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西藏發展面臨新挑戰,也迎來新機遇。基于“雙碳”背景,采用平衡計分卡模型,結合西藏企業發展及環境特點構建環境績效評價體系;采用熵值法對各類評價指標進行賦權,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維度對9家西藏上市公司2022年環境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研究表明,西藏上市企業環境績效表現不佳,其主要推動力為財務維度。針對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結果,從企業和政府角度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雙碳”背景下企業環境績效的改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碳;環境績效;平衡計分卡;熵值法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青年項目“資金配置與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對策研究”(16CGL073);西藏民族大學首屆“藏秦喜馬拉雅·杰出青年學者計劃”項目;西藏民族大學2024年研究生科研創新與實踐項目“‘雙碳’背景下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Y2024092)。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同時環境問題日益凸顯。2020年9月,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都著重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逐步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在“雙碳”背景下,將環境績效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是推進企業綠色發展、平衡經營發展和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
目前,學術界主要聚焦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和方法研究,基于“雙碳”背景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的研究相對匱乏。西藏自治區(以下簡稱“西藏”)由于受到發展條件和生態問題的阻礙,在落實“雙碳”目標時面臨巨大挑戰。上市公司作為西藏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在推進該地區經濟與環境平衡發展方面承擔主體責任。因此,有必要基于“雙碳”背景,構建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該指標體系對其環境績效進行評估,針對評估結果提出提升環境績效的措施。這不僅是實現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最佳路徑。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環境績效
環境績效一詞最早出現在1969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國家環境政策法案中。然而,迄今為止,關于環境績效的概念尚未統一。其中,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環境績效的界定被廣泛應用,即環境績效是一個組織基于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通過對環境因素的控制,達到可測量的環境管理成效[1]。此外,企業環境績效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進行界定。從廣義上看,環境績效是指企業通過非財務和非定量指標體系,持續提高對環境方面做出的貢獻。從狹義上看,環境績效是企業根據環境標準或政策,通過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標反映環境管理狀態[2]。因此,本文認為環境績效是基于環境管理目標,通過制定管理制度、遵守環境政策等環境管理活動,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所做出努力而取得的結果,并具有可量性與可評性。
1.2 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BSC)作為一種公司績效考核工具,由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和大衛·諾頓(David Norton)于1992年首次提出,后來還被應用于制定公司戰略管理目標等方面。其突破了傳統績效評價中“唯財務指標”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衡量組織績效,實現了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企業內部與外部、結果指標與動因指標、領先指標與滯后指標間的平衡[3]。于納川[4]認為,平衡計分卡中的客戶維度是指參與競爭的客戶與市場,需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本文運用平衡計分卡原理,結合企業的avyHXOLBoJzaqqnU8pBlqHRrOAvKIxM3snf3HJ3Np7A=生產經營特點及狀況構建評價體系,不僅能夠了解環境戰略管理情況,而且能全方位、動態化地構建環境績效指標,使得評價指標更具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從而有效避免指標單一情況。
1.3 熵值法
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學,由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尤利烏斯·埃馬努埃爾·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提出,用于描述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如今在社會經濟、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被廣泛使用。在信息論中,熵的基本原理是對信息不確定性的一種量度,信息量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根據熵的特性,通過計算熵值可以判斷事件的無序程度,直觀表達各指標變化對整體的影響程度。指標的熵值越大,權重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也越大[5]。此外,熵值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采用熵值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并進一步對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進行綜合評分,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從而幫助決策者做出最佳選擇。
2 文獻綜述
環境績效評價結果準確、完整的關鍵是評價指標的構建。在環境績效評價體系中,學者對環境績效指標的選定各具特色。梁永忠[6]、袁靜靜等[7]通過環境、經濟與社會三重績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從環保合規性、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環境治理成效等方面,設計環保投入率、研發經費比率、外排廢水達標率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環境績效指標。王圣媛和陳邑早[8]在研究重污染企業的環境績效水平時認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分為環境管理績效、環境操作績效和環境財務績效。潘文富和李逸璇[9]在“雙碳”背景下對20家火力發電企業進行環境績效評價,參照ISO 14030環境績效評價標準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生態效率指標體系,選取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年排放量作為評價指標。李治國等[10]為避免單一變量帶來偏差,從環境披露和環境監管視角細分披露載體、環境治理披露和環境監管情況等6個維度,選取24個指標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環境績效指標除了兼顧環境治理的經濟與環境雙重效益,還應考慮環保合規性和資源消耗,以保證能夠合理評估企業環境績效水平。
針對環境績效評價方法,現有研究主要基于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熵值法等構建評價模型,并從不同角度研究企業環境績效。劉銀玲[11]指出,運用平衡計分卡和層次分析法,能夠避免信息滯后性和非財務信息對環境績效的影響,有效評估長期發展能力和預測未來。但湯玥等[12]認為,層次分析法需要專家打分,存在主觀因素影響,無法客觀確定指標權重。陳敏敏等[13]、焦瑞[14]認為綜合模糊評價法能夠解決信息模糊問題,是一種較為全面的評價方法,但計算較為復雜且常借助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存在較大主觀性。羅良忠和劉碧函[15]認為,運用熵值法進行環境績效評價,避免了主觀因素干擾且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指標影響程度,評價結果較為準確、客觀。楊莉等[16]認為,SBM-DEA(基于松弛變量的度量-數據包絡分析)模型運用在環境績效評價方面還有待完善。該模型側重于定量指標且理論分析結論偏向影響因素分析,難以結合企業實施數據形成可靠的結論。鄭玉雯和張青芬[17]研究認為,數據包絡分析法在處理資源環境約束上具有較強優勢,但該模型指標選取是基于企業投入、產出的過程,適用于生產規模相似的企業。基于此,本文在兼顧西藏上市企業經濟和環境因素的基礎上,采取平衡計分卡與熵值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為企業環境績效管理提供參考。
3 “雙碳”背景下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3.1 構建原則
基于“雙碳”背景,要使評價環境績效指標能夠有效且客觀地反映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管理狀況,應遵循以下選擇原則:
(1)科學性與全面性。由于各行業具有不同特性,確保西藏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結果準確性的首要前提是科學地選取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在構建指標時,要保證指標具有科學依據,基于各類環保準則與規定,嚴格遵循環境法律法規及企業環境管理狀況,從而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要兼顧全面性原則,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政策及生產經營特點,多角度考慮生產各環節的環境影響因素,以準確反映各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整體狀況。
(2)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環境績效評價往往側重于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非財務指標,缺乏環境治理帶來經濟效益的財務指標,因而難以有效衡量企業環境管理成效。從理論上講,財務指標能主要體現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經濟效益;非財務指標主要反映除財務數據之外的內部經營狀況、長期發展戰略信息,對經營決策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雙碳”背景下,對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時,避免單方面關注環境治理或經濟效益,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有利于對企業環境績效進行更加全面、合理的評價。
(3)可操作性與成本效益性。可操作性是構建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基礎,要保證選取的指標在實際中能夠應用,同時考慮獲取數據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準確性。此外,在“雙碳”背景下,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需要大量數據及信息作為支撐。若選取較多煩瑣又難以操作的指標,不僅會使企業難以實現環境績效評價,而且會導致信息獲取成本大大增加,從而降低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積極性。
3.2 指標選取
基于“雙碳”背景及上述原則,結合我國當前的環境發展戰略及西藏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參照陳琳[18]、周曉慧[19]及楊明[20]等學者的研究,從平衡計分卡的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選取20個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構建較為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提高對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使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針對性地兼顧環保效益。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4 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
4.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9家西藏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雙碳”背景下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構建與應用相關問題。9家公司分別為:西藏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礦業”)、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正藏藥”)、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天路”)、西藏諾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藥業”)、靈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康藥業”)、西藏易明西雅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明醫藥”)、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梅花生物”)、海思科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思科”)、恩威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威醫藥”)。相關數據來源于9家西藏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的年度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官網,以及巨潮資訊網披露的環境信息。
4.2 基于熵值法確定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權重
4.2.1 原始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在選取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時,多維度構建不同指標,以從多角度分析企業環境績效管理水平。由于不同績效指標的類型存在差異,為避免這些差異對評價結果造成偏差,采用極值法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正向指標
Vij=Xij-minXijmaxXij-minXij(1)
負向指標
Vij=maxXij-XijmaxXij-minXij(2)
式中,i為第i家公司,i=1,2,3,…,9;j為第j項指標,j=1,2,3,…,20。
此外,如果計算信息熵值為0,則數據無效,因此對無量綱化后的數據進行整體平移化。為避免無量綱化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的差異過大,將平移取值0.000 1。
1.各指標貢獻度
計算第i公司第j項指標的貢獻度(Dij)。公式如下
Dij=Vij∑9i=1Vij(3)
2.各指標的信息熵值與差異系數
(1)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值(Ej)。公式如下
Ej=-k∑ni=1DijlnDij (k=1lnn,n=9)(4)
(2)計算各指標的差異系數(Gj)。Gj越大,表示對研究對象的影響越大。公式如下
Gj=1-Ej(5)
3.各指標權重
計算4個維度各指標的權重。公式如下
Wj=Gj∑20j=1Gj(6)
根據以上步驟及公式,得到“雙碳”背景下2022年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權重,見表2。
4.2.2 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綜合指數
1.各企業各維度綜合指數
基于以上運用熵值法計算得出的各指標權重,求出2022年9家西藏上市公司在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的指標得分,以及環境績效綜合得分。
各維度指標綜合得分計算公式為
Fj=Wj∑9i=1Vij(7)
各企業綜合得分計算公式為
Fi=∑20j=1WjVij(8)
由式(7)、式(8)計算9家西藏上市公司各指標的綜合得分,結果見表3。
2.環境績效評價結果分析
在財務維度,從表2中9家上市公司指標權重可以看出,該維度對西藏上市企業貢獻最大,占27.91%,
其中環境投入占比最高,說明各企業在“雙碳”背景下樹立了較強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特別是梅花生物環境投入近2.57億元。但比較表3中財務維度綜合得分發現,各家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梅花生物的綜合得分最高,但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況表現不佳,資源配置有待優化。靈康藥業財務維度的綜合得分最低,為0.015 9分,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2022年靈康藥業凈利潤為負,導致環保綜合收益水平低下;另一方面,靈康藥業獲得的政府環境補貼主要用于留工培訓和產品研發方面,未涉及環保。
在客戶維度,由表2可知,該維度權重僅次于財務維度,占27.65%,其中市場占有率權重最大,環境報告發布情況次之。從表3中各家上市公司客戶維度綜合得分看,西藏天路和梅花生物分差最大。結合具體指標得分可知,西藏天路主要受到環境違法次數和環境報告發布情況的影響。2022年,西藏天路因環境問題受到兩次處罰,并且相比其他公司,西藏天路在環境報告信息披露方面有待改善。梅花生物在市場占有率上表現較好,說明其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但2022年出現兩次污染物排放違規操作,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除此之外,大部分企業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或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占比較高,容易產生業績穩定性不夠、經濟風險偏大等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環境治理和長期發展。
在內部流程維度,由表2可知,該維度占比最低,僅為19.58%,其中水循環利用率權重最大。然而,從各家上市公司水循環利用率指標得分看,情況較為糟糕,大部分企業對廢水進行達標處理后即直接排放,并未實施廢水綜合利用。對比表3中9家上市公司內部流程綜合得分發現,得分最高為西藏礦業,最低為西藏藥業,主要差異源于水循環利用率。雖然西藏礦業在該維度總體表現較好,但單位營收氮氧化物排放率和銷售費用指標權重較小。同時,9家上市公司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率、單位營收廢棄物排放率指標權重均分布在0.01附近。因此,各企業應加強廢棄物管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從而提升環境績效。
在學習與成長維度,由表2可知,該維度各指標所占權重差異較小,總體占比為24.85%,其中占比最高的研發投入率也僅為7.48%。由表3中9家上市公司在該維度的綜合得分可知,海思科表現最好,恩威藥業則排在末尾。結合單項指標可以看出,恩威藥業在學習與成長維度的5個指標表現均不佳,特別是研發人員比例表現相對于其他企業差很多。此外,梅花生物在其他3個維度的績效都較為可觀,而在該維度的得分卻排在倒數第2名,這主要是本科及以上人員比例、研發人員比例及研發投入率較低所致。因此,企業應注重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研發投入成果轉化機制。
由表3可以看出,梅花生物環境績效綜合得分最高,也僅為0.547 3分。恩威醫藥環境績效綜合得分最差,為0.188 2分。總體來說,9家西藏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表現一般,缺乏成熟的環境治理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管理。另外,財務維度及環境投入、市場占有率、水循環利用率、研發投入率、環境安全培訓次數等指標應是著重關注的對象。
5 結語
本文選取9家西藏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以平衡計分卡及熵值法為理論支撐,構建了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并進行應用分析。研究發現:①西藏上市公司環境績效主要推動力為財務維度。從財務維度看,企業環境治理成效較好,在環境保護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但環境投入轉化成果不足,導致綜合環境績效較差。②環境報告信息披露零星分散且過度依賴前五大客戶及供應商是西藏上市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應加強對利益相關者的重視。③西藏上市公司內部流程維度有待改善。大部分企業存在內部流程績效得分較差、在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意識不夠等情況,缺乏環境治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及技術實力。④西藏上市公司在環境規章制度均表現較好,但研發投入率和環境安全培訓方面還有待提升,存在研發成長不足、環保培訓質量不佳等情況,制約了環境績效的提升。⑤西藏上市公司環境治理總體水平較低,環境績效表現不佳。環境績效評價平均得分為0.306 2。其中,奇正藏藥和梅花生物環境績效相對較好,但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其他7家企業需要全面優化環境績效評價體系。
針對以上研究結論,建議政府從以下3個方面促進西藏企業環境績效的提升:①加強環境治理項目引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政府應做好環境治理的“領頭軍”,引導企業實施自主減排,大力鼓勵和支持西藏重點排放企業開展綠色、低碳生產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出臺相關政策促進企業明確環境保護責任,減少環境污染,推動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②實施差異化管理,依據企業環境績效表現實施獎懲機制,遵循“多排多限、少排少限”原則。③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環境信息披露標準和環保監管平臺并加強監督管理,指引企業在“雙碳”背景下積極提升環境管理能力和環境治理水平。
企業作為環境績效主體,應該:①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和節能減排力度,樹立綠色發展意識。西藏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均進行資金投入,但環境投入成果轉化不足。企業應落實清潔生產理念,制定環境治理研發創新制度,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產技術和設備,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和資源利用水平,提升環境投入轉化成果的能力。同時,各企業應通過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經濟效益,從而為提升環境效益保駕護航。②建立健全環境管理體系。隨著“雙碳”戰略的大力倡導,絕大部分企業樹立了環保意識,但為了高效地落實“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還應完善環境管理體系,如建立環境會計部門、制定環境監管政策等。③將環境管理戰略納入整體發展戰略,再將其劃分至各個部門,加強環保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不斷增強環保意識,提升整體環境績效。
參考文獻
[1]許松濤,陳霞.企業環境績效指標確定與計量芻議[J].財會月刊,2011(9):93-95.
[2]楊東寧,周長輝.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動態關系模型[J].中國工業經濟,2004(4):43-50.
[3]張超,董堯琰,楊亞洲.基于企業價值提升的戰略導向平衡計分卡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1(26):54-55.
[4]于納川.平衡計分卡在物流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構建中的應用:以圓通速遞為例[J].中國儲運,2023(11):153-154.
[5]郭顯光.改進的熵值法及其在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8(12):99-103.
[6]梁永忠.突變級數下綠色并購三重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20(14):103-109.
[7]袁靜靜,袁廣達,張悅斌.三重績效理論下我國石油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21(3):110-116.
[8]王圣媛,陳邑早.重污染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造紙產業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21(2):67-80.
[9]潘文富,李逸璇.“雙碳”背景下重污染企業環境績效評價:以20家火力發電企業測試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23,42(6):115-123.
[10]李治國,孔維嘉,李兆哲.實體企業金融化的環境績效:內在機制與經驗證據[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1):86-101.
[11]劉銀玲.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3):168-172.
[12]湯玥,劉燁彤,高海龍,等.印染企業環境績效評估研究:以江蘇省太湖流域為例[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2,44(1):92-98,103.
[13]陳敏敏,吳瓊,張震,等.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環境績效評價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20,33(12):2675-2682.
[14]焦瑞.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綠色供應鏈中環境管理績效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9):71-77.
[15]羅良忠,劉碧函.“雙碳”背景下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績效審計評價[J].中國環境管理,2023,15(3):24-31.
[16]楊莉,李潔,張珊,等.SBM-DEA模型對污水處理廠環境績效評價的有效性分析[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3,23(7):2487-2496.
[17]鄭玉雯,張青芬.系統論視閾下面向減污降碳目標的中國紡織業能源與環境績效協同演化研究[EB/OL].(2024-01-08)[2024-03-20].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01ddXewXOSAEzeLpA0wq0Soq1Px7I0oIzZ-nNkYJ7gmnDU1ljcjsA9NDA3otzuh6j6X-4YutGo4-8Cf1lYVI1FeMvfrK7SACK7wI1EAshxHdw5Gt9evvwrr8a2XauGfVsfH8BPPzmnW_87LE2HSQqF2ThT7TGFqLxmRR4X0qzroZONkMrM6BBziPzdeb4BL
_1fWotdD0zKUsk8CoF7-xb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8]陳琳.BSC-GEVA環境績效評價體系重構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2):97-100.
[19]周曉慧.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石油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6,32(2):44-48.
[20]楊明.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基于平衡計分卡視角[J].商業會計,2015(13):59-61.
收稿日期:2024-04-16
作者簡介:
杜曉琴,女,1998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企業財務、企業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