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加拿大7所知名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進行深度分析發現,從總體上看,加拿大兒童文學高等教育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注重采用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方式。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加強基礎理論傳授的同時,拓展跨文化和跨學科視野;拓展理論的廣度與深度,抓好理論教材建設;設計多樣化的研究實踐,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豐富考核評價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
關鍵詞: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加拿大高校;特色
在兒童閱讀愈來愈受到重視的語境中,關于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國的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已經存在70余年。20世紀40年代,兒童文學及青年讀物這一課程作為選修課出現在大學的師范學院課程中[1];20世紀50年代,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相繼為本科生開設了兒童文學課程;迄今我國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本科高校有十幾所,其中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10所高校有兒童文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可以說,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在培養規模和培養質量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在當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兒童文學還是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文學三個一級學科下的交叉學科,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學科地位,也沒有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因此,如何完善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兒童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相關高校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與我國相似的是,加拿大兒童文學高等教育于20世紀下半葉起步。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新布倫瑞克大學、約克大學等8所高校開設了兒童文學課程,其中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卡爾加里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圭爾夫大學5所高校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了兒童文學課程。時至今日,加拿大開設兒童文學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的高校已有30多所①,這些高校在兒童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先進的理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既往國內對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教學狀況關注較少,目前,在知網檢索到的相關論文僅有10余篇,且已有研究集中在加拿大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對高等教育的解讀較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考察了加拿大排名前20的一流高校②,從中選取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7所高校,通過對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的深入分析,提煉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理念與特色,以期為我國的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教學狀況
本研究選取的加拿大高校是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蒙特利爾大學、卡爾加里大學、韋仕敦大學和薩斯喀徹溫大學,這些高校不但排名靠前,開設兒童文學課程也比較早,其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基本可以代表并體現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特色。鑒于“課程教學大綱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向導……課程大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課程的全部思想和內容”[2],本研究聚焦以上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從教學大綱最重要的五個方面——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材料、教學方式和手段、考核評價方式總結共同經驗和鮮明特色。教學大綱資料均來源于各高校官方網站③。
(一)課程設置
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缺乏,各國高校開設兒童文學課程較少,且課程設置較為零散,缺少系統的課程體系,難以進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流體制。[3]以加拿大7所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設置為例,其兒童文學課程主要由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和教育學院開設,兒童文學課程在不同的學院和學科掛靠的現實體現了當今國際上兒童文學學科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
另一方面,由于身份上的跨學科屬性,7所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普遍強調將兒童文學置于文化、歷史、社會、教育、政治等背景下考察,并引導學生借用文化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分析文本。7所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設置詳見表1。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期待學生發展哪些技能和能力,期望學生得到什么樣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導向作用,教學活動應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進行”[4]。加拿大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在課程大綱中大都有清晰的描述,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各高校不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兒童文學的概念、形式、類型、主題等基本知識,也要求他們熟悉文學理論、重要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與此同時,學生還需具有運用文學理論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與材料
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各高校采用的教學材料主要有加拿大國內外的兒童文學作品、根據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兒童文學研究論文和理論專著以及網絡資源等。
多倫多大學的18世紀兒童文學課程和韋仕敦大學的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材料包括加拿大國內外的兒童文學作品、論文和專著。前者以帕特麗夏·德默斯(Patricia Demers)的《從教育到娛樂:1850年以前的兒童文學選集》(From Instruction to Delight:An Antholog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1850)為主;后者圍繞童話、冒險小說、現實主義小說、家庭小說、動物故事和幻想小說等類型列出20余部經典作品,并研討佩里·諾德曼(Perry Nodelman)、杰基·F.伊士曼(Jackie F.Eastman)和蘇珊·德雷恩(Susan Drain)等學者的論文和專著。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兒童文學教學論課程無一以貫之的教科書。教學材料與課程主題有關,包含與課程有關的論文、視頻、參考書和網絡資源等。
阿爾伯塔大學的斯堪的納維亞兒童文學課程和蒙特利爾大學的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材料是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前者包括《安徒生童話》(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Fairytales)、《尼爾斯騎鵝旅行記》(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of Nils)和《長襪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等;后者包括《天真與經驗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一個奴隸女孩生活中的事件》(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和《少女的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等。
卡爾加里大學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課程的教學材料不僅有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也有改編的影視作品。教學材料包括《兒童圣歌》(Divine Songs for Children)、《紫罐》(The Purple Jar)和《彼得·潘》(Peter Pan)等,選取的電影是迪士尼經典影片——《闖入森林》(Into the Woods)。
薩斯喀徹溫大學的加拿大兒童文學:社會政治評論課程的教學材料包括《加拿大兒童圖畫書:批判性評論》(Canadia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A Critical Review)、《家園:一個難民的故事》(Homes:A Refugee Story)、《一個叫女王的男孩》(A Boy Named Queen)等作品。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加拿大兒童圖書資訊、加拿大劇作家、故事工坊以及批判性思維培養等。
綜合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材料,可以發現如下共性:一是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教學材料包括加拿大、英國、美國、丹麥、德國、瑞典、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二是既有各體裁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又有配套理論論文和專著;三是既有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又有時下的流行作品;四是在作品形式上,既有紙質版圖書,又關注兒童文學作品的改編,尤其是影視化改編。
(四)教學方式和手段
教學方式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的行為方式。加拿大7所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方式形式多樣,如多倫多大學的18世紀兒童文學課21rqJLE45OmpRGpxBfKnUQ==程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課程圍繞六次環環相扣的學習任務實施。卡爾加里大學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課程則采用課堂匯報、閱讀測驗和創意寫作等教學形式。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積極性,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另外,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依托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有助于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卡爾加里大學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課程雖然是線下課程,但為便于課程材料發放和課堂活動管理,授課教師要求學生攜帶可聯網的設備上課。同時,信息技術也廣泛用于課后反饋、作業布置和提交等。對信息技術的重視,一方面有利于高效、快捷地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師生信息共享。
(五)考核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評價是課程教學大綱的重要組成部分,加拿大7所高校采用了多樣化的考核形式,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保障學生培養質量。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整理如表3所示。綜觀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可以發現,各高校具體的評價方式和要求略有差異,但總體上采用了課堂小組討論、課程論文撰寫、課堂匯報、課程反饋、期中和期末測試等形式。
二、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特色
加拿大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得益于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注重采用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方式。
(一)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
兒童文學“兼容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童年史)、人類文化學、生物學、民間文學、美術藝術等多學科的內容”[5],具有明顯的跨學科屬性。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體現了兒童文學的跨學科性。在課程設置上,突破了學科身份的局限,從文化學、教育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的視角進入兒童文學領域,設置兒童文學與文化、歷史、社會和教育等研究相結合的課程,促進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在教學目標上,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政治、宗教、哲學、歷史和教育等元素,使學生接觸不同的研究視角,培養學生寬廣的跨學科視野。
(二)注重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
兒童文學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對其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和探索,高校兒童文學教育在促進兒童文學學科建設以及培養兒童文學研究人才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顯示了授課教師對學生學術素養的重視。以課程教學目標為例,多倫多大學的18世紀兒童文學課程強調學生文獻檢索和闡釋文本的能力;阿爾伯塔大學的斯堪的納維亞兒童文學課程和卡爾加里大學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課程強調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學術研究方法,鼓勵學生從事兒童文學課題研究,加強學術訓練,提升學術素養。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方面,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明確研究問題,然后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資料收集、文獻評論以及論文寫作。多倫多大學的18世紀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研究論文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并以女性作家研究為例,引導學生思考 “書中的女性角色被賦權了嗎?”“她們的權力受限了嗎?”“這些兒童讀物是如何描繪女教師(母親、家庭教師)的?”“就像邁爾斯和其他人所說的那樣,兒童初級讀物的女性作者是否已被浪漫主義文學史忽略了?”
另一方面,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現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引導學生以批判性思維思考和分析問題。如阿爾伯塔大學的斯堪的納維亞兒童文學課程要求學生批判地分析兒童文學中的環境、性別、種族和權力問題,以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和理解。
(四)注重采用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評價。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為判斷教學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考核評價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韋仕敦大學的兒童文學課程期末考試只占課程總成績的30%,每周課程反饋占課程總成績的10%,每兩周的小測驗占課程總成績的5%,第七單元和第二十單元后的課程論文各占總成績的20%和35%。另外,從不同考核形式所占分值來看,過程考核在總成績中的權重賦值都遠高于期末考試。
三、借鑒與啟示
加拿大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取得了很大發展,其教學經驗對其他國家的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無疑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充分吸收和借鑒國際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經驗和做法有助于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特色對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一)加強基礎理論傳授的同時,拓展跨文化和跨學科視野
兒童文學研究領域廣泛,涉及面多,如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出版傳播、兒童文學閱讀、兒童文學翻譯、兒童文學改編、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兒童文學史等。“因此,兒童文學作為跨學科的概念來思考,才是比較好的學科定位。兒童文學不屬于任何一個既有的學科,不是中國語言文學的子類,它就是一個跨學科,因此兒童文學界的人就要按照‘跨學科’來闡釋兒童文學” [6]。加拿大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普遍強調用跨學科的概念和思維方法審視和分析兒童文學現象,借用文化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方法拓展兒童文學教學和學術研究視野,這有利于探究兒童文學的整體發展,掙脫當前兒童文學在教育體系中所受的制約。
兒童文學高等教育擔負著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創作、基礎教育、出版和傳播等方面人才培養的重任。但我國的兒童文學課程主要由文學院和教育學院開設,面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因此,兒童文學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偏重文學性和教育性,而文化研究、歷史研究、社會研究、比較研究和出版傳播研究等不足。因此,如何將跨文化和跨學科的視野切實引入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打破學科壁壘,開發兒童文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課程,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將成為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
(二)拓展理論的廣度與深度,抓好理論教材建設
兒童文學理論傳授是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加拿大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材料彰顯了對理論研究的重視,將佩里·諾德曼、杰基·伊士曼、蘇珊·德雷恩、伊芙·科恩菲爾德、蘇珊·杰克遜等兒童文學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列為必讀書目,并在課堂上開展深入的討論。
理論研究的價值在于為兒童文學教育教學提供系統、可靠的知識支撐,培養學生對兒童文學的系統認識和理解。[7]我國百余年的兒童文學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培養了一批兒童文學學者和專家,如陳暉、朱自強、吳其南、王泉根、方衛平等。然而,目前我國兒童文學課程涉及的理論探討尚不深入,課堂上使用的教材總體較為分散單一,且多數是概論性教材,主要介紹兒童文學的定義、體裁和題材等。從總體上看,教材的理論深度不夠,如彭應翃所言:“對理論問題的思考欠缺深度亦是大多數兒童文學課堂教學共有的不足。學理性的欠缺令授課對象難以從課程本身收獲理論素養的提升”[8]。因此,如何抓好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和教材建設,在課程教學中拓展兒童文學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完善教材體系建設,是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授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授課教師應主動探索兒童文學理論和教材建設,同時在論文選題、文獻檢索和分析評論以及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論意識。
(三)設計多樣化的研究實踐,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
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除強調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獨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自我規劃的能力”[9],而多樣化的研究實踐是實現這些教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實踐是通過文獻檢索和綜述、研究計劃、書評和課程論文撰寫、任務訪談等多種學術實踐方式,引導學生將課程所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運用到科研實踐中,探討兒童文學概念、兒童文學理論、兒童文學教育教學、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出版和傳播、兒童文學閱讀、兒童文學跨文化和跨學科研究等重要議題。研究實踐的不足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學生難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無法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加拿大高校兒童文學課程在不同教學階段設計了不同形式的研究實踐任務,形成了知識傳授和研究實踐相輔相成的互動關系。比較而言,我國一些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側重知識的講授,對研究實踐重視不夠,沒有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往往以期末課程論文的形式呈現。因此,在高校兒童文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加拿大兒童文學課程的理念和做法,設計和實施多階段、多樣化的研究實踐,鍛煉學生的學術表達能力,為學生開展科學、規范、獨立的學術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豐富考核評價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
考核評價是課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不過,課程考核評價本身不是目的,考核評價的目標應“主要是了解學生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掌握情況;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 [10],因此,作為一種檢測和激勵手段的課程考核評價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診斷、督促和反撥作用,最終目的是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服務的。
豐富多元的考核形式和靈活的評價內容能夠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有利于真正發揮考核評價的反撥作用。加拿大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充分反映出多元化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在課程考核評價中的主導地位。各高校通過課堂表現、小組任務、每周課程反饋、小測驗、期中考試、中期課程論文等形成性評價方式,加強對學生培養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比如,每周課程反饋和論壇評論等考核形式有利于教師跟蹤教學過程,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信息;課堂任務、測驗和參與卡等考核形式則有利于學生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嚴格的過程管理和完善的考評體系是國外頂尖高校重要的質量保證制度”[11],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設置明確、嚴格、規范的考核制度,可以為學生提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策略、發展學術研究能力的機會。因此,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教學有必要樹立正確的考核評價理念,設計豐富多元的考核評價方式,發揮課程考核的積極反撥作用,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四、結語
隨著我國兒童報刊和兒童圖書出版業持續升溫,從事兒童報刊和兒童圖書編輯以及相關文化產業的人員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當前的基礎教育界也越來越重視兒童文學的閱讀和指導,迫切地需要接受過兒童文學專業培養的人才。在這種社會需求背景下,我國兒童文學高等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視。加拿大7所高校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體現了加拿大兒童文學課程的思想、內容和教學特色,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高校兒童文學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不過,我國高校兒童文學教育教學與高校自身的歷史文化及國家政策和學科制度等密切相關,如何結合國情,完善我國高校兒童文學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注釋:
①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加拿大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高校有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新布倫瑞克大學、蒙特利爾大學、卡爾加里大學、韋仕敦大學、薩斯喀徹溫大學、麥吉爾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約克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圭爾夫大學、阿薩巴斯卡大學、渥太華大學、貴湖大學、滑鐵盧大學、愛德華王子島大學、達爾豪斯大學、卡普蘭諾大學、克蘭德爾大學、溫哥華島大學、皇家山大學、女王大學、紀念大學、勞倫森大學、特侖特大學、溫尼伯大學、道格拉斯學院、圣力嘉學院、圣勞倫斯學院、德恒學院、亞崗昆學院、加拿大學院、高桂林學院和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等。
②依據2023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③7所高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大綱資料來源: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ENG457H1F:Studies in eigh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 books for children [EB/OL].[2024-02-02].http://homes.chass.utoronto.ca/~cpercy/courses/eng457-2004-CourseDescription.htm.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LLED 441: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EB/OL].( 2019-11-05)[2024-02-02].https://earlychildhood.educ.ubc.ca/lled441/.
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SCAND 326-Scandinavian Children’s Literature [EB/OL].[2024-02-02].https://apps.ualberta.ca/catalogue/course/scand/326.
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ANG 1320:Children’s Literature [EB/OL].[2024-02-02].https://llm.umontreal.ca/public/FAS/llm/Documents/1-Programmes-cours/Cours-horaires/A2021_H2022/Meek_ANG1320_courtedescription.pdf.
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ENGL 396-Children’s Literature [EB/OL].[20244-02-02].https://english.ucalgary.ca/manageprofile/courses/w16/ENGL396.
韋仕敦大學:Western University.English 2033E-Children’s Literature [EB/OL].[2024-02-02].https://www.uwo.ca/english/english_studies/courses/pdf/2021_syllabi/2033e-651.
薩斯喀徹溫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ECUR 879.3:Canadian Children’s Literature:A Socio-Political Review [EB/OL].[2024-02-02].https://catalogue.usask.ca/ECUR-879.
參考文獻:
[1]張心科.當前兒童文學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方面存在的問題[J].文學教育,2012(5):21-22.
[2]馬曉玲,劉美鳳.美國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3):113-120.
[3][9]方衛平.兒童文學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49-53.
[4]譚旭東,郭欣.新西蘭高校兒童文學課程與教學狀況及思考[J].高教探索,2021(6):105-113.
[5]朱自強.兒童文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6]譚旭東.兒童文學研究的情形、問題域和學科期待[J].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3):98-104.
[7]譚旭東.我國兒童文學教育的發展及其與理論研究互動的思考[J].惠州學院學報,2023(2):1-6.
[8]彭應翃.高校兒童文學教學中的理論拓展[J].文學教育,2023(5):186-189.
[10]張蕤,徐鵬,方明峰.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多元的地方綜合性高校課程考核方式[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4):129-133.
[11]李曼麗.國外一流大學高等教育學學術博士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6):3-7.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