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課標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1-2項專業運動技能,這是義務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和熱點,其中球類運動備受學生青睞。在新課標背景下,大球類運動教學受到高度重視,因此,立足新課標要求,學校提高大球類運動教學水平十分必要。小學學科教學強調大單元整體教學,重視一體化、系統化教學,故將大單元理念融入小學排球運動教學具有可行性,本文以促進排球教學提質、增效為目標,探索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策略,這也是高質量教學的應有之義。
一、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要求
在新課標視角下,有效運用大單元整體教學理念構建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體系成為體育教師的工作重點。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以系統化、整體化教學為核心思想推進教學實踐,體育教師借助大單元教學實現排球運動教學模塊的有機整合,大力推動零碎化教學內容向系統化轉變,為切實提高排球教學水平做好充分準備。
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還應當始終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構建高效課堂,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采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人本化教學策略,積極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新模式。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體育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圍繞核心素養培養設計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計劃,明確大單元教學的任務與內容。此環節要求體育老師從多個維度著手設計教學目標,圍繞運動能力、體能、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要素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思路
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更關注學生的深度體驗,要求體育老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專項運動技能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練習效果與比賽能力,讓學生可以依據深層次的運動體驗燃起對體育運動的熱愛,進而增強其運動健康意識,發展核心素養。由此可見,在大單元教學中,體育教師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是基礎,實現“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是核心。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應當以落實新課標要求為基本思路。體育教師應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理念的支撐下進行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以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這一教學思路不僅能夠加強課內外連接,促進體育教學縱深發展,而且在整合教學資源、強化教學模塊與教學環節深層次互動、精準銜接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
三、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要點
從現實角度來看,實施大單元教學是順應新時代體育教學改革的正確選擇。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完整的人”方面更具優勢,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方面更具價值。事實上,依托大單元教學可以真正做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整體化、系統化教學。在該模式下,學生可以借助知識遷移實現深度學習,并依靠一體化教學完成學以致用。將這一理念運用到小學排球教學中,能夠全面促進排球教學提質、增效,對增強學生排球運動興趣、提高學生排球運動技能、發展學生排球運動習慣以及培養學生良好體育品德十分有益。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必須以“教會、勤練、常賽”為抓手,以“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為基本思路進行開展。為此,作者將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圍繞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簡述基于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要點。
(一)教學目標設計
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應當重點關注其目標設計,以便為后續工作提供明確的目標指引。體育老師在設計大單元學習目標時,應當圍繞新課標要求以綜合統籌學生思想、能力、行為發展為重點,設置個性化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應當幫助學生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游戲與運動,帶領學生學習體育保健常識、建立衛生保健與健康觀念,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運動規則以及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還要聚焦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為此,體育老師可從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著手設置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目標。
1.初學階段。
在初學階段,體育老師應當以激發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及其參與熱情為主要目標,圍繞“享受排球運動”這一核心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例如,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排球知識與技能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排球運動的歷史與規則,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排球運動與比賽,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排球運動的基本姿勢和技術,使學生掌握排球運動中的專業名詞與動作,借助體育教學幫助學生發展個性、增強自信、磨煉意志,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增強其合作意識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基礎階段。
與初學階段相比,基礎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排球運動的歷史、發展、規則以及相關知識,該階段體育教師應當以幫助學生打牢排球運動基礎為設計教學目標。在此階段,小學教師應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帶領學生了解排球準備動作,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墊球、發球、傳球、扣球姿勢以及動作要領,引導學生明確各類技術的應用價值以及動作過程中的人球位置關系,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以及運動體能,進一步磨煉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提高階段。
在這一階段,體育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排球運動基礎技術方面的教學與指導。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各項動作要領,使他們能夠標準、靈活地使用各類動作技術。體育教師還要以帶領學生學習、實踐、掌握排球比賽戰術,使學生融會貫通運動技巧與比賽規則為目標展開教學,通過大單元教學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排球運動的站位以及輪轉規則,使其能夠學以致用,進而使學生在排球運動以及比賽中獨當一面。當然,在這一階段,體育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其進一步加強學習興趣并形成排球運動習慣,樹立終身運動與健康的觀念和正確的勝負觀。
(二)教學內容設計
做好教學內容設計同樣是新課標視角下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體育老師需要以幫助學生提高專項運動技能為目的設計教學內容。通常來說,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在小學五、六年級的體育教學中進行,該階段的學生在身心發育方面相對成熟,更有自主意識,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教師不僅要選擇新課標以及課本中的內容,還要秉承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的需要與偏好合理篩選、補充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體育老師還應當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根據整體情況合理劃分排球運動教學的內容結構,以便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知識技能,使其逐步完成深度學習。
以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為例,體育教師需要妥善安排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度過初學階段。在此期間,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的內容應當圍繞排球運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編制。
1.理論知識。
理論知識包括排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排球運動的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中國排球運動發展歷程與女排精神,排球技術專業術語、基本分類等。
2.實踐技能。
正面雙手墊球姿勢、步伐及動作要領,側面下手發球的準備姿勢和動作要領,無球移動的步伐與技巧,原地扣球姿勢以及動作要領。
3.戰術及其使用。
定時移動跑位技術,墊球動作技術,中一二進攻陣型以及心跟進防守戰術。
4.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包括基礎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其中,基礎體能訓練包括耐久跑和沖刺跑,前者為50m往返跑,后者為20m沖刺跑。專項體能訓練與排球運動技能學習有關,主要包括網前摸高跳、3m線內快速移動訓練和信號手勢響應訓練。
5.展示與比賽訓練。
技術展示的主要內容為單人墊球練習或小組合作練習,以一次性墊球、兩分鐘墊球、發球訓練以及圍圈墊球練習為主。比賽主要為雙人賽或多人賽,以1V1墊球比賽,2V2或6V6墊球-發球比賽為主。
6.運動規則與裁判方法。
運動規則以回合制排球運動基本規則為主,其教學內容包括場上位置順序輪轉、發球順序、可觸球身體部位、界內球與界外球分別、發球規則以及擊球規則。裁判方法方面的教學內容以哨聲、手勢識別為主。
7.觀賞評價。
觀賞評價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文明觀賽意識、比賽評價專業術語,以及比賽分析技巧。
在課時分配方面,體育老師應當圍繞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內容以及整體課時安排,合理設置課時結構,以便保證各個教學內容都能得到有效落實。在實踐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占比極高且其重要性較高,因此,這二者共占5課時。戰術及其使用相關內容的教學時長應低于基礎性教學的教學時長,此方面內容教學可按3課時展開。體能訓練在教學內容中占比不高,但其至關重要,這一教學內容應在每節課中出現,因此體能訓練按照5—10分鐘/課的節奏劃分,此方面內容共占用2課時。在課時結構安排方面,展示與比賽訓練教學內容的占比最高,體育教師應保證每節課都包括此類教學內容,而且由于這一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且瑣碎,因此總共占用6課時。相比之下,觀賞評價以及運動規則、裁判方法無需占用過多課時,體育教師應在2課時內完成相關教學。
(三)教學方法設計
在教學方法設計方面,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標要求著力創新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方法和手段,體育教師應以學生認可、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以便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運動知識技能,有效提升大單元教學質量。在此期間,體育老師應當重視信息技術的引進,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以技術賦能深化教學創新,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體驗。例如,體育老師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要求學生借助線上教學資源自學排球運動知識技能,而后借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動作技術指導,促進實踐教學的提質、增效。再如,體育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劃分學生層次,根據實際需要實施個性化教學。又如,體育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和示范教學法,以優秀學生案例或教師示范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動作技術要領。不僅如此,在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中,體育教師還應當充分運用游戲化教學方法,以適當的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在實踐中,體育老師應當高度重視以賽促學,利用比賽這種良性競爭方式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領悟排球動作要領與技術技巧,使其快速掌握比賽戰術,實現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在以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為基本思路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采用編制個性化教學資源的方法保證理論知識教學的趣味性與合理性。此時,體育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展示特定主題的PPT或播放訓練、比賽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并記憶相關知識技巧。體育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線上優質課程資源以及短視頻資源,豐富拓展教學資源。為提高教學質量,體育老師也需要合理設計實踐訓練,例如,體育教師采用替代性訓練方法,以氣排球替代排球組織學生進行基礎訓練,以對墻墊球或對墻發球的訓練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自主練習;組織單項技巧比賽、小組賽、年級賽以及校際賽,進而借助多元比賽實現以賽促練、以賽促學。
四、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保障基礎
從當前情況來看,體育教師要想有效實施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就必須著力夯實教學工作的保障基礎。此環節既要強調教學的專業性,又要強調教學的趣味性與全面性,體育教師必須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不僅如此,體育教師還要保證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課時充足,杜絕體育課時被占用的情況發生,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長和進度。當然,體育教師也應當在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中合理運用多學科融合教學理念,做好跨學科備課以及教學設計,其重點在于課程思政建設,體育教師要加強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與思政教育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理念、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通過體育知識學習與體育技能訓練實現身心共同發育,使學生成為更“完善的人”。
除此之外,體育老師也要從教學環境改善以及教學評價改進方面著手,進一步夯實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基礎。在這一階段,體育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大單元教學的物質環境與思想環境建設,著力完善排球運動教學的基礎設施,增加氣排球、排球數量,建立室內或室外標準排球場地。學校也應通過針對性培養和管理確保體育教師增強大單元教學意識,具備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在教學評價改進方面,體育教師應當立足全局采用整體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重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有機結合,并且不斷豐富評價主體,打造“自評+師評+互評+家長評價”的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教學評價體系,并合理設置評價指標和標準。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應當圍繞深度落實“學、練、賽”策略這一核心思想進行。體育老師要立足真實學情,把握新課標要求,在課程目標導向下實施高效教學。在此期間,體育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專業性與全面性,主動創新教學資源、提高訓練實效,并著力深化以賽促學。為輔助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排球運動大單元教學設計實施,體育教師還應當保證課時充足、設計嚴謹,強化環境支持與德育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