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環保”)國際合作負責人于潔曾牽頭組織過許多重要的國際項目,長期從事高層次海外專家“引才引智”、國際合作以及國際化經營工作。學化學工程專業的她,在工作十年后又萌生了攻讀國際關系博士學位的想法。“很多人都感到好奇,你是工科出身,為什么又選擇去讀國際關系?”于潔說,在國際合作領域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能切身感受到,與核相關的國際合作不僅涉及技術本身和商業模式,很多時候,國際關系更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打造素質全面的境外團隊
于潔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大多會從國際交流入手,在找到雙方契合點之后,逐步深化開展國際項目合作,這個過程涉及國際商務的方方面面。長期在核能國際合作領域工作的于潔深知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國際團隊的重要性。她說,“國際市場的拓展、國際項目的開發,需要全方位、體系化的能力支撐,掌握當地語言僅僅是門檻,業務功底是硬實力,商務、法律、談判、營銷等軟實力更是不可或缺。”
于潔介紹道:“國際市場開發團隊要持續實現多元化。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驗的海歸,有專業背景或語言特長的國內優秀人才,還有熱愛中國文化的國際員工,都可以在此發揮優勢。團隊之間實現跨文化共融,更有利于國際市場的拓展!”
成功的國際項目大多過程艱辛,堅定的信念、足夠的投入、真摯的家國情懷是支撐國際團隊前赴后繼的力量。于潔說,“在中國核能走出去的征程中,為了立足海外,駐外的同事換了一批又一批,有的已經成為國際合作戰線的前輩,有的已經退休……”
于潔眼眶有些發紅,她繼續說道,“每個國際項目都有自己的時間軸,如果培育的時間短,投入力量不足,大概率根本看不到成效。中核青年就是這樣,始終用心、用力、用情,擦干眼淚,又一次懷抱希望與沖勁,投入工作。”
拓展學術交流
近些年,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品牌也得到更多的國際關注和認可。致力于推動國際高水平科技合作的于潔也親身體驗著這一變化,她曾多次組織籌辦并參加國際權威論壇。
“中核環保始終堅持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比如2024年,中核環保已推送4名青年專家到國際權威組織如國際原子能機構、經合組織核能署、聯合國下屬的核能機構等處任職。現在國際權威核能組織中的發展中國家高級職員相對較少,中國作為為數不多的發展中國家能夠在國際權威舞臺上發聲、提出有效建議,實屬難得。”
“中核環保也經常收到來自國際權威組織對外派青年的表揚,有的希望環保青年繼續留任,有的希望中核環保繼續推送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刻。中核環保有志青年們以自己的努力與勤奮為全球核能和平利用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以實際行動展現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的深刻意義。”
2024年是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40周年。“借此契機,中核集團舉辦了一系列國際多邊或雙邊活動,中核環保也是重要的參與力量之一。尤其是中國面向全球開放十二個核科研設施,與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其中,中核環保開放的大氣、水環境及放射生態學模擬研究平臺,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們真誠期待與志同道合的國際伙伴共同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于潔說。
中核環保非常重視國際合作, 截至2024年9月,高級別的出訪、來訪等國際交流活動已達50余次。中核環保積極主動爭取資源,針對中核環保特色專長,組織援外培訓班、區域性講習班等等,不僅在地區性核能治理方面擴大中核環保的影響力,展現了中核集團的包容與開放,更是讓國際伙伴們看到中國核工業的實力,感受中國的魅力,樹立中國核能品牌,助力全球核能發展。
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民主黨派成員,于潔現在還擔任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青年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西城區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職是民主黨派工作的重要特點,于潔立足本職工作,與黨派工作一并,雙崗敬業,雙崗建功。她積極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取得了大量履職成果。
2024年,于潔將《關于中資企業“境外分支機構運營”面臨的難題分析及應對措施建議》《加快對國際職業資質的互認與互通,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提案分別上報全國政協和北京市政協。
北京市近年一直致力于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吸引人才是北京市政府“十四五”的重點工作。于潔結合自己日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遇到的實際問題,借助民主黨派建言獻策的渠道,向政協提交了《優化國際職業資質互通互認的措施建議》的提案。
國際職業資質互通互認制度有利于國際人才流動,有利于營造有活力的國際人才發展空間。于潔說,很多有海外工作經驗的青年中堅力量希望投身于中國發展。他們在國外獲得的職業資格是衡量能否勝任中國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團結這樣一批國際青年,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一起為美麗中國建設出謀劃策,國際職業資質的互通互認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