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實施”部分給予的教學建議,初中英語教師應重視對單元內容的整體教學,且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圍繞單元主題,重新組合單元語篇,使其形成群文形式,并借助語篇的內在聯系,實現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掌握語篇內容以及探索主題意義。基于此,本文從“依據學生需求,制定群文閱讀計劃”“依據主題內容,構建群文閱讀文本”“立足課堂教學,把控群文閱讀質量”三個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有效開展主題意義下的英語群文閱讀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逐漸提高自身的文章閱讀能力,掌握文章分析方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語群文閱讀水平。基于此,在開展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知曉什么是群文閱讀、什么是主題意義下的群文閱讀,以及主題意義下的群文閱讀應遵守哪些原則等。這樣,可以充分展現群文閱讀的價值,凸顯群文閱讀的成效,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取得顯著進步。
一、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含義簡析
群文閱讀是指,圍繞一個或多個特定的主題,開展多文本閱讀有目的性的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深化對閱讀內容的認知,扎實掌握閱讀技巧。同時,在群文閱讀中,話題是非常關鍵的內容,不僅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影響著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同理,主題意義引領下的群文閱讀也應重視話題。具體而言,主題意義引領下的群文閱讀,是指以某一主題為線索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更重視教學過程的整體性、知識的關聯性、思考的深度性。這樣,主題意義引領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才能充分發揮效用,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基于此,在開展群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重視選擇與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做到以科學教學策略為抓手,組織學生深入探索群文語篇內容的主題意義,強化學生對群文語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對應的是教學各環節的完整性,包括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課程教學中的有效互動、課程結束后的總結整理工作等。特別是在教學中,教師應保證每一堂課的完整性,包括課前引導、課中互動、課后實踐。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系統性完成閱讀任務。同時,在與學生互動時,一方面,教師要以趣味性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教學,進而從宏觀上保證教學的系統性;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審視互動的內容,確保教學方向和教學效率,以此從微觀上保證教學的完整性。
(二)關聯性原則
以主題意義為引領,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明確文章內部的關聯性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學生需要把握的內容以及完成對比學習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探索單元內的群文文章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探索文章內部的關聯點,而后再思考群文文章間存在哪些異同,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群文內容。同時,借助文章之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見識到多樣化的英語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三、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依據學生需求,制定群文閱讀計劃
在初中階段,英語知識的難度有所提升,相較于小學時期的英語知識,初中英語不僅內容多、容量大,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認真學習。但是,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在進行英語閱讀時,許多學生存在閱讀速度慢、閱讀效率低的情況,再加上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固,會使閱讀學習困難重重。通過分析學生面臨的問題可以了解到,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結構思維不完整、詞匯數量小、文章分析能力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采取具體措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基于此,在制定主題意義引領下的群文閱讀計劃時,教師需要從三個方面制定閱讀計劃和閱讀內容:第一,對于基礎能力很弱的學生,教師應保證其理解群文文章中的詞匯,做到有效記憶詞匯,為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打好基礎。并且,從詞匯入手,讓這部分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為后續漸進提升閱讀水平做好準備。第二,對于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教師既可以從文章的篇幅入手,讓學生以較少的文章字數學習群文內容,也可以采取降低群文文章難度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從理解簡單的語篇主題意義入手,逐漸分析難度較高的語篇。第三,對于不會選擇具體閱讀方法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在講解群文文章時,重點講授閱讀方法,并借助群文文章進行實操練習,以此強化學生根據不同文章選擇不同閱讀方法的意識,從而有效、高效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這樣,教師可以強化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知,促進學生對語篇知識內容的掌握。
基于此,在上述分析中,有效的群文閱讀活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要求教師充分掌握班級學生的真實水平,并根據實情制定群文閱讀計劃,科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二)依據主題內容,構建群文閱讀文本
在構建群文文章時,教師可以以單元中的文章內容為基礎進行整合。一方面,單元內的文章關聯性強,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單元知識;另一方面,單元內的文章內容,難易程度呈現漸進性特征,對鞏固學生基礎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單元主題,有效整合單元內的文章,使其成為可供學生學習的群文內容,有效探索語篇的主題意義。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為例。在A、B、C、D四個模塊中,均含有一篇中心文章,作為學生理解模塊內容的基礎。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話題1的標題“我想去打籃球”,整合其中涉及的閱讀文章,厘清其內部關系,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做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section A中的文章是一篇對話,主要向學生介紹關于如何用“be going to do”句型談論籃球運動;section B中的文章也是以對話為主,主要向學生呈現如何談論自己喜歡的運動以及運動員;section C中是一篇介紹Ann每周進行體育運動的小短文,目的在于掌握關于體育活動以及戶外活動的短語;section D中是介紹 David Beckham的一篇短文,內容主要介紹了與大衛·貝克漢姆的訓練內容。通過梳理可以發現,不論是文章內容的構成形式,還是難度都存在不同:前兩篇文章以對話為主,后兩篇內容以短文為主,要求學生學習前面兩篇對話文章,并掌握談論體育運動、運動員的對話邏輯,而后兩篇內容,則需要學生在沒有對話的前提下,自主談論喜歡的運動或運動員。由此可知,四篇語篇內容雖然圍繞體育運動而編撰,但其內在的主題意義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學生在學習與探索中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拓展性內容。
所以,在實施主題引領下的群文閱讀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清晰知曉四篇小文章間的關聯,讓學生在學習時,建立整體學習框架,認識到通過學習四篇文章可以逐步提高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做到認真學習、有效學習,扎實掌握TOPIC 1中的文章。
(三)立足課堂教學,把控群文閱讀質量
1.以創設情境入手,培養學生群文閱讀能力。
在組織學生圍繞主題意義探索群文文章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容、掌握語篇結構、探索語篇意義,教師可以采取創設情境的方式組織群文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可視化呈現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創設英語情境時,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生動、形象的知識內容,以此幫助學生高效學習群文內容。在設計情境時,教師需要采取“可視化畫面+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知識、解決問題,進而保證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為例,將section A與section B部分的文章組合成群文,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在section A中,學生應借助對Michael和Kangkang對話內容的理解,掌握“be going to do”的句式結構,并運用該句式結構準確表達運動計劃、運動喜好。在對話中,Michael和Kangkang分別應用了疑問句式、陳述句式等語法結構,并在一問一答間完成了對語法結構的鞏固。基于此,學生在進行對話交流時,也應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如問:你打算去哪里?答:我打算去打籃球。問:你也喜歡打籃球嗎?答:我們在周日將和三班有一場籃球比賽。在講解對話內容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繼續展示其他類型的體育運動,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并引導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完成討論練習。在完成第一篇文章的閱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對比中學習第二篇文章的內容。
在第二篇內容中,學生可以發現對話談論的內容由原本簡單談論運動,轉變為既要談論體育運動項目,也要談論相關的體育運動員。在Section B的對話中,Michael和Maria談論了關于籃球運動以及姚明和勒布朗·詹姆斯。在整場對話中,由“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開展談論話題,說明對話內容是關于對話者“最喜歡的足球運動”。緊接著,Maria給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籃球,并且這也是Michael最喜歡的運動。而后,便進一步談論各自喜歡的籃球領域的運動員,Michael喜歡的運動員是姚明,并簡要說明了姚明的信息,如身高、曾經服役過的球隊等,而Maria喜歡的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基于此,在本文的對話練習中,教師也應為學生展示其他體育項目以及著名的體育運動員,如足球與C羅、梅西,乒乓球與馬龍、樊振東,游泳與郭晶晶等,從而鍛煉學生的對話能力,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水平。
2.以實踐活動入手,提高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知。
在學習英語時,應讓學生知曉英語是以應用為主的學科。在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意義下的群文閱讀學習時,教師應選用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基于此,在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時,教師應重視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取設置不同實踐活動的方法,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主題意義的認知,同步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為例,教師可以將section C與section D部分的文章組合成群文,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在講解本部分的群文文章時,教師需要以分析為主,再以實踐活動為輔,保證學生深刻認知與熟練掌握所學內容。首先,在section C的短文中,學生需要了解Ann的運動習慣,掌握重點短語,如spend time (in) doing sth,be good at doing sth,take part in +activity等;通過分析關于Ann主動參與校運會的內容,了解關于將來時的語法知識;在談論運動的意義時,掌握It's good for...句型。在初步掌握上述內容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模仿Ann的運動習慣,寫出自己的周運動安排,并根據計劃付諸行動。此外,為了鞏固學生對section C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先解決教材問題、再設計周運動計劃的順序,有序完成實踐活動。其中,學生需要重點完成1b和2a的內容,這兩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完成設計周運動計劃的任務。
在section D中1a的短文中,文章可以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大衛貝克漢姆是著名的足球運動員,第二部分介紹大衛貝克漢姆曾服役過不同國家的足球隊,第三部分介紹大衛貝克漢姆同中國國家隊的比賽,第四部分表達對大衛貝克漢姆所在球隊不能久留的遺憾。在這部分內容中,可以看見的是,短文內容的結構很清晰,但內容較之前面的對話、短文,其難度有所提升。具體表現為,本部分語篇內容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某一體育運動項目領域中的著名運動員。這對學生而言,其思維應從了解單一體育運動知識,轉變為了解著名體育運動員,這一思維轉變過程,意味著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群文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這兩部分的內容,讓學生撰寫一篇關于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和運動員的短文,并回答給定的問題,如你最喜歡哪項體育運動?你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為什么最喜歡這項運動?你多久進行一次體育運動?你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員是誰?為什么最喜歡他(她)?至此,學生才算完成了以著名運動員為主的群文閱讀任務。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以實踐理解語篇內容,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水平、深入理解主題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立足學生主體,遵守系統性與關聯性的教學原則,合理設計教學策略,從而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強化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故而,在進行教學實踐時,教師應制定群文閱讀計劃、構建群文閱讀文本、把控群文閱讀質量,讓學生獲得高水平的群文學習,深化對單元主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