廣州鋁材廠搬遷后遺留空地,北側緊鄰橋梓大街和塞壩涌,南側為廣茂鐵路和芳村茶葉市場。這里地處荔灣區旺地,距區政府僅200余米。
據了解,廣州鋼管廠、廣州鋁材廠是相鄰的兩個獨立污染地塊,2023年7月一同進行出讓拍賣,規劃用途為二類居住用地及公園綠地等。經前期調查和風險評估測算,鋼管廠地塊復合污染方量達1000多立方米,有機污染方量近40000立方米,而鋁材廠地塊復合污染土壤為2000多立方米,有機污染土壤為800多立方米。地塊出讓后,如何及時對地塊污染土壤進行治理修復成了“當務之急”。
“由于鋁材廠地塊內污染面積分布較大,施工布局十分受限,相關修復設備無法安置,地塊內難以實施修復工作。如果在廠外裝置設備,則會占用市政道路,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及出行帶來諸多不便。若進行分階段治理,則無疑會延長修復治理的時間,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時間也會增加。”尹鵬表示,當時大家都挺“傷腦筋”的。
如何破題?前來調研幫扶的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和廣州市環境技術中心的專家們帶來了好消息——根據2021年出臺的《廣州市污染地塊土壤異地處置異地修復等評審管理指南》相關規定,廣州市轄區內的相鄰地塊(位于同一開發片區,且地塊邊界相接或最近邊界相距不足1000米)允許統籌實施異地修復,即允許將若干相鄰地塊的污染土壤集中至其中的一個或多個污染地塊統一開展風險管控、修復。對照此標準,廣州鋁材廠地塊滿足與鋼管廠地塊相鄰,地塊土地使用權人相同、地塊修復目標一致等條件,可以統籌實施地塊統一修復。
集中修復“既省時又省錢”
柳暗花明又一村。施工單位迅速制定了土壤修復方案,在面積較大的鋼管廠地塊內搭建了熱脫附設備,將鋁材廠的有機污染土和復合污染土運至鋼管廠地塊后,兩個地塊的復合污染土壤經熱脫附修復且檢測合格后,一并外運至水泥窯進行協同處置,而兩個地塊的有機污染土壤,則是直接開展熱脫附修復且檢測合格后,回填鋼管廠基坑內。
同時,在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和市環境技術中心指導下,治理單位開展了3次階段性效果評估?!懊看涡Чu估合格后既可回填部分修復干凈的土壤,又能利用回填區域建設待檢場地,從而緩解地塊內施工布局受限的問題?!币i表示,這一創新方式使鋁材廠地塊比原計劃提前了5個月完成了土壤修復及驗收,大幅降低了修復成本和時間成本。
“本來我們以為可能還要增加修復成本,但通過兩個相鄰地塊的污染土壤統籌集中處理,減少了設備重復投資建設,現在不僅時間縮短了,成本還節省了1000多萬元!”地塊業主相關負責人興奮地表示。
地塊現場變身“環保課堂”
在鋼管廠地塊工地上,只見一輛輛卸土車正往基坑里回填已修復達標的土壤。據悉,今年7月底,鋼管廠受污染的土壤也已完成了修復,8月中旬完成了修復效果評估驗收。
記者看到一排排居民樓與地塊僅一墻之隔,在場的工作人員笑著說:“現在我們這里都成開放式的‘環保課堂’了。”原來,在土壤修復施工中,建在鋼管廠內的熱脫附設備的煙囪常常冒出降溫水霧產生的“白煙”,設備也會產生一定的噪聲和粉塵。對此,周邊居民出現許多不理解,擔心修復工程會影響生活健康。
“為了徹底消除大家的擔憂,讓居民們安心,我們主動聯系了生態環境部門以及社區居委會,與居民代表們開展了一次現場交流會。”尹鵬介紹,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將工程的原理和工藝向居民們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并與他們一起走進工程中的每個環節,零距離地了解土壤治理修復的全過程。此外,還通過建立微信溝通群,及時解答大家提出的各類問題,并將治理監測報告主動發到溝通群,讓居民們及時了解工程的進展及取得的效果。
“通過這些充分的交流,居民們的疑慮也漸漸打消了,不理解的人少了,支持的人多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家附近的土壤是無污染的?!钡貕K工作人員表示,周邊社區已組織過多次這樣的來訪,居民們也學習到了環境治理方面的知識,這里成了他們的“環保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