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海外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時,我們發現,在激烈的產品競爭、平臺競爭和品牌競爭背后,人的素質、能力、格局和領導力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人”這一因素,與每一位個體的情況都息息相關。
因此,在出海之前,我們就應該開始深入思考這些問題。在出海后,企業取得重大成就和成功的要素也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中國民營企業在2016年迎來了出海高峰期。
自2017年起,受政策等因素影響,出海企業數量顯著減少,不少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回歸國內市場。然而,2020年下半年至2023年,中國的海外業務運作又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其間涌現出眾多成功案例,亦不乏失敗的教訓。
針對企業出海,我認為應當深入思考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第一,明確出海的動機與目標。企業應當清晰界定是出于何種原因選擇出海,是為了跟隨市場趨勢、尋求海外市場、提升利潤、降低成本還是為了打造品牌?只有明確了主要目標,企業才能在出海過程中避免盲目跟風,減少潛在風險。
第二,企業需要審視自身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及思維模式。使命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愿景則體現了企業發展的意義所在。在出海過程中,企業應秉持正確的價值觀,以應對國外市場可能帶來的挑戰。同時,不同的思維模式將影響企業的決策與行動,因此,明確自身的思維模式對于出海成功至關重要。
第三,企業應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目標。許多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目標常常發生變化,導致在遇到挫折時無所適從。制定明確且可替代的目標,有助于企業在海外市場穩定前行。
第四,核心競爭優勢是企業成功出海的關鍵。企業在出海前需深入評估自身產品、技術、s/fDHdZEwMkHeOoo/+iQtQ==品牌、渠道等方面在目標市場的競爭優勢。同時,對目標市場的政府政策、成本結構、競爭對手等因素進行可行性研究,以確保企業在海外市場具備競爭力。
第五,培養合格的跨文化人才是企業出海的重要保障。國際化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了解目標市場的文化、法律、商業環境等方面。企業應重視跨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提高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適應能力。
最后,企業應對投資目標國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了解目標市場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有助于企業制定更為精準的市場戰略,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借鑒其他成功企業的經驗,如日本企業對美國的深度研究,可為企業出海提供有益的參考。

我在20世紀80年代留學美國時,有幸結識了兩位來自日本的同學,他們分別來自日本的大藏省和外交部。這兩位同學每年夏天都會利用假期環游世界,我曾好奇地詢問他們為何如此熱衷于旅行。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取了一位部長給的建議——不要選擇打工,要利用得到的資助金去旅行,真正深入地了解世界,結交全球朋友,開拓視野和格局。這兩位同學足跡遍布美國,更延伸至歐洲和拉丁美洲。他們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進一步詢問后,我得知他們這么做除了深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法律等情況,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搜集外國重要政治家在重大對日政策上的態度和看法,并分析他們相關態度和看法的變化等。這些留學生要么來自大企業,要么是政府部門,給予這些留學生資助金的日本組織管理者,很清楚出海經營需要了解多方面的情況,但是他們沒有尋找專門的咨詢機構,而是通過資助海外留學生并請他們每年撰寫一份報告來達成目標。
相比之下,我發現許多中國企業家在出國時,往往對目標國家缺乏深度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到達一個國家后,往往沒有專門的團隊去深入研究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因此在遇到問題時常常感到手足無措。
出海成功的企業有許多關鍵因素,包括數據化、本土化,熟悉當地法律,以及研發、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創新內容算法、社區影響力等。這些觀點并非我個人獨立思考所得,而是基于我對眾多企業的深入觀察與分析后的總結。
數據化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趨勢。許多企業已經成功地將數據化應用于其海外業務中,通過掌握數據,穩定地連接供應鏈,展現出極高的靈活性。例如,某快時尚服裝品牌每天能設計4 000件衣服,其設計師遍布全球,而生產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廣東地區。這種全球設計同時網絡銷售的模式,滿足了全球年輕人對多樣化的追求,其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躍居全球第三。當然也有人對這家企業的未來表示擔憂:盡管它的經營效率特別高,但是稅收、知識產權保護(如設計侵權)等方面都面臨挑戰。
數字化驅動供應鏈的優化不僅在國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在中國企業中引起了廣泛關注。例如,麥當勞在中國經營時曾面臨激烈的競爭,但在2017年中信集團接手尤其是內部轉股中信資本后進行了數字化改革,使每個店鋪都能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大大提高了營銷效率和自身的生產力。
本土化經營也是出海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尊重當地員工,有助于企業在海外經營中取得顯著進步。我曾接觸過一家位于邯鄲的小型企業,其領導者具有前瞻性視野,他派遣兒子到印度留學4年,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法律、土地制度及員工思維,為企業在印度的成功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國際研發中心也很重要。像華為、安踏等企業,在全球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通過技術創新和裂變,保持了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還有成本控制,比如海爾、格力、美的等白色家電企業,通過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在內容算法創新方面,目前許多App如抖音、今日頭條等,內容算法展現出前瞻性特質,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戶。然而,這種算法機制也引發了激烈的全球爭論,人們對其道德上的合理性與合法性質疑。此外,視頻創造與App的發展還帶來了強大的社群效應,TikToK等平臺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由于其獨特的功能,這些應用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美國用戶,但當其成為政治問題后,美國亦感到棘手,這導致它們失去了眾多客戶。
出海企業面臨政治、法律等諸多挑戰,因此,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合適的戰略,以確保在海外市場成功經營。
經過深入研究,我發現許多中國企業在非洲的運營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也不乏一些企業甚至是大型國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遭遇了各種挑戰。特別是在南非,有兩家中國企業由于被認為存在合規問題,導致10年前啟動的項目至今仍無法順利運行。這些合規問題主要集中在為獲取項目涉嫌存在賄賂等行為。許多中國企業原先對此并不以為意,誤以為只有北歐、北美對此類行為較為關注。事實上,許多非洲、拉美國家作為前殖民地,對此類場外交易行為同樣有著嚴格監管。中國企業在進入這些市場時,往往因為不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而陷入困境,因此中國企業出海一定要建立符合國際理念和原則的價值觀。
除了合規問題,出海到許多拉美國家還面臨經濟和市場規律類風險,如阿根廷等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多變,給企業運營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能否在變化中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擁有冷靜應對這類挑戰的國際化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具備這類綜合性、國際化人才的企業仍然不多,許多企業只能臨時招聘人員,甚至在國外隨意找留學生來管理,這種做法往往導致無法駕馭大型跨國公司的復雜運營。
中國企業在海外運營中還存在一個誤區,即過度下放權力。與日本企業不同,許多中國企業更愿意將權力下放給當地員工,但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文化和管理體系的差異。日本企業在海外運營時,能夠精準地將日本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哲學融入當地運營中,使當地員工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和接受。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主要原因在于:民營企業的老板營銷能力強、管理能力相對較弱,最終都導致在海外市場無法有效平衡當地員工。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國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日本都屬于高語境國家,即大部分信息包含在物質語境中或內化在個人身上,編碼不清晰,傳遞出來以后不容易被準確解讀。與之相反,美國、奧地利以及大部分北歐文化國家和地區都屬于低語境國家,口頭和書面傳遞的信息已經包含了絕大部分內容,對語境的依賴度偏弱。這兩類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也可能導致溝通障礙,使得雙方難以坦誠交流。此外,中國企業的工作方式,如長時間工作和一周7天工作制,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遭遇了挑戰。
最后,組織結構的挑戰也不容忽視。許多中國企業的組織架構過于垂直,缺乏扁平化和事業部制,導致海外業務的重大決策往往需要上報至高層,這不僅降低了決策效率,也給企業高層帶來沉重的負擔。我認識的一位企業高管,就因決策溝通頻繁奔波于國內外,最終因過度焦慮和勞累而患上癌癥,這充分表明組織挑戰會給企業和員工帶來巨大風險。
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有效適應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有朝一日計劃拓展海外市場,企業所需要招募的人才又是否具備這些關鍵能力和素質?
首先,我認為具備全球視野和宇宙格局至關重要。以馬斯克為例,盡管他在中國上海遇到了挑戰,但他并未將此視為難題,因為他認為在美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可見視野越開闊,格局越大,也越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和判斷。
其次,開放包容的心態也非常重要。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 CEO 莊巖在跨文化領導力論壇平臺上曾分享經驗,強調溝通能力、國際化情商和換位思考的重要性,這使得他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
再次,風險管理和應變能力同樣重要。很多企業及其管理者在國際化道路上都會遭遇困難和挑戰,這讓我想到華裔神探李昌鈺,他曾提出:在國際化過程中,我們應該按照中國人的方式做人,按照西方人的方式做事。在中國文化中,人情與原則難以割舍,但是原則性在跨國企業中尤為重要。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努力成為三元領導者,即將思想領導力、專業領導力和品格領導力三者緊密結合。思想領導力包括國際視野、清晰的共同價值觀、跨文化的智慧和情商等;專業領導力涉及跨文化決策、國際化專業精神、語言溝通能力等;品格領導力則關乎個人的人格和性格,如真誠、坦誠、負責任、謙遜等品質。
中國企業在思想領導力和專業領導力方面做得還可以,但是品格領導力仍有不足。其實無論是否出海經營,中國企業都需要三元領導力的指引,做有思想、有價值觀、有專業水準的企業和領導者,堅持誠信、守時、守法等基本原則,否則將遭遇更多麻煩。
我們一生中的成功確實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但神探李昌鈺曾在美國游學期間說過一句經典的話:“我的成功不在于我是誰,我的成功在于我和誰在一起。”這句話深刻地引發了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因為人生中最關鍵的要素就是選擇,選擇的過程就是舍棄,只有舍棄才能聚焦,而聚焦則有可能讓我們成為偉大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