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成果與獨特智慧,將其融入幼兒園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提升其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幼兒園的文化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導思路。
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累的輝煌成就與文明智慧。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能讓幼兒了解先輩們創造的卓越成就,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幼兒能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如仁愛、友善、知行合一等,進而增強文化認同感。
(二)有助于提升幼兒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
在幼兒階段進行品德教育,對個體的終身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許多道德觀念和人際交往的智慧,如仁愛、孝順、誠信、謙遜等美德,還有追求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等生活智慧。教師將這些積極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有助于提升幼兒的道德修養。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如詩詞、書畫等,讓幼兒從小接觸和學習這些文化精髓,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提升其人文素養。
(三)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無數智慧的精髓。教師將其恰當地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在智力培養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囊括了算術、天文、醫藥等眾多知識,教師適度地將這些知識融入教育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身心發展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身心合一”的理念,包括了太極拳、八段錦等多種修身養性的方法。教師將這些內容融入教育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藝術修養方面,中國書畫、音樂、戲曲等獨具特色的藝術成就能使幼兒在欣賞和實踐中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提高創造力。
二、幼兒園教育現狀
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硬件設施日益完善,教學理念不斷革新,家園合作也逐步加強,這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部分幼兒園在重大傳統節日會開展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但是這些活動通常是一次性的,缺乏持續性和系統性,這導致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較為片面和淺薄。部分幼兒園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單一,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此外,由于部分幼兒園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部分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并不深刻,缺少系統的文化知識基礎。同時,部分家長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無法在家庭環境中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策略
(一)開展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
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深度融合,僅在現有活動中進行滲透是遠遠不夠的。幼兒園應開展一系列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如國學經典誦讀、了解傳統節日習俗、書畫體驗等活動。同時,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應遵循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原則,既要確保活動之間的邏輯銜接,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一個整體,使活動內容覆蓋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讓幼兒獲得較為全面的文化知識。
(二)選擇適合幼兒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內容豐富而深邃,其復雜性要求教師在將其融入幼兒園教育時,必須精心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的文化元素。教師應篩選出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元素,如仁愛、友善、知行合一、敬老孝親等理念,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這些理念融入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還應確保教學內容和形式具有娛樂性和互動性,如選擇經典童謠、民間游戲、剪紙拼貼等,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幼兒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因此,教師所選的文化內容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以圍繞傳統節日這一主題,選擇相關的節日習俗和物品作為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介紹春節的傳統習俗,有貼春聯、舞獅等,也可以在重陽節介紹菊花的文化意義,還可以在端午節前介紹插艾草、賽龍舟等習俗。這些內容既富有趣味性,又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能激發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共鳴和認同。
無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的展示,抑或與生活習俗相關的教育內容,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都應立足幼兒的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并注重活動的適宜性和趣味性,以確保幼兒能理解并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采用游戲化、情境化、生活化方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創新教育理念,開展啟發式、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遵循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采用富有趣味性、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授中國繪畫時,教師可以現場示范寫意畫的基本技巧,并引導幼兒動手實踐。在學習民族樂器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展示、現場演奏等方式,使幼兒體驗民樂的獨特魅力。
對于幼兒而言,游戲是最自然且最具吸引力的學習方式,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應根據所傳授的內容精心策劃游戲環節,讓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教師可以將成語故事改編成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學習其中的智慧;將民間傳統游戲引入課堂,組織幼兒踢毽子、滾鐵環,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感受民間智慧的魅力。
教師還應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講解節日習俗時,教師可以適當布置教室環境,營造與節日相關的氛圍,以豐富幼兒的體驗,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在教授民間剪紙藝術時,教師可以將其與春節貼窗花習俗相結合,讓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總之,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地融入幼兒的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四)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
優秀的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有效融入,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此,高校可以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培養力度。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除了傳授幼兒園教育的理論與方法,高校還可以系統地安排國學經典、書畫藝術、民族習俗等傳統文化課程,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能全面而系統地接受文化熏陶,為其將來在幼兒園教育中科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一線幼兒園教師,幼兒園管理者可以開展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培訓,定期開設研修班、講習班等,并邀請國學專家、民間藝術家等進行現場教學,以幫助教師深入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專業素養。
(五)加強家園互動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環境,激發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與參與。只有加強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內化為他們的思想,成為其精神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幼兒園應加強家園互動,形成教育合力,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幼兒園教育。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等,讓家長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園和孩子共同學習插花藝術、吟誦詩詞、進行茶藝表演等,讓家長在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在此基礎上,幼兒園可以倡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幫助幼兒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春節期間,幼兒園可以倡導家長帶領孩子包餃子,讓幼兒在實踐中感悟節日文化的精髓。幼兒園也可以倡導家長播放與春節有關的經典的音樂或戲曲作品,以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操。此外,幼兒園還可以倡導家長利用繪本、動畫片等生活化的媒介,以情景化的方式向幼兒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結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教師必須從多個層面進行細致的規劃。教師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與游戲活動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對幼兒產生影響,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進而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淄博市匯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