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處醫療廢物智能收集中轉系統、智能機器人自動卸料及智能立體倉庫、客服一體化管理平臺……為確保醫療廢物安全收運處置,佛山市不斷努力探索醫療廢物監管新舉措,形成了“數智賦能實現醫療廢物全過程管理”的佛山做法,實現了前端高效收集、過程安全處置、后端優質服務,為佛山夯實醫療廢物收運處置能力、實現醫療廢物全面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
目前,該創新工作獲得各類專利、軟件著作權28項,開展煙氣處置設施技改等11項,小型醫療機構醫廢收集效率提升71%,小型醫療機構收費標準降低15%;通過智能機器人卸料保持了醫療廢物“0”泄露、“0”感染的紀錄。
搭建智能監管平臺,
實現“前端高效收運”
佛山市每天大約產生30噸醫療廢物。數量如此龐大的醫療廢物,究竟被運去何處?又是如何處置的?跟著醫廢運輸車輛,記者來到了佛山市綠健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健公司”)。
在園區內的醫療車輛停放點,一輛輛醫療廢物運輸車輛正整齊地停放著,隨時等候指令出發。綠健公司的執行董事林錦棠告訴記者,這里,便是醫療廢物的第一站。每天早上,醫療廢物轉運車就會前往市內的各大醫療機構收集醫療廢物,經過稱重、分類后再安全運輸回“大本營”。據了解,該公司共有30輛醫療廢物收運特種車輛,負責佛山市5個區3000多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收運工作,實現全市醫療廢物的統一收運和處置。
然而,醫療廢物處置長期面臨著小型醫療機構分布零散,產廢量少,醫療廢物處置企業上門收運成本高、不及時、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佛山市在原有的“小車進大車”、“小機構進大機構”、上門收運共存的基礎上,在全國首創了“小箱進大箱”的模式,創新搭建68處醫療廢物智能收集中轉系統,小型醫療機構可自主投放,有效解決了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48小時內無法及時收運的問題,為醫廢收運提供了新的治理樣本。
“我們會給每一家醫療機構配備一張身份識別卡,方便他們在中轉站投遞投遞醫療廢物。刷卡后,選擇醫療廢物的類型,投遞口就會自動打開……”在智能收集中轉站,林錦棠向記者演示了醫療廢物投放的操作流程。該智能收集中轉系統具備稱重、自動實時記錄、箱體內臭氧消毒等功能,并將相關數據實時上傳至醫療廢物監管平臺的阿里云數據庫和醫廢處置中心服務器數據庫,實現冗余備份。
目前,全市約2000家小型醫療機構已經納入智能收集體系。單個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平均提交醫廢時間由7天減少至2天,效率提升71%,自送智能收集中轉站的小醫療機構收費標準同比原來的收費標準(2015年版)下降15%。該系統實現了醫療廢物收集全過程透明化、實時化、可追溯化,實現了醫療廢物從最初生產到最終無害化處置的閉環監管。
運用智能機器人,
確保“過程安全存儲”
從各區完成收運后,滿載醫療廢物的車輛來到了醫療廢物的第二站——智能機器人卸料區,所有醫療廢物都將在這里踏上智能化、無害化的處理之旅。“這是我們國內首創的醫療廢物智能卸料機器人。醫療廢物從醫療機構運輸回來,在此定點停車后,車廂會自動把醫療廢物桶推出來。機械臂便會智能識別醫療廢物桶的位置,并放到傳送帶上,實現機器人全自動化卸料。”林錦棠介紹道。
智能卸料機器人將醫療廢物桶放至傳送帶后,會自動將其運輸到像物流站一般的智能立體倉庫中進行暫時儲存。隨后,醫療廢物桶被提升機精準地提升到焚燒線的投料口,垃圾自動卸入焚燒爐中。卸料完成后,自動傳輸帶將醫療廢物桶送往清洗和消毒,實現了全程自動控制,數據實時采集、視頻實時監控。
據悉,為保障醫療廢物收運安全,避免意外泄漏和人員感染,佛山推動建設智能機器人自動卸料及智能立體倉庫項目,實現了醫廢收運車定點停車、機器人智能識別、機器人全自動卸料、電磁自動化車廂推板、周轉桶全自動輸送、智能立體倉存儲,機器人識別智能清桶、全自動投料焚燒,全過程數據實時采集及視頻實時監管等功能。通過提升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能力,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建設,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林錦棠表示,機器人自動卸料和智能立體艙的應用,使廢物處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尤其是疫情期間,機械臂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減少了人與醫療廢物直接接觸的機會,能有效避免人員在卸料過程中受到傳染源的感染,降低了安全風險。同時,這一項目還獲得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23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資金500萬支持。
截至目前,佛山市通過智能機器人卸料保持了醫療廢物“0”泄露、“0”感染的紀錄,生產卸料及勾料操作人員每班節約3人次,降低人力成本。
建設信息管理平臺,
推動“后端規范監管”
焚燒處理是醫療廢物的終點站。在中央控制室的智能監管平臺,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即可實時監控醫療廢物的焚燒和煙氣處理過程,明確醫療廢物的去向。不僅如此,佛山市內布點的所有智能收集中轉站的實時數據,都將在監管平臺上直觀呈現。“這些從醫療機構遠程投送過來的畫面,可以讓我們清晰地掌握每家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產生和投送情況,有效避免了醫療廢物的不規范管理,如混入生活垃圾等情況的發生。同時,我們會定期向政府管理部門提供數據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監管和執法。”林錦棠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以打造醫廢“一張圖”的信息化管理為目標,不斷提升醫廢業務的信息化水平,推動醫療廢物處置公司建立客服一體化管理平臺。一方面,該管理平臺集合了電子合同、線上客戶服務、線上數據統計、電子簽章等功能,不僅能有效解決人工流轉效率低的問題,還使醫療廢物處置企業與醫療機構、與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內部的業務溝通更加順暢。以原來的紙質合同為例,雙方簽名蓋章快遞或自送來回,平均用時約5天,電子合同只需1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80%。另一方面,管理平臺實現了合同管理、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管理的規范化,確保醫療廢物規范收運。
此外,客服一體化系統還可以與政府部門監管平臺進行無縫對接。通過接口交互,政府部門可實時獲取醫療廢物收運處置的詳細數據,實現對醫療廢物處理流程的全方位監管。對于服務機構而言,這一系統也極大地簡化了信息統計和管理工作,減少人為錯誤,提高工作效率。該系統目前已上線使用,為全市3000多家各類型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快捷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