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森晨
積木森德育工作室主持人,湖州市教壇新秀,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小學組一等獎、浙江省少先隊爭章技能大賽一等獎。多篇文章在《新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雜志上發表,在各地講座、執教公開課五十余場。現為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德育副校長。
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4個任務群。我們發現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這兩個任務群的教學難度較低,教學比較輕松,教師也樂意選擇這兩個任務群作為教學內容。同樣的,學生在校外的勞動實踐中,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這兩個任務群的占比極高。
針對小學各年級均涉及的烹飪與營養任務群遇冷的情況,我們采訪了部分師生,了解到:對于教師來說,在學校里受場地和設備的限制,很難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烹飪勞動,更多時候只是紙上談兵,學生興趣不大,同時安全隱患也是教師不選該任務群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學生來說,洗菜、擇菜等基礎勞動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但真正開火烹煮又覺得比較難,不敢動手,同時許多家長也有所顧慮,不支持孩子動手實踐。
怎么做才能解決師生的困擾,真正讓烹飪與營養的勞動教育內容得到落實呢?在實踐中,我們班的學生在烹飪“三部曲”中快樂成長。
譜好課程設置曲
許多一線教師在開展烹飪與營養任務群教學時,最大的困擾就是缺乏相應的課程資源。我們在浙教版《勞動》教材中發現,烹飪與營養任務群相關的項目占比極少,很多是制作水果拼盤等較簡單的勞動項目。因此,要想推進烹飪勞動落地,開發相應的勞動課程是第一步。
烹飪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內含許多勞動知識。在小學階段,我們要選擇易于操作但又有一定挑戰的任務,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感受到烹飪勞動的快樂,從而愛上烹飪。
當然,課程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如果開發的課程內容學生不喜歡,那課程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在課程開發之初,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孩子們目前已掌握的烹飪與營養任務群的內容和最期待學習的內容。經過統計,我們發現學生最感興趣的烹飪勞動前三名是做甜品、做菜和做早點。于是,我們組建課程開發小組,圍繞這3個主題開始構思課程內容框架。最終,我們將課程設定為4個單元,分別是“幸福早點鋪”“幸福中餐館”“幸福西餐廳”“幸福糕點屋”,每個單元下面分設3~4個不同的勞動主題,如下圖。
有了課程框架,接著就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首先要清晰地介紹勞動技能;其次要讓學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歷史知識;最后還要有一些延伸活動。基于以上思考,我們設計了“食之源”“食之材”“食之技”“食之衍”“食之能”5大課程板塊。我們以菜式的歷史或由來設置“食之源”板塊,以選擇食材并計算預算設置“食之材”板塊,以學習烹飪技巧設置“食之技”板塊,以拓展同類菜的不同做法設置“食之衍”板塊,以評價階段性或最終收獲設置“食之能”板塊。
就這樣,通過問卷調查、主題選定、板塊確定,我們完成了課程整體框架的架構。最后,課程組教師合力完成了《幸福小“煮”人》烹飪勞動課程具體內容的設計。
奏好資源開發曲
在教師教授、講解、示范后,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烹飪技能呢?他們獨立在家勞動實踐時,是否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呢?
烹飪勞動面臨的第二個困難就是學校的實踐場地有限,無法滿足學生每次的校內實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決定通過數字資源的開發來打通家校協作的界限,真正讓烹飪勞動落地。
我們課程開發小組根據每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重點環節,設計并錄制了系列微課。在微課中,教師出鏡講解,增強互動性。微課重點在勞動技能的演示和講解上。視頻中有完整的烹飪過程,教師還會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時,教師會不斷強調勞動安全,做好溫馨提醒。
除了錄制微課外,我們還制作了許多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源,如簡潔版的操作視頻、拓展食物的烹飪視頻、與本課相關的工具使用與維護的操作視頻等,幫助學生在更好地掌握本課知識的同時,做好知識和技能的拓展。
我們將這些制作好的視頻上傳到網上,生成對應的二維碼,并將這些二維碼附在《幸福小“煮”人》課程相應的學習內容后,方便學生隨時掃碼觀看。同時,我們將數字資源打包發在家長群中,方便家長下載留存。
唱好評價激勵曲
通過課內教學、課外實踐的方式,孩子們漸漸愛上了烹飪。在一篇篇孩子們的勞動日記中,我看到了他們的進步,看到了他們成功制作美食后的欣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烹飪興趣漸漸降低了,他們日記中的喜悅和成就感也明顯比剛開始少了。我想,也許單純的口頭表揚和日記本上的稱贊無法滿足孩子們對于評價的需要。
于是,我們推出了多維評價機制。首先,是指向過程的評價。學生每完成一個烹飪任務,得到家長的認可,便可以申領一支指向勞動教育的“綠色點贊筆”。每集滿5支綠色點贊筆可以獲得一朵“點贊花”,一學期集滿3朵“點贊花”可以申報“烹飪勞動小能手”稱號,領取相應的獎狀和獎品。
其次,是指向成果的評價。每個學期,我們都會舉行一次班級廚藝大賽。在比賽當天,我們會邀請家長代表和科任教師代表擔任廚藝大賽的評委。孩子們自己準備好烹飪需要的食材、工具,教師準備好電磁爐、電飯鍋等設備。接著,學生按照抽簽的順序依次現場烹飪。評委們從工具運用的熟練程度、烹飪的技巧、食物的美觀程度、食物的口感等4個維度評判,評出“班級廚神”,并授予獎杯和獎品。
在快樂烹飪“三部曲”的推動下,我們班的孩子從一開始對烹飪的畏懼到現在的熱愛,家長從一開始的擔心到現在的支持,烹飪勞動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實。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開發不同年段的烹飪勞動校本課程,制作配套的數字資源,籌備大型的廚藝大賽,讓烹飪勞動在校園里掀起熱潮。
責任編輯 陳建軍