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鐵路運輸企業積極探索業財融合發展道路,深入推進營銷與財務整合改革,為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立足于鐵路客貨運營銷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詳細分析鐵路行業在實施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行業特點研發和設計業財融合系統,為鐵路運輸組織調整、經營指標測算分析等方面提供重要決策支撐和保障。
關鍵詞:業財融合;數字化轉型;財務管理;鐵路運輸企業
0 引言
作為新型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重要轉型方向,業財融合是指以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優化財務管理、提升核心價值為目標,在企業內部實現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資源共享、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協同運營的工作模式[1-2]。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運輸企業關系到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應著手把握業財融合這一創新轉型契機,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通力合作,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進而促進經營效益最大化。然而,大部分鐵路運輸企業在構建業財融合統一管理體系過程中,還存在組織體系不夠完善、認知理解不夠深入、專業人才不夠充裕、配套系統不夠健全等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業財融合應用價值和先進作用的有效發揮[3-4]。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局集團”)業財融合系統于2023年8月建設完成并在內部推廣應用。該系統通過整合客運、貨運、調度與財務數據資源,實現了預算成本跟蹤、開行效益評估、客流趨勢預測、貨運測算分析、運力資源優化、貨車使用費測算等以財務清算方法為主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極大地滿足了集團公司財務轉型與管理升級這一現實需求,在規范財務核算、強化財務監督、防范經營風險的同時,優化了鐵路運輸資源配置,降低了集團公司的經營成本,對提升鐵路運輸業務的綜合效益、推動鐵路營銷與財務管理的深度融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鐵路運輸企業業財融合現存問題分析
1.1 現行組織結構與業財融合的體系不夠匹配
目前,鐵路運輸企業依舊沿用三層“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協同手段匱乏,難以實現資源和信息的有效共享。當面對業財融合這一新興業態時,企業不能主動將財務管理與業務決策聯系到一起,無法適應業財融合經營與管理協調運作、業務與財務有機融合這一現實需求,致使業財融合流于表面,阻礙其發揮應有價值與作用。
1.2 從業人員意識與業財融合的思想不夠同步
大多數鐵路從業人員單純地認為業財融合是財務靠近業務、融入業務、帶動業務的過程。業務部門未能立足于自身業務需要,主動將生產決策建議推送至財務部門尋求支持和指導;財務部門未能深入業務部門前端,與業務部門形成有效聯動,給出財務角度的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忽視了業財融合為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效益創造和價值提升作用。
1.3 人才培養方向與業財融合的要求不夠貼切
鐵路財務工作普遍還停留在財務職能的“核算”和“監督”層面,大多數財務人員側重于記賬、報賬、會計核算等常規性活動,缺少深入現場了解鐵路運輸業務的經歷,無法從業務角度解決財務問題,難以形成財務、業務兩端雙向融合的良好局面,掣肘了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推進。
1.4 信息系統功能與業財融合的需求不夠一致
現行使用的財務會計管理系統6.0并不能滿足業財融合管理體系的實際需求,缺乏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準確性有待商榷,始終未能實現會計核算智能化、報表編制自動化等核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鐵路業財融合優勢作用的發揮[5-7]。
2 業財融合系統建設方案
2.1 總體架構
業財融合系統以統一認證授權中心為基礎,以全面推進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深度融合為目標,依照《“十四五”鐵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規劃》中關于推進戰略決策領域信息化建設、提升戰略管控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的要求,按照戰略決策領域中的決策支持定位進行設計與建設,其中功能模ad0335e319ab1c4c7b5f8eaa54a84ff2塊對應“決策支持”(一級目錄)中的“綜合分析與支持”(二級目錄)。
系統采用“一級集中部署、多級業務應用”的模式,應用部署在哈爾濱局集團內網中,通過內部數據服務功能,從鐵路客運發售與預定系統、現車系統、貨車號碼制管理子系統等渠道采集數據,各功能模塊對采集到的基礎數據進行加工,從而實現客運、貨運及調度3個專業的統計與預測功能。各級用戶通過鐵路內部服務網訪問哈爾濱局集團統一認證授權中心并進入系統。系統的統計與預測結果能夠實時共享至哈爾濱局集團數據服務平臺。業財融合系統總體結構見圖1。
2.2 技術架構
業財融合系統按照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典型云計算架構設計,依據前后端分離模式進行開發,遵循“前端服務橫向整合,后臺應用縱向解耦,服務提供與應用分離”的原則,支持業務應用、服務構件深度解耦。業財融合系統技術架構見圖2。
IaaS以集團公司虛擬機云平臺、云存儲、云安全服務為依托,服務器操作系統選用統信UOS,建立系統基礎服務環境。
PaaS主要包含服務中心、業務服務、數據服務3部分。其中,服務中心依靠K8s平臺,建立微服務管理、統一身份認證、容器彈性伸縮、任務調度、日志匯聚等功能;業務服務使用Java語言、SpringBoot框架、SpringCloud框架,負責完成系統主要數據處理過程,并依靠服務中心完成各項任務的調度處理與監控;數據服務依托關系型數據庫及分布式文件存儲,完成多源數據庫管理、數據匯聚、計算服務、多用戶權限管理等服務,主要用于采集業財融合系統內部各專業數據。
SaaS完成接入方式和應用交互定義。系統基于Model-View-ViewModel框架,為用戶提供統一的認證授權中心登錄系統,應用交互部分采用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中臺設計模式UmiJs及Ant Design組件,同時向其他應用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2.3 數據架構
業財融合系統通過內部數據共享服務從哈爾濱局集
團的鐵路客票發售和預定系統、客運營銷輔助決策系統、現車系統、貨運站系統、集裝箱管理系統、在途貨車管理子系統、貨車號碼制管理子系統等外部系統采集數據,包括擔當車旅客發送量、擔當車票價收入、擔當車付費、年度旅客發送量指標、定員、彈掛等客運信息,裝車數、貨物發送量、貨運收入、貨運營業收入、運費收入等貨運信息,貨車使用費、貨車周轉時間、貨車周轉時間影響因素、貨源方向、品類結構等調度信息,以及人員、組織結構、通知公告等基礎信息。業財融合系統數據架構見圖3。
3 業財融合系統功能設計
業財融合系統由客運子系統、貨運子系統、調度子系統三大功能模塊組成,具體功能見圖4。
3.1 客運子系統
3.1.1 預算成本跟蹤
客運子系統依照擔當車開行數量和全年客車開行付費預算,按列車等級、列車類型統計整合擔當列車票價收入及付費支出情況,提示全年付費使用程度,指導旅客列車開行成本合理投入;同時,以開行計劃、
成本預算、開行列次、已支成本為基礎,跟蹤階段性開行付費支出與客運應收入完成質量,指導下一階段旅客列車開行成本投入和經營策略調整,進而實現對旅客列車開行付費的全面預算管理。
3.1.2 開行效益評估
客運子系統以列車開行利潤率為核心,設置按天或按階段自動測算各車次的圖定收入實現率平衡點、實際收入實現率、收入實現率盈虧、利潤率等反映列車開行效果和運力投放質量的盈虧指標,指導列車停開組織,引導客車開行方案優化。
3.1.3 任務進度管理
客運子系統圍繞旅客發送量、客運收入、客票收入3項主要客運指標,統計各車務站段當日、當月收入較新冠疫情發生前(2019年)收入恢復度,并結合高鐵普速、直通管內列車對比當年昨日旅客發送量、上年昨日旅客發送量、當年累計旅客發送量、上年累計旅客發送量,計算同比增減值及增減率,倒排任務目標,督促站段營銷組織。
3.1.4 客流趨勢預測
客運子系統根據旅客發送量、列車客座率等歷史數據,以及實際定員、已售張數、長途剩余張數等預售數據,建立預測算法模型,自動推算出預售期內列車預期收入、客座率及盈虧,提示各方向客流量和客座率走勢,指導運力精準投放,提升供需匹配質量,防范車站出現突發客流積壓風險。
3.1.5 運能利用評價
客運子系統基于列車全程平均客座率,自動推送客座率排位前10名和后10名的具體車次,提示運能投入不足、投入過剩的關鍵部位,指導開行方案優化;同時,根據調圖前列車開行情況,測算調整后列車預期客流、收入和運能壓力,評估列車預期開行效益,為客運經營高效決策提供有力保障。
3.2 貨運子系統
3.2.1 營銷信息統計
貨運子系統統計每日13類收入科目(裝卸費、貨物保價費、換裝費、取送車費、集裝箱使用費、路產專用線使用費、合資地鐵在建線貨車占用費、倉儲費、貨車滯留費、裝載加固材料單費、貨運場地使用費、貨車延占費、接取送達費)及4類支出科目(裝卸費、裝載加固費、抑塵費、接取送達費),通過與歷史同期和預算數據做比較分析,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促進貨運經營收入質量的提升。
3.2.2 貨運測算分析
貨運子系統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資金清算中心返回的貨運收入數據為基礎,對過往貨運歷史數據進行深入對比分析,根據發站、到站、品名、批車、批準重量,預測貨運承運清算收入,細化分劈機車牽引費、線路使用費、車輛服務費、到達服務費等費用明細,提前了解分界口接車、交車、卸車等貨運生產環節的運輸效益,讓每列車的裝車清算收入即時體現。
3.2.3 運力資源優化
貨運子系統建立貨運、財務、調度等部門信息互聯機制,依照裝車計劃整合出運量比較集中的發站、到站、發貨人、品名和品類信息,準確把握重點貨主地理分布、貨物流向趨勢和車流分布情況,研判當前貨運市場發展方向,實時調整貨運產品營銷方向,提高清算收入較高貨物在鐵路承運市場的占有率,實現鐵路貨運營收效益最大化。
3.2.4 清算結果查詢
貨運子系統每日盯控承認車和實際裝車數據,將承運制清算付費結果與貨票信息關聯匹配,逐票形成以運單號、品類、品名、計費總重量、運行區間、計費運距、基準運費、下浮率、應付機車牽引費、應付線路使用費、應付車輛服務費、應付到達服務費、應付綜合服務費為欄目的收入清算明細,細化測算各品類承運制清算盈虧平衡點,據此支撐貨運營銷決策。
3.3 調度子系統
3.3.1 運輸指標統計
調度子系統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示貨車周轉時間、空車走行率、貨車周轉量、機車日產量、列車平均總重、單機率、裝車數等運輸指標數據,利用指標目錄實現對各運輸指標業務口徑和計算邏輯的統一管理,動態監測管內直達列車、跨局直達列車、哈爾濱局集團迂回列車的開行情況,評估貨運運輸效率,為財務核算和制訂運營計劃提供參考。
3.3.2 貨車周時分析
調度子系統依據實際運輸生產數據,對貨車周轉時間完成情況進行監控,統計平均停時、平均中時、貨車全周距、貨車中轉距離、貨車周轉時間等周轉時間指標,從停時、中時、旅速3個方面實現貨車周轉時間影響因素分析,挖掘鐵路運輸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從而提出具體應對措施,減少貨車周轉時間,合理優化運輸組織,實現鐵路運輸效益的提升。
3.3.3 停時超長預警
調度子系統以18:00為節點,按日自動對集裝箱、中歐班列、出境物資停留超24小時車數、裝車后停留超48小時車數、管內重車停留超48小時車數進行階段匯總并做出預警,快速定位超時車號、始發站、當前站、終到站、收貨人等關鍵信息,盡可能減少超時對貨車周轉時間的影響;同時,實時跟蹤中歐班列開行效果,分析分接口接入列、分接口接入車、分接口交出列、分接口交出車、18:00出口結存等開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中歐班列開行方案,保證國際供應鏈高效暢通。
3.3.4 等線情況統計
調度子系統從施工、事故、自然災害3個角度統計所有客貨列車等線、停運情況,匯總等線日期、等線車次、輛數、等線車站、影響時間等數據,分析施工安排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行車事故、大風、暴雨、降雪等突發或自然災害對運輸調度產生的影響,在優化行車組織方式的同時,增強鐵路企業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
3.3.5 貨車使用費測算
調度子系統圍繞當年預算及進度、當年預測及進度、上年支出與同期進度3項指標測算貨車使用費支出情況,預測貨車使用費支出趨勢,并結合現在車、運用車、備用車、口岸站的計劃、日均、同期指標,構建貨車使用費影響因素模型,自動評估貨車使用費影響因素等級,為全面提升貨車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數據支撐。
4 業財融合系統應用效果
業財融合系統由哈爾濱局集團財務部立項、信息技術所研發,系統界面見圖5、圖6。按照集團公司現代化鐵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面向鐵路建設運輸主戰場,持續深化關鍵領域應用技術創新的總體要求,規劃業財融合系統分三期進行建設。第一期,2023年末實現客運、貨運、調度子系統;第二期,2024年末實現財務、機務、非運輸業子系統;第三期,2025年末實現客車、貨車、工務、電務、供電子系統。業財融合系統于2023年8月正式運行,總體運行平穩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1 實現戰略支撐,促進上下貫通
通過集成運輸生產、經營管理、成本消耗等數據,業財融合系統實現了以財務清算方法為主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為哈爾濱局集團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提供了一個隨時掌握企業經營現狀的信息平臺。這不僅能夠隨時了解客貨運生產任務完成情況,而且能及時核算財務各科目的收支明細,積極引導鐵路企業各部門優化生產流程,形成業務與財務有機融合、相輔相成的良好局面,從而促進哈爾濱局集團經營機制轉變,支撐戰略規劃實施。
4.2 助力決策支持,服務科學決策
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業財融合系統將運輸業務的收入、成本和盈虧結果精準歸集至單列客、貨車,按時間、線路、運輸量等因素分攤確定盈虧平衡點,及時、準確、全面地分析鐵路生產經營要素,助力鐵路“一日一圖”等相關運輸決策的部署實施。與此同時,業財融合系統解決了運輸生產和收入清算兩條線長期割裂的現實問題,由開行效益結果反向指導開行方案設計,滿足了“精細管理、算賬開車”的業務決策需求,為哈爾濱局集團在運輸組織調整、考核指標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撐。
4.3 規范經營管理,推進布局優化
依托業財融合系統,哈爾濱局集團實現了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實時交換和精準匹配,助力企業經營規范化管理。2023年5月,哈爾濱局集團重新修訂運輸財務清算管理辦法,重點對其中的收支彈掛機制進行了設計,將各單位的支出權利與集團公司整體經營形勢聯掛起來,形成“縱向協調、橫向聯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業財管理共同體,推動鐵路企業縱深改革平穩、有序進行。
4.4 持續創造價值,提升綜合效益
業財融合系統自上線以來,在優化運輸資源配置的同時,降低了哈爾濱局集團的經營成本。從生產過程管控的具體數據看,客運收入率同比提高約18%,客運付費支出節約超40億元;貨運收入率提高約11%,貨運承運制盈余超預算完成逾18億元;運輸總支出匹配下降約4%,內燃機車單耗同比下降約5%。哈爾濱局集團運輸業務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4.5 強化風險防控,健全預警機制
業財融合系統極大地滿足了集團公司業務財務一體聯動、有機融合這一現實需求,對健全企業風險防控體系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業務部門的每一項生產決策都將實時推送至財務部門;財務部門能夠及時識別經營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給出防控經營業務風險的合理化建議,并在業務部門執行過程中跟蹤監督,及時修復存在的問題或漏洞,有效防范了重大風險的發生。
5 結語
業財融合系統的應用對鐵路運輸行業財務轉型意義重大。該系統通過深入挖掘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內在價值,實現了以財務清算方法為主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促進了鐵路內部信息資源的實時傳遞與即時共享,加速了財務管理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并與信息技術整合,極大地提升了鐵路運輸企業財務管理效率與經營管理水平,也為企業有效落實業財融合這一管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巧莉. 探索業財融合在鐵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 西部財會,2023(9):24-26.
[2]韓新建. 數字化轉型下鐵路客運營銷輔助決策系統優化研究 [J]. 鐵路計算機應用,2023,32(1):30-33.
[3]張桃海. 基于私有鏈的柔性業財融合會計信息系統研究 [J]. 財會通訊,2024(3):137-142.
[4]王飛. 基于財務共享與業財融合的智能財務系統研究 [J]. 天津經濟,2024(1):53-55.
[5]胡茂. 關于業財融合的新型財務信息化系統構建思考 [J]. 財會學習,2021(19):4-6.
[6]王艷. 智能財務時代的業財融合研究 [J]. 財會學習,2024(3):17-19.
[7]陳亨強.F醫院基于業財融合的智慧財務系統建設實踐 [J]. 財務與會計,2023(1):57-61.
收稿日期:2024-04-10
作者簡介:
王瀚昀(通信作者),男,1993年生,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業財融合、信息化建設、企業財務。
劉座臻,男,1996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共享。
張子赫,男,1996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
蘇本健,男,1995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面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