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遙著
北岳文藝出版社2024年1月
如果你想了解平北的抗戰歷史,我推薦閱讀《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記憶》全書;如果只有半小時時間,建議細讀這本書的“楔子”部分。
這是第一本完整闡述平北抗戰歷史的紀實文學,為全國抗日史料圖譜補充進寶貴的一塊拼圖。該書以全景的視野、翔實的資料和文學的敘述方式、精彩的評論,組合成北平以北的烽火記憶。
《海岳》一書的最大亮點是關照宏觀大歷史。一塊拼圖不能脫離全局藍圖,平北抗戰歷史不能孤立存在于全國抗戰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格局之外。
有別史料文章枯燥地澄清“線”、口述實錄忠實地記錄“點”,作家林遙不滿足講述歷史片段,而是采取全景式的敘述方式,融合國際形勢、中央政策、革命領袖著名論斷、平北地區特點、個體細節及歷史背景、地理位置等內容,形成脈絡清晰的發展線索、進行完整準確的歷史陳述、呈現立體真實的生活細節。
《海岳》的“楔子”部分是全書關于平北抗戰歷史的總述,介紹海陀山的地理、歷史、傳說,以此解釋海陀山地區成為平北抗日指揮中心的根源;梳理平北地區抗日脈絡:分為準備、初創、鞏固、發展四個階段;指出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獨特性:位于偽蒙疆、偽滿洲、偽華北三個敵偽政權結合部;明確平北抗日根據地在全國抗日中的地位與意義:“平北抗日根據地處于華北抗戰最前沿,是平西、冀東的橋梁和紐帶”“平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為解放張家口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張家口的解放,為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的戰略部署鋪平了道路”。
平北抗戰這塊拼圖又是由無數更碎小的圖片組合而成,作者林遙的拼制如同織網,縱橫交錯、細密嚴謹,每一塊凹凸接口,不僅對接史實,還鏈接歷史的深遠、地理的溝壑、細節的紋理。林遙以翔實的史料確保了歷史講述的真實性,以充沛的細節增添了歷史講述的豐滿度和說服力。如第三章第一節《段蘇權的一封信》,寫的是平北抗日根據地初創階段平北地委與十團錯綜復雜的關系,該部分的引子是一封信,由20世紀90年代平北軍分區主要領導吳濤的夫人捐出的一級文物,隨之介紹白乙化等十團干部、十團隸屬編制特點、平北地委情況、復雜關系、具體斗爭,其中穿插中央決定、北方局指示、平北軍分區命令、平北地委貫徹情況、當事人回憶錄以及日軍相關軍事報告、作戰命令等內容,形成立體而豐富的圖景,讓閱讀者如同置身于歷史現場。
對于紀實文學來說,真實珍貴如生命。作家林遙治史嚴謹,注重事必有據,《海岳》具有顯著的客觀性特征。這段紅色歷史年代久遠,相關線索分散在數十年的歷史文獻、史料資料、口述實錄、文章小說、會議記錄、來往信件之中,作者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實地尋訪、采訪英雄后人等方式,再佐以多年紅色文化研究的經驗,才能于駁雜的資料中甄別選擇。書中所附參考文獻和參考書目達到8頁之多;提到人物必有詳細注釋,從人物經歷、戰時職務延伸至最后歸宿,如烈士高傳紀犧牲,生命定格在19歲,林遙的講述并沒有停止,繼續到2016年,其家人半個世紀的追尋終有結果。
讀罷全書,讓人深深吁氣,一幅立體彩色圖畫緩緩放大,呈現激情燃燒的歲月;又逐漸縮小成小小的拼圖,嵌入歷史的記憶。
傳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首度親自講述,50多年創作歷程全解析,深入電影大師的藝術人生!一部傳奇導演的成長史,見證造夢宗師如何將夢想轉化為現實。
卡梅隆從私人珍藏中親選近300張手稿、故事板、概念設計等,從童年涂鴉到未竟草圖,至封神之作,包括多張首次披露的珍貴手稿,深挖《異形2》《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等靈感之源、幕后花絮,珍貴手跡揭示從畫布幻想到銀幕傳奇的創作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