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煤炭行業作為傳統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轉型壓力。研究發現,在煤炭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因受到煤炭消費量、煤炭品質、能源結構等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行業在產能利用、生產技術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打造新質生產力,文章基于對煤炭行業現狀的研究,認為堅持以技術突破為著力點、產業融合為切入點、人才培育為關鍵點、環境保護為核心點,多措并舉,同步創新,是指導和助力煤炭行業實現綠色轉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路徑方向。
關鍵詞:煤炭行業 節能提效 低碳發展 管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0-294-02
煤炭行業作為我國能源結構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長期以來在保障能源供應和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因煤炭的開采、運輸以及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對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造成了嚴重影響,煤炭行業已成為全球能源亟待轉型的重要領域之一。而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同時,如何實現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改造升級,也成為煤炭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旨在分析煤炭行業在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方面的管理路徑,探討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策略,加快培育煤炭行業新質生產力,實現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一、煤炭行業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的意義
一是降低能源消費成本,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煤炭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有限。在降低成本方面,一般采取兩個途徑:一是提高能效水平,減少資源浪費;二是引入智能化、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力投入,提高開采效率。煤炭行業的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一則可降低企業能源成本和生產成本,二則在與相關產業共同配合的過程中,將推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業態的形成,這些新興領域進一步促進了煤炭產業鏈的延伸和升級,提升了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形成新的能源結構體系,從而提高整體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二是支撐“雙碳”目標實現,促進環境保護治理。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煤炭作為使用產生二氧化碳在全球碳排放總量中占比超過60%的主要能源,其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可以顯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環境和生態影響巨大[1]。隨著環保法規的不斷完善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煤炭行業通過引入清潔能源、開發新型節能技術等手段,在向低碳化轉型的過程中,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推動了產業的綠色發展,提高了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和調節能力。
三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社會效益提升。煤炭行業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對于推動社會效益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節能提效降低了企業各項成本,間接提高了經濟效益;低碳發展助推了新興產業的涌現,大量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為社會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進入,推動行業的持續性發展。于企業而言,更是新的利益增長點。
二、煤炭行業碳排放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是煤炭消費量。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導致煤炭消費量持續上升。煤炭在電力、鋼鐵、化工等多個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消費量的增長直接導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
二是煤炭品質。煤炭品質對碳排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煤的燃燒效率和碳排放因子上,高品質的煤炭通常具有高熱值和低灰分,燃燒效率較高,因此,單位質量煤炭的碳排放量較低。相反,低品質的煤炭燃燒效率較低,碳排放因子較高,則會導致單位質量煤炭的碳排放量增加。
三是煤炭使用方式。煤炭的使用方式也會對碳排放產生影響,散燒和簡單燃燒等傳統的煤炭燃燒方式往往燃燒效率較低,且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從而增加碳排放。而采用先進的煤炭利用技術,如循環流化床鍋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等,則可以提高燃燒效率,減少碳排放。此外,煤炭的洗選和配煤技術也可以改善煤質,降低碳排放。
四是能源結構。一個地區的能源結構代表著該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一些地區或國家,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較高,導致整體能源結構的碳排放強度較大。因此,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增加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降低煤炭碳排放的重要途徑。
五是技術水平。技術水平對煤炭碳排放的影響體現在煤炭開采、加工、利用等各個環節。采用先進的煤炭開采技術,如智能化開采、綠色開采等,可以減少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煤炭加工和利用方面,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高效節約型清潔利用技術等,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2]。
六是政策與管理。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環保法規、能源政策、碳排放權交易等政策,推動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加強煤炭行業的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企業遵守環保法規,減少環境污染和碳排放;或者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采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推動煤炭行業的低碳轉型[3]。
三、煤炭行業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的管理路徑
(一)以技術突破為著力點,建設煤炭行業技術創新平臺
在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煤炭行業需以自身實際為出發點,明確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目標——聚焦于提升煤炭開采、加工和利用的能效,同時降低碳排放(這一目標應具體、可量化,以便后續對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評估和監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4]。例如,通過合作研發、舉辦技術交流會等方式,強化創新合作,促進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選擇具有潛力和競爭力的新產業、新動能、新模式進行重點發展。例如,引進智能化開采和管理系統,加工和利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創新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等,拉動行業經濟增長,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再者,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建設技術創新平臺的過程中,應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比重,確保創新平臺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同時搭建實驗室、中試基地、產業孵化器等,為科研人員提供先進的研發設備和良好的工作環境[5]。
(二)以產業融合為主力點,推進煤碳行業技術成果轉化
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煤炭行業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以產業融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例如,通過技術創新和升級,與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進行融合,將煤炭資源發展轉化為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如煤基新材料、煤基化學品、煤電一體化等,進一步延伸拓展產業鏈及場景應用,推動實現產業鏈的多元化和高端化,以及煤基固廢的規模化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以人才培育為關鍵點,培養煤炭技術專業人才
煤炭行業打造新質生產力,人才引進與培育至關重要。一方面,要針對不同崗位和層次,培養具備高度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提高管理過程中的管理能力、領導力,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界融合能力的人才,推動煤炭行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定期組織內部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師徒制度,讓新員工在資深員工的指導下快速成長,傳承企業的優秀文化和經驗;鼓勵員工參加各類繼續教育課程,提升自身能力和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都是人才培養的可行性方法。
(四)以環境保護為核心點,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共同推進
煤炭行業作為能源供應的重要支柱,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因煤炭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應積極開展礦區生態修復,通過植被恢復、水土保持等措施,減少土地破壞和水資源污染,逐步恢復其生態平衡;對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可以通過采用清潔燃燒技術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降低污染排放水平;同時,對于露天煤礦等產生的污染問題,也需要加大治理力度,通過建設防風抑塵網、實施灑水降塵等措施,減少粉塵污染,確保環境質量。
針對相關問題,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環保制度,明確各級環保責任,確保環保工作得到有效執行;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煤炭行業的環保監管力度,定期對煤炭企業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企業遵守環保法規和政策;再者,應積極推動環保技術創新,引進和應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提高環保治理效率;此外,還要意識到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環保理念和技術經驗,通過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提升整體行業的環保水平,推動全球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的大背景下,煤炭行業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已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大舉措。通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實現煤炭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首先技術平臺是重要支撐,推進產業融合完成成果轉化的同時,要抓好人才要素,還要兼顧到生態保護。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為不斷推進煤炭行業實現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 常榮華.煤炭行業節能提效與低碳發展管理路徑研究[J].低碳世界,2024,14(01):187-189.
[2] 武琳琳.煤炭行業節能低碳標準體系構建及發展建議[J].中國煤炭,2022,48(06):90-94.
[3] 熊攀攀,馬成利.再生資源行業碳排放專題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4(06):13-16.
[4] 吳元友.煤炭資源稅改革對行業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2):140.
[5] 張紹強.統籌推進煤炭行業節能減碳,積極應對碳達峰、碳中和挑戰[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21(05):1-6.
[作者簡介:許寧,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