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迅速,建設工程項目數量日益增長,其具有投資高、技術復雜、生命周期長等特點,這使得建筑工程造價風險越來越大。文章在全面了解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概述的基礎上,闡述了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其不同階段的管理要點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全生命周期 建筑工程 造價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289-02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建筑工程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環節,造價風險管理對項目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往,在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管理中,僅僅關注項目建設的某個階段,而忽略了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風險動態變化,這樣很難降低風險,控制工程成本。為了積極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不斷提高的項目管理要求。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必須重視全生命周期的造價風險管理,做好項目決策、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多個階段的控制。這樣不僅能夠準確、客觀地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還能進一步提升項目的整體效益。
一、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概述
全生命周期是指工程項目的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運營維護、廢棄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對項目的造價產生重要影響。全生命周期管理強調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風險管理,確保項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的方法,且每一個階段的造價內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通過明確造價管理內容,能夠平衡各個階段的目標和成本,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價值。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運營維護階段和拆除階段,且每個階段又包含不同的內子項目。
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編審、項目經濟評價。
設計階段:設計概算編審、施工圖預算編審。
招投標階段:招標文件擬定、清單與控制價編制、投標報價分析、工程合同價款確定。
施工階段:工程預付款、工程計量付款、工程變更與索賠、偏差調整。
竣工階段:工程竣工決算、工程竣工結算。
運營維護階段:物業管理、維修費用。
拆除階段:拆除費用。
二、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受政策、市場和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正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到資金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加快了建筑企業的轉型升級,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為311979.84億元,同比增長6.42%,增速下降;2023年半年度建筑業總產值為132260.74億元。整體來講,我國建筑業產值正在穩步增長,但就建筑企業而言,由于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存在市場競爭壓力加劇的現象。由于建筑業規模巨大,涉及內容多,技術要求高,在工程建設中如何控制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減少造價,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為了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造價,需要對其造價風險有所了解,建筑工程項目造價風險種類較多,主要分為自然風險、政治風險等。
自然風險:火災風險、風暴風險、地質風險、氣溫風險。
政治風險:政局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
經濟風險:市場風險、價格風險、財務風險、融資風險。
社會風險:規劃風險、發展風險、治安風險、公共風險。
技術風險:勘察風險、設計風險、施工風險、運行風險。
管理風險:人員風險、組織風險、文化風險、過程風險。
三、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價風險管理要點
為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造價風險,需要確立管理目標,在整個工程造價風險管理中,合理確定及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便是其總體目標?;诠こ淘靸r的特點,在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需確定造價風險管理的要點。
1.決策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在項目的策劃階段,建筑工程造價風險主要來自于市場環境、政策法規、項目定位、資金籌措等方面。確定合理的工程造價是建筑工程前期決策階段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要點,換言之,要求在決策階段保證投資估算價格的合理性。作為工程造價的主要來源,投資估算是工程造價控制的第一個環節,尤其是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細致程度,均會對工程建設投資的準確性造成嚴重影響。
2.設計階段造價風險管理目標。設計階段是影響建筑工程造價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設計方案超出預算、設計深度不足、設計變更頻繁等。作為建筑工程項目風險控制的關鍵一環,設計階段主要是為了確定建筑項目的主要價值,對于項目投資而言,設計階段的影響最大,甚至可達到95%左右。對于工程造價來講,設計階段的影響也很大,能夠達到70%左右。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風險管理當中,基于建設項目投資估算限額的要求,其管理要點在于項目設計概算和預算是否合理。
3.施工招投標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在建筑項目當中,施工前往往需要進行施工招投標,招標方式是否合理,編制的工程招標控制價是否正確,選擇的施工單位是否最佳,簽訂的合同是否公平合理,這些都是招投標階段需要控制的風險,唯有實施施工招投標階段造價風險管理,才能為施工階段的順利開工奠定良好的基礎。
4.施工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在建筑工程整個生命周期當中,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最為重要。施工過程中,由于建筑工程規模大、投資多,施工周期長,一個項目的建設,往往需要2~3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按照合同條款付款以外,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很可能會存在許多額外的費用,在保證項目質量和進度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降低工程變更、索賠等費用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支出,保證項目實際價格和合同價格一致。
5.竣工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項目完工后,按照建設項目實際情況,需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以及實施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比建筑工程項目造價實際費用和計劃費用,找出差異,這樣有利于提高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整體水平,能夠為未來建設項目的造價風險控制起到指導作用,為此,在竣工階段,想要控制造價風險,需保證編制的建設項目決策科學、合理,并做好評價分析工作。
6.運營維護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項目建成之后,將會進入一個長期的運營維護階段,該階段雖然距離項目初始策劃和實施已有一段時間,但造價風險依然存在。這一階段的風險主要來自于設備維護、能耗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在整個建筑項目生命周期當中,運營維護階段所占時長將會超過95%,因此,在運營維護階段,需要確保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建筑設備運營穩定、健康。此外,還要對建筑項目后期改造、運營費用以及保修金使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充分的考慮,也就是說,加強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才能保障運營維護階段建筑項目運行穩定,才能將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7.拆除回收階段造價風險管理要點。一個項目是有時間限制的,作為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環,拆除回收階段想要控制造價風險,需要保證制定的拆除回收方案科學、有效,這樣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相關建議
1.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合同管理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重要措施,一個嚴謹、周密的合同是否嚴謹、周密、合規,直接關系到參建各方的責任、權益和風險分配是否明確和合理,加大合同管理力度能夠為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一,制訂合同階段,需要對建筑項目可能遇到的各種造價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考慮,以列清單的形式,明確列出風險承擔條款,并針對各項條款,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針對有可能出現的造價風險,在合同當中應有所體現,要制定好對應的調整機制和補償方式,盡可能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第二,履行合同階段,需進一步加大合同執行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嚴格按照合同內容執行各項施工作業。此外,還要建立健全合同變更管理機制,對于因風險事件導致的合同變更,能夠對合同內容及時進行適當的調整,有效控制建筑項目的造價風險。第三,合同索賠階段。若出現風險問題,可按照合同條款相關規定,進行索賠,最大限度降低項目受到的損失,保障項目利益。
2.加強項目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價風險應對當中,成本控制是必備措施。通過運用先進的成本控制技術和方法,可以精確控制和有效管理建筑工程的成本,一般可采用掙值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等方法,實時監控及準確預測項目成本。此外,還可以采用目標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等方法,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成本控制方法,確保項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價風險防范機制,能夠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及時采取措施做好風險防控工作,能夠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發生率。在風險防范機制當中,要做好風險識別和分析工作,對于項目可能產生各種造價風險因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對于類型不同的各類風險,還要結合工程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比如,可以通過購買保險、建立風險基金等方式對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等不可控因素進行風險轉移和分散;通過加強項目管理、優化設計方案等方式對管理風險、技術風險等可控因素進行風險預防和控制。
此外,還要健全風險監測及預警機制,對項目的施工及運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及時找出潛在的風險因素,能夠在第一時間加大預防力度,降低風險損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筑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型產業,在滿足我國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就業率和勞動生產率,拉動了區域經濟效益的增長,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從我國建筑業實際情況入手,在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中引入了風險管理,以期加大造價風險管理力度,降低風險損失,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徐慧.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探討[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
[2] 舒崧.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
[3] 朱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設計與創新研究[J].四川建材,2017(10)
[4] 曾媛.建筑工程造價全生命周期管理動態優化研究[J].工程經濟,2018(01)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