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教師和家長的引導顯得尤為關鍵。繪本閱讀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培養幼兒閱讀、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的關鍵途徑。為了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教師必須與家長緊密合作,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并輔助教師指導幼兒的閱讀。這要求教師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出發,加強家園之間的互動,實現協同育兒的目標。文章以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為例,探討了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繪本介紹
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廣受歡迎的《可愛的鼠小弟》系列。這部作品以簡單、引人入勝的情節而著稱:“在高高的樹梢上,掛滿了誘人的紅蘋果。鼠小弟渴望品嘗這些蘋果,卻苦于沒有合適的辦法。它觀察到每個動物都利用自己的獨特技能輕松得到了蘋果,并嘗試模仿它們,但始終無法成功。就在它感到沮喪之際,海獅出現了。盡管海獅沒有上述動物的特殊技能,但它運用自己擅長的頂球技巧,將鼠小弟拋向樹梢,最終通過合作摘到了蘋果。”該繪本以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充滿活力和趣味的故事,畫面之間邏輯連貫,非常適合在閱讀教學中使用。
二、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認識一些文字,并對閱讀產生了初步的興趣。然而,他們對某些字詞含義的理解尚顯吃力。另外,大班幼兒雖然在閱讀時能夠細致地觀察畫面,關注細節,但在推理和聯想方面尚顯不足。基于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家長應通過提問來引導幼兒發現畫面間的聯系,并利用游戲化的方式幫助他們理解字詞的含義。《想吃蘋果的鼠小弟》中提及了眾多動物及其技能,大班幼兒對這些動物的技能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引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從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案例呈現
(一)初步閱讀:閱讀前進行導入
當幼兒拿起一本繪本時,他們首先注意到的往往是封面。因此,教師和家長應利用繪本封面,引導幼兒初步探索故事內容,并有目的地引導他們進行閱讀。
1.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展示封面的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具體對話如下。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幅畫中看到了什么?”
幼兒1:“有一棵蘋果樹。”
幼兒2:“還有一只可愛的老鼠。”
教師:“小朋友們觀察得很仔細,這只小老鼠叫鼠小弟,它正渴望地看著蘋果樹。你們再仔細看看這棵樹,它長什么樣?鼠小弟可能在想些什么?”
幼兒3:“蘋果樹很高、很大,樹上掛滿了蘋果。”
幼兒4:“我認為鼠小弟想吃樹上的蘋果,它正在想辦法。”
教師:“這棵蘋果樹又高又大,樹上掛著8個誘人的蘋果。鼠小弟很想吃蘋果,但它又矮又小,你們猜猜它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一起翻開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來尋找答案吧!”
2.家長的指導。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欣賞封面,鼓勵幼兒觀察封面上的元素,如蘋果樹的特征、鼠小弟的外貌等,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之后,家長可以向幼兒介紹該繪本的名稱,為即將開始的閱讀活動做好鋪墊。
3.設計意圖。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的封面上,蘋果樹與鼠小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視覺上的反差能夠激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興趣。在正式閱讀故事前,教師和家長不直接向幼兒透露故事內容,而是逐步引導他們細致觀察封面,自然地引出故事的情節,這能夠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表達和觀察能力,充分發揮教育的協同效應。
(二)巧用圖片:閱讀中展開交流
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教師和家長應巧妙地利用繪本中的插圖,在閱讀的同時與幼兒進行對話,從而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并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1.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生動地展示繪本中的插圖,增強繪本的視覺吸引力和互動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并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繪本插圖進行放大處理。例如,《想吃蘋果的鼠小弟》中有鼠小弟嘗試模仿各種動物摘蘋果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放大這些插圖,讓幼兒觀察鼠小弟模仿鳥兒飛翔時揮動雙臂的線條、模仿猴子爬樹時露出牙齒的表情、模仿大象時拉長的鼻子等,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鼠小弟的動作和圖畫中的語言。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插圖,并結合幼兒已有的知識,引導他們解讀圖片內容。鑒于大班幼兒已經對大象和長頸鹿的能力有所了解,教師可以改變動物摘蘋果和鼠小弟模仿的圖片順序,展示鼠小弟拉長鼻子和伸長脖子的圖片,讓幼兒根據鼠小弟的動作猜測它正在模仿哪種動物。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多組圖片,引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討論,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經過上一環節,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這時,為了增添閱讀樂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同時展示剩下的三組圖片,讓幼兒與同伴一起說一說圖片的內容。
2.家長的指導。親子共讀活動的核心目的在于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深入交流。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家長可以利用插圖內容引導幼兒思考,幫助他們掌握閱讀技巧,并通過閱讀過程自行尋找答案。如先前所述,大班幼兒已經對前兩種動物的技能有所了解。因此,當閱讀到關于大象的情節時,家長可以將繪本合上,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具體對話如下。
家長:“你認為大象是如何摘到蘋果的呢?”
幼兒:“大象的鼻子很長,它是不是用鼻子把蘋果摘下來的?”
家長:“對,那你覺得鼠小弟會怎么做?它能成功嗎?”
幼兒:“鼠小弟的鼻子沒有那么長,我覺得它可能失敗了。”
通過結合自己的經驗,幼兒可以預測故事的發展。此時,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翻開繪本,驗證幼兒的猜測是否正確。在幼兒了解長頸鹿、袋鼠和犀牛的技能后,家長可以引導幼兒預測海獅的技能,猜測它能否成功吃到蘋果,并和幼兒一起閱讀,最終找到正確答案。
3.設計意圖。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和家長使用生動的插圖營造輕松的環境,讓幼兒體驗在繪本中尋找答案的樂趣,不僅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經驗,還能提高他們在書本中尋找答案的能力,增強繪本閱讀的效果,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
(三)有效提問:互動中加深理解
提問是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和表達欲望的關鍵手段,也是繪本閱讀活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教師和家長都應充分認識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從而點燃幼兒思維的火花。
1.教師的指導。在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幫助他們理解繪本的內容和深層含義,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是懸念吸引式提問。為了激發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在幼兒閱讀前設置懸念,引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例如,在海獅出現后,教師可以提出“鼠小弟和海獅之間發生了什么對話”“海獅有哪些特別的技能可以幫助它摘到蘋果”“它們最終是否品嘗到了蘋果”等問題。
二是引導啟發式提問。為了幫助幼兒聯系前后畫面,從而更好地理解整個故事情節,教師可以抓住關鍵線索,緊密圍繞繪本的主題進行提問。例如,在小鳥出現后,教師可以提出“小鳥是如何摘到蘋果的”“此時的鼠小弟也渴望品嘗蘋果,它會有什么想法”“為了實現愿望,鼠小弟采取了哪些行動”“它最終摘到蘋果了嗎?你是如何判斷出來的”等問題。
三是持續總結式提問。隨著故事的推進,每當有新的動物角色出現,樹上的蘋果數量就會減少。閱讀完一個部分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樹上蘋果的剩余數量,并持續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提出“最初樹上有多少個蘋果”“小鳥取走蘋果后,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等問題。
2.家長的指導。在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引導幼兒從插圖中提取信息,從而幫助幼兒深層次理解故事內容。一是觀察性問題。在與幼兒一同觀察繪本時,家長可以提出“畫面上展示的是哪種動物”“這個動物與鼠小弟有哪些顯著的區別”“鼠小弟是如何模仿這個動物的”等問題。二是判斷性問題。家長可以根據故事的進展提出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判斷,如“目睹每個動物都運用自己的特殊技能摘到蘋果后,鼠小弟的感受會是怎樣的”。三是預測性問題。家長可以根據故事的發展進行提問,引導幼兒預測結果,如“你知道袋鼠和犀牛有什么特殊能力嗎”“它們可能會用什么方法來摘蘋果”等。四是假設性問題。家長可以利用提問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和假設性思考,如“若你是鼠小弟,你會想到哪些方法來摘蘋果”。五是評價性問題。家長可以在故事結束時進行提問,引導幼兒評價故事內容或角色,如“故事已經讀完了,這個結局你覺得怎么樣”。
3.設計意圖。有效提問能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促使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閱讀感受。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還能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的記憶,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領會故事所傳達的深層含義。
(四)交流經驗:閱讀后總結經驗
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在園內開展繪本閱讀教學,還要鼓勵家長與幼兒共讀繪本,引導幼兒總結閱讀體驗,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的指導。繪本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并開展繪畫活動,從而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具體對話如下。
教師:“小朋友們,閱讀完《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后,我們知道鼠小弟在海獅的幫助下成功品嘗到了蘋果。現在,假設你是故事中的小動物,你會怎樣幫助鼠小弟呢?請用‘如果我是……,我會……’的句式表達你們的想法。”
幼兒1:“如果我是小鳥,我會飛到樹上摘下蘋果,然后讓鼠小弟在樹下用籃子接住。”
幼兒2:“如果我是袋鼠,我會把鼠小弟放在我的口袋里,然后一蹦一跳地去摘蘋果。”
之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白紙和蠟筆,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并鼓勵幼兒與家長分享自己的畫作和閱讀感受。
2.家長指導。繪本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教育價值,值得反復品味。家長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深度閱讀,并鼓勵他們自由表達見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深層含義,并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家長也可以與幼兒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現故事的情節,讓幼兒直觀地理解每個動物的特點。家長還可以與幼兒一起朗讀,用不同的聲音和語調表現故事中不同的動物,從而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閱讀熱情。
3.設計意圖。在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討論、繪畫等方式,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明確故事的主題。在親子共讀環節,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引導幼兒學習表達技巧,鼓勵他們分享閱讀感受和理解,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結語
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繪本閱讀教學能夠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指導,通過有趣的閱讀活動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為其情感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合作,鼓勵家長與幼兒共讀繪本,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共同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周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