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BIMSTEC是孟加拉灣最為重要和成熟的一個區域多邊合作組織,其橫跨孟加拉灣的地緣特征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推進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基于成本與收益的比較考慮,當前BIMSTEC的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政治合作領域,經貿領域的合作雖然著力較多,但成效有限,這種狀況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BIMSTEC開展對接合作留下了較大的發展空間。當然,BIMSTEC的發展也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推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這些挑戰部分源于印度在孟加拉灣的戰略追求,部分源于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內在發展趨勢。鑒于BIMSTEC的發展狀況,文章主要基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屬性,提出量力而行、共商共建、融入進程等舉措建議,以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BIMSTEC實現更好地對接。
關鍵詞: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BIMSTEC;機遇;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C1;D8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4.05.01
孟加拉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約22%的世界人口居住在環孟加拉灣國家,這些國家的GDP總和接近2.7萬億美元。盡管面臨各種挑戰,環孟加拉灣國家在2010—2020年保持了4.69%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遠高于同期2.39%的世界平均經濟增長率。[1]這個海灣還有大量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孟加拉灣連接了南亞和東南亞這兩個充滿活力的地區,是許多國家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世界上約25%的貿易貨物、約70%—80%的中國能源進口、約90%以上的韓國和日本能源進口都要經過該海灣。[2]孟加拉灣在促進地區共同發展、促進區域貿易和支持區域一體化進程方面潛力巨大。
2024年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出10周年,“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已經發展成為深受國際歡迎的合作平臺和公共產品。[3]與此同時,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以來,主要由政治合作推動的“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下文簡稱BIMSTEC)一體化進程明顯提速,一體化合作框架基本成型。由于孟加拉灣橫亙于“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地區局勢的變動將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產生無法回避的影響。本文將考察BIMSTEC進程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何影響,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影響等內容。
一、當前研究現狀
現有研究成果中,專門探討“BIMSTEC”和“BIMSTEC進程”對“海上絲綢之路”影響的并不多見。當前,學界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從印度的視角考察環孟加拉灣一體化進程和大國地區博弈對印度孟加拉灣戰略的影響等議題。
學界普遍認為,印度的孟加拉灣戰略總體目標是獲取主導權,并將域外大國排除出孟加拉灣。喬治·塔納姆(George Tanham)曾指出:印度在印度洋的目標是阻止任何域外國家在印度洋有意義的軍事存在,賦予印度海軍超過任何地區海軍聯合之上的力量,并尋求這種力量的合法性。[4]大衛·布魯斯特(David Brewster)認為,印度有成為印度洋主導力量的堅定信念,并有將域外力量排除在印度洋之外的強烈本能。[5]葉海林等學者觀察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印度的海洋政策更具進取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但是cBqvjcLAYzFECfUWr2nu86U85h2HKhBrvhhrAvjmx40=主要由于自身實力不濟、地區大國權力結構影響、域內國家的戰略警惕等原因,其排他性主導印度洋地區事務的目標未能實現。[6]
基于印度的海洋戰略目標,印度各界普遍對“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持敵視的態度,認為該倡議有助于中國擴大在孟加拉灣的存在,是中國構筑的對印度的包圍圈。[7]“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的大戰略,中國的意圖是將孟加拉灣納入中國的勢力范圍。[8]為此,印度對“海上絲綢之路”采取了反制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積極主動改善與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家的關系,倡導“藍色經濟”發展計劃,復活“薩迦爾瑪拉” 計劃,[9]還包括推行“季風工程”“香料之路”、與日本共同開展“亞非增長走廊”計劃,[10]加入美國“藍點網絡計劃”、與伊朗加強港口開發合作等。[11]此外,葉海林等人認為,印度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消極態度也會對孟加拉灣周邊地區國家產生消極影響,增加了中國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成本。[9]李益波、肖軍等認為,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印度在孟加拉灣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海洋安全合作及多邊機制建設方面還會繼續發力,印度在孟加拉灣地區一體化構建方面的久久為功,將給環孟加拉灣地區的安全秩序及“一帶一路”倡議扎根當地帶來多重影響。[12]
毫無疑問,作為孟加拉灣沿岸最有實力的大國,印度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態度,將對孟加拉灣周邊地區國家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態度產生重大影響。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印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孟加拉灣周邊地區國家,更難以完全左右BIMSTEC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態度。BIMSTEC的自身發展演進,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提供了更多的選項。
拉杰夫·蘭詹·查圖維迪(Rajeev Ranjan Chaturvedy)、斯里桑加姆(Piti Srisangnam)等詮釋了BIMSTEC 在新時期的重要意義及作用,認為孟加拉灣有可能成為“印太理念”的中心,成為東亞和南亞主要大國戰略利益交會的地方。BIMSTEC內各國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推動本地區深化合作的潛力,成員國的政治支持和堅定承諾,將使BIMSTEC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有效的區域組織。[13]為此,拉杰夫·蘭詹·查圖維迪(Rajeev Ranjan Chaturvedy)建議:一是要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將區域內國家的互聯互通升級為戰略舉措;二是要推進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戴永紅、王儉平分析了BIMSTEC由“貿易主導”向“金融控制”“經濟實體”向“安全實體”“設施聯通”向“軍事投射”的轉型,認為這種轉型偏重于“政治安全”領域,這主要是因為主導國印度缺乏“戰略安全感”所直接導致的,而組織內其他成員國則希望借助區域合作組織進一步挖掘貿易合作與經濟發展的深度,可見成員國內部對于BIMSTEC轉型的愿景是存在一定分歧的。[14]盧光盛、李江南從地緣政治經濟角度分析了BIMSTEC取得的成效與面臨的問題,認為當前BIMSTEC面臨著大國間地緣政治競爭與沖突的風險,BIMSTEC有可能成為印度等大國制衡與對抗中國影響力的工具,中國應通過尋求多途徑參與BIMSTEC、引導BIMSTEC與中國推動的相關區域合作機制的有效對接等應對措施,減少BIMSTEC發展對中國產生的潛在負面影響。[15]
從已有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BIMSTEC的發展遵循著先易后難的軌跡。其已有的合作成效主要體現在政治領域,這既符合地區主導國家印度的戰略需求,也是合作成本相對較低的一個領域。然而,作為BIMSTEC成員國主體的大多數國家更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但是囿于自身實力限制,BIMSTEC在經濟合作領域的進展有限。“海上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16]可以與BIMSTEC形成有效互補,相互之間存在較大的合作空間。
二、BIMSTEC進程加速推進
BIMSTEC于1997年由印度、泰國、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發起成立,在成立初期的一段時間內,該機制并未受到成員國當局的重視;然而,隨著國際局勢和地區秩序的變化,BIMSTEC的發展開始得到成員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BIMSTEC領導人會晤事實上已經形成機制化且頻率加快,并成立了固定的秘書處。2018年舉行的第四次首腦會議被視為是推進BIMSTEC區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這次會議決定起草BIMSTEC憲章,設立常設工作委員會協助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并決定在財政和人員方面加強秘書處建設。2022年舉行的第五次首腦會議正式頒布了BIMSTEC憲章,為BIMSTEC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此外,BIMSTEC成員國通過了《BIMSTEC交通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這是BIMSTEC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中的又一重大舉措,各會員國執行《BIMSTEC交oMWGQMO/ZqQGqmADf6e+Cw==通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下的方案和項目將給孟加拉灣地區人民帶來巨大利益。
當前,BIMSTEC框架下的合作議題領域廣泛,已經從政治領域溢至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BIMSTEC框架下的合作呈現寬領域、多層次的特點,但是主要聚焦于兩個方面:安全合作和互聯互通。
安全領域的合作被認為是BIMSTEC框架下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BIMSTEC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會議已經形成機制化。在2017年新德里、2018年達卡和2019年曼谷會晤期間,BIMSTEC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都強調了孟加拉灣作為共同安全空間的重要性,并同意共同努力應對安全挑戰。當前,在包括海事安全、網絡安全、利用新興空間技術應對安全挑戰、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等方面,BIMSTEC已經制定了務實的合作框架,展開了有效的合作。印度于2018年12月在古魯格拉姆建立了印度洋區域信息融合中心,為推動包括BIMSTEC在內的國家開展海事合作和信息共享搭建了平臺。[17]恐怖主義一直被視為對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最重大威脅,BIMSTEC各國已經簽訂《刑事事項司法互助公約》《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跨國有組織犯罪和非法販毒公約》,并在斯里蘭卡設立了四個情報共享小組,成立了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聯合工作組,“致力于打擊一切形式和表現的恐怖主義”[18]。
互聯互通對于提升區域發展活力,促進地區共同繁榮起到基礎性作用。BIMSTEC第五次峰會期間簽訂的《BIMSTEC交通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是BIMSTEC成員國開展互聯互通建設的指導性文件,覆蓋了硬件的互聯互通和軟件的互聯互通。硬件的互聯互通包括陸路的印緬泰三邊高速公路(Trilateral Highway)、卡拉丹多模式聯運項目、跨國鐵路網建設等,其中印緬泰三邊高速公路是重點建設項目;海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港口建設也是互聯互通合作的重點。在2019年11月召開的“BIMSTEC港口內部會議”上,泰國西海岸的拉農港和印度東海岸的欽奈、維薩卡帕特南和加爾各答港之間簽署了三項諒解備忘錄,《BIMSTEC交通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也明確提到了孟加拉國帕拉港和蒙拉港的重要作用,上述舉措加快了孟加拉灣主要港口之間合作的步伐。軟件建設方面,BIMSTEC正在努力推動運輸連通性總體規劃和機動車通行協議達成,推動實施海關合作和貿易便利化,以推進早日實現自由貿易區建設。[19]截至2022年6月,BIMSTEC貿易談判委員會已經舉行了21輪談判。此外,BIMSTEC第五次峰會提出了區域內數字互聯互通的問題,成為環孟加拉灣國家推進區域一體化合作的又一重要領域。
當前,BIMSTEC進程已經形成五個層次的合作機制:最高一級是組織成員國峰會機制,每四年舉行一次,在不同成員國輪流舉行,是BIMSTEC的最高決策機構;第二層次是外交部長級會議;第三層次是負責執行各部門活動的部門部長級會議;第四層次是由成員國提名的外交秘書/秘書/其他高級官員組成的高級官員會議,這三種機制舉辦頻率較高,涉及領域更為具體,是落實峰會決策、提供政策建議、開展具體合作的重要途徑。BIMSTEC進程的最后一個合作機制就是常設工作委員會及秘書處,BIMSTEC秘書處設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負責BIMSTEC的日常運行及與各成員國的聯絡工作。總體來看,BIMSTEC合作框架機制已經日趨成熟穩定,目前正向深入發展階段邁進。
三、BIMSTEC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
孟加拉灣及其周邊水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BIMSTEC作為環孟加拉灣地區最為成熟且影響力最大地區組織的出現與成長,對“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推進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一)BIMSTEC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機遇
在經濟、社會、科技領域促進積極合作和互助,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創造有利的環境,是BIMSTEC的主要目標之一,[20]也是當前BIMSTEC進程主要的關注領域。推進BIMSTEC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對接和融合發展,存在較大的經濟、安全和政治空間。
1.以BIMSTEC為代表的環孟加拉灣一體化進程重點著眼于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體現了地區內國家對發展經濟的追求,這與“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性質有共通之處。
21世紀以來,BIMSTEC成員國保持了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地區經濟充滿活力。近10年來,斯里蘭卡一直保持著5.8%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被美國IHS Global Insight智庫評為最有吸引力的10大亞洲市場之一。孟加拉國則保持了6%以上的發展速度,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反超印度。持續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的緬甸,被視為亞洲的“下一只小虎”。經濟繁榮的BIMSTEC,為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對接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盡管如此,總體來看,BIMSTEC成員國大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方面有較大的需求,而這一方面正是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強項,兩者完全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中國提供資金和技術,BIMSTEC提供市場和資源,從而實現完整對接,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
BIMSTEC的目標之一是整合地區內的優勢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當前,硬件和軟件的互聯互通是BIMSTEC框架下經濟領域的主要合作聚焦點,而硬件方面的印緬泰三邊高速公路(Trilateral Highway)、卡拉丹多模式聯運項目、跨國鐵路網建設和海上港口建設等,對整個地區的共同繁榮和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然而,BIMSTEC的三邊高速公路項目于2002年4月提出,原計劃2016年完成,迄今為止仍然未完成通車,其中原因復雜多樣,資金短缺成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BIMSTEC框架內其他重大項目的落地也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作為區內主導國的印度無法承擔這一資金需求,[21]主要以政府出資為主體的投資模式難以為繼。在更大范圍的世界市場融資,成為可資借用的重要途徑,而這一領域,正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建設領域。
2.BIMSTEC在安全領域的合作,減輕了“海上絲綢之路”在孟加拉灣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降低了中國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時在孟加拉灣面臨的安全成本。
ISIS在西亞潰敗后,很多殘余勢力回流到環孟加拉灣地區,這些回流的恐怖分子與當地傳統的違法犯罪勢力合流,對環孟加拉灣地區的安全穩定造成了較大的危害。此外,該區域存在一條毒品種植走私販賣—軍火走私販賣—地區反叛動亂的鏈條,海盜行為也對該地區安全構成了威脅,非傳統安全合作已經成為環孟加拉灣區域合作的重要領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孟加拉灣地區的動蕩對中國海上交通大動脈帶來了重大威脅,也對中國在環孟加拉灣地區的海外投資造成了直接威脅。BIMSTEC致力于安全領域的合作,將客觀上減輕“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在該地區面臨的安全風險,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平穩推進創造有利的安全環境。
3.從政治角度看,BIMSTEC中存在不少中國的傳統友邦,充分借用友邦在BIMSTEC中的作用,可以減少“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BIMSTEC合作的政治成本。
經過20余年的發展,BIMSTEC已經發展成為基本覆蓋孟加拉灣沿岸所有國家,共有16.7億人口,GDP總值約3.71萬億美元的次區域多邊合作組織,[22]是環孟加拉灣地區合作中最為重要的多邊組織。中國和其中的大多國家保持著傳統友好關系,在當前國際局勢更趨復雜,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處于轉型重構的階段,借助與傳統友好國家的關系,做好“9ad88053d61188e95ca08f2a078656f5d983dff2dad6979977bad41041f03488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的對接工作,有助于推動中國與環孟加拉灣地區成員國關系的健康發展,遏制地區內某些對中國不友好國家阻礙“海上絲綢之路”在地區內推進的企圖,利用集體的力量減少中國在參與地區事務處理上的外交成本。
(二)BIMSTEC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挑戰
也應該看到,作為環孟加拉灣地區最為成熟、重要的一個多邊組織,BIMSTEC的發展演進,對“海上絲綢之路”也帶來了挑戰。這些挑戰既來自域內大國戰略的影響,也來自地區多邊組織安排自身發展規律的影響。
1.印度是BIMSTEC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其對中國的敵視和傳統的在孟加拉灣排他性控制的戰略追求,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帶來了挑戰。
印度始終有一種“印度洋情結”,認為印度洋是其“命運之洋”,寄托著印度的安全與未來。根據印度2015年頒布的《確保安全海洋:印度海洋安全戰略》關于海洋利益區的界定,孟加拉灣屬于印度海洋戰略的核心利益區,在核心利益區,印度應該做“凈安全提供者”,體現了印度政府希望在印度洋安全事務中充當“主導者”角色的雄心。[23]在第二屆“瑞希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上,印度總理莫迪強調,“維護印度洋和平、繁榮與安全的首要責任在地區國家”[24]。用一位負責區域合作的印度高級官員的話說,“在更加緊密的印太地區,印度將在環印度洋合作和東盟中處于領導地位”[25]。2015年2月,莫迪在印度駐外使團團長會議上強調了其外交政策方向的要點,他敦促外交使團團長們利用目前獨一無二的機會,幫助印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領導角色,而不僅僅是一個全球的平衡力量。[26]隨后的2015年7月,外交秘書蘇布拉馬尼亞姆(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新加坡的一次演講中又談到,印度的外交政策維度是渴望成為一個領導力量,而不僅僅是一個平衡力量。[27]這是印度高級官員第一次明確提出成為世界領導力量的意圖,被認為是對原來謹慎的外交政策的轉向。[28]為謀求在孟加拉灣建立霸權,印度主要采取了兩種戰略舉措:一種是遵循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邏輯,大力增強海軍實力,加強安達曼-尼科巴三軍司令部建設,與相關國家開展海上聯合演習,獲取孟加拉灣海上優勢地位。對于域外大國在環孟加拉灣地區的存在表現出高度敏感和戒備,防范、阻止域內國家與域外大國的戰略合作,在排斥域外力量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現有地區秩序向有利于印度的方向發展。第二種是遵循國際政治自由主義的邏輯,推動環孟加拉灣地區多邊平臺建設。除BIMSTEC外,繼續推動較小范圍的“孟不印尼”(SAGQ)次區域合作、湄公河-恒河合作論壇(MGC)、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海洋安全合作和較大范圍的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IOR-ARC)等多邊合作機制的發展,并且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體現了印度主導環孟加拉灣地區合作的雄心。
印度將孟加拉灣視為“印度的灣”的戰略思想,以及不斷增加在孟加拉灣權勢的舉措,給“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的對接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印度國際戰略學家拉賈·莫漢認為,平衡中國是印度地緣政治的基因,[29]自2017年洞朗對峙以來,中印關系的起伏也加大了印度在孟加拉灣阻擊中國的意愿。國際社會中,美國為了遏制中國而拉攏印度推動印太戰略,也在事實上增加了印度在孟加拉灣的權勢地位。隨著印度實力不斷增強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世界大國地位的追求,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在孟加拉灣的推進將會面對來自印度越來越大的競爭與挑戰。
2.防止BIMSTEC發展成具有排他性的地區性多邊組織,尤其是具有排外性的地區內自由貿易區安排,是“海上絲綢之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地區性多邊組織發展軌跡,特別是地區性經濟組織發展的實踐來看,地區主義更多地呈現出面向地區內國家的減稅、自由貿易安排等特惠制,對外則呈現出一定的以較高稅收為特征的貿易歧視政策,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作為一種以地區發展繁榮為目的的地區性多邊安排,目前,BIMSTEC尚處于多邊合作推進互聯互通階段,但是隨著地區物理性互聯互通的發展,軟性互聯互通建設必然得到重視。BIMSTEC正在努力推動運輸連通性總體規劃和機動車通行協議達成,此外,BIMSTEC正在討論和談判關于海關合作和貿易便利化有關的協定,以推進早日實現自由貿易區建設。[30]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建設將是BIMSTEC發展的必然方向。作為區內經濟實力最為強大且發展態勢極富活力的國家,印度在BIMSTEC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必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政策主張、民族偏好等將不可避免地在BIMSTEC經濟安排中體現。而印度始終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始終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戰略思維及排他性地區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趨勢,應該引起中國對BIMSTEC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關注,并提前做好應對安排。
3.與上述兩種影響相關的是,隨著BIMSTEC發展成熟,將對中國在該地區內政治影響力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
地區內多邊合作的溢出效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政治合作與經濟合作的相互促進,政治合作、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的相輔相成等,成為國際社會多邊合作體制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發展路徑。BIMSTEC的發展也日漸呈現出這種態勢。以印度東北部諸邦、孟加拉國、緬甸三邊交叉產生的羅興亞人難民危機處理、環孟加拉灣反恐合作機制等的發展為契機,BIMSTEC在具體問題上的合作推動加深了地區內有關國家的合作關系,帶來了政治信任的增加。21世紀以來,印度與孟加拉國、緬甸關系的改善升溫是這種趨勢的重要體現。在這種發展態勢影響下,中國擴大在地區事務中發揮較大影響力的努力則經歷了較大挑戰。
例如,斯里蘭卡與中國的關系在印度的壓力下就經常作出調整。2015年,西里塞納總統上臺后,對卡拉賈帕克薩總統執政時期快速發展的中斯關系進行降溫調整,實行在中印之間的平衡外交。中國與緬甸關系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也遭遇了挑戰。2011年,緬甸開始政治轉型以來,中國在緬甸的多項投資被按下暫停鍵,緬甸開始刻意疏遠中國。當國家利益在國際局勢演變中面臨損害、執政當局遭受到較大的執政壓力時,緬甸政府則又解釋其一直奉行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中立主義的外交傳統,并沒有排斥中國的政策。[31]
四、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進程的共融發展
基于BIMSTEC進程為中國提供的機遇和帶來的挑戰,中國在孟加拉灣地區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時,應該做好與BIMSTEC的對接工作,通過促進“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BIMSTEC的共融發展,打造中國與環孟加拉灣地區國家的命運共同體。
(一)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進程應該量力而行,堅持地區性守成,防止戰略透支
張文木認為,從廣義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屬于印度洋北岸國家,與印度洋北岸的許多沿海國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中國應該堅持持久積累影響力并以和平的方式向印度洋進行縱深輻射,這種政策可以減輕印度“要么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銷聲匿跡”的緊張感,也可以減輕不恰當地在印度洋透支中國國力而影響未來發展的可能性。[32]
崛起國在崛起過程中,由于會對守成國的利益構成挑戰,往往招致守成國的圍堵;尤其是當崛起國在執行自己的戰略意圖而無視守成國的戰略意愿和戰略利益時,“修昔底德陷阱”由此而生。作為一個崛起中大國,中國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實際效果,減少輿論宣傳。盡量采用“多做少說”或者“只做不說”的策略推進實施。這樣既能減少環孟加拉灣地區大國印度的敵意,也能削弱美國等大國的警惕性,同時還可以避免環孟加拉灣中小國家在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時易引起的關于主權、安全和利益分配等的疑問與擔憂,減少不良效應;在項目推進時,考量成本與效益的關系,防止由于盲目擴張而帶來的戰略損耗,保持穩定的政策步伐,在“海上絲綢之路”推進中持續積累國力。
(二)堅持“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性質
當前國際社會中部分國家對于“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采取謹慎抵制的原因之一,就是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具有政治屬性,包含著從陸海兩個方向擴大中國影響力的戰略含義。將“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看作政治倡議的觀點,也包含了部分國家待價而沽,借機提高與中國合作政治要價的風險。堅持“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性質,則可以有效化解上述問題,減輕“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推進過程中的政治阻力。
應該從經濟和財政的視角審視“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BIMSTEC的對接。當前,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和財政全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產生廣義和狹義的經濟、財政利潤,否則從長期來看將難以為繼。環孟加拉灣周邊地區由于種種原因,屬于政治、經濟風險比較高的地區,在該地區內的投資應該進行審慎的經濟、財政評估,不能讓項目成為中長期意義上“虧本”的項目。[33]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的對接共建中堅持成本與收益的科學評估,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關于戰略擴張而有可能帶來的戰略透支風險。
(三)將“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落實到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合作的過程中
尊重地區內國家的自主權,尊重其民族感情,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以當地人的需求為導向,要認真地深入環孟加拉灣國家探尋他們真正需要什么,做大項目的本地化,不能由中國界定他們需要什么。切實以項目的實施帶動當地人脫貧致富,將“海上絲綢之路”與BIMSTEC成員國的國家社會發展經驗對接起來,尊重不同國家的特殊國情。應該將“海上絲綢之路”的某些重大創意留給孟加拉灣沿岸國家,通過適當的進行所在國“動員”,調動他國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3]
增強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推進中的人文關懷,謀求當地居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理解與支持,增強中國企業在“海上絲綢之路”對象國的社會責任感,在當地做好公益事業,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成為與環孟加拉灣國家的國際集體事業。
(四)盡快盡早加入BIMSTEC進程
盡管不是BIMSTEC的成員國,但是中國與絕大部分BIMSTEC成員國保持了密切的經貿關系,并且是大部分成員國最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中國擁有融入BIMSTEC進程的客觀需求和現實基礎。基于BIMSTEC的發展前景,中國應該盡早重視該組織,并制定、推動與該組織對接工作的時間表。在當前加入BIMSTEC不具備可行性的情況下,中國可以謀求成為該組織的對話國,或成為該組織的觀察員國。通過盡早介入BIMSTEC進程中,提前熟悉、預知該組織的運行特點與市場規則,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盡可能爭取有利于中國企業,至少不排斥中國企業的組織規則。以中國經濟現有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只要能夠保證一個大致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國企業就可以在當地實現自己的成長目標。
五、結論
目前,BIMSTEC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績在政治和社會領域的合作層面,包括安全領域的合作,這似乎與BIMSTEC成立之初的經濟發展目標有悖離之勢。究其原因,在于經濟一體化的合作在前期階段主要依靠資源投入,成本高見效慢,以BIMSTEC成員國現有的經濟實力難以實現,因而成員國熱情不高。而政治領域合作則投入少,見效快,能夠引起較大的國內政治影響力,成為BIMSTEC成員國樂于優先推進的合作領域。當前BIMSTEC發展的特殊階段,為中國加速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中國應該早謀劃、早布局、早參與,為盡早在環孟加拉灣地區事務處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BIMSTEC SECRETARIAT.25 Years of BIMSTEC:Towards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Bay of Bengal Region.SAPNO,Dhaka, Bangladesh.P.105.
[2]Frost, E. L. It's Time to Deepen Integration around the Bay of Bengal, Carnegie India,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5.31.2017_Frost Bay_of Bengal_Web.pdf.
[3]李向陽.十周歲的“一帶一路”給世界帶來了什么?[EB/OL].(2023-10-20)[2023-10-20].http://fangtan.china.com.cn/2023-10/20/content_1167
62739.htm.
[4]George Tanham.Indian Strategic Thought: An Interpretive Essay,RAND,1992,p.ⅶ.
[5]David Brewster.Indian Strategic Thinking About the Indian Ocean:Striving Towards Strategic Leadership,India Review,vol. 14, no. 2, 2015.
[6]葉海林.印度南亞政策及對中國推進 “一帶一路” 的影響[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6(2):4-15;李家勝.印度海洋戰略成效評估[J],太平洋學報,2016(4):62-72;肖軍.印度強化對孟加拉灣的地緣關切:戰略考量與推進舉措[J].南亞研究季刊,2023(2):19-36.
[7]Vijay Sakhuja.Xi Jinping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The Indian Dilemma, http://www,ipcs.org/article/China/xi-jinping-and-the-maritime-silk-road-the-indian-dilemma-4662.html;Kanwal Sibal.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Proposals Are Not as Peaceful as They Seem,http://www.indiandefencereview.com/chinas-maritime-silk-road-proposals-are-not-as-peaceful-as-they-seem/;Gurpreet S.Khurana.“Maritime Silk Road:’China's ‘Master-Stroke’of Economic Diplomacy?”http://www.maritimeindia.org/Archives/MARITIME-SILKROAD.html.
[8]Zorawar Daulet Singh.Indian Perceptions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ea,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Vol.8,No.4,2014;Teshu Singh.Securing India's Interests in the Indian Ocean:New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http://www.ipcs.org/article/china/securing-indias-interests-in-the-indian-ocean-new-strategies-and-4789.html;Weimer, N. D. Sino Indian power preponderance in maritime Asia: A (re) source of conflict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South China Sea. Global Change Peace and Security, 25(1), 2013,5-26. https://doi.org/10.1080/14781158.2013.761192.
[9]葉海林.印度南亞政策及對中國推進 “一帶一路” 的影響[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6(2):4-15.
[10]張根海.印度“大周邊”戰略及其對 “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6):164-170;胡仕勝.“海上絲綢”與“季風計劃”的對接空間[EB/OL].新華網,(2015-03-12)[2023-09-10].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5-03/16/c-134064582.thm.
[11]林民旺.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及中國的政策選擇[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5):42-57.
[12]李益波.印度“重新重視”孟加拉灣:舉措與制約[J].國際問題研究,2020(6):94-114;肖軍.印度強化對孟加拉灣的地緣關切:戰略考量與推進舉措[J].南亞研究季刊,2023(2):19-36.
[13]Rajeev Ranjan Chaturvedy.BIMSTEC: Why It Matter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SI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No. 155,September 25,2018;Piti Srisangnam, Chayodom Sabhasri , Surat Horachaikul , Jirayudh Sinthuphan and Jittichai Rudjanakanoknad. Development of BIMSTEC Free Trade Area for Thailand in Indo-Pacific,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2020(2),pp.192-205.
[14]戴永紅,王儉平.環孟加拉灣多領域技術經濟合作倡議:轉型與前景[J].南亞研究季刊,2019(3):90-100.
[15]盧光盛,李江南.地緣政治經濟視角下的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的發展及應對[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0(3):49-67.
[16]習近平.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EB/OL].共產黨員網,(2023-10-18)[2023-10-18].https://www.12371
.cn/2023/10/18/ARTI1697603969233732.shtml.
[17]Keynote address by Secretary (East) at the BIMSTEC Coastal Security Workshop,November 20, 2019. 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2068/keynote+address+by+secretary+east+at+the+ bimstec+coastal+security+workshop+november+20+2019.
[18]Transcript of Media Briefing by Secretary (East) on upcoming visit of PM to Nepal for BIMSTEC Summit,August 24, 2018. https://www.mea.gov.in/media-briefings.htm?dtl/30325/transcript+of+media+ briefing+by+ secretary+east+on+upcoming+visit+of+pm+to+nepal+for+bimstec+summit+august+24+2018.
[19]Transcript of Media Briefing by Secretary (East) on upcoming visit of PM to Nepal for BIMSTEC Summit,August 24, 2018. https://www.mea.gov.in/media-briefings.htm?dtl/30325/transcript+of+media+briefing+ by+ secretary+east+on+upcoming+visit+of+pm+to+nepal+for+bimstec+summit+august+24+2018.
[20]BIMSTEC.BIMSTEC CHARTER,P.3.https://w
ww.mea.gov.in/Portal/LegalTreatiesDoc/022-M3
847.pdf.
[21]李益波.印度“重新重視”孟加拉灣:舉措與制約[J].國際問題研究,2020(6):110.
[22]First BIMSTEC Conclave of Ports, Vishakhapatnam,7-8November, 2019.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2010/first+bimstec+conclave+of+ports+vishakhapatnam+november+78+2019.
[23]樓春豪.戰略認知轉變與莫迪政府的海洋安全戰略[J].外交評論,2018(5):109.
[24]Inaugural Address by Prime Minister at Second Raisina Dialogue, January 17, 2017,https://www.mea. 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948/inaugural+address+by+prime+minister+at+second+raisina+dialogue+ new+ delhi+january+17+2017.
[25]Mihir Roy.Response,Foreign Policy Research Centre FRPC,Journal 2, 2013,p.23.
[26]PM to Heads of Indian Missions on 7 February 2015, http://www.pmindia.gov.in/en/news_updates/pm-to-heads-of-indian-missions/?comment=disable.
[27]Subrahmanyam Jaishankar.Ind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ttps://www.iiss.org/en/events/events/archive/2015-f463/july-636f/fullerton-lecture-jaishankar-f64e.
[28]Takenori Horimoto.Explaining India’s Foreign Policy: From Dream to Realization of Major Pow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17,2017,p.474.
[29]C. Raja Mohan.“The Evolution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Alyssa Ayres and C. Raja Mohan, eds., Power Realignments in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2009), p.288.
[30]Transcript of Media Briefing by Secretary (East) on upcoming visit of PM to Nepal for BIMSTEC Summit,August 24, 2018. https://www.mea.gov.in/media-briefings.htm?dtl/30325/transcript+of+media+briefing+ by+ secretary+east+on+upcoming+visit+of+pm+to+nepal+for+bimstec+summit+august+24+2018.
[31]Kyaw San Wai.Myanmar’s strategic “realignment”, RSIS Commentaries, Southeast Asia and ASEAN,No.170,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11.
[32]張文木.印度與印度洋:基于中國地緣政治視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3.
[33]時殷弘.關于中國的亞洲西太平洋戰略和南海問題[J].東南亞研究,2016(5):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