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教師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培養幼兒的整體素養和能力。在這一大環境下,幼兒園數學教師更應注重抓住游戲契機,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幼兒能夠從幼兒園平穩過渡到小學,保持身心和諧發展,積極、快樂地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為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對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策略開展了深入研究。
近年來,“幼小銜接”在我國得到了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的廣泛關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教學要突出內容的豐富性和時代性,同時要注意學習必要性和適切性,及時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庇變簣@與小學合作進行幼小銜接可以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對于提高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溝通與交流、開展聯合教學活動、開展游戲化教學等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學習成長打下堅實基礎。那么,怎樣才能減緩“幼小銜接”的梯度,實施多樣化的數學教育活動,讓幼兒快速適應小學數學學習,從而實現過渡與銜接的合理化和科學化呢?數學游戲化教學是一種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落實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一)幫助幼兒樹立學習自信
進入小學階段后,很多幼兒會出現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是家長及教師難以察覺到的,例如自卑心理和厭學心理,究其根源主要是幼兒時期的學生沒有得到很好培養和引導,導致其進入小學階段后,不管是在個人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極其不自信。因此,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予以針對性引導,增強幼兒的核心實力,爭取讓幼兒在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兩個層面獲得同步提升,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幫助幼兒樹立學習自信。
(二)幼小銜接是家長的補習課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家長教育觀念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一些家長忽視幼小銜接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家長過分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過分追求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掌握了多少小學知識,從而忽略了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和行為能力。然而,從長遠來看,這兩種教育觀念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家長應及時更新和調整教育理念,更加重視和正確理解幼小銜接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幼小銜接教育不僅包括知識層面的準備,更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心理準備和適應能力,幫助他們逐步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關注和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和行為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這樣,幼兒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挑戰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的“必修課”
在幼兒園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幼兒適應生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幼小銜接工作的目標,教師需要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細化目標,將教育內容融入教學計劃,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實踐中成長。作為幼兒教育的“必修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在于集中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了讓幼兒做好身心層面的準備,教師需要有效組織、研究相應的教育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進而為幼兒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游戲在數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態度
游戲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活動,它不僅具有挑戰性,而且還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不同的方法達到目標,這樣的過程也會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探索數學的奧秘。游戲能夠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更愿意學習新知識,從而培養他們主動探索不同的學習思路、大膽進行創造探究。通過游戲,幼兒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技能和數學認知能力。
以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圓形》為例,教師通過游戲“圓圓找朋友”,帶領幼兒在班級周圍尋找圓形的物體,培養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而后用圖卡拓展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幼兒將圓形物體的圖卡放到“圓圓的家”中,提高幼兒在數學操作上的歸類能力。因此,游戲對于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促進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數學游戲是一種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有效促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這種游戲方式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實踐中,數學游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美術活動中的折紙游戲,通過折疊一張長方形的紙,紙張上的折痕會呈現出各種幾何形狀,作為幼兒探究幾何對象和性質的素材。借助折紙,幼兒可以直觀認識正方形與三角形的關系,通過使用各種形狀的拼圖游戲,可以讓幼兒在玩耍的同時學習形狀和顏色;通過模擬買賣物品的游戲,讓幼兒學習數的概念和簡單的加減法。這些游戲不僅有趣,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
(三)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數學是重要的教學活動之一,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定位于“通過生活和游戲,培養幼兒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的能力,并使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睘榱藢崿F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可以應用數學教育游戲化的策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中班數學活動《認識10以內的序數》為例,整個活動以“小動物參加運動會”這一主題貫穿始終。在活動開始時,組織幼兒入座觀眾席,教師通過ppt引導幼兒認識每個小動物的跑道序號,以及比賽結束后的名次。接下來,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座位的序號,從學習小動物比賽的序號延伸到說出自己座位的序號。幼兒從客觀學習轉變為應用學習,這是知識潛入的內化,而游戲的方式則起到了激發幼兒興趣的重要作用。
三、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一)合理干預數學游戲化教學活動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活動,這一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然而,盡管這一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可和積極推廣,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幼兒教師卻難以準確理解新要求,無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
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這一理念著重強調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然而,盡管這一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可和積極推廣,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幼兒教師對于新教育要求的理解并不準確,從而無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這些要求。此外,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鑒于幼兒年齡較小,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擾和其他外在環境的影響,導致游戲無法正常進行,或在游戲活動中反復遭遇失敗,從而產生沮喪情緒,不愿意繼續參與游戲活動。此外,部分幼兒教師在實施數學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過度干預幼兒思考與行為的問題,如過分強調教學任務流程的準確性,對幼兒數學游戲化的學習行為要求過高。當幼兒表現出不恰當的行為或錯誤的學習方式時,教師會立即予以制止,并直接告知他們正確的做法,然后要求他們按照教師的指令完成任務。然而,這種過度干預的方式,不僅會削弱幼兒對游戲化活動的興趣,還會使他們難以感受數學游戲活動的魅力。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大膽動手操作,并且給予適當指導,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在適當的時候為其答疑解惑,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在實施游戲化教育活動時,幼兒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角色與定位。例如,當幼兒遇到問題或產生困惑時,教師需要及時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結合幼兒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幼兒遇到困難或犯錯誤時,教師不能輕易地否定或批評他們,而是耐心引導幼兒分析問題的原因,并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和發展。
(二)巧借互動強化數學游戲化教學
幼兒園開展數學課程可以與其他課程活動相互融合,有計劃地在運動練習中融入相應的數學游戲項目,如擲骰子、數豆子等。這樣dLkNYmC2v0ij62sEE++J6R76WXduBJio+ULSUFejKOA=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在玩耍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實現“玩中學”和“學中玩”的目標,還可以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愛。通過這種方式,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思考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組織拍皮球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一數誰在規定時間拍得多,以此培養學生的計數能力。同時,通過比較誰拍得更多,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比較意識,初步培養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此外,為了使活動更加有趣,教師可以將拍皮球活動變成一場比賽,設置多道關卡,每道關卡都有不同的挑戰和難度,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熱情,還可以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再如,在組織“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時,教師可以在游戲開始前先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讓他們了解游戲中的數學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問幼兒:“現在有5只小雞,如果老鷹抓住了2只小雞,那么還剩下幾只小雞呢?”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計算,同時也可以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不僅在學習、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字和圖形,如門牌號、電話號碼、鐘表等,通過這些實例,幫助幼兒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制作數字拼圖、玩數字游戲、進行簡單測量等,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因此,數學教學生活化和游戲化融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通過開展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各種數學概念
在具體開展幼兒數學游戲化教學活動時,幼兒教師一定要注意融入數學概念,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各種數學概念。在游戲過程中,適時地引入數學概念,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各種數學概念,加深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幼兒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通過講繪本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講述與數學相關的故事,引導幼兒關注故事中的數學元素,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同時,利用繪本中的圖像和文字,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大班的數學活動《認識單雙數》中,教師可以組織以“森林舞會”為主題的活動,通過ppt演示,讓幼兒發現每組舞會中有落單的人,這一組的人數就是單數,而沒有落單的就是雙數。接下來通過PPT的動畫演示,讓幼兒直觀了解單雙數?;顒右月蓜印赌闶俏业暮门笥选方Y束,要求幼兒在音樂停止前找到好朋友組成“雙數”,以輕松愉快的韻律游戲,助力幼兒深刻理解單雙數。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采用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大和小”“高和矮”“多和少”等數學概念。在故事的逐步引導下,幼兒可以逐漸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并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這些知識。當幼兒對“大和小”“高和矮”“多和少”等數學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教師可以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游戲化教育活動。如在深化幼兒對“高和矮”的理解時,為了深化幼兒對“大和小”這一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按照身高大小進行排列。通過這一排列過程,幼兒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并掌握“大和小”的概念?;蛘呓處熆梢詾橛變簻蕚湟恍┐笮》置鞯那蝮w,讓他們將這些球體按照大小分類。通過這些活動,幼兒能夠逐漸建立對“大和小”的正確認識,這種實際操作的游戲可以讓幼兒更直觀地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且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是每一個適齡兒童必須面對的事,由于小學和幼兒園之間的種種差異,往往讓幼兒感到不適應,從而無法安心學習,因此引起家庭、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幼兒園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按照“雙減”的要求,充分認識幼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將游戲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設計不同的游戲項目,寓教于樂,使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輕松愉快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保證數學游戲化教學活動順利、有序開展。
注:本文系霞浦縣2022年教育科研一般課題“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數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X-03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