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分析了可持續服飾品(配飾、首飾、鞋履等)的環保生產方式以及相關可持續行業的生產流程與社會責任。其中,生產原料分為兩個板塊:一是皮革材質與服飾品的結合,二是非皮革材質(珠寶、金屬、玻璃等)與服飾品的結合。通過各品牌、公司、設計師的升級再造,做出批判性的理解,反思在服飾品設計行業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關 鍵 詞]可持續;服飾品;環保;升級再造
[中圖分類號]K89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7-0015-03
文獻著錄格式:王雯潔. 淺析可持續服飾品在國外的現狀[J].天工,2024(27):15-17.
基金項目:2023年浙江省教育廳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改革專項課題“微縮模型與綜合材料的飾品設計創新應用研究”(Y202354060),202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本草綱目》IP在當代服飾產品中的活化與傳承”(202410355009S)。
一、可持續服飾品的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的豐富程度,對藝術的追求便是重要的表現之一。未來,服飾品行業將格外注重“材質提取”“創造和再利用”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面對氣候變化、資源逐漸枯竭等情形,需要開發更為廣泛的材質和原料;支持可持續的再生生物多樣性材質實踐;使產品向耐用型、無害化方向發展。比如,既可以從自然中獲得研究的靈感,又可以擬定一些循環設計的解決方案。因此,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服飾品設計師開始關注對環境的影響,并倡導可持續性在服飾品設計中的體現。
(一)可持續服飾品的定義
可持續服飾品可以定義為服飾品在生產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能透明和負責任地采購并使用可持續材料。這意味著它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并通過公平的收入和安全的工作環境回饋工人。
(二)國外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可持續服飾品的創作方向十分寬泛,有結合各種材質的款式設計。而且,環保服飾品的價值不再由傳統材質的價值來決定,而是由手工含量決定。
二、皮革材質與服飾品的創意組合
在服飾品設計中,材料的選用對服飾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材質有著不同的造型形態、視覺美感和觸覺效果。而皮革是人類最早運用的天然材料之一,其自然、質樸、單純,雖然沒有人造材質那般完美無瑕,卻有著獨特的加工性能和天然魅力。所以,筆者著重從皮革這一材質開始講起。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各皮革環保品牌盡量不使用傳統方式進行鞣革,而選擇使用環保化學材料和節水工藝。科技的進步讓再生皮革和可生物降解皮革成為熱門的商業化材質。以下三個國外品牌都比較注重皮革材質的可持續發展。
(一)Little Liffner
Little Liffner的創始人Paulina Liffner von Sydow說:“我決定創造一款典雅簡潔的手袋,上面沒有任何Logo,品質尚好,但價格不至于瘋狂到讓你買了它就必須舍棄一次度假的機會。”因此而誕生的Little Liffner是一個來自瑞典斯德歌爾摩的包袋品牌,設計簡約低調,搭配仿鱷魚皮、蜥蜴皮、麂皮,以及恰到好處的金屬圓環裝飾,時髦又百搭。
(二)Toteme
Toteme是由瑞典時尚博主Elin Kling與她的丈夫卡爾·林德曼(Karl Lindman )于2014年共同創立的品牌,融合了兩個人的斯堪的納維亞傳統和在紐約的生活經歷,創造出涵蓋服裝、配飾的產品。這對來自斯德哥爾摩的夫婦偏愛經典單品而非流行趨勢,選擇精致的輪廓、高品質的面料和中性色調,激發穿著者“做出有意識的選擇”并為長久穿著而打造。其中,Toteme的一款單肩包以其拋光的“T-Lock”系扣而命名,這是一處極具細節的設計點。它由意大利皮革制成,表面繡有嚴謹的弧線,有保護角和可拆卸的肩帶,而麂皮內飾有足夠的空間放錢包、太陽鏡盒和化妝品袋。
(三)Vandrélaar
Vandrélaar品牌會根據材料的耐用性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手工挑選所有材料和部件。比如,合成革或人造革、超細纖維、回收材料(如回收聚酯)、天然纖維等材料被用于制作純素鞋。在其所有的鞋履系列中,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優先使用天然、可回收和生物基材料。該品牌最常使用的幾種純素材料包括亞麻布(一種由亞麻植物纖維制成的可持續面料,以耐用性、透氣性和環保生產工藝而聞名,與其他面料相比,亞麻布需要更少的水和殺蟲劑)、棉帆布(一種由棉纖維制成的織物,以強度高和多功能性而聞名,因其生物降解性和可回收性而被認為是可持續的)、生物基純素皮革(一種從玉米中提取的合成皮革,由可再生資源制成,減少了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水性人造皮革(與聚氨酯①或聚氯乙烯②制成的普通合成皮革相比,水性人造皮革是一種更具可持續性的替代品,因為它利用水性涂層取代了溶劑型化學品,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健康危害)以及耐用的橡膠鞋底(合成橡膠鞋底通常比皮革鞋底更耐用,因為它們具有更強的抗磨損、抗撕裂和耐磨性,并能應對各種天氣條件)。

三、非皮革材質與服飾品的創意組合
(一)滯銷珠寶的創意設計
瑞士品牌Kevin Germanier 別出心裁,采購升級再造飾珠或滯銷飾珠,運用各種尺寸和色彩的圓形木珠、玻璃管珠和玻璃米珠,為各品類(鞋品、配飾、首飾)打造硬挺版型,此外,其也可以用作裝飾品點綴硬質單品或布藝單品。由Isabella Lalonde創立的美國紐約品牌Beepy Bella將滯銷品、無法使用的珍珠、手工玻璃飾物、耳環和舊珠子結合起來制作了創意發夾。在貫徹環保觀念的同時,他們也將“Trash to Treasure”主題作為2023年春夏系列的靈感來源,此次產品設計中也運用了之前項目的剩余庫存—925銀發夾,這是值得大眾所借鑒的、“如何利用滯銷材料創造新事物”的實例。
(二)可再生、天然材料的創意設計
品牌SAGAN Vienna與Stephane Rolland秉持著簡化的設計思維,使用再生天然材質,如木材、非名貴礦石、植物纖維 (包括酒椰葉纖維、柳條、藤條等)作為整個系列的基本材質,并將這類材質運用到鞋品、配飾和首飾上。兩個品牌都將硬質材料與皮革替代品混搭,營造出了強烈的材質對比效果。
倫敦藝術大學畢業生Katerina Gostanian的The Eye of the Needle系列與設計師Gabriele Mockerviciute設計的系列產品都秉承著可持續理念,他們都對可再生的天然木材進行雕刻、雕塑或蝕刻,或將其用作3D打印的材料。其中,在The Eye of the Needle系列首飾中,Katerina Gostanian借鑒古老的針繡蕾絲工藝,娓娓講述了亞美尼亞的歷史文化。她在木材上使用雕刻技術,為其祖母手工制作的蕾絲織物賦予新內涵,而木質手袋又表達了她對家鄉及親人的懷念。
(三)回收材料的創意設計
西班牙品牌 MAM 擅長使用生物基材質,或使用回收的金屬和樹脂,打造質地堅硬且輕盈的結構,常常運用到鞋品和首飾設計中。
西班牙品牌Levens 與美國品牌Alexis Bittar采用玻璃、醋酸纖維和生物醋酸纖維等材質進行創作。其中,西班牙品牌 Levens 側重于改良陶瓷的用法,且使用易于回收利用的玻璃,從而探索不同色彩、紋理、形狀的珠寶設計。而美國品牌Alexis Bittar的人造熒光樹脂耳環展示了如何用滲色亮光漆效果塑造奇妙的外觀。他們回收利用醋酸纖維和生物醋酸纖維,使用生產過程中對地球友好的染料去制作具有金屬效果的發飾和眼鏡。
哥倫比亞品牌FILAMENTAL致力于“零浪費”,使用3D技術打印配件,為特殊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其產品以俏皮、輕巧、耐用而聞名,其原料部分為聚乳酸,即一種生物材料(玉米基,100%可回收,在大型堆肥設施的特殊條件下可降解)。而且,他們的定制范圍更加廣泛,不僅涉及紐扣裝飾、家居裝飾,還包括介于兩者之間的一切。其中,MAKE YOUR OWN系列,可以定制項鏈,其產出成品可以為珍珠項鏈,也可以為混合項鏈,還可以在項鏈的基礎上增加3~7個字母。至于配飾的圖形,大多為棋盤格、蘑菇、愛心、花朵、四葉草、蝴蝶結、五角星等軸對稱圖形,具有對稱美。此外,該品牌還于2024年6月與阿迪達斯合作,定制消費者喜歡的配件,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體驗。值得關注的是,該品牌銷量最高的一款珠寶為雙色圓形耳釘,搭配珍珠框架和中等大小的水晶鑲嵌。這款首飾的靈感來自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念,但采用了當代風格,十分值得設計師借鑒。
(四)廢棄材料再利用的創意設計
荷蘭品牌melted potato、JITRIC和Mara Hoffman都偏好運用貝殼、珍珠母貝、金屬、石頭等材質,并將其通過升級再造,制作出獨一無二的組件,從而打造限量版的產品。其中,品牌melted potato提出了“河岸尋寶”的概念,即在河泥里尋找丟失的貴重物品或有歷史價值的物品。貝殼成為首飾設計中重要的硬質材料和精美裝飾品之一,而該品牌又極其擅長運用酸性設計進行首飾創作,各種鮮亮的金屬與首飾相融,層次分明、變化多端,從而吸引了一批浮夸造型首飾的小眾愛好者。
藝術家Karin van der Linden擅于收集串珠、珍珠、貝殼、瓷器等便于二次加工的物件,然后將這些物品經過熔化、雕刻,與多種材質一起制作拼接而產生新的產品,通過她的照片墻可以觀察到,她通常在一件背心上進行創作,或者使瓷器充滿了建筑物的凌厲雕塑感,而串珠又構成一幅綠意盎然的景象,好似一場環保的盛宴,這都指向了她的創作初衷——使有限的物品產生無限的價值。
四、生產流程與社會責任
服飾品設計涉及多個生產環節,其中加工和制造環節對環境的影響最為顯著。在可持續設計中,應該采取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排放的生產方式。例如,使用高效的加工設備,優化制造流程,以降低碳排放和減少能源消耗。同時,要注重廢物管理,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廢棄材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此外,可持續服飾品設計還應關注社會責任。這包括對勞工權益的保護、推動社區發展和關注產業的道德標準。在生產環節中,應確保工人獲得合理的工資待遇,并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條件。同時,可持續服飾品設計也應該回饋社會,支持本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此外,對于材料供應鏈的追溯也是可持續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原材料的來源合法并符合道德標準。
五、總結
綜上所述,可持續理念在服飾品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理念不僅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還能促使設計師更加關注社會責任,推動服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當消費者購買可持續服飾品時,也能更好地彰顯其環保理念和社會責任。因此,服飾品設計師應當積極擁抱可持續發展觀,推動行業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具體地說,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材質利用效率,以更好地支持循環型產品。利用尚未開發的材質,確保材質、色彩和工藝不會妨礙后續的回收利用,或選擇無害的材質、色彩和工藝。二是采用再生材質、可溯源材質、認證材質、生物區天然材質,利用各式各樣的植物、農作物、材質、成分,為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齊潤姣,金英福.淺析皮革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20,42(9):44.
[2]尤夢寧,張曉燕.垃圾與首飾: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J].戲劇之家,2020(11):118,120.
[3]杜亮熠.皮革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69.
[4]張穎.基于皮革的時尚飾品設計探索[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8,28(3):67-71.
[5]李美玲.皮革材料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8.
(編輯:王旭平)
注 釋:① 聚氨酯(PU),全名為聚氨基甲酸酯,是由多元醇和多異氰酸酯經縮聚反應形成且力學性能優異的高分子材料。
②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產量第三大的合成聚合物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