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向全國文藝工作者發出號召——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深情寄語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十年來,廣大曲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肩負起舉精神之旗、鑄時代之魂的光榮使命,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扎根祖國大地,聚焦精品創作,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展現新面貌,用曲藝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磅礴精神偉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思想上為曲藝工作者標定了價值航向。十年來,廣大曲藝工作者始終以此為基本遵循,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的過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了一部部優秀的曲藝作品。在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的舞臺上,評書《帕米爾雄鷹》、二人轉《青春之歌》、數來寶《特殊采訪》、紹興蓮花落《冰山上的守候》、曲藝聯唱《追光人》、諧劇《當幸福來敲門》等作品,真情贊頌全國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德,生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中國曲藝牡丹獎充分發揮出人才出作品的導向性、牽引性和帶動性,涌現出小品《社區民警于三快》、相聲《我愛詩詞》、二人轉《雙菊花》、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四川揚琴《守望》、中篇蘇州評彈《戰·無硝煙》等一大批引領曲藝創作方向的精品力作,激勵廣大曲藝工作者勇攀藝術高峰;曲藝作者赴新疆、陜西等地進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創作出陜北說書《看大橋》、群口相聲《無價之寶》、湖北大鼓《“說破天”說書》等一批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的采風作品;“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征集等各種作品孵化平臺,撬動全國曲藝創作,相聲《糊涂圈兒》《假如沒有這條路》、數來寶《文明猴兒》、二人轉《寇準還鄉》、小品《八桶漆匠下鄉》、諧劇《媳婦變婆婆》、漁鼓墜子《醒悟》等一批曲藝佳作脫穎而出。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以火熱的創作實踐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以精品奉獻人民,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豐厚滋養。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為陽光、健康、積極的巨大正能量,被曲藝界廣泛高度認同,并積極踐行。廣大曲藝工作者在追求藝術水準不斷提高的同時,越發注重德藝雙馨,將更多的目光聚焦于自身高尚品德與健康情趣的養成上,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做到堂堂正正為人、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實實從藝,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文藝工作者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
回顧過去十年,曲藝界呈現一派事業繁榮的亮麗圖景,令人倍感振奮。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讓我們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傾情服務人民,傾心創作精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