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虛易生濕
●本刊記者:從我們普遍對濕氣的認知來講,濕,肯定是要有水才會潮濕,濕氣重就是水多了,那怎么還會出現陰虛干燥的情況呢?
【武醫師】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中關于陰虛和濕氣的關系涉及到了很專業的中醫理論。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種情況是怎么造成的。簡單來講,這是由于患者本身就屬于陰虛體質,這類體質人群由于陽邪過旺,又熱又燥,所以貪涼,喜歡喝冷飲、冰水,外加平時喜歡吃油膩的食物,從而造成了水濕內停,也就是水濕排不出去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陰虛加濕氣重的情況。
從我接診的病例來看,這類患者不在少數。他們既有陰虛的癥狀,比如,手足心熱、口干口苦、煩躁不想喝水、舌質偏紅等,又兼有痰滑之象,脈象弦、滑、數。一些缺少臨床經驗的醫生遇到這種問題往往是無從下手。如果不用心去尋找它暴露出來的蛛絲馬跡,很容易貽誤病情。
陰虛夾濕的用藥之法
【武醫師】關于陰虛和濕氣重同時出現的情況,我的師父胡海牙先生的恩師——邵佐卿老先生提出了一個觀點叫陰虛夾濕,這是他在臨床上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不少濕熱癥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既有陰傷又有濕滯的病機。臨床表現為病程較長,潮熱難眠,涼則寒,熱則煩,手足心熱,時有口苦,口干黏膩,舌質偏紅,舌苔少而滑,脈象滑數的情況。
邵先生認為,這一類的癥侯往往容易被粗工所忽視。如果誤診為陰虛而用甘寒之品,就非常容易導致疾病深不可解;如果偏于化濕,那么津液就會受到損傷。因此,老先生的用藥之法是“保津則選柔以防礙濕,化濕則清淡以防耗津。”
調整飲食習慣不容忽視
●本刊記者:對于陰虛夾濕的患者,您是如何用藥的?
【武醫師】結合老前輩們以及我個人的臨床經驗,在門診遇到這類患者的時候,我一般會根據他當時發病的狀態,在三仁湯的基礎上酌情進行加減,來達到清熱滋陰,化濕除煩的目的,效果非常好。希望大家聽了我以上的講解能夠掌握好陰虛夾濕的臨床特點,當發現家人或自身出現了這類情況時能夠及早治療。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飲食習慣調整過來,忌生冷、油膩等物,以免“雪上加霜”。<D:\zb\2024\2024 05\文尾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