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民旺教授是中國研究南亞,特別是印度問題的代表性學者之一。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西進戰略”的延續,具有必然性。十年來,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上升得特別快,原因在于中國真心幫助南亞國家發展,這突出表現在道路、電力等方面;但中國也要注意,南亞國家具有的家族政治特點需要妥善應對。中國與印度的合作,既要務實,又要避免因幫助印度而損害自身長遠利益。
關鍵詞: “一帶一路”;南亞;基礎設施;印度;務實合作
中圖分類號:C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4.05.05
訪談對象:林民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訪談人員:薛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訪談時間:2023年8月1日中午
訪談地點:上海聚十三餐館
錄音稿整理:張靖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專業博士研究生)
錄音稿校對:薛力
本文經受訪者審定
一、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因是什么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外交領域戰略西進的延續。中國在溫家寶總理時期就已開始討論和思考外交戰略的西進。習近平是當時分管外交的常委和副主席,他看到了外交西進成功的可能性和持續的必要性。自2011年起,中國東部、南部面臨長期戰略競爭的可能性,這也促使中國選擇外交西進。偶然因素同樣不可忽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認為,(當時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樂玉成對于“一帶一路”的提出也發揮了作用。
二、以南亞為例,談談你對“一帶一路”十年的整體評價
第一,“一帶一路”的成效非常明顯。中國確實做了非常多的實事,給南亞地區帶去了切實的好處,為南亞國家的長期發展打下了基礎。最明顯地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現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的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都是南亞最好的。如果他們自己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則需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當前水平。
第二,相對艱難的階段已過去,“一帶一路”將面臨更困難的階段,因為它已到達深水區。“一帶一路”在(南亞)很多國家被政治化了,導致(南亞)小國避免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甚至部分國家避免使用“一帶一路”這個詞匯。但是,他們又非常希望與中國達成實質性的經濟合作。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合作項目可以有,但希望避免給這些項目貼上“一帶一路”的標簽。
第三,在規劃和產業配套上,我們很多時候基于國內的經驗進行項目規劃,導致項目都是按照中國的發展情況實行超前規劃。但這些南亞國家還未達到中國的發展水平。最明顯的是巴基斯坦,其境內很多項目已完工多年,但還未能實現正向的經濟收益。這導致當地多數人質疑項目的必要性,因為他們沒得到當初宣傳中提到的好處。
第四,我們在對外宣傳中束縛了自身選擇。例如,我們說將瓜達爾對標深圳,這使當地持有過高期望,同時也導致我們無法達到宣傳的標準。很多項目已完工四五年,但整體利用率并不高,諸如斯里蘭卡的高速公路、漢班托塔機場,以及巴基斯坦的港口和機場項目等。
三、南亞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整體評價如何
正面評價方面,無論是中方還是南亞國家,都相當不錯,因為成效顯而易見。在民間層面,我認為積極評價肯定是主流。他們要取得實質性的合作成果,跟中國談合作仍是最快的,而且中國是真正地在幫助他們。
負面評價也存在,我認為,南亞對“一帶一路”的負面評價在國內也要報道,如果只報道正面信息而不報道負面信息,大家必然無法對南亞有全面且準確的認知,從而認為南亞地區鼎力支持“一帶一路”,認為南亞共建“一帶一路”不存在阻力,我們在當地的項目很快就可完工并實現盈利??傊?,我們需要讓國內民眾知曉外界對“一帶一路”的真實評價。
四、“一帶一路”推出后,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什么明顯變化嗎
最大變化是提升了中國的大國形象,其次是外交做法上的調整和變化。
對中國來說,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實現“不干涉他國內政”與“維護自身海外利益”的平衡?如今,本國海外利益的保護已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議題。如何在過去強調的“不干涉內政”原則,和如今日益凸顯的“保護本國海外利益”間取得平衡與兼顧,這對中國而言不僅是一個挑戰,更是一門需要學習和積累經驗的學問,需花費成本和時間研習其中的經驗智慧。
“一帶一路”的內涵仍不十分清晰?!耙粠б宦贰焙w的國家與中國的關系并非僅涉及經濟維度。但當前的大量宣傳和案例都在講“一帶一路”獲取的經濟成就,淡化了很多其他方面同樣很緊密、很重要的關系,例如中國與巴基斯坦在軍事方面的防務合作與軍事外交就非常緊密。
五、“一帶一路”倡議推出后,中國的國家形象在南亞有什么變化
過去,印度與南亞國家的貿易額最大,對這些國家具備最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外交影響力。中國在南亞的存在感則一直較弱?,F在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上升得特別快,快到印度作為南亞區域的主導國家都似乎難以接受。中國陸續成為南亞諸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或第一大投資國,中國對南亞國家民眾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了影響。你如果到尼泊爾的泰米爾街走一走,將發現很多工藝品店的主要顧客是中國游客。好些國家都是因為很多中國游客的到訪而有了中文導游,然后又有了中餐館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并形成產業鏈,進而中國的影響力和存在感在當地逐漸形成。
六、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伙伴外交、全球治理等外交概念間的關系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外交在經濟領域的一個抓手,具有非常實質性的內容,其他概念主要是理念?!拔逋ā苯ㄔO需要國內各部門與地方配套和對接。國內各個省市和政府部門都制定了各自的配套方案,以配合“五通”的實現。2021年出臺的全球發展倡議則主要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七、在南亞推進“一帶一路”,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如果沒有印度的干擾和長期存在的南亞區域結構性因素,共建“一帶一路”在南亞將不存在問題。南亞其他國家很歡迎中國幫助他們。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中美博弈的外溢效應將在多大程度上波及南亞國家。歷史上看,中美競爭很多時候會殃及池魚,影響到中小國家。南亞國家非常希望中美間的博弈局限在兩國之間而不波及第三方。這也是南亞小國不愿搞印太戰略的原因。不過整體而言,美國對南亞地區的關注度更低。
八、對下一步在南亞推進“一帶一路”有什么建議
我簡單歸納幾點。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需要對南亞地區加深了解,明確戰略目標、優先推進方向以及重點合作國家,并基于當地優勢產業和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產業合作,而非多頭并進。
第二,對于真心和中國友好的當地政治力量要及時予以幫助,尤其是在其處于困難階段的時候。南亞地區家族政治非常普遍,一個家族并非做大官的人才有影響力,其整個家族在當地很多部門都具有強大且持久的影響力。
第三,不要再與印度談論“一帶一路”倡議。印度一直非常排斥“一帶一路”倡議,對于相關項目不是激烈反對,就是默不作聲。例如在談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時候,印度就強烈要求將其作為一個獨立項目,而非“一帶一路”的組成部分。
第四,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合作非常重要,但要務必注意合作內容與領域所具有的戰略影響。對于同印度的合作,中國不能基于國內的建設經驗,也不能基于在海外其他地區的相關經驗,而是要在維護中國自身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前提基礎上,結合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度的特殊性來實行有目的的安排與管理??傊?,與印度合作務必要謹慎,需要高度關注印度的潛在發展勢頭,尤其要關注印度政府對華政策的變動,以及當地民意對華態度的改變。
九、您覺得高校與智庫應該如何參與“一帶一路”研究
第一,高校和智庫參與“一帶一路”研究各有優勢,關鍵是要挖掘各自優勢。高校的基礎研究肯定有其長處,智庫則對現狀的調研和把握比高校更強。
第二,官方要為學者提供足夠的建言獻策空間。這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學者的建言獻策到底有用與否?二是學者建言獻策的質量如何?很多時候,學者要了解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想法,這樣才能實現建言獻策,但大部分學者可能還缺少此種現實感。
十、國企與民企如何在“一帶一路”共建中更好發揮互補作用
原來國企唱主角,現在則應盡可能發揮民企的作用。早期“一帶一路”建設都是大項目、大工程,成本和風險高,很多時候需要政府擔保,民企確實較少存在可發揮的空間?,F在情況不同,政府強調(共建“一帶一路”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因此重視)做“小而美”項目。民企做這類項目則比國企具備更大優勢。中國需利用各個國家和地方的此類比較優勢。例如,印度有很多人善于做短視頻,作品具有很好的創意,可以形成一種“(中國)民企,尤其是小而精的民企,與印度當地人合作,進行小而精領域和文創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