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關注社會公平、強調人文關懷,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為鄉村振興構筑了堅實的理論基石,其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拓寬了實施路徑,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深厚的人文關懷。當前,鄉村振興仍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民文化水平有待提升以及鄉村環境較差等。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要通過拓寬經濟收入來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文化水平以及改善鄉村環境等多方面的努力,旨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全面協調發展。
鄉村振興作為我國農村工作的核心,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手段。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文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為宗旨,運用其獨特的技巧和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重要作用,既是應有之義,也是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探討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意蘊和路徑,以期為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
(一)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為鄉村振興構筑理論基石
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技能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為核心的工作模式。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社會工作者運用其專業技能,針對農村地區的個體和家庭問題積極開展工作,依據每個個體及其家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積極挖掘個體及其家庭潛力,利用各種有利因素,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社會工作者針對農村留守女性、無業青年開展就業促進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課外輔導和興趣小組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村民間的交流與溝通,還為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村民提供了個性化的幫助和自我提升的機會,推動了農村產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利用社區工作的專業方法,整合村莊內的資源,促進村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解決農村環境、鄰里關系等問題。社區工作還激發了村民的主體責任意識,使村民主動參與社區的各項活動,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認同感,提升了村莊的凝聚力,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二)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拓寬實施路徑
社會服務致力于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改善人際交往和社會互動來解決社會問題。該領域已經發展出一系列獨特的技術和方法。社會工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素質要求,需要通過資格考試,以證明自己已經掌握了所需的專業知識,這是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接受專業培訓的社會工作者,提高了溝通、組織和建立專業關系的能力。社會服務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工作質量。
社會工作者使用專業的調查和分析技術,能對社會現象進行客觀和中立的評估,彌補了某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在評估知識和系統方面的不足。這種評估能力的發揮,與政府工作形成了互補優勢,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社會服務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了獨特的角色,它通過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視角和方法,使得鄉村振興的實施途徑更加多元化和高效。
(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文關懷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資產,是推動農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力量。人才的發展不僅能直接推動農村的進步,還能對文化、組織、生態和產業等多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形成良性循環。社會工作者作為農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熟悉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還能綜合運用心理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為農村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社會工作者憑借其深厚的知識儲備,能夠在宏觀規劃和微觀操作層面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服務。農村面臨的挑戰,如資源匱乏、文化素養和教育水平較低等問題,需要社會工作者運用其專業技能來解決。政策制度的扶持雖然能夠提供一時的幫助,但社會工作者通過跟進服務、定期回訪、資源鏈接和建立幫扶制度等措施,能夠持續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農村現代化的步伐。社會工作者還助力村民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使得鄉村振興的過程更加溫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濃厚的人文關懷。通過這些努力,社會工作者為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增添了更多的人本色彩,使得鄉村振興的過程更加符合村民的實際需要。
二、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
(一)總體發展水平較低
盡管我國農村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許多農村地區仍然依賴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缺乏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設備。落后的生產方式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許多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單一,導致農村經濟的穩定性較差,受自然災害和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較大。農民的收入來源也相對單一,很難實現多元化增長。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民涌向城市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人口流失導致鄉村勞動力減少,鄉村經濟無法得到有效發展。鄉村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老年人和兒童成為鄉村的主要居民,進一步削弱了鄉村的發展潛力。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一些鄉村由于交通不便,農民出行困難,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也受到限制。這不僅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也制約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教育資源不足導致鄉村學生的教育質量受到影響,醫療服務的缺乏使得農民的健康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生活垃圾和污水常常未經處理就被隨意傾倒,這不僅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環境,也嚴重降低了村民的生活品質。鄉村地區的供水供電系統也面臨著老化問題,導致供水供電不穩定,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鄉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資金不足制約了鄉村的進步,使得現有基礎設施的翻新和先進設備的引進難以滿足需求。缺乏現代化的硬件設施,限制了鄉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民的收入增長。
(三)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受限于地理原因和根深蒂固的小農經濟思維,鄉村地區的居民接觸外界文化的機會有限,視野受到限制,難以與現代經濟發展的步伐保持一致。這種文化水平的局限不僅體現在村民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上,也反映在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上。由于缺乏與現代社會的接觸,村民的思想觀念保守,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限制了鄉村的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農村地區的文化主要局限于本土的風俗習慣和社交活動,導致鄉村文化的傳播與互動方式單調。鄉村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主要依賴于傳統的口頭傳播和人際交往方式,缺乏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和平臺。這使得鄉村文化難以與外界文化進行有效交流和融合,進一步加劇了鄉村文化的封閉性和落后性。
三、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
(一)拓寬經濟收入來源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社會工作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僅僅在于直接援助處于困境中的群體,更在于深入挖掘鄉村的內在潛力,激活鄉村經濟的活力。為此,社會工作者需要成為資源鏈接的橋梁,了解并利用鄉村特有的資源和政策優勢,以專業知識和技能,助力村民提升就業能力,提升收入水平。為了拓寬鄉村居民的經濟收入來源,社會工作者應積極引入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高附加值的農作物,從而提高農業產值。同時,還需發揮協調和倡導的作用,吸引企業投資,促進工農產業的融合發展,為鄉村帶來新的就業機會。通過這種方式,鄉村勞動力無需遠離家鄉,就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社會工作者有責任向政府提出關于人才政策方面的建議。促使政府部門采取激勵措施,吸引和培養一批既有能力又有熱情的人才。引進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新鮮血液,不僅能夠為鄉村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能,還能帶動鄉村的全面發展。社會工作者不僅關注短期的經濟援助,更應著眼于長遠的經濟結構優化和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而強勁的動力。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社會工作者作為政策的倡導者,應當深入鄉村,發現并協助政府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如改善鄉村道路,提升鄉村教育和醫療水平,吸引并留住人才,以及基礎公共設施和娛樂場地建設、養老設施建設等,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社工也要發掘村莊自身的內在價值,激發其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其認識到村莊發展的潛力與紅利,進而增強其對村莊建設的熱情。“鄉村振興”不是被動“振興”,而是以“農村”為主體的“振興”。為此,有必要挖掘和培育熟悉農村基礎、掌握農村發展問題的鄉土干部,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這些鄉土干部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能貼近村民的需要和思想,充分調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更易于引導村民自發地進行農村建設,以集體之力帶動農村建設。
(三)提高村民文化水平
社會工作者應深入鄉村,進行細致調研,全面了解鄉村的文化底蘊和現狀,主動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爭取資源,為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村居民創造繼續教育的機會,實施文化推廣計劃,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提高農村地區居民的文化素質。此外,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鄉村文化的建設。
鄉村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是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元素。社會工作者在促進文化發展時,需要重視并深入理解這些地方文化,引導村民參與體現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動,對于受到村民喜愛和支持的活動,社會工作者應協助村民確立常規化的活動形式,并支持他們成立文化體育組織,定期舉行活動。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提升村民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還能讓他們在文化活動的參與中體驗到鄉村的和諧與美好,共同塑造一個積極向上的鄉村文化環境。
(四)改善鄉村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揭示了鄉村生態環境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要建設美麗鄉村,就必須注重保護和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優美的鄉村生活環境不僅有助于村民身心健康,增強他們的鄉村歸屬感,更能夠留住為鄉村發展服務所需的人才。
社會工作者可以利用多種傳播手段,向農村居民普及生態保護的相關知識。可以借助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引導村民自發組建環保團體,推動鄉村的持續發展和居住環境的改善。通過集體討論環保問題,喚起村民的參與熱情和創造力,增進鄰里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鄉村的生態建設。作為賦能者和倡導者,社會工作者能夠與村民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挖掘和提升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潛力與自我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激勵他們參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工作者還可以策劃和實施各種環保活動,引導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
結語:
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為鄉村振興構筑了理論基石,拓寬了實施路徑,還注入了人文關懷。然而,鄉村振興仍面臨諸多挑戰,如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民文化水平有待提升和鄉村環境較差等問題。為應對這些問題,社會工作應積極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包括拓寬經濟收入來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文化水平和改善鄉村環境等方面。通過這些努力,社會工作將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全面協調發展,為實現鄉村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