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教師觀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涵蓋多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毋寧不辦”的教師作用觀、敬業樂群的教師職業道德觀、為國為民的教師職業追求觀、積極利用社會力量的教師隊伍建設觀。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對當前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教師觀;黃炎培;職業教育;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10-0071-05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經過長期探索,黃炎培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職業教育思想,職業教育教師觀是其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一、黃炎培職業教育教師觀的形成背景
黃炎培畢生致力于職業教育事業。1913年,黃炎培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一文,提出學校教育應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系。1914年,黃炎培進行了兩次國內教育考察:第一次是到安徽、江西、浙江三省,歷時95天;第二次是北上山東、河北、天津等地,歷時36天。兩次大規模、長時間的教育考察使黃炎培認識到,我國教育與社會實際相脫節的嚴峻問題。以國內教育考察為轉折點,他開始從宣傳鼓吹實用主義而逐漸具體化為提倡職業教育,從致力于普通教育的改革,轉而更多地關心如何溝通教育與職業的關系[1]110。
為解決我國教育存在的問題,黃炎培決定到西方發達國家考察。1915年,黃炎培隨中國實業考察團赴美,探訪了各類學校,并與教育界、實業界等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美國之行使黃炎培對職業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其也感覺找到了改革中國教育的“良方”。“回念吾國……不能不認職業教育為方今之急務。”[1]110“1917年,黃炎培同陳寶泉、郭秉文等知名人士赴菲律賓、日本進行第二次國外考察。第二次國外考察使黃炎培堅信,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1]117
1917年,黃炎培、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創立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職業教育團體——中華職業教育社。同年,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我國首份職業教育專門刊物——《教育與職業》。一年后,又在上海創辦中華職業學校。此后,黃炎培又創辦了重慶中華職校、南京女子職業傳習所、鎮江女子職校等職業學校。
在長期的職業教育實踐中,黃炎培既形成了系統的職業教育思想,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教師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的主要內涵
教師觀是指人們對教師的認識和看法,包括教師的社會地位、價值、特點、角色、責任等問題。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涵蓋了教師作用、教師能力構成、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職業追求、教師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一)教師作用:“毋寧不辦”
黃炎培清晰地認識到教師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他明確指出慎選教師。他在《怎樣辦職業教育——敬告創辦和改辦職業教育機關者》一文中寫道:“怎樣辦高、初級工科職業學校?須先按照職業學校設施標準第三、四條,用相當手續,就工業各科中,決定何科;次之依該科所需要,籌定經費,充實設備,慎選師資。缺其一,毋寧不辦。”[2]90其次,十分重視教師作用的發揮。他在《職業教育機關惟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寫道:“吾以為職業學校教員,至少一部分須請曾任這種業務或現任這種業務者擔任,所有課程呀,教材呀,讓他就所規定的時間數、入學程度標準和畢業程度標準的范圍以內,依他業務上親身經驗的覺察和主張來規定。既有一度具體的規定,以后一步一步地修改,自然逐漸切近于將來服務的需要了”[2]86。
從中華職業教育社與中華職業學校的實踐看,正是建立了一支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才得以成功。由此可見,黃炎培將教師隊伍看成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要素,極為正確。
(二)教師能力構成:“知”“能”并重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黃炎培早已清晰地認識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并進行了詳細論述。如他所言,“職業教育,不惟著重在‘知’,尤著重在‘能’”。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不同,自然也決定了師資要求方面的差異。如果沒有實踐能力突出的教師,何以能培養出實踐能力突出的學生。他說道:“在‘先知覺后知’以外,還須鄭重地補充一句——‘先能授后能’。”[2]86可見,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重視。他甚至警戒道:“若我和我的同事,都還沒有取得‘先能’的資格,以盲導盲,又哪里行呢?”[2]90
黃炎培對職業教育教師的選擇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最好選聘學理與經驗兼長者。如不可得,無寧偏重經驗。”[2]66又說:“凡職業學校欲聘專門教師,如不易得學校教授與經驗并重者,毋寧聘用職業經驗者,較之僅受學校教授者必差勝。”如在談到辦農科職業學校時,他說道:“而所辦教育,當然包括改良農事在中間,所有師資,并可適用職業教育標準三之四的第二條,聘富有農業經驗者而以受過師資訓練者輔之。如此雖非正式的農科職業學校,而其影響足以改進農事與農村環境,較之辦一農校,效力還要深切。”不難看出,并非黃炎培不太重視職業教育教師的理論知識,他也知道最好選聘“知”“能”并重的教師,只是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應有所取舍,即實踐能力重于理論水平,并特別強調聘任擁有工作經驗的教師的重要性。當然,這也是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
(三)教師職業道德:敬業樂群
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自覺成為學生的榜樣。所以,既然要對學生進行“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教育教師更是要具備這一素養并以身作則。正如黃炎培所說:“欲養成何等人物,一視養之者為何物,一教員之影響足以及數百青年。”因此,“敬業樂群”也是黃炎培對職業教育教師的總體規范和要求。簡單一點來說,職業教育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愛崗愛生,盡職盡責,無私奉獻,同時要有合作精神,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表率和楷模。
黃炎培在《苦——中華職業學校二十五周年紀念日給諸教師諸學友一封公開的信》中,介紹了職業教育先輩的“敬業樂群”精神:“賈(佛如)先生在上海當了7年校長,每天清早起來,親自領導全校師生早操,大風、大雨、大雪、大暑,從未缺過一天,這是上海一般同學公認的。”[3]80可見,當時的職業教育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的高度責任感與奉獻精神,并把自己稱為學生的父母。有研究者指出:“‘敬業樂群’不僅僅是一教師觀,還是黃炎培大職業教育思想的凝結。”[3]81當時職業教育、中華職業學校等取得的發展與成就,與職業教育教師的“敬業樂群”是分不開的。
(四)教師精神追求:為國為民
黃炎培不僅注重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同時也對他們的精神追求做出了要求。黃炎培成長于國家瀕于危亡、人民苦難深重的年代,受恩師蔡元培教育救國主張的影響,堅信教育救國救民。經過國內外廣泛的考察與深入思考,他發現當時教育脫離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嚴重問題,認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職業教育。他堅信“提倡愛國之本在于職業教育”,并認為職業教育旨在“解決社會、國家最困難的生計問題”,以實現人民有業及國家富強。不難看出,救國救民、為國為民是黃炎培倡導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更是落腳點。
黃炎培指出的辦職業教育須下的三大決心,第一條便是“辦職業教育,須下決心為大多數平民謀幸福”[4]311。可見,他倡導和踐行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救國救民,就是要實現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為實現這一目標,他不僅大聲疾呼,還身體力行,一生四處奔走、嘔心瀝血。如他所說:“即使真苦,須以我輩的苦,換取一般同胞的樂;須以少數人的苦,換取多數人的樂;須以一時間的苦,換取河山收復、民族復興、永久光榮的樂。”[3]78
總之,在黃炎培看來,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發展與國家事業、人民需求結合起來,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民族復興服務,并樂在其中。
(五)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利用社會力量
1926年,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的辦學方針,認為“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地溝通和聯絡”[4]303。在辦學方式上,他同樣主張社會化,即充分依靠教育界、職業界的各種力量。具體到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上,黃炎培同樣倡導大職業教育主義,即聘請教師時應充分利用教育界、職業界的人才。正如他所主張的,聘任“專習各該科之技能”的教師。
除了聘任有職業界經驗的教師外,黃炎培還強調普通教師與有職業界經驗的教師必須進行有效合作,如果只是單打獨斗的話,很難取得較大成效。正如他所說,“故最好請精練之技手,再參加以專門學者,絕對合作辦理職業教育,則收效更大”。可見,黃炎培不僅認識到要引入社會力量培養職業教育人才,同時也要強化校內力量與社會力量的聯動與協作,實現教育合力。
三、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的啟示
近年來,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整體素質有待提升、隊伍結構有待優化等[5]。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教師觀不僅促進了當時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當下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同樣有著重要啟示意義與價值。
(一)建設知識與經驗并重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體作用發揮者,決定了職業教育教師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職業教育教師的選拔、任用與培養質量決定了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關乎職業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建設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對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在黃炎培看來,職業教育教師不僅要有“知”,還要有“能”。而且黃炎培認為,若二者不可兼得,應更加重視“能”,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決定的。畢竟,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人才。這必然要求職業教育教師既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有過硬的實踐技能。
從目前我國職教師資的培養模式來看,大部分職業院校新入職教師來自高等院校[6]。雖然這些教師擁有較高的學歷、系統的專業知識,但實際操作能力和行業經驗較為欠缺。正如,“高職招聘的非教育類博士主要來自綜合性大學和科研院所,他們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但對課程設計、教學能力、技術技能實踐能力、信息技術等教育專業理論研究不夠”,這些新教師在入職后接受的業務培訓也存在系統性差、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7]。有學者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再不規定,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來源就出問題了,大量的博士生進了職業院校。可是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地方,博士能承擔這里的實踐教學嗎?他們愿意學嗎?愿意教嗎?這些都是問題。”[8]
因此,就當下而言,建立一支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精專業、懂教學、能操作的師資隊伍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具體來說,一是推進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培養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在借鑒德國“雙元制”等國外有效經驗的基礎上,高水平職業院校、大學聯合企業行業探索共同培養博士層次的理論與實踐兼具的職業教育師資。二是嚴格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既要重視職業教育教師的理論水平,又要強調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實操技能。如在招聘時向實踐經歷傾斜,抑或要求入職后必須到企業實踐。三是強化職業教育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對于職業院校的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到企業(或行業)掛職鍛煉,明確掛職要求,提供相應指導,使他們有機會不斷打磨和提升實踐技能,以更好地勝任專業教師的崗位要求。
(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敬業樂群”的品格
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條件,關系到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實現。黃炎培將“敬業樂群”作為對職業教育教師的重要要求,認為職業教育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愛崗敬崗,關心學生,以身作則。
然而,理論認識浮泛,工作態度被動,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缺乏深入探究、銳意精進的努力等,為當下職教從業者的普遍狀態[3]82。這就要求,無論是職前培養,還是職后培訓,都應加強敬業樂群品質的養成和強化。具體而言,第一,進一步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幫助職業教育教師修煉自己,最終使他們將職業教育視為一生的事業去追求,自覺將職業教育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之中,而非僅僅是一份謀生的工作。這樣,方能成為職業教育的堅實踐行者和推動者。第二,通過組織團隊活動、建立合作機制、課上鍛煉、提供實踐機會等方式,加強對職業教育教師的服務意識培養,并使他們樂于互幫互助、團結協作。
(三)樹立大職業教育觀,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和跨界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與地方政府、企業產業等加強溝通與合作,同時也決定了教師隊伍的類型化特質。即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不能局限于單純的教育領域,要從跨領域視角,形成政、校、行、企協同培養體系,在培養模式、資格準入、管理制度和評價標準等方面突顯類型特色[9]。也就是說,職業院校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教師方面亦是如此。這其實和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主義的辦學方針不謀而合。就教師隊伍建設而言,他明確指出:“有時聘請教員,還要利用職業界的人才。不只是參觀啦,實習啦,請人演講啦,都要職業界幫忙哩。最好使得職業界認做為我們而設的學校,是我們自家的學校,那就打成一片了。”[2]72
近年來,各職業院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積極從行業企業引進專兼職教師,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隊伍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盡管如此,也存在兼職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與團隊發展目標關聯性不高、對高職院校的組織認同感較低、相關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專職教師隊伍不穩定、專兼職教師合作不到位等問題[10][11]。有鑒于此,職業院校在招聘教師時,不僅應樹立大視野、大觀念,加強對技能型人才的重視,多措并舉吸引來自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擔任專兼職教師,夯實職業教育發展的智力基礎,同時還應建立健全兼職教師引進、管理、使用、評價、退出機制,建立兼職教師庫,同時加強人文關懷,提升兼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還應通過創新互動合作平臺、建立互動合作機制、拓展互動合作領域、打造互動合作團隊等策略,促進專兼職教師的互動合作[12]。
參考文獻:
[1]田正平.“尋病源”與“讀方書”——《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閱讀札記[J].教育研究,2013(12).
[2]黃炎培.職業教育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3]顏廷燕,寧波.黃炎培職業教育教師觀的當代啟迪——讀《敬業樂群·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讀本:教師篇》[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
[4]田正平,李笑賢.黃炎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董彥宗.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邏輯、困境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16):72-77.
[6]陳春霞,李娜,陳朝陽.新時代職教師資培養的新路徑——高職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理性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23(15):29-33.
[7]周蘭菊,蔡玉俊.高職博士層次卓越職教師資培養研究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1):28-35.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雙師型”教師隊伍如何打造[EB/OL].(2019-02-25)[2024-01-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02/t20190225_370977.html.
[9]湖南智庫.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教師隊伍[EB/OL].(2023-03-21)[2024-02-15].http://www.hnzklm.com/news/ztq/zhiyejiaoyuyanjiusuo/2023/03/9122.html.
[10]韓利紅.社會互賴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共同體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9):37-41.
[11]黨杰,王宏斌,康卉,等.新時代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86-88+92.
[12]邵建東,王振洪.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互動合作及實施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1(1):70-72.
責任編輯:賈凌燕
作者簡介:吳娟,江蘇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