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 body language based on eye tracking in fashion shoots
摘要:
研究模特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探索時尚大片中模特肢體語言對觀者的視覺引導和影響因素,得出觀者對模特肢體語言的視覺體驗規律,可為時尚大片和品牌方拍攝提供新思路。本文以《VOGUE》雜志近五年的時尚大片為樣本,通過大量圖片對比及文獻理論歸納、提煉得出4種類型的模特肢體語言表現形式,引入眼動追蹤技術,收集并分析41名專業模特及41名普通人被試的眼動數據。通過比較分析被試人群的熱點圖、軌跡圖和具體眼動數值,探究模特肢體語言的指向性作用及不同類型肢體語言對視覺產生的不同影響。創新研究角度,即從人的肢體語言入手,以期獲得更多時尚大片拍攝的影響因素,為更好地傳達時尚理念和服飾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肢體語言表現在時尚大片中尤為重要,對模特肢體語言進行合理的設計,能夠提高時尚大片的視覺傳達效果,具有較高的實踐研究和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模特;肢體語言;時尚大片;眼動追蹤;視覺規律;眼動分析
中圖分類號:
TS941.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7003(2024)10期數0027起始頁碼09篇頁數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10期數.003(篇序)
收稿日期:
20230921;
修回日期:
20240914
基金項目: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1JZD048)
作者簡介:
朱镕鍵(199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時尚設計與文化。通信作者:崔榮榮,教授,cuirongrong-3369@zstu.edu.cn。
社交網絡的高速發展使視覺圖像的傳播速度急劇加速,傳播范圍正在以難以置信的速度不斷擴展。而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時尚行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攀升。因此,借助社交網絡促進時尚行業的蓬勃發展迫在眉睫。而時尚大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因其傳播性能好、感官體驗度好的優勢,常被廣泛用于商業宣傳,傳遞時尚資訊、理念。在時尚大片中,模特作為畫面主體,其神情、姿態往往會對人們的關注點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對模特肢體語言運用的研究具有較高價值。
芮斐[1]提出“服飾平面廣告表現形式是綜合性的,模特的作用不僅是展現自身形體魅力,更重要的是展現產品獨特的優勢”。這也證明模特展示部分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而巴赫[2]在《完全模特手冊》中也提到,模特需通過肢體語言達到重心平衡,配合服裝、妝發、道具等因素,使鏡前造型達到最佳狀態。哈潑德[3]在《美的姿態》一書中提到模特攝影造型及各種造型的方法,指出人體主要部位和各個細節部位在攝影機前發揮的作用及帶給觀眾的不同感受,將肢體造型分為I、C、S、Z四類。以上均證明模特及其肢體語言的重要性,蘊含多種藝術理念,具有較大的挖掘空間。
眼動追蹤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已經被普遍應用于人機交互、交通行駛、工業、軍事、人因分析、醫學、場景研究等各種領域。利用眼動追蹤系統可以追蹤眼睛的運動軌跡,從而獲取人眼運動的觀察注視點位置、注視軌跡、注視時間、注視頻率及虹膜大小等眼動指標,并通過觀察和研究視線軌跡圖及注視焦點圖,分析人對事物最主觀的看法[4]。在服裝領域,眼動追蹤技術也被廣泛用于對于品牌識別、視覺評價、特征提取、陳列展示、設計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中[5]。
目前大多數論文是以字母形態對肢體造型進行分類,但該分類方法只關注模特的特定部位的特定動作,往往無法概括人體所有肢體動作,缺乏全局性。韓國作者Young-Min Kim等[6]研究模特姿態與服裝的相關性,以模特上下半身姿態進行概括分類,如“上下半身部分最大化型”等一共五類肢體造型,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靈感來源。
基于文獻調研和專家探討會,本研究擬對肢體語言表現形式進行重新分類,以最大限度囊括所有肢體語言表現形式,主要分類方法[7]為:根據模特肢體擺動相對幅度,將其肢體表現形式分為“上強下弱”“上弱下強”“上下均強”“上下均弱”四種,同時根據專家討論后,將肢體擺動幅度超過原本身體定
點位置30°定為高強度,否則定為弱強度。在此基礎上,本研究結合眼動追蹤技術分析時尚大片中模特肢體語言的視覺重點,探討在專業模特和普通人里,不同類型肢體語言與畫面視覺語言的內在聯系,進而為時尚大片的畫面構圖、布局提供建議與幫助,為時尚品牌的廣告宣傳提供新思路。
1 模特肢體語言與時尚大片
1.1 肢體語言及模特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體態語言,是語言學中的非語言系統,而非語言系統又同樣具備信息發送、接收等交流功能,可以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借以表情達意[8]。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安曾提出著名論斷“人類全部信息表達=7%語言+38%聲音+55%肢體語言”,這也正是肢體語言重要性的證明。而在日常生活中,肢體語言往往是口頭言語表達的補充,它能傳達出語言難以表達的意思,也是一個人內在情感的外化表現,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及表號功能。
人類的肢體語言不僅彌補了口頭語言表達的局限性,并且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類的表達,尤其在藝術領域,創造了許多生動的藝術形式,如舞蹈、戲劇等[9]。在藝術領域,模特這一角色不可或缺,而作為表演性、象征性極強的職業,肢體語言的專業運用尤為重要。模特的肢體語言與日常生活中的肢體語言不同,它具有虛擬性、象征性的特點,即可以通過肢體
動作及動作的幅度和韻律表達主題思想、風格特征。廣義而言,模特的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和軀干及四肢在內,以及肢體對空間的利用;而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傳達的含義。本研究更加側重特定語境中肢體語言的狹義觀。
1.2 時尚大片及其與模特肢體語言的關系
時尚大片指的是一種以時尚、美學、文化與藝術為主題的高質量影像媒介,它的表達是從大眾流行的社會心理機制出發的感性訴求[10]。這類影像通常是由模特為畫面主體,與攝影師、化妝師、造型師等專業人員合作制作,是諸多藝術形式的集中體現。時尚大片以創新性的概念方式去呈現品牌理念與特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看待時尚的角度和方式,常見于時尚雜志、廣告板等[11]。本研究案例分析選用的時尚大片均出自《VOGUE》雜志2022年意大利版,《VOGUE》雜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雜志品牌之一[12],被公認為全世界最領先的時尚雜志,從中選取的時尚大片有品質保障。
與普通的攝影作品不同,時尚大片從誕生之日起就以模
特為主體而存在[13],模特對塑造畫面視覺語言起關鍵作用,而肢體語言的運用既是模特詮釋主題風格、演繹服裝產品的手段,也是傳遞時尚訊息和觀眾進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時尚大片記錄的是模特在拍攝過程中某一瞬間的肢體語言,它所呈現的整個畫面造型,是將運動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總結、提煉、升華的過程。每種肢體造型背后都有其產生的動因,能夠豐富畫面構圖,烘托畫面情緒。模特的肢體語言是時尚大片所呈現的視覺語言中的一條“感情線”,它是視覺語言中的關鍵引導因素,在服飾、道具、布景、光線的配合下,在既定的畫面氛圍與情調中,肢體語言往往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將欲凸顯之物更清晰地展現出來。
2 模特肢體語言在時尚大片中的表現形式
作為時尚大片中的主體,模特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傳達著特定的情感、理念,賦予二維靜止的圖片以活動感和力量感。本研究將肢體造型以模特腰部為分界線,分為上半身、下半身和頭面部共三部分來分析,提煉、總結出四種模特肢體語言表現形式:“上強下弱”“上弱下強”“上下均強”“上下均弱”。其中上半身指腰部、胸部、肩頸部、手臂、手位;下半身是
指盆骨以下,包含臀胯部、雙腿、腳位;頭面部作為單獨觀察部位。根據專家討論后,本研究將肢體擺動幅度超過身體原本定點位置30°視為高強度,即“強”形式;否則定為弱強度,即“弱”形式(圖1)。
2.1 “上強下弱”的肢體表現形式
“上強下弱”的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是強調上半身肢體動作的同時弱化下半身肢體動作,上半身的肢體造型占較大量的畫面空間,即上半身的肢體動作幅度大于下半身的動作幅度,如圖2所示。
該類型的肢體造型通常呈現“上大下小”“上松下緊”的視覺效果,整體呈倒三角形。多為模特雙臂有大幅度動作,或伸展或彎曲;雙腿多為交叉或并攏,表現出穩定的效果。該類型肢體語言能更好展現服裝的廓形,如X型、O型、A型;能更好展示服裝細節及裝飾,如袖籠、腰部、胸前裝飾物。
2.2 “上弱下強”的肢體表現形式
“上弱下強”的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是弱化上半身肢體動作的同時強調下半身肢體動作,下半身的肢體造型占大量畫面空間,即下半身的肢體動作幅度大于上半身的動作幅度,如圖3所示。
該類型的肢體造型呈現“上小下大”“上緊下松”的視覺效果,整體呈三角形結構。上半身處于內收或穩定的狀態,雙腿的動作幅度較大,或奔跑或跳躍或跨坐,畫面易打破單調的平靜,極富張力,動感十足,畫面感染力強。模特在塑造肢體語言時需注意肩部、髖部、腿部等關節部位的流暢度,保持人體動態在合理范圍內,方能呈現舒適自然的視覺語言。
2.3 “上下均強”的肢體表現形式
“上下均強”的肢體語言表達形式是充分利用模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肢體動作表現出夸張化的肢體造型,也就是模特的肢體造型在畫面空間中的比重最大,如圖4所示。
該類型肢體語言表現為“大開大合”的氣勢,通常為模特運動時定格的瞬間,具有瞬發性。模特或伸展四肢或扭動腰身或奔跑跳躍,像是追尋自由的表達及探索常人無法理解的觀念,這種包含情緒在其中的照片,觀者難以準確理解其背后的真實想法與感受,但仍能被畫面強烈的張力所吸引。在該類型畫面中,讀者的視覺焦點很難集中在一個地方,因而由肢體語言塑造的畫面視覺效果所產生的感受才是打動讀者的地方。
2.4 “上下均弱”的肢體表現形式
“上下均弱”的肢體語言表達形式是模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肢體動作幅度微小,肢體向內側收攏或無肢體動作幅度,“弱”是指肢體動作不充分伸展開,模特肢體造型在畫面空間中的占比減少,如圖5所示。
該類型肢體造型的特征是肢體折疊度大,肢體間的重合部分多,雖然姿勢種類多樣,或蹲或坐或站,服裝、道具、光線也不盡相同,但是整體的畫面效果都透露著含蓄內斂的氣息。視覺沖擊力沒有前三種強烈,需要模特強大的眼神表現力來傳遞畫面情緒。
2.5 模特肢體語言表現規律
通過分析研究以上4種類型的肢體語言發現,時尚大片的模特在同種類型的肢體語言中,表現形式雖有不同,但傳達出的美感內容和視覺感受都是相似的。這與王佳佳等[14]利用感性工學研究的快時尚品牌櫥窗模特姿態對消費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相互印證,因此細分模特肢體語言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展示商品的關注度。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周雪侖等[15]結合眼動技術和主觀態度測量方法,揭示了模特面部表情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廣告效果,只有奢侈程度較低的產品廣告中,模特呈現微笑表情時,被試會給予產品更多關注,說明模特在廣告宣傳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還未有以模特肢體語言為主的客觀研究。本研究則根據上述分類的4種肢體表現形式,結合眼動追蹤技術,研究觀者在看待時尚大片
時的視覺側重點,觀者對不同類型的肢體表現形式會產生何種不同的視覺反應,以及模特的肢體語言是否具有明顯的引導作用。
3.1 素材選擇與處理
根據所分類的4種肢體語言表現形式,在近五年各國家地區的《VOGUE》雜志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時尚大片,并且對圖片素材進行預處理,將其調整為769×577的分辨率以適合該設備的呈像要求。每種類型選取10張圖片,共計40張圖片素材,每張圖片的持續時間為6 s;所選取時尚大片中模特手部均無持有道具等額外吸引目光的物品,保留畫面的文字、環境等因素,圖片播放順序隨機打亂。實驗用Tobii Pro X3-120型眼動儀設備和Tobii Pro Lab軟件進行實驗設計及實驗數據采集。
3.2 被試對象
模特組選取在校大學生44名,男性15名、女性29名,年齡分布在18~20歲,均為服裝表演專業模特,有1~4年的表演經歷,對時尚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普通人組同樣選取性別、年齡較為接近的44名在校大學生,而其專業遍布英語、中文、計算機等非藝術類專業。
所有被試裸眼或矯正視力均在1.0以上,無色盲,均無類似實驗經歷,且所有被試均為自愿參與。由于被測試者觀察操作失誤等原因,剔除其中6份有明顯邏輯異常的數據,最終保留82份有效數據。
3.3 實驗過程
眼動儀連接17英寸顯示器,將其色溫、亮度、對比度等都調節一致,并保證被試端坐于顯示器前,觀察距離控制在60~80 cm。測試前未告知被試者實驗意圖,被試者調整好坐姿后開始測試,眼睛與儀器成平視狀態,下巴全程固定在下巴托上,被試聽指令觀看圖片,保持安靜沉默的氛圍,注意力集中于測試圖片上。每位被試實驗結束,眼動儀會自動記錄數據并保存,接著便開始下一位測試。所有被試實驗結束后,眼動儀自動保存和導出實驗數據。
3.4 眼動軌跡圖、熱點圖分析
為了直觀地展示注視數據的規律性,采用Tobii Pro Lab軟件處理數據并導出,將有效數據分別進行熱點圖與軌跡圖的疊加,得到模特組與普通人組實驗素材的總疊加熱點圖和軌跡圖,然后分別對被試的視線瀏覽順序和視覺側重點進行分析。
3.4.1 視線軌跡圖分析
眼動追蹤中的視線軌跡圖主要顯示個體在顯示畫面上的注視時長、注視位置、注視順序,并將獲得的這些注視內容生成一個注視序列,用可視化地方式表現出來個體在觀察顯示內容時的可視化軌跡圖,如圖6所示。
在“上強下弱”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者的首次注視點(圖像中小方塊)大多出現在模特上半身及周邊范圍內,隨后視線朝頭面部移動,隨之便沿肢體動作延伸的方向移動,
總體上是從上至下的移動軌跡,視線軌跡大致呈倒三角形。
在“上弱下強”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者的首次注視點大多出現在模特下半身及周邊范圍內,隨后視線朝頭面部移動,再由上往下慢慢移動,最后視線終點于腰部,也就是中間部位,視線軌跡大致呈三角形。
在“上下均強”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者的首次注視點較少直接注視在人體上,而更多在模特上半身周圍區域,視線軌跡依然是從上到下的趨勢,跟隨肢體動作方向移動,視線最終往往會回到頭面部。視線關注點與軌跡最為分散。
在“上下均弱”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者的首次注視點大多出現在模特身體的中上方部位,然后由上至下地移動,最終依然會回到頭面部。視線關注點與軌跡最為密集。
總之,模特組和普通人組的視線軌跡幾乎一致,視線會瀏覽過模特各個肢體部位,總體視線路徑為:“強”肢體部位→頭面部→“弱”肢體部位→頭面部;觀看者的首次注視點位于肢體幅度較大的一側,說明觀眾的視線首先會被幅度較大的肢體動作所吸引;視線隨后會轉而關注肢體動作較為流暢或肢體表現較為聚集的區域。
3.4.2 熱點圖分析
眼動熱點圖反映的是被試者瀏覽和注視的情況,熱點圖能高效地同時展示所有被試者的視覺關注重點區域及被吸引程度。紅色代表瀏覽和注視最集中的區域,黃色代表注視較少的區域,綠色次之,沒有顏色的區域表示該區域沒有被被試所注意到[16],如圖7所示。
在“上強下弱”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人,他們的注視時間最多的部分都是頭部,視線也多聚焦于上半身,下半身注視時間相對少。由此可見,無論教育背景如何,人們的視線往往會被上半身肢體動作引導。
在“上弱下強”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視線關注往往先被大肢體動作吸引,關注最多是模特的腿部,其次是頭面部,對身體中上部位視線關注時間最少。
在“上下均強”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由于模特動作上下半身均為大幅度,導致被試的視線比較分散,趨于全身,但上半身仍比下半身獲得更多聚焦點,頭面部是視線關注重點。
在“上下均弱”的肢體語言表現類型中,被試的視線較為密集,頭面部和上、下半身肢體均有長時間的視線關注。同時,模特如果下半身大部分無服裝覆蓋時,被試此時會更多關注模特身上的服裝。
總之,模特組與普通人組相比更關注模特本身,在四種肢體表現形式中被試關注最多、注視時間最長的部位是肢體動作比較大的部位,而上下動作一致時候,頭面部獲得的關注更多。其中“上強下弱”“上弱下強”“上下均強”三種類型中主要視線關注在模特本身的肢體造型上,進而指向服裝設計。
3.5 眼動數據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5.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使用Excel分析作圖。對于定性變量,本研究使用卡方檢驗進行差異性檢驗;而對于定量變量,則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和方差分析分別對兩組或多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P<0.05被視為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本實驗主要對注視點數據指標進行分析,即被試首次注視興趣區的時間、興趣區注視次數、平均注視持續時間、興趣區總注視時間等的分析,可以反映被試注意力的變化情況,表明被試對實驗素材的信息感知處理情況。
3.5.1 肢體表現形式與總注視點個數之間的關系
首先比較模特組與普通人組的初次注視部位,如表1所示。分析發現,兩組人群的首先注視部位均以頭部居多,兩組人群的初次注視部位未發現統計學差異(χ2=1.012,P=0.603>0.05)。分別比較模特組與普通人組不同肢體表現形式的初次注視部位(圖8),分析得出無論是模特組還是普通人組,“上強下弱”組的首次注視部位均是以頭部和上半身為多,“上弱下強”組的首次注視部位則以下半身為多,兩次卡方檢驗的結果均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χ2分別為36.87和83.396;P均小于0.001)。
由圖8可知,模特組的“上下均強”組總注視點個數最多,“上弱下強”組和“上強下弱”組的總注視點個數在四組數據中處于中間位置,而“上下均弱”組的總注視點個數最少。
因此可以推測,肢體動作幅度與注視點個數成正比,隨著
肢體表現形式的幅度或強度越來越大,如“上下均強”組,被試的視線被大幅度的肢體動作所分散,引起的眼跳次數增加,在圖像中產生多個注視點,從而導致首次注視時間短;反之,肢體表現形式的幅度越弱,如“上下均弱”組,被試者的視線較難被吸引或轉移,引起的眼跳次數少,從而導致首次注視時間長。
3.5.2 模特與普通人各觀察部位與部位持續時間、注視次數之間的關系
比較模特組與普通人組的眼動指標,結果如表2所示。研究發現,兩組人群的注視點個數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T=13.289,P<0.001),模特組平均注視點個數為15.457,遠高于普通人組的11.384;頭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注視點持續時間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T=3.083、5.115和5.001,P<0.05),模特組平均注視點持續時間遠高于普通人組;頭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注視次數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T=11.203、4.395和4.562,P<0.001),模特組平均注視次數多于普通人組(圖9)。
由表2和圖9可知,模特頭部在四組實驗中受到的注視持續時間最多,其次是上半身注視持續時間,模特下半身受到的注視持續時間最少。此外,上半身和下半身會因為肢體表現形式的不同,對被試注視次數和注視時間產生較大影響,如“上強下弱”組中,頭部和上半身獲得的注視次數和時間更多;相反,在“上弱下強”組中,下半身獲得的注視次數和時間更多。而頭部相對來說較為穩定,在上半身和下半身動作下均受到較多關注。
因此可以推測,模特頭面部不會受肢體表現形式的影響,而上、下半身受到的注視次數和注視時間的多少與肢體表現幅度大小是否在“強”部位呈正相關。此外,對于“上下均強”和“上下均弱”組,被試者由于視線被整體的大幅度肢體表現所分散,或者因為無明顯幅度的肢體表現而聚攏視線,在這種情況下,上半身的注視持續時間和次數均大于下半身的注視注視持續,說明被試仍然傾向于觀察上半身和頭部,模特上半身的肢體表現相較于下半身的肢體表現更能吸引被試視線。
以上結論在模特組和普通人組均適用,因此本研究的結論在面向專業模特和普通人群時均可推廣。
4 結 論
目前大部分針對模特肢體語言的研究基本是從展示服裝的角度出發,重點強調的是服裝產品,認為肢體語言服從于商品,較少有研究模特肢體語言本身的特性,以及觀者對于畫面整體視覺效果的感受。本研究嘗試從人的肢體表達入手,以及獲得更多時尚大片拍攝影響因素,并為更好的時尚理念傳達和服飾效果表達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礎。
1) 結合視線軌跡圖與具體眼動數據分析可知,時尚大片中模特的頭面部是最先獲得視線關注且關注時間最長的,其次是“強形式”的肢體語言,再次是“弱形式”的肢體語言。正如阿恩海姆認為“表現性的唯一基礎就是張力”,模特的肢體表現張力在時尚大片中尤為重要。因此對于時尚大片中的模特而言,學習如何利用視知覺作用引導觀眾關注時尚點,刺激審美主體產生心向往之的念頭,從而促進時尚的傳播流行,是至關重要的一門課題。
2) 本研究證實了假設,即模特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引導觀眾關注相應部位的服裝產品,說明觀眾在欣賞肢體語言傳遞美感的同時,傳遞服飾的時尚理念。因此可以利用“強”形式的肢體表現來吸引視線關注,如把想要展示的產品放在靠近頭面部的位置或用大幅度肢體語言襯托。
3) 實驗素材選取的是時尚大片,而時尚大片與平面廣告有區別,平面廣告的商業性強,因此商品屬性占第一位;而時尚大片含有的藝術成分更多,畫面中的目的指向性不明顯,觀看者往往是懷著非功利性的心態去欣賞時尚大片,以獲得感官愉悅。在商業性的品牌時尚大片中,觀看者往往是因畫面傳遞的綜合性美感而激起消費欲望,因此建議品牌在拍攝時尚大片時,平衡好模特與時裝的比重,利用模特肢體語言突出重點內容,使宣傳效果最大化。
4) 雖然實驗結果表明模特肢體語言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這與模特可以展示服裝、產品的觀點并不相悖。本實驗為時尚大片的視覺傳達主次關系提供理論支撐,為商業廣告和攝影創作提供新視角、新思路,通過對模特肢體語言的設計,給予人超越產品的感官滲透,從而激發觀者對服飾的消費欲望。
本研究結論在學術上為時尚工作人員提供了設計思路,即盡量將亮點集中在某一特定部位更有利于時尚理念的傳播;同時在實踐上也為時尚品牌拍攝和產品宣傳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及方向指引。
《絲綢》官網下載
中國知網下載
參考文獻:
[1]芮斐. 服飾平面廣告中模特姿態表現的研究[D]. 蕪湖: 安徽工程大學, 2016.
RUI F. The Study of Model’s Posture and Attitude in Apparel Print Advertising Industry[D]. Wuhu: Anhu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2016.
[2]巴赫. 完全模特手冊[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
BACH J D. Complete Model Manual[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8.
[3]L.哈潑德, H.邁耶. 美的姿態[M]. 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 1991.
HUBBARD L, MEYER H. The Pose of Beauty[M]. Hangzhou: Zhejiang Photography Press, 1991.
[4]姚依妮, 孫建明, 林月華, 等. 眼動追蹤技術應用分析[J]. 輕工科技, 2018, 34(9): 80-82.
YAO Y N, SUN J M, LIN Y H, et al.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eye tracking technology[J]. 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34(9): 80-82.
[5]周可人, 穆紅. 基于眼動追蹤下結構線對體型修正的研究[J]. 遼寧絲綢, 2020(2): 12-15.
ZHOU K R, MU H. A study on the correction of body shape based on eye tracking using structural lines[J]. Liaoning Tussah Silk, 2020(2): 12-15.
[6]KIM Y M, KIM J H, KIM Y S. Types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poses in modern fashion photographs-focused on patrick demarchelier’s fashion photos[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lothing and Textiles, 2014, 38(5): 769-782.
[7]KIM Y M, KIM Y S. Analysis of vogue magazine on forms of image expression and utilization of model poses in fashion photos[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ostume, 2016, 66(4): 111-112.
[8]李莉. 從形體語言的探索開始[J]. 戲劇藝術, 2007(4): 64-70.
LI L.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body language[J]. Theatre Arts, 2007(4): 64-70.
[9]麻力丹. 探析肢體語言在話劇表演中的有效運用[J]. 傳媒論壇, 2020, 3(3): 60-61.
MA L D.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drama performance[J]. Media Forum, 2020, 3(3): 60-61.
[10]賈榮林. 從大眾流行社會心理機制出發的服裝品牌廣告創意[J]. 裝飾, 2010(1): 128-129.
JIA R L. Clothing brand advertising creativity based on popular soci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J]. ZHUANGSHI, 2010(1): 128-129.
[11]EMANUELE F. VOGUE[M]. New York: Condé Nast Group, 2022.
[12]王啟明. 時尚攝影的創新性表現研究[J]. 藝術工作, 2017(6): 106-108.
WANG Q M. Research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fashion photography[J]. Art Work, 2017(6): 106-108.
[13]葛露鈺, 盧春. 對時尚攝影的界定與觀念性的表現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6, 15(6): 113-114.
GE L Y, LU C.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expression of fashion photography[J]. Industry & Technology Forum, 2016, 15(6): 113-114.
[14]王佳佳, 顧朝暉, 張西楊, 等. 快時尚品牌櫥窗模特姿態與消費者心理關系解讀[J]. 山東紡織科技, 2020, 61(4): 37-41.
WANG J J, GU Z H, ZHANG X Y,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l posture and shopwindow of fast fashion brand and consumers’ psychology[J]. Shandong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61(4): 37-41.
[15]周雪侖, 楊錦綿. 模特面部表情和產品奢侈程度對平面廣告效果的影響[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0, 18(5): 673-678.
ZHOU X L, YANG J M. The impact of model facial expression and product luxuriousnes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nt advertising[J].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2020, 18(5): 673-678.
[16]王欣, 鄭晶晶, 陳若楠, 等. 基于視覺感知的移動端網店頁面設計效果評價[J]. 絲綢, 2022, 59(7): 79-88.
WANG X, ZHENG J J, CHEN R N, et al. Evaluation of mobile storefront page design effects based on visual perception[J]. Journal of Silk, 2022, 59(7): 79-88.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 body language based on eye tracking in fashion shoots
ZHANG Chi, WANG Xiangrong
ZHU Rongjian, CUI Rongrong
(a.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 Engineering; b.Zhejiang Provincial Key Cultivation and Research Base for Philosophy andSocial Scienc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the expression of model body language, exploring the visual guid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del body language on the viewer in fashion shoots, and obtaining the visual experience rules of the viewer’s body language on the model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fashion shoots and brand shooting. Based on the fashion shoots of VOGU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four types of model body language express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refine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picture comparisons and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eye tracking data of 41 professional models and 41 ordinary peopl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hotspot maps, trajectory maps and specific eye movement values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directional effect of the model’s body language and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language on vision were explored. The article started from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that is, people’s body language,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shion shoots, and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search basis for better conveying fashion concepts and clothing effects. Body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fashion shoots, and reasonable design of model body language can improve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fashion shoots, which has high prac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has accelerated the speed of visual image dissemination, and the scope of dissemination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at an incredible speed.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cultural industry,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fashion industry is also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Fashion shoots are a comprehensive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ften widely used for commercial promotion, conveying fashion information and concepts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good dissemination performance and sensory experience. In fashion shoots, models serve as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image, and their expressions and postures often guide people’s attention points.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use of model body language has high value.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military, human factor analysis, medicine, and scene research. The use of eye tracking systems can track the movement trajectory of the eyes, thereby obtaining eye movement indicators such as the pos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fixation point, fixation trajectory, fixation time, fixation frequency, and iris size of human eye movement. By observing and studying the visual trajectory map and fixation focus map, the most subjective views of humans on things can be analyzed. In the field of clothing,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is also widely used in research on brand recognition, visual evaluation, feature extraction, display, design applic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discussions, this study intends to reclassify the forms of body language expression to maximize the coverage of all forms of body language expression.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 the model’s body movements, the body expression form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strong upper and weak lower limbs, weak upper and strong lower limbs, both strong upper and lower limbs, and both weak upper and lower limbs. Based on expert discussions,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body movement amplitude exceeding 30 degrees of the original fixed position as high intensity, otherwise it is classified as weak intensity.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combines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visual focus of model body language in fashion shoots, and explor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language and visual language in professional models and ordinary people,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assistance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of fashion shoots, as well as new ideas for fashion brand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model; body language; fashion shoots; eye tracking; visual patterns; eye movem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