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游戲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戶外游戲活動空間開闊,材料豐富,能夠提供幼兒自由探索的機會,滿足其好動、好奇的天性,并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戶外游戲的社交屬性為幼兒提供了鍛煉交往技巧的平臺,有助于培養幼兒合作和分享等優秀品質。
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是一種富有創意且貼近生活的游戲形式。戶外場景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游戲空間,碳化積木作為建構材料具有多種玩法。在建構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角色扮演游戲,讓游戲情節更加生動有趣,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實踐中自然習得各種技能,促使其全面發展。
一、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符合幼兒發展需要
幼兒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幼兒在這一階段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些特點使幼兒能夠輕松地沉浸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體驗不同的身份。
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能夠有效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需求。從生理發展角度來看,戶外活動環境讓幼兒可以近距離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從心理發展角度來看,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探索未知、激發好奇心的自由環境。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搭建各式各樣的作品來表達內心獨特的世界。這一過程需要幼兒與同伴進行合作、溝通,共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社交能力。
二、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順應幼兒發展規律
(一)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和開放的環境
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活動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和開放的環境。在建構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經驗發揮想象力,搭建出各種生活實物,如房屋、車輛、家具等,為游戲創設立體的空間情境。這些搭建出的實物,成為幼兒開展游戲的絕佳道具,使游戲情節更加生動形象,讓幼兒身臨其境、投入其中。
不同于高結構玩具的固定模式,積木搭建出的場景可以隨時改變和重組,這種可變性滿足了幼兒喜歡新事物的需求。在這種低結構材料環境中,幼兒可以根據游戲需要隨意更改場景,發揮無限創意。比如,幼兒搭建的房子可以變成醫院,也可以變成學校。除物品和場景之外,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本身也能為幼兒提供新的環境體驗。例如,在搭建斜坡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探索不同斜度的斜坡對于小車滑動速度的影響,以及如何將兩種材料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其更加穩固。這種親身操作和動手實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好奇心、抗逆力等品質,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和
技能。
(二)游戲情節激發建構新樂趣
角色扮演游戲與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的融合,能夠增強游戲活動的趣味性。隨著游戲情節的推進,幼兒不斷探索建構物品的形態和功能。為了滿足游戲需求,幼兒努力運用所學的搭建技巧,試圖創造出更貼近真實生活的物品。例如,在建完高樓后,幼兒想到有車輛需要通行,于是繼續搭建馬路或高架橋。在搭建了一臺電視機后,幼兒想到需要有休息的地方,進而搭建沙發、床等物品。游戲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促使幼兒不斷創新建構方式,力求使建構物品更加真實,豐富建構主題。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游戲情節還賦予了建構活動新的體驗樂趣。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幼兒親身體會了各種社會角色的情感,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例如,當幼兒搭建了病床和電腦,并扮演醫生時,能夠切身體會為病人診治的責任感;而扮演消防員時,幼兒能夠感受到火災現場的緊張和危機感。這種深入角色、沉浸情境的體驗,再現了生動、多彩的生活場景,增強了幼兒的參與感。
(三)相互促進形成學習循環
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和角色扮演游戲并非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發展循環,這種循環通常以建構游戲為起點。例如,幼兒搭建了一輛車后,可能會延伸出“坐出租車”的游戲情節,進而搭建代表目的地的房屋或公園等場景。隨著新的建構物品的加入,幼兒會自發地拓展游戲情節。這種“建構-游戲-建構-游戲”的循環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內容,推動了建構活動的多樣化發展。在這種互動中,知識和能力不再是單向的“輸入”,而是在游戲中自然生成、相互促進,更容易被幼兒吸收。
基于這種互動的優勢,教師將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和角色扮演游戲相結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助力幼兒可持續發展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情境創設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巧妙地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元素,創設與幼兒日常生活相關的情境,以引起幼兒的共鳴,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建構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展板展示一些常見的搭建方法,并在周圍擺放幼兒近期搭建的作品或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實物圖。每名幼兒都擁有個人記錄本,在每次搭建活動結束后,他們可以用圖畫記錄下自己的作品和搭建過程。部分幼兒會主動翻閱同伴的記錄本,學習同伴的搭建技巧。在建構過程中,當幼兒遇到疑惑或難題時,會主動觀察展示的作品,尋找靈感和解決方案。這些作品和記錄不僅是他們的學習資源,還是彼此分享和交流的紐帶。通過觀察和模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
(二)知識遷移,拓展思維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將游戲中獲得的經驗與現實生活情境聯系起來,以促進知識的遷移。教師應努力拓展游戲情節,激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從而增強游戲的持久性和創新性。例如,在“賣冰激凌”的游戲環節中,當幼兒能夠熟練地扮演賣家和買家的角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既然你們制作了這么多美味的冰激凌,有沒有想過如何讓更多人了解你們做的冰激凌呢?”當幼兒提出通過做廣告或舉牌子等方式進行宣傳時,教師應鼓勵并引導他們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使游戲情節更貼近現實生活。隨著“顧客”數量的增加,如果出現有“顧客”插隊購買冰激凌的情況,教師可以詢問幼兒的看法,并引導他們思考排隊購買的重要性及規則。當有幼兒提出“不能插隊”的觀點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探討“為什么不能插隊?如果大家都插隊會發生什么”等問題,讓他們思考規則的意義,并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引導,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并將這些體驗轉化為規則意識和社會常識,為他們未來融入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三)滲透式評價,促進發展
在開展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時,教師應采取滲透式的評價方法,將評價巧妙地融入游戲活動,并通過適時的語言和動作反饋,鼓勵幼兒持續進步和成長。以“坐火車出行”游戲為例,當幼兒用玩偶扮演乘客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坐火車時,乘客們通常會做些什么?”引導幼兒模擬車廂內的乘客活動。當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教師應立即給予認可和鼓勵。教師還可以提出“火車上的乘客們彼此都認識嗎?他們之間會交流些什么?乘務員需要做哪些工作”等問題,激勵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創造更豐富的互動情節。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想法,促進同伴間的交流互動。扮演乘客的幼兒可能會說:“我要去探望外婆。”而扮演乘務員的幼兒可能會說:“請確保安全帶已系好。”通過角色扮演游戲,幼兒能夠了解乘客行為規范和乘務員的職責。然后,教師可以適時點評:“乘客們真遵守規則!”或“乘務員的服務太棒了!”以此滲透規則意識。通過這種滲透式、情境式的評價方式,教師既充分肯定了幼兒的創意,又潛移默化地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將評價與游戲自然地融為一體,有助于幼兒將個人的游戲體驗轉變為集體經驗,為將來的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結語
戶外碳化積木建構與角色扮演游戲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想象力的學習環境。戶外環境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游樂天地,而碳化積木作為一種具有無限潛力的游戲工具,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重視戶外碳化積木建構游戲的重要性,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游戲情境,并提供靈活多變的建構材料,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和自由探索。同時,教師需要持續關注幼兒的思考和感受,適時提供適當的指導,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只有將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才能真正發揮游戲化學習的潛力,使每名幼兒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綠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